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营销信息调查:退订仍会遭到骚扰,短信没停电话又来】#电商通过短信电话对用户轮番营销# 据@法制日报 报道,1258条——这是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戴莹手机里未读短信的数量,基本都是各类电商的营销短信。26岁的戴莹大学时开始接触线上购物,网购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也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其中,电商的营销短信、电话,特别是临近“双11”“6·18”等节点前的轰炸,更是让她不堪其扰。

“你看看,几乎全是购物平台的商家推广信息。”11月1日,面对前来采访的《法治日报》记者,她拿起手机打开短信界面说道,“手机都要炸了,真的烦死了”。

戴莹的遭遇,很多网络购物发烧友也正在经历。多位受访者说,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发送短信的形式,告知店铺的上新情况、优惠活动等信息,节点前的短信轰炸已经成为常态。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称,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未经用户同意或超限、超范围发送营销短信,则可能侵犯消费者的安宁权。治理短信、电话营销现象,既需要完善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依法深入推进综合治理,也需要电商平台、电信企业和短信息服务企业等主体的自我监管与配合。

短信电话轮番轰炸,退订仍会遭到骚扰

“以前收到这类短信,我还会点开看看,然后删除。后来这类短信越来越多,删都删不过来。尤其赶上购物节时,电商一个接一个短信发过来,有的还连发好几条。”戴莹说,今年“双11”电商平台开始预售前,她的手机叮叮咚咚响了一天,开视频会时还在不停地弹短信窗口,特别影响心情。

记者浏览戴莹手机上的这些短信发现,内容大同小异:先在开头表明是哪个商家,然后要么说自己最近要上新品,欢迎选购,要么介绍最近有什么满减活动,并直接附上店铺链接。

“如果我真要买这个东西的话,我不需要商家提醒也会买,如果我不想买的话,发再多短信我也不会动心,只会拉低我对这家店的好感。”戴莹“吐槽”道。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田桥对此也深有同感。田桥注意到,给她发的推销短信大多来自她曾经注册过会员或购物过的电商,哪怕只是申请过免费的试用装小样。让她特别不满的是,她给自己父母网购过几次,结果父母的手机上也经常收到推销短信。

“我爸妈年纪比较大了,平时用短信比较少,收到的垃圾短信多了会感到很烦躁,他们跟我抱怨过好多次了。”田桥说。

为此,田桥特别留心短信的退订问题,她发现这些短信基本上还是留有退订方式的,即回复“N”或“TD”等字母。但实际上,退订不是每次都管用的,“我印象特别深刻,有几家店我回复了退订之后,还是能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不仅搭进去短信费,还不见成效”。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信息,近年来,“双11”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现象,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且衍生出大量相关消费金融类垃圾信息投诉。特别是平台“默认”注册用户同意直接发送促销信息,平台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发送营销短信等问题较为突出,明显侵害消费者权益。

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短信,网友们调侃道:“今天收到的促销短信保守估计上百条”“‘双11’也‘内卷’了吗,今天被短信轰炸的同时竟然还接到了电话”……

天津的唐女士经营一家网店,她告诉记者,群发短信是需要付费的,费用不低,规模不大的个人店铺一般还不太舍得花钱去发短信、打电话,通常都是比较大的品牌旗舰店愿意花这笔钱。多位受访者也证实了其说法:收到的短信和电话,一般都是较为大牌的美妆、护肤品等商家发送的。

短信没停电话又来,侵犯消费者安宁权

采访过程中,多位消费者向记者抱怨道:短信轰炸也就罢了,现在一些商家开始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推销,直接点对点联系,如此骚扰令人头疼不已。

10月28日,田桥收到了某护肤品旗舰店的来电,电话中,充满磁性的男导购热情地感谢田桥对其品牌的支持,随后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该品牌“双11”的优惠活动和热销产品,“期待您的光临”。

这已经是田桥最近接到的第3通营销电话了。这3通电话分别来自3家不同的护肤品店铺,接通后对方都是声音富有磁性的青年男子,营销话术也大同小异。

从短信到电话,田桥感到十分无奈:“一看是陌生号码,我还以为是快递或者其他重要电话,结果一接竟然是××品牌的营销电话。电话还不能像短信那样选择退订或无视,真的太烦了!”

