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甲乙经》卷六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涩(一作涩以收),不能出入。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于膀胱之胞,膀胱之胞薄以耎,得酸则缩绻,约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聚也,故酸入胃而走于筋。《素问》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其义相顺。又曰:肝欲辛,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谓木胜土也。(木辛与《九卷》义错,《素问》肝欲辛作欲酸。)

苦先走心。《九卷》又曰:苦入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路,皆闭而不通,故气变呕也。齿者,骨之所络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复出,必黧疏,是知其走骨也。水火既济,骨气通于心《素问》曰: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其义相顺。又曰:心欲酸,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谓火胜金也。(火酸与《九卷》义错)

甘先走脾。《九卷》又曰:甘入脾,其气弱少,不能上至上焦,而与谷俱留于胃中。甘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令人心闷。其气通于皮,故曰甘走皮。皮者,肉之余。盖皮虽属肺,与肉相连体,故甘润肌肉并皮也。《素问》曰:甘走肉,肉病无食多甘。其义相顺。又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谓土胜水也。(与《九卷》不错。)

辛先走肺。《九卷》又曰:辛入胃,其气走上焦。上焦者,受诸气而营诸阳者也。姜燕之气,熏至营卫,营卫不时受之,久留于心下,故洞(一作煴)心。辛者,与气俱行,故辛入胃则与汗俱出矣,(《千金》云: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素问》曰:辛走气,气病多无食辛。其义相顺。又曰:肺欲苦,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谓金胜木也。(肺欲苦与《九卷》义错)

咸先走肾。《九卷》又曰:咸入胃,其气走中焦,注于诸脉。胜者,血之所走也。血与咸相得则血涘(一作凝,下同),血涘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矣。其义相顺。又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谓水胜火也。(虽俱言血脉,其义不同)。谷气营卫俱行,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糟粕以次传下。

曰:营卫俱行奈何?

曰:谷行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焦行卫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于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曰:五谷:粳米甘,麻(《素问》作小豆)酸,大豆咸,小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蓄:牛肉甘,犬肉酸,豕肉咸,羊肉苦,鸡肉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宜甘,青宜酸,黑宜咸,赤宜苦,白宜辛。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甘者入脾用之。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者入心用之。肾病者,宜食大豆、豕肉、栗、藿。咸者入肾用之。肺病者,宜食黍、鸡肉、桃、葱。辛者入肺用之。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韮,酸者入肝用之。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肝,足厥阴、少阳主治。肝苦急,食甘以缓之;心,手少阴、太阳主治。心苦缓,急食咸以收之;脾,足太阴、阳明主治。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手太阴、阳明主治。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足少阴、太阳主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坠也。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此五味者,各有所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血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又曰:狥蒙招尤,目暝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两胠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擘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素问》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又曰:胸中痛,支满腰脊相引而痛,过在手少阴、太阳。(《素问》云:么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脾病者,身重善饥,肌肉萎,足不收,行善瘈疭,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又曰:腹满䐜胀,支满胠胁,下厥上胃,过在足太阴、阳明。

肺病者,喘逆咳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挛,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喉咙干。取其经,手太阴、足太阳外厥阴内少阴血者。又曰:咳嗽上气,病(《素问》作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肾病者,腹大胫肿痛,欬喘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肠小肠(《素问》作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软其经少阴、太阳血者。又曰:头痛癫疾,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阴、太阳、甚则入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食教程#【紫薯香蕉卷】所需食材:香蕉3根、紫薯1个、吐司面包3片操作步骤为:步骤一:首先将面包的四个边去除,然后用擀面杖压实擀成薄片备用。将紫薯泥均匀地抹在
  • 店里的酱料也好吃,可能是我调的太棒了叭hhh 晚上回来的时候风超级大,骑着小电动手都快冻僵了,还好尤弟弟是个小暖炉,牵手手果然是最快乐的时候,尤其是在冬天呢[
  • 往前走,往前看,哪怕前途一片迷惘,,哪怕只是凭着惯性继续街前走 ,总有一天会在自己港长的脚印中找到方向。是她自己给自己做饭,自己做完了所有的家务;是她自己擦干了
  • #荷花微资讯##中越对译# 【#云南永胜县公益墙绘吸引游客“打卡”# Bức tranh tường lợi ích công cộng ở huyện Vĩn
  • 了‬第二,佩戴佛牌时需要请愿‮自,‬己的心愿‮该应‬符合实际,超‮理乎‬智的心愿,‮就那‬不是心‮,愿‬而是幻‮了想‬。就好比一个想要发财的人,他必须自己有所努
  • ナトリ太太的很多设定都非常戳我,但是大多数都处在“虽然馋但可以忍”的范畴,只有这本的简介正中我心,马上冲去买了[并不简单]是哪些要素成功勾住了我的钱包呢?⚡⚡⚡
  •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 出物被跑啦有点sadsad 打包好了,不想自己花时间打包的东西被辜负 正好自己也快高考啦 所以攒攒运气福气付邮送单封三号卡 因
  •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汗] 作为媒体与律师言辞是否应该更加严谨[吃瓜] 看图识相,重点已画。 倘若个人捐助款是几千几万个人捐助的,一个人也就占了那么千分之万分之一,
  • 【匠心设计师向禹】 【量身设计打造定制属于你的发型】 【不跟风】【但追求时尚】【让你的美属于你自己】 烫发效果加颜色蜜糖色,喜欢的朋友加微信预约哦 #青岛人
  • 所有人都愿你的美好一拥而至,而我只祝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不动声色的走下去,然后在将来的某一天有点小骄傲的对我们说:“看啊,我还是一一做到了”。所有人都愿你
  •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被列入“十四五”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内蒙古试点地区达到3个。截至6月底,大黑河军事教育旅游乐园、和林县
  • 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原因值得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每日一道#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
  • #steam游戏# #游戏资讯#隐士神剑传#《亲爱的小孩》原型现实结局远比电视剧中苦痛,坚持救孩子的母亲没再婚,没有钱,生了三胎,可大儿子还是因病离世了,最后前
  • 有些人不属于你,但遇见了也挺好。不是空荡荡却嗡嗡响,也不是心里缺了很大的一块,而是我继续进行着我原有的生活,吃饭,看书,看电影,每天更换着个性动态签名,不停地纠
  • 10.“我还好,你也保重”11.总有一片晚霞会经过你的头上,总有一个人在的等着爱你一场。3.“下午的天气很好,体重秤上的数字又小了一点,我把心情写的很干净,也没
  • 经历了这些之后,徐梦桃显然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了,争取是没有用的,在有其他队长和她一起邀请的情况下,她一定不会是姐姐们的最优解。记得有次坐飞机,碰到一位中
  • ”不过滇西小哥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当警察,而是去干了赚钱快的销售,因为她想在大城市安家,不想回云南的偏远山村了,但父亲却突然病重,打乱了她的所有计划,只能回老家一边
  • 清晨搭配早餐不错,办公午后充饥也挺好,怎么吃都喜欢呀[打call][打call]哈哈~营养又健康,这个玉米浓郁囤起来吧!中午吃了奶油七的竹炭肉松卷,肉松多多,果
  • ” 曹操沉默了,他还未见到如此倔强之人,是放还是杀,这是个难题。”夜尘白眼她二哥,夜洛见大哥与三妹都偏向外人,一杯酒下肚,不服气的样子像是孩童又打输了架,这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