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一夜好眠,起早,天仍未亮,比较享受这黎明前的安静,特别是这安静中还有幽幽咖啡香。月已过半,今天处理一件月计划内事务,这么着这月只剩另一件,看明天或者下周能否办了。
这周跑了两天顺德,忙碌中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此地的美食,趁午寻旧友觅小店访佳肴,每每将节制管住口抛之脑后,反正不是经常来的,偶尔放纵放纵口腹亦未尝不可,如果是碰上一个同样好吃的顺德人,从选材,菜式,刀功火候等一直聊下去,双方的共同语言大有相见恨晚,立马砍鸡头烧黄纸拜关二哥(广府俚语,知道是啥意思么[嘻嘻])之意,曾一次聚会,一道菜上后,试试之余他皱眉头我皱眉头放下筷子,旁人不知而相询,我们俩异口同声:过火!

#浅墨入画[超话]#永远的归属地——书房

巍青
教授们的书房感悟——
         浙大哲学系陈村富教授书房:
我一生的积累就是一间书房,两间书库,上万册中外文图书。我不相信纸质图书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书在,“书神”在。进入书房,心静神凝,似有“书神"来助,“医神”来护。是你融入书堆中,还是书堆融入你心中,浑然一体,应是读书人的境界。在这里,与书同在的”书神“也就与你同在。书有好坏优劣之分,人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辨。不投机,不违心,不沉沦;敢发言,善发言,发好言,方显人文学者之本色。过客呀,请勿踩踏沿途上的小花。护花者呀,请记住“只有那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浙大中文系汪维辉教授书房
我的书房就是办公室,家里的书不多,因为空间不够。这得感谢浙大。2009年我来浙大工作,汉语史研究中心给了我一间20多平米的办公室(在西溪校区),我把两面墙都安装了很高的金属书架,勉强可以放下我的藏书。但是后来书越来越多,就放不下了。好在2019年下半年人文学院搬迁到紫金港校区,学院给了我两间办公室,加起来有30多平米。这一下条件大大改善了,我的书都可以上架了,只是目前还没有整理好,所以照片里显得有些凌乱。等整理好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我喜欢读书,各种能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启迪心智的书都爱读。沉浸在书中,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前我给同学们推荐过《语言问题》(赵元任)、《语文常谈》(吕叔湘)、《世说新语》(刘义庆)等书,可以推荐的好书还有很多,但是我的视野其实很有局限,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读名著肯定不会错。同学们年轻,精力旺盛,要抓紧时间多读一些好书,有些经典要背下来,细细品味,受益终身。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想浙大的学子们一定比我更懂得其中的真味。

         浙大历史系刘进宝教授书房:
我现在的书房比较小,只能放下6个大书柜,没办法就将客厅的两边利用了。我的书主要在隋唐史和敦煌学方面,并由敦煌学扩展到丝绸之路、西北史地、近现代学术史。有些书是经常翻阅的,有些书只是偶尔看看或查阅,也有个别的书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我不喜欢在网上获取知识,还是以读纸本文献为主。我读书的感悟是:
1.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藏书,在某些时候感觉很欠缺;
2.要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尽量少受外界干扰,抵制诱惑,不凑热闹,如现在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那就静心读书写作;
3.阅读面要广博一些,力争做金字塔式的专家,不做旗杆式的专家。
          浙大中文系苏宏斌教授书房:
从教20多年来,我先后搬过三次家。每一次搬家前夕,我都感到迫不及待,因为旧家的书房已经不堪重负,家里能放书的空间都被我“榨干”了。搬进新家,把书一本本地放进书柜,好像在和朋友们叙旧,有的书常常翻阅,就像天天见面的老友;有的却买来后从未拆封,如同那些天各一方的故交。每天置身于书的环绕之中,仿佛新朋旧友陪伴在侧,感到分外充实。人们常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我希望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学子们,永远都有书的陪伴,这样你就能永远远离孤独!

          浙大历史系冯培红教授书房:
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也是寒假宅家读书的时光。书房是北方的炕式,没有书桌,只在炕上放了一张炕桌,盘腿而坐,读书写作。炕头满壁的书架,炕尾也摞起了书,以及炕边地上八堆半人高的书。书房外的过道上,是曲折的书架走廊。客厅一面墙是书架,中嵌电视机,另外装修时将客厅隔出一小间,作为妻子的书房,两面也是书架。疫情期间宅居家中,终于有了难得的整段时光,修改完一部译著《欧亚交通、贸易与唐帝国》,新学期的课堂上我也推荐给了学生阅读。翻阅班级QQ,发现寒假中就一天没有话聊,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婆婆妈妈地唠叨:多加防护,少出门,多读书,以及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社会问题,担当历史的责任。
          浙大哲学系林志猛教授书房:
现时代电子书虽便捷,但纸质书可任意涂写,深入思索和把玩。书房,依然不可或缺。寒舍卧室、客厅、走廊、阳台、飘窗,凡空余之地,皆放满书,随手可得。阅读经典,最能开拓人的心智,将思想视野推向纵深,尤其有益于形成强健而完善的灵魂。深入触摸经典,便是与最伟大心灵的对话,可对恒古不移的人世问题有更宽厚的理解。:
            浙大中文系真大成副教授书房:
不敢言书房,只是办公室而已;书比较杂,仅从插架大概难以一眼看出我的专业。个人虽然从事汉语史研究,但始终不愿“单恋一枝花”,不过总在故纸堆里觅生活。
          大疫横行,闭户禁足。读有益之书,遣有涯之生。
新近读的是两位年轻女学者的著作,蔡丹君《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和夏婧《清编〈全唐文〉研究》,各擅胜场,深受教益。面对学子,不敢自命“导师”,愿共学焉。
来源:浙大人文汇  