事实上,每逢促销节点,电商平台及一些商家过量的短信、电话营销,已成为消费者的一大痛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舆情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广告短信类负面信息近6.5万条。

报告称,广种薄收式的短信轰炸技术含量低、骚扰频次高。事实上,这种低成本制造“信息垃圾场”的短视行为就算偶有收益,其“变现”能力也相当有限,更多的还是惹人烦、讨人厌,最终也必将遭人弃。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认为,短信、电话营销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载体,本身没有“原罪”。营销短信发展到如今“人见人厌”的地步,主要在于发送行为并未建立在消费者知情和同意的基础之上。消费者相对于平台和商家,往往显得十分被动。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韬律师告诉记者,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未经用户同意或超限、超范围发送营销短信,则属于违法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宁权。

张韬说,民法典中将安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进行了规定和保护,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这种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过度营销的行为,还可能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相关权益和隐私权。”

群发产业链条成熟,商家可以批量购买

“我已经收到你们家无数条短信了,为什么还要打电话?你们这样已经造成骚扰了知道吗?!”最近,在接到推销电话后,忍无可忍的田桥发火了。电话那头先是一愣,表示很抱歉给她带来了不好的消费体验,具体情况会反馈给店家。

田桥又向该品牌旗舰店反映这一情况,客服称这是会员服务内容。对于“是否征得消费者同意”的问题,客服表示自己不清楚,会就此问题向专员反映。

记者查询包括该品牌旗舰店在内的10家网店发现,入会条件均要求消费者授权其获取并使用用户手机号等信息。《会员授权协议》《会员规则与隐私协议》等文件中往往有这样的表述:“您授权本平台将您提交的信息存储并提供给店铺使用,同意此店铺向您发送邮件、短信、致电或专属客服信息”“您知悉并同意,商家/品牌将通过短信、专属客服等渠道向您发送品牌及店铺最新消息”。

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文件往往均以超链形式存在,需要用户主动点开查看,而用户是否查看并不影响授权确认。“当时根本没注意到有这个协议。”多位受访者说。

11月1日,记者致电一家电商平台,以消费者身份向其反映近日收到大量营销短信、电话,希望“平台能管管”。其人工客服表示情况已知悉,平台对于过度营销行为也持反对态度,会如实记录下来。而对“有无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的提问,其表示“不清楚”“暂无相关规定”。

张韬认为,商家和平台在会员注册的相关隐私协议中,将用户“知悉并同意”商家通过短信等渠道发送店铺营销信息,作为用户开通会员、享受服务的前置条件,且这一条件是不可跳过、不可选“否”的,这么做看似“合法”,实则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

对于这么多骚扰短信到底是谁发出来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存在不少为电商提供短信群发服务的网店,批量购买的费用也并不高。

记者在搜索引擎、购物平台等输入“短信群发”“活动短信”等关键词,能轻易搜到一批相关网店,店铺显著位置标明了“购物节营销类短信群发”等广告语。

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号称“短信营销领域专家”的通信公司官网,上面打着“双11备战活动,预售低价存量~短信、彩信、400电话、空号检测全部低价”“你的好产品不做推广不打广告,你自己用吗”等广告。

根据该网站提供的微信号,记者添加了其客户经理。据客户经理介绍,公司提供的短信套餐最低1万条起充,“双11”有优惠,原价550元/万条的基础套餐现在仅售450元,“这个短信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您充值以后可以慢慢使用,用完为止”。

一家提供群发短信服务的网店,资料显示营业时间已达9年。客服介绍,他们的业务大致分为通知网关和广告网关,通知网关不带任何促销性质的词汇,如通知取快递,发货提醒等;广告网关发行业的促销信息。广告营销短信群发50元/千条起售,全5分好评后可再赠送50条。

