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北漂有多辛酸#我是2009年北漂的,如今已经12年了,回首往事,还是很有感触的。我北漂12年,现在已经“安家立业”,尘埃落定。如果说后悔什么,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不早点来闯荡?用我的体会来说,如果选择北漂,越早越好。如果我当年晚几年来,基本就不太可能留下来,以后普通人留在北京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最核心的两个硬件很难解决,一是户口,二是买房,#北京买房# 解决这两个基础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2009年,央企总部借调我来北京一年。接到调令,家里人很不愿意我去。毕竟在家乡小城的二级单位,我们小两口混得还不错,有点小职务,有点小成就,生活上一家三口,有房有车,岁月静好。我骨子里还是喜欢北京的,从内心深处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小县城。爱人知道我的心思,就同意让我来一年看看。

记得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长途车进入北京五环,从五方桥进入四环,路过四元桥后,人们昏昏欲睡。司机是位老师傅,一路防着老歌,正好播放一首《城市月光》: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一抬头,看见北四环边上望京某楼盘上的四个大字“城市月光”(小区的名字)。这首歌,巧遇四个字,就在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当时,就有一种抛家舍业、生死离别的感觉。夜晚,长途车行驶在灯河之中,望着满城万家灯火,当时就想,不知道哪一盏灯属于自己。

在北京总部借调一年之后,原单位的职位虽然保留着,但已经换了新人在主持工作,回去之后也让单位左右为难,那个新人更是紧张。再说我也喜欢北京,正好有新企业组建,我毅然决然放弃回去的念头,跳槽到了新公司。当时,真的不知道这家新公司前途如何,只是不想再回去给单位添麻烦了。

没有想到,这个新组建的公司,出乎意料,不但对待我们外地人非常友好,而且工资福利待遇都很不错。遇到一位特别有魄力的老总,第二年就把月薪翻了三倍。我在原来的二级企业,工资才3500元,年底大约有1-2万元年终奖,全年收入约为7万左右。到北京第二年,遇到了好企业好领导,年薪大约翻到了三倍,第三年提了中层,月薪翻到四倍,第四年继续翻到了五倍,第五年翻到了六倍。(现在跳槽已经过去了12年,回到原来的企业,原来那些同事还是月薪四五千元,十年原地踏步)

新公司的领导不但有魄力,还有眼光。当时,公司给外地人都租了房子,但是领导在大会上多次反复讲:我不应该给你租房子,我不是心疼房租费,而是,因为租了房子,你们就没有买房动力了。我要告诉你们,北京的房价会继续涨,你们一定要砸锅卖铁买房子,如果缺钱,可以向公司借。

公司里北京的同事很多都是北京人或新北京人,他们坚信北京房价继续涨、永远涨,天天议论房子,劝说我们外地人买房子。中午遛弯的时候,就带我们四处看房子玩。那个时候,公司附近的房价大约在1.0-1.5万元,而且都是非常好的地段。十年过去了,那个地段的房价已经普遍超过10万。

我们这批外地人,在公司领导的鼓动下,在同事们的劝说下,基本都咬着牙、贷点款买了小房子。所以,特别感谢当初的领导和同事,让我们这批外地来的同事100%在两三年内都买了房子,尽管不大,但上车最重要。同样的大楼里,有一些单位就没有我们公司领导这么有眼光,也没有我们公司这么浓的买房氛围,很多外地人那个时候都没有买房的意识。直到现在,2009年来的其他单位的那些人还有80%以上没有买房,到现在他们已经买不起了,每次议论到这件事,他们就在那里直跺脚。

这家新公司由于刚组建,申请户口指标多,发展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很多外地来的新员工都占到了大便宜。一两年之后,北京的户口指标越来越少,2010年开始买房限购,买车摇号,房价呼呼涨,想在北京扎根立足已经非常难了。

在北京12年,总体感觉有七点收获或者说是感悟:

第一点,房产的增值。

家乡那座小城市,同样的一百平米的三居室,北京可能价值1000万,家乡最多就50万。十年后,北京的那套房子可能升值到2000万,家乡的可能贬值到30万。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来到北京,同样的房子,你留给后人的财富是2000万,在家乡的同事留下的只是30万元。你的后人及家族的分层,就此改变。