#中国最美诗词[超话]#永远的归属地——书房

巍青
教授们的书房感悟——
         浙大哲学系陈村富教授书房:
我一生的积累就是一间书房,两间书库,上万册中外文图书。我不相信纸质图书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书在,“书神”在。进入书房,心静神凝,似有“书神"来助,“医神”来护。是你融入书堆中,还是书堆融入你心中,浑然一体,应是读书人的境界。在这里,与书同在的”书神“也就与你同在。书有好坏优劣之分,人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辨。不投机,不违心,不沉沦;敢发言,善发言,发好言,方显人文学者之本色。过客呀,请勿踩踏沿途上的小花。护花者呀,请记住“只有那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浙大中文系汪维辉教授书房
我的书房就是办公室,家里的书不多,因为空间不够。这得感谢浙大。2009年我来浙大工作,汉语史研究中心给了我一间20多平米的办公室(在西溪校区),我把两面墙都安装了很高的金属书架,勉强可以放下我的藏书。但是后来书越来越多,就放不下了。好在2019年下半年人文学院搬迁到紫金港校区,学院给了我两间办公室,加起来有30多平米。这一下条件大大改善了,我的书都可以上架了,只是目前还没有整理好,所以照片里显得有些凌乱。等整理好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我喜欢读书,各种能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启迪心智的书都爱读。沉浸在书中,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前我给同学们推荐过《语言问题》(赵元任)、《语文常谈》(吕叔湘)、《世说新语》(刘义庆)等书,可以推荐的好书还有很多,但是我的视野其实很有局限,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读名著肯定不会错。同学们年轻,精力旺盛,要抓紧时间多读一些好书,有些经典要背下来,细细品味,受益终身。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想浙大的学子们一定比我更懂得其中的真味。

         浙大历史系刘进宝教授书房:
我现在的书房比较小,只能放下6个大书柜,没办法就将客厅的两边利用了。我的书主要在隋唐史和敦煌学方面,并由敦煌学扩展到丝绸之路、西北史地、近现代学术史。有些书是经常翻阅的,有些书只是偶尔看看或查阅,也有个别的书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我不喜欢在网上获取知识,还是以读纸本文献为主。我读书的感悟是:
1.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藏书,在某些时候感觉很欠缺;
2.要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尽量少受外界干扰,抵制诱惑,不凑热闹,如现在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那就静心读书写作;
3.阅读面要广博一些,力争做金字塔式的专家,不做旗杆式的专家。
          浙大中文系苏宏斌教授书房:
从教20多年来,我先后搬过三次家。每一次搬家前夕,我都感到迫不及待,因为旧家的书房已经不堪重负,家里能放书的空间都被我“榨干”了。搬进新家,把书一本本地放进书柜,好像在和朋友们叙旧,有的书常常翻阅,就像天天见面的老友;有的却买来后从未拆封,如同那些天各一方的故交。每天置身于书的环绕之中,仿佛新朋旧友陪伴在侧,感到分外充实。人们常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我希望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学子们,永远都有书的陪伴,这样你就能永远远离孤独!