“超高质量、超快速度,支持三网,亲付款后我们3分钟内给您开好一个独立的账户,由您自己登录平台发的哦,操作非常简单的哦(我们平台里面有详细的截图教程)。确保稳定及时到达!支持定时、支持回复!”客服的文字中透着热情。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说,对于电商而言,“双11”等大促活动是每年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希望通过发送营销短信的方式吸引用户,特别是将之前曾经消费过的用户寻回,同时市面上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进行短信群发服务,为商家提供便利,简直是“一拍即合”。

处罚少威慑力不大,治理仍需多方协作

10月25日,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行政指导会强调,各主要电商平台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承担起平台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民法典、《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认真履行依法经营电信业务承诺,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安宁权。

这并非官方对营销短信问题第一次发声。今年“6·18”大促期间,工信部就曾发布消息,提出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尽快遏制垃圾短信蔓延趋势。

实际上,无论是民法典还是《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都明令禁止擅自发送商业营销短信这一行为。而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那么,在官方关注与法律规定的双重压力下,电商对消费者的“轰炸”为何仍屡禁不止?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看来,短信营销违法行为隐蔽,查处有难度。一些平台随意改号,使得垃圾短信更具隐蔽性,增加了监管和溯源的难度。同时,监管技术和治理水平也有待提升,治理短信营销,光靠行政执法不行,需要政府、企业、电信运营商、公民、行业协会形成合力。

“营销短信无孔不入背后多是发送方的利益考量。大数据时代,浏览即‘留痕’,绘制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送不再是难事,广撒网的营销短信,又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触达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任超说,对商家来说,短信推广是精准度极高且低成本的营销手段,因此很多商家对此乐此不疲。

任超说,尽管擅自发布营销短信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却鲜有企业和商家因此受到处罚,而且顶格3万元的罚款,在可观的利润预期面前,威慑力也不大。

在张韬看来,治理营销短信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一蹴而就。过量电信营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打法律的擦边球,用户维权的时间成本与预期效果极其不匹配,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还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等。

姚志伟建议,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非法采集、过度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针对电商平台和电信企业双管齐下,从源头进行治理。

“商家群发短信是依托电商平台获取的用户信息,而群发行为则是通过电信企业进行的。电商平台可以利用虚拟号码的技术,探索防止店家获得消费者真实号码的模式,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当然,由于网络交易的环节比较长,且涉及店家、快递等多个主体,这种模式的实现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电信企业也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高频电话、短信进行检测,必要时可以进行拦截。”姚志伟说。

郑宁建议,政府和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监测、防范拦截等机制,帮助用户免受垃圾短信侵扰。同时,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健全黑名单制度,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联合惩戒。
“治理短信、电话营销乱象,需要完善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依法深入推进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同时,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作用,增强监管威慑效果。不管是平台还是商家的经营活动,都应该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做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越法律底线,无底线侵扰只会将消费者越推越远。”张韬说。(观察者网)

【月饼6两礼盒3斤,月饼何时告别噱头和过度包装】正值国庆、中秋“双节”,月饼消费市场再次升温,一年一度的“月饼大战”拉开序幕。根据近四年来月饼市场呈现的特点,《法治日报》记者分别对月饼包装、代购、“私房”月饼等进行了调查。

包装显档次更受欢迎
标识催生高价代购链

“月饼才6两,礼盒就重达3斤”“扔掉可惜留着没用”“盒子漂亮月饼难吃”……过去几年,月饼过度包装总是受到消费者诟病。《法治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环境下,今年月饼“瘦身”和“轻装”风格成为很多商家的营销点。

《法治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发现在包装上,不少商家给出了不同规格的月饼包装,供消费者自行选择。比如,有的商家在推出了标价200多元装有6块月饼的礼盒装外,还推出了标价不到30元一块的散装月饼;有的商家则将包装分为精装和简装两种方式,精装月饼礼盒还是采用硬壳宽大的纸盒,简装月饼礼盒则是体积较小的软质盒,分量要轻得多。