第二点,月薪的增长。

12年了,我们原来的家乡企业,那些同事的月薪大约增长到了4500元,总体增长30%;我们同一批从家乡企业来的人,月薪普遍增长了5倍以上。家乡单位,12年收入增长30%,来到北京的人收入增长普遍在500%。

第三点,晋升的增长。

家乡的老企业,人满为患,企业停滞不前,人员更不流动,管理层二三十年不动,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只能委曲求全,几乎没有上升的机会。12年前,我们来的那批人普遍提升了三到五级,最好的人已经混到了百万年薪的高层。家乡企业的老同事几乎都在原地踏步,混到科级的都凤毛麟角。

第四点,附加值的含金量大。

北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等,不再赘述。就说一点:来北京的人,尤其是三十五岁以上闯荡北京的人,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想让孩子接受北京的高水平的教育,将来考一流大学打基础。凡是当年来北京的同事,孩子考大学基本都沾光了,几乎没有重点本科以下的,大多数都如愿以偿上了名校,如果在家乡高考,基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第五点,生活的质量提高。

原来在家乡企业,几乎就是人情社会,你走到街头不停地打招呼,因为大多数人你都认识。办公楼与家属区相邻,小地方也没有那么多文化娱乐设施,各级领导基本都是两点一线,家里、办公室,办公室、家里,稍微上点岁数的人,就不愿意回家了,双休日都在办公室里上网。晚上,就是各种不同的应酬,你不想参加也不行,因为你两三次不去,就会被边缘化了,大家会觉得你清高、不合群,工作上就会排挤你。到了北京,才真正有了生活的感觉,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领导就是这种观念,下班就走,下属也别打电话找领导,领导也不骚扰下属,各过各的生活。加班也有,都是商量着来,虽然没有加班费,大家偶尔加加班,订个外卖,还是蛮开心的。

第六点,生活的多元化。

在家乡小城,大家的生活基本上是同质化的。白天上班,晚上喝酒,双休日约几家人自驾游,一般也就是吃农家乐、水库鱼、小笨鸡。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车子都差不多,房子也差不多,朋友圈差不多,消费水平差不多。有时候我们在吃水库鱼,周边的小马扎上坐着的可能都是认识。北京的生活真是五彩缤纷的,喜欢爬山的去爬山,喜欢看话剧的去看话剧,喜欢艺术的去看展览馆,喜欢跑步的去奥森,喜欢乐子的去听相声。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差异化很大,乐趣很多,各得其所。

第七点,生活成本的差异化。

在北京生活,除了房价高、教育贵之外,其他的都很便宜。比如,那个年代,家乡小城买一件大牌子的衬衣,标价2000元,一分钱不让,北京同样的衬衣经常打三折。家乡小城的领导经常到北京开会时买名牌衣服。超市里,更是分化严重,有华贸下面的高档超市,一串葡萄600元,也有小市场一串6块钱,各种消费层次都能融合在一起。相对而言,日常消费品,蔬菜水果,我觉得比家乡小城都便宜,而且还新鲜。

综上,总体意见和建议。

十多年闯荡北京,与现在闯荡北京,是截然不同的。

一是房价实在太高了,而且还限购;

二是买车摇号实在太难了,概率越来越低了;

三是户口指标越来越少了,非常影响子女的教育问题,至少高考没有办法享受北京的待遇;

四是子女教育压力比较大。虽然北京户口对高考有优势,但是北京孩子的从小竞争就比较激烈的,名校之间的PK几乎到了白热化,“鸡娃”现象非常突出。

五是北京正在疏解人口,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好工作了,稍微好点的单位起步价都是名牌大学的硕研了;

六是职场内卷化更加严重了,你想呀,起步价招聘名校硕研,一堆人精和精英扎堆,晋升资源是有限的,关系背景的水更深了,普通人之间的竞争,恐怕还不是内卷,更多的是被人碾压了。