          浙大历史系冯培红教授书房:
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也是寒假宅家读书的时光。书房是北方的炕式,没有书桌,只在炕上放了一张炕桌,盘腿而坐,读书写作。炕头满壁的书架,炕尾也摞起了书,以及炕边地上八堆半人高的书。书房外的过道上,是曲折的书架走廊。客厅一面墙是书架,中嵌电视机,另外装修时将客厅隔出一小间,作为妻子的书房,两面也是书架。疫情期间宅居家中,终于有了难得的整段时光,修改完一部译著《欧亚交通、贸易与唐帝国》,新学期的课堂上我也推荐给了学生阅读。翻阅班级QQ,发现寒假中就一天没有话聊,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婆婆妈妈地唠叨:多加防护,少出门,多读书,以及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社会问题,担当历史的责任。
          浙大哲学系林志猛教授书房:
现时代电子书虽便捷,但纸质书可任意涂写,深入思索和把玩。书房,依然不可或缺。寒舍卧室、客厅、走廊、阳台、飘窗,凡空余之地,皆放满书,随手可得。阅读经典,最能开拓人的心智,将思想视野推向纵深,尤其有益于形成强健而完善的灵魂。深入触摸经典,便是与最伟大心灵的对话,可对恒古不移的人世问题有更宽厚的理解。:
            浙大中文系真大成副教授书房:
不敢言书房,只是办公室而已;书比较杂,仅从插架大概难以一眼看出我的专业。个人虽然从事汉语史研究,但始终不愿“单恋一枝花”,不过总在故纸堆里觅生活。
          大疫横行,闭户禁足。读有益之书,遣有涯之生。
新近读的是两位年轻女学者的著作,蔡丹君《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和夏婧《清编〈全唐文〉研究》,各擅胜场,深受教益。面对学子,不敢自命“导师”,愿共学焉。
来源:浙大人文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8、我可以错过鲜美的咸口锅包肉 我可以错过热乎乎的沾着细碎盐粒的炸薯条 我可以错过冬天高压锅里咕咚咕咚煮着的涮羊肉 我也可以错过夏天里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冒着
  • 小极脉车全国诚招车商合伙人:汽车##创业# 一大早就这么多烦心事[泪],本来下了夜班想多睡一会儿,可是什么事都不让我省心的卖房中介,还有黑腹理发店店员,为一万块
  • [哇]从常住人口增量来看,人们都在往长沙武汉成都涌入了吗[思考] #小湖碎碎念# 小湖想知道,长沙你来过吗?SEASON ART 季艺我们坚决支持你告别旧爱开
  • #鲁检要闻# 【济宁兖州:特邀检察官助理助推涉税案件办理】为发挥特邀检察官助理的专业优势,破解办理涉税案件中遇到的难题,近日,济宁市兖州区检察院邀请特邀检察官助
  • 我们坚信说的漂亮不如做的多,因此今晚之前也没有明确在微博表明会参与打投;然而由于皮下网络问题打投转/账速度缓慢,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引起恐慌与不安。小马小丁从不是爱
  • #奇门遁甲算命[超话]#所谓三奇得使,顾名思义,就是必须要有三奇和直使门才行。 还觉得绕,那就再说简单一点,就是乙加己或辛,遇天盘或地盘直使门,再临地盘直符,就
  • 愿奶奶在那边也安好!9.102017 9.2号 小蓝的故事看完了。“一辈子的陪伴就只到这里,来世还想和你一起走过”先离开的人应该说是一种解脱,最可怜的是被留下
  • 好吧,我还是爱我在灵谷寺里遇到的阿黄,虽然阿黄长得凶,但是它没有伤害过我,又乖又干净,我们非常友好。在我来不及感受这负心喵时,又来了喵主子B某,一看就不简单!
  • 如果非要直译的话,就是杀死时间,所以还是翻译成英文比较一目了然:kill the time。但在很久很久以前[月儿圆],它其实包涵了这样两个词的含义,一个是st
  • 活动时间:10月27日- 10月31日参与方式:各位捣蛋鬼们带#不营业就捣蛋# + #白敬亭新川日常# 话题,在白敬亭超话下发出视频/图文内容,与万圣相关的任
  • 更多发售详情请咨询️:TokyoTwist#东京潮流[超话]##金钟云[超话]# Super Junior Yesung the 1st Japanese al
  • 差别还是很大的✨‭‮lonavalforp‬‬意为葡萄籽精华素,就‭‮从是‬‬葡萄籽里面提取的精华OPC - 原花青素低‭‮物合聚‬‬Oligoproantho
  • 近年来,家居建材行业请明星演出及代言不失为当下最好的营销办法了,我们广州星灿就此类品牌而言就已合作过国内一线品牌,如顾家、索菲亚、欧派、芝华仕、喜临门等等,商演
  • 今天跟一个同学语音,说生意做不下去了,想回来先做份安稳的工作过度下,表达了想做份类似躺平的工作,我给他的建议是要有发展前景的,能够发挥他交际特长的,能够积累他人
  • 赶紧看图,我不信有人扛得住[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2️⃣三味酥屋的黑凤梨酥!(P1—P6)这么说吧,这或许即将成为你吃过最好吃的鲜花饼!
  • 更优秀的是,因为这款手工鱼丸都是新鲜鱼肉搅打起胶后制成的,久煮不烂。咱们的鱼丸都是根据排单现包现发,全程冷链运输,极大程度保证新鲜口感,让你吃到的鱼丸,和在店里
  •  时间:2022.10.28-10.30  10:00-22:00地址:龙华新区观澜湖新城MH MALL 负一楼星空广场交通:地铁站-观澜湖站(B出口)自驾-观
  • #ppkritt[超话]# sudsapda Y award 2022数据小更新(截止2022.10.29 13:55)以下为P宝3个个人奖项比情况1⃣️Ac
  • 【爱情电影推荐】《假如爱有天意》《夏天协奏曲》《雏菊》《恋空》《海角七号》《情书》《触不到的恋人》《四月物语》《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天使之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
  • 她应该和我一样,适合生活在乡下,粗糙的自由自在着……并不能说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尽管的确有不少地方会引起共鸣,特别是p1p2…第二部基本上就是冷眼望着她们,为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