根据需要购买不同包装的月饼,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节日消费需求。

不过,《法治日报》记者在一些大型商场注意到,比起散装月饼的数量,货架上大型月饼礼盒仍然是一些消费者的首选。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工作的某导购员介绍说,近期在她所在柜台买月饼的,“大部分都是买来送人的,都是买这种礼盒装,虽然里面只有8个月饼,但是它包装好,显档次”。

该导购员所指的月饼礼盒,最外面是红色的硬质手提袋,图案精美。手提袋里面是一个系着红色丝带蝴蝶结长方形的包装盒,包装盒内部是一层红丝绒材质,上下对称摆放着8个月饼。

不少北京的高校也在食堂售卖月饼,引发了一波抢购热潮。据了解,不少高校在离中秋节还有一周甚至十天的时间就已经停止预定。中国传媒大学北苑食堂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最近几天,经常有学生来问我能不能再预定月饼礼盒,但是预约的实在是太多了。”

今年刚入学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韩丽在中秋节想给父母和朋友买一个印有学校logo的礼盒装,看起来很高级,但她不知道购买这种月饼礼盒装还需要线上预约“抢购”。

和韩丽有同样想法的同学还有很多。《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一些高校食堂每天还会有散装月饼售卖,但不少同学因为不能购买礼盒包装,而放弃了购买散装的月饼。这样的想法,促成了高校内的一项新“生意”——高价包装。

据韩丽介绍,在学校校园助手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有人有偿求代购月饼礼盒装,“这类的朋友圈文案大多是‘急’!有偿求印有学校logo的月饼礼盒,或者不含月饼的纯礼盒包装,高价收,可加价”。

高级月饼代购成热门
价格虚高真假难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消费者购买月饼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月饼线上销售异常火爆。苏宁拼购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9月份,月饼正式开始销售后,销量同比增长156%,多个品牌月饼日销破万盒,最高达到6万盒左右。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如同往年一样,海外代购“高级”月饼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某香港品牌的奶黄月饼是每年人们争相购买的品种,淘宝上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枚共478元。LadyM今年的月饼礼盒已经被炒到了658元,港版的甚至高达900多元,但是礼盒里面却只有6枚月饼。

然而,即使高价,换来的也可能是“糟心”。

北京市民沈乐通过微信在一家海外代购处以每盒320元的价格预订了两盒奶黄月饼,但味道和原来不太一样,“奶味不足”。这两盒月饼让沈乐“如坐针毡”,她不敢让家人吃,担心吃出问题,可没有地方去辨别真假。

“我见过最奇葩的或者最糊弄人的假货是,香港某酒店最出名的奶黄月饼,正品馅料里没有成型的蛋黄,但是有的假货竟然直接做成了蛋黄月饼。这种月饼的价格一般是每盒200元左右,是真正的‘便宜没好货’。”在代购圈经营多年的小郑说。

若购买了“疑似”假冒月饼,不少消费者向《法治日报》记者表示,自己一般都是“手足无措”。每个品牌的月饼都不一样,基层食品质监部门无法衡量此类真伪,一盒月饼也不值得到原产地去辨别,有的就直接扔掉,有的在微信上投诉,也一般是“石沉大海”,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投诉无门、吃哑巴亏。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于这种微信朋友圈中的直接交易一定要采取审慎的态度,首先,在交易前,消费者对欲购的商品及经营者有一定了解,知道产品的质量等信息;其次,还需要确认经营者是否具有相应销售资质、是否是授权代理商,如果销售的是食品还要看经营者是否取得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等。

私房手工月饼存隐患
食品安全卫生缺保障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小商家打着“手工”“私房”的名号在微信朋友圈对外出售月饼。这些“私房”月饼种类众多,有抹茶、红豆、蔓越莓、蛋黄肉松、奶黄流心等多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口味,并且喜欢对外宣传“纯手工”“无添加剂”“真材实料”,以吸引顾客购买。

