称佛名号品第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오늘 굿나잇 인사는 여러분이 아닌저 자신에게 하고 싶네요저는 그동안 남에게는 '괜찮냐' 안부도 묻고굿나잇 인사를 수도 없이 했지만정작 저 자신에
  • 审讯之前妇人带着婆婆跟店主说“”我丈夫已经被你打死了,我婆婆年是已高,我一个妇人难以赡养,把你告到官府偿命也于事无补,你出三百两银子,让我供奉婆婆养老,我叫婆婆
  • 而像张翰、马天宇这些都是一直演的正派。自己的缘分出现,有的是好的缘分,有的则不仅仅给自身人生内心带来无比的伤害,且还容易因自己付出的真心,所付出的一切,而没有任
  • xjb分析:就我来看神哥性格就是那种稍微有些闷骚 就是安静的时候可以很安静 但又有调皮的一面很喜欢开五毛钱的玩笑 看采访中神哥说上学时也都是独来独往 就是说
  • [带着微博去旅行]#郑爽美人私房菜##郑爽宋玉蝶##郑爽# 似水年华 认识了你你的努力你的坚强你的汗水你的泪珠你的成功正版全看在眼里月光倾洒时,你还在努力,还在
  • 无上禅密净《只手禅音》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
  • 中午,一个专业停车(在我门口停车位上停车的家伙,认识有3丶4年)每次来逛小商品城都把那破车停我门口,刚认识的时候就是进来一通吹,从他儿子是演员到认识多少大厂老板
  • 风过波起,石入水动,这一动一起,就什么都无法显现了,成了一潭浑水或浊水。但是,这种原本清净如水的本心,却又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心生波澜。
  • 总感觉应该写些什么来结束这一切,仿佛刚是九月又到六月,从那个傻傻笑的的小女生成了一个能会心一笑的知性的女孩,唯一不变的还是爱笑,不管好的坏的照单全收,最后什么也
  • 糖糖们要天天开心,农农也是吼~反正呢,遇见你们我很荣幸!一切归于平静,张老师也不翻滚了,嗯哼~真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啊。
  • 苏有朋部落的目标很明确,选一个vocal很强的人来补强战队的整体实力,他们直接锁定了苏见信,陈小春部落也想要拥有苏见信这样的好声音,苏见信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
  • ——安安靖宇❤️ 你要好好努力知道生活里还有很多美好谁都得碰到点难熬的事儿才能长大有时候觉得能平安到老都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事了所以如果不能一夜暴富请你们平安快乐四
  • !!
  • 丛青你那句哇喔开始觉得她与众不同,怎么这么作又讨厌不起来?[笑cry][笑cry][笑cry]我一般很少会粉哪个明星,但是对会撒娇的女孩子真的没辙!!可能我是天
  • 她压力更大的是,其工厂的租金逐年上涨,目前每个月租金开销达到2万元,按照现在的限电要求,工厂也仅仅只能“抽空儿”生产。”除此以外,记者注意到,上述建材产业的压力
  • 这个时候我就无比羡慕日本人了,在哪儿再多的人都是鸦雀无声,你说人家民族压抑吧,我倒觉得这种压抑非常好,起码不影响周围的人。虽然有的梦成真了,有的梦没成真,但生命
  • (ps:现在真想把很多年前的博客再找出来,然后自己写点给自己的东西,也让自己装装逼,并且在现在这种孤独中发泄一下…)目前,新冠病毒疫情非常严峻,感染后更多的是要
  • 这家坚持以”不打烊”和“温情”著称的书店在广州年轻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算这些年广州新生的文化符号。跨界开的饺子店很文艺,书依然是店内重要的元素,不过这次退居
  • 啊啊啊啊啊啊啊之前看默默的我不默默的我们四集追平了 后来再有更新想着有点尬就没继续看 今天突然想拾起来看 去b站看了5、6集艾玛真甜 也没之前那么尬了 RayR
  • 走到门口都已经21:20了,然后发现门是锁的,没办法我只能打电话给ljh,问问她们回来没我:你在哪?回到出租屋没ljh:没有,买面,怎么了我:哦,那你们……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