现在是不是还要北漂?考虑的深度,要比十年前深很多了。以上的故事,可以借鉴。#微博新知博主##北漂#

自然法则无法抗拒,变老这件事没有人能够逃脱,我是大家族中的幺儿,见惯了同辈们日渐衰老的过程,如今他们大都已经仙逝而去,幸存者也都是古来稀之上的年纪。一生一世转瞬即逝,养老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议题,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能够自立的耄耋老人,把独居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不给儿女们徒添麻烦和负担,这是一种最好的财富和福气。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养老方式非常多元化,除了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外,还有社区养老、异地养老、旅居养老、“虚拟养老”等等,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在进行着全方位的覆盖。

为什么有的人毕业短短两年就能够独当一面,而有的人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还在通过跳槽溢价,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

什么是“底层能力”?

“底层能力”就是那些明明很重要,却又总被你忽视的能力。

这种能力每个人身上都有,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好它,能不能发挥它的价值。

越优秀的人,越重视自己的底层能力。

因为,他知道底层能力是帮助他跃升职场金字塔顶端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当他用好了这些最底层的能力,才可能衍生出其他更多元化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底层能力,会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呢?

1: 突破边界,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职场上,“能力”优劣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但是,如果你往前回溯,把时间拉回到大家刚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
为什么时间会区分开人与人的层次?

因为,人与人能力的增长有快慢之分。能力增长快的人,自然就能跑到前面,和能力增长慢的人拉开距离。

怎么让自己的能力增长得更快一些?

答案是,你要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管理学大师克瑞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经给能力做了这样一个定义:

“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力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需求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只是重复你容易做的事情,你的能力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但是,当你承担了更大、更多的责任后,这些责任会迫使你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新媒体运营,那你可能写写文案就行了。

可是如果你要去管理一个部门,去做用户增长,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不够用了,你需要去长出新的能力。

你可能要去做社群,做短视频,做品牌营销,做渠道拓展,你同时还需要有一些管理的能力,因为你需要驱动团队去拿结果。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谈起自己的成长秘诀时,说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做事情从不设边界。

当时,他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虽然,很多事情不在职责之内,但他也会积极参与,主动去承担下来。而这些事情,也让他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帮助;跟销售总监见客户的经历,对我组建今日头条的销售团队很有帮助。”张一鸣说。

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你的能力其实是被动增长的,但如果你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就能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不要自我设限,勇于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2:把“责任”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当你承担了责任后,就一定要积极采取行动,去拿到结果。

很多人很有胆识,敢于承担责任,但事到临头,往往不敢付诸于行动。

为什么不敢行动呢?

一般有两个原因:

其一、看不见的未来。承担了责任,却对做这件事情没有清晰的认识,脑子里一片混沌,怕走错了方向,所以你不敢行动。

其二、看得见的障碍。在行动的过程中,你看见了很多的障碍和挑战,你畏惧困难,你害怕挑战,所以不敢迈出第一步。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认知失调,指的是当行为与自我概念相冲突时,人们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为了消除这种不舒服,人们通常会扭曲自己的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进行辩解。

职场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公司启动了一个新项目,你觉得你可以挑起大梁,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公司也乐意你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就交给了你。

但是当你真正开始负责这个项目时,你会发现,你想的过于乐观了,有太多的障碍了,任务拆分、渠道合作、部门协同等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着你。

你的认知和行为发生了冲突,你害怕失败,不敢推进项目。时间逐渐浪费掉了,项目黄了,你在领导心中也凉了。

得到CEO脱不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先做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很多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比你认为的简单。没有做的时候,你觉得很难,但当你行动起来时,你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有一家报社,有个小记者叫琼斯。一天,上司让他去采访大法官布兰德斯。

琼斯一听,连忙拒绝,他给出了很多理由:自己是一个无名小卒,没有经验,对方是位大名人,怎么肯接受一个无名之辈的采访呢?

上司瞥了他一眼,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琼斯一听吓坏了,非常惶恐,但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纠结了无数次,不敢尝试的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成名以后的琼斯这样说。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先做起来,通常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做成了事情,固然很好;不成,也能积攒经验,增益自己。

3:在“行动”中保持“韧性”的能力

光有胆识和行动还不够,你还必须要有“韧性”。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逆境是人生常态。

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逆境?你是自怨自艾,日渐沉