但这些私房月饼真的新鲜吗?《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存在一些商家购买现成月饼馅的现象。某私房烘焙店的孙姓店主坦诚道:“自己制作馅料,再去烘焙,一天的出货量太低了,成本也很高,根本划不来。淘宝上有大量批发的月饼馅,口味也多,买回来塞进月饼皮里面就行,方便很多。”

《法治日报》记者在淘宝上以“月饼馅料”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果然出现了很多口味的馅料,有红豆沙、莲蓉馅、蓝莓芝士馅、传统果仁馅、紫薯馅等。这些馅料价格高低不等,每斤低至三四元,贵则几十元。从这些馅料的生产信息来看,大部分都是有生产许可证的,由一些小型食品公司生产,只有少部分标注是“私人配方”无标识产品。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那些在微信朋友圈售卖“私房手工月饼”的商家,多数宣称“纯手工、无添加”。比如,产自“某妈手工烘焙”的自制广式月饼,宣称“拒绝添加剂、防腐剂”;产自“酱某烘培坊”的自制低油无糖广式五仁无添加月饼,宣称“纯手工制作,100%无添加”。

“私家店主宣传自己手工制作的月饼没有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如果店主在加工过程添加了食品添加剂,而且因为个人加工条件受限,添加的量随意,反而有了安全隐患。”在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地区经营蛋糕店的胡枫说,一些制售者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采购甜蜜素代替白糖。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所谓的私房月饼其实并非“自制”。由于消费者比较信赖私房“无添加”,一些厂家大量生产后批量发给下家,下家再打着“私房”的旗号在微信或微店对外售卖。

2015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GB/T19855-2015《月饼》标准,自201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按相关标准规定,月饼包装上应明示生产企业全称和详细地址、产品执行标准号、卫生许可证号、配料表和净含量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然而,《法治日报》记者发现,一些微商和网店售卖的自制月饼几乎都没有贴标识。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孙娟娟曾表示,这类私房月饼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其制作过程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所致。由于生产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获知原材料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是否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不过,微信朋友圈的“五无”自制手工月饼,在缺失监管的情况下,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知情选择,都无法得到保障。

养生保健月饼变花样
无糖月饼并非真无糖

在口味越来越丰富的月饼界,去年出现了一波“保健”月饼、“无糖”月饼的风潮,这类月饼契合了人们养生的想法。店家想方设法地使原来高油高糖的月饼听起来更“健康”,推出了比如能养颜的燕窝月饼、能降三高的普洱月饼、能补中气的当归月饼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去年对此专门发出中秋月饼消费警示,表示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这些月饼不能保证具有其所宣传的功效,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那么今年这些“保健”月饼和“无糖”月饼还在吗?《法治日报》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上以“保健”月饼和“养生”月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均未搜出任何产品。但是搜燕窝月饼、普洱月饼时,却弹跳出来一些产品。这类月饼在标题中并无“养生”“保健”等字样,只是带上了“燕窝”“普洱”等文字。

《法治日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找了燕窝月饼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进行联系,客服表示她们的月饼一个约60g,保证里面有10g的成品燕窝,其余成分就是制作月饼常用的面粉、油、芝麻、糖等材料。

早在2002年,原卫生部就曾对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出过明确要求,将相关物品进行了分类:第一类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即“药食两用物品”,如山药、红小豆、生姜、菊花、杏仁、百合、蜂蜜等,有100种左右,这些可以作为食品添加;第二类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如虫草、人参、芦荟、三七、当归、红花、西洋参等,不可作为食品添加物。像燕窝、普洱这类是属于“药食两用物品”可以加入月饼中。但是,三七、当归这类就不能添加进入月饼。

《法治日报》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上搜索了当归月饼、西洋参月饼,均未搜到相关产品。不过,除了燕窝,不少商家把鲍鱼这类食材也放进了月饼中,打上了高端养生的标签,价格卖得也不便宜。

“这些食材本身的养生功效就有争议,而市场上的价格又高得离谱,在月饼中添加肯定不会有大的占比。所谓养生月饼,其实是商家营销的噱头。”在北京从事营养师工作的杨树说,养生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就算月饼馅料中含有能补血、养颜、保健等作用的养生食材,但含量有限,加之月饼是节令性食品,消费者吃月饼不是长期性的,因此不可能借此达到养生保健之效。

但是虽然有些月饼不再在明面上带上“保健”二字,却会起一个复杂又长的名字,将“养生”二字藏匿其中。比如,有一家店铺售卖一款“××葡萄软月健康态月饼80g×5个广式浆皮低糖中老年养生手工月饼”。

根据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相关要求,如果某食品标签上声称“无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糖含量不能超过0.5克。国际通用的概念是,无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它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品种。

同时,《法治日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月饼”,发现商家的噱头均是“不含蔗糖更健康,别让这个中秋留遗憾”“无糖精适合老人中老年糖尿病人”等。

在其中一家网店,商家宣称无糖精糖醇,多口味中老年糖尿病人专用。在评价当中,不少人留言“买给糖尿病的爷爷”“爸爸血糖高,希望他可以吃。”《法治日报》记者咨询客服糖尿病人是否可以食用,对方回复食品均为无添加蔗糖食品,使用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的木糖醇等代糖做的,吃起来有淡淡甜味,糖尿病人可以食用。

有营养专家指出,所谓的“无糖”类月饼的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且无合理标准的。临床上不少患者因盲目贪吃“无糖”月饼,导致血糖、血压升高,病情加重。链接: https://t.cn/A6bLaFUv

被玩坏的自媒体,零投资照样让你月入过万!。对于自媒体内容,可能对于同行业人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对于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知道,现在做自媒体没有以前好做了,不会轻易产出爆文,也没有像以前那样高收益。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私人、平民化的转播者走上舞台,也表示着有更多人从事自媒体行业,毕竟只要你有写作水平,就可以让你的文字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但同时,也让充斥着各种夸张、有噱头且粗制滥造的内容搬上了这个舞台,失去了最初自媒体的初心和价值观。同行人都认为自媒体已经被玩坏了,但是很多新手小白刚入局,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刚刚开始,不过自媒体走着走着,变成财富能够左右的媒体平台了,每一个刚上手的自媒体人都是追逐利益而来。自媒体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概念可以演化到争议不断的行业,这一切的最有力推手莫过于“金钱的魅力”,那么被玩坏了的自媒体,如何保底月入过万?放大自媒体价值每个平台对文章质量的拿捏越来越紧,但是我们想要通过文章变现,不能失去的就是“流量”,流量是一切互联网套路变现的基础,也是黏住用户停留的手段。现在的平台都相继推出各种扶持计划,如果你对自己的文章质量很有信心,而且粉丝对你的文章表示赞赏,你可以进行多平台分发,参加平台活动,因为关于这些活动的金额是比较高的。你可以使用蚁小二,只需3s就可以将文章发布30+自媒体平台,免费体验高效运营快乐!内容选择可能大多数人自媒体都会选择热门领域来做,无论是图文形式还是视频都是发热门话题,其实有时候分享一下冷门知识或者定位冷门领域更加好。现在一些娱乐新闻、搞笑片段、美食等都是被自媒体人呢做“烂”的领域,随便一搜,网上比比皆是,就因为网撒的比较广,所以如果你的文章没有抢先一步发文,就会失去很多流量。那么,做冷门领域或者冷门知识,可能刚开始你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如果长久下去,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毕竟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文章持续更新每天都必须抽出时间更新文章,虽说不需要很多量,都是必须每天更新,保持活跃度,而且系统也会判定你是活跃的作者,有利于请问文章的推荐和阅读量,总之阅读量越高,代表着你的写作水平和收益。虽然很多人都说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依旧有很多新的流量窗口等你去发现,如果你对自媒体感兴趣,可以联系小编,或者加个关注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失效的2个名额将在3个自然日内进行【手动抽取】#鸦鸦的团# 八月三十一号晚八点 拉链针织衫/牛仔长裙: 反馈选两位姐妹免单,积极反馈哈,人人都有机会免单滴[赢牛
  • 我又不是不知道相机是什么,明明哥是年纪比较大的那个、不要把我当成老古董啊……珍珠的嘴巴撅了起来,脸颊鼓成气球。总之不是十八岁的小孩了,哥和珍珠差得真是好多呀……
  • 今天开始就相当于又踏上回学校的路上了 早上出门吃早饭的时候一下闻到桂花的味道 好香 昨天好像还没有的 闻到桂花味道的时候一下让我想起了过去很多有关秋天的时刻 但
  • “就是好奇,想着来北京了得打卡一下特色美食,但豆汁儿这个味道真接受不了。落雪住在湖北宜昌的农村,他们一家都喜欢“秀才”她老公会发只有表情的评论,儿子会给“秀才”
  • 还有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但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你跌倒的时候,懊恼的时候,品尝眼泪的时候,都请你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
  • # i人朋友和e人朋友的双重快乐时隔好久我终于出门了果然我就是那种不能没有朋友的人雪说青老师是为i做e我说青老师就是实打实的e人!我昨天还在控诉他很无聊,如果有
  • #鞠婧祎[超话]#首先我在群里发消息这个人就莫名其妙骂我说我吵什么的每分钟只能发5条还叫吵吗…群主也不管甚至禁言我然后就说我带上我家主子还说从我头像看出来的我骂
  • 第二层:华夏神州大地,千百年来的传承的山歌,现在沉寂了,听到的太少了。 二、序曲歌词浅议: 1,九州山歌何寥哉,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在辽阔的九州大地之上,劳
  • #檀健次你好星期六#∣#檀健次很想很想你#⸝⸝⸝⸝⸝30天安利计划Day8.第一次见到他的场景和感触很遗憾,虽然没有在线下见过,但我可以想象,如果我见到檀健次,
  • 本次亚宠展睿哲将联手四大品牌与您相见[打call]1️⃣意大利宠物洗护品牌Iv San Bernard伊珊娜在2018年成为国际第一个获得Safe Pet Co
  • 嘿嘿嘿刚刚刷到一个姐姐的视频好喜欢她的~这是我见过的可以把文学说的那么吸引我的[憧憬][憧憬]牛津大学哎 但是她真的超级谦逊 而且三观超级正我觉得可能大家都知道
  • 久しぶりだったし、会えたのは一瞬だったはずなのに、すごく楽しかったなあ#TGC#こころのフフフ#山﨑天 さん#田牧そらこれからも、自分たちが勉強する街をきれいに
  • #女子喂流浪猫遭大妈揪头发扯打#【女子喂流浪猫被大妈压在身上打,律师:打人不对,喂流浪猫也有法律风险】#警方回应大妈扯打投喂流浪猫女子# 据上游新闻 报道:9月
  • 1242、有人在打坐时,能够先知先觉,知道未来,能够看到佛菩萨的形相,也能看到各种境界,这都是独头意思的作用,既要明白空性不可得之真理,又要事来落实超越自我战
  • ​2023.3于北京推荐❣️❣️❣️书名:绿茶六皇子他软乎乎[清.穿]作者:衾寒月暖首发jj本文又名《我靠卖萌努力修复我额娘跟我哥,我哥跟我弟岌岌可危的亲情》“
  • Winter Bear was shot and edited by JK ; now Layover is recorded in JK’ house [泪]
  • #莲花楼##成毅[超话]#其实刚开始打开看这个剧的时候我一直觉得选成毅作为男主可能稍微有点太漂亮而不是帅气,其实一直到我现在看完这部剧人还是沉浸在剧里,他的外貌
  • 在芬兰进行了低至 -25 摄氏度的寒冷冬季测试并在公共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测试后,这款电动卡车现在必须在西班牙超过 40 摄氏度的环境中证明自己的性能。在测试过程中
  • 如果你经常看韩国影视剧,你会发现里面的人很喜欢说hwaiting或者paiting,以此来表达“加油奋斗”的意思。这两个词就来自英语单词fighting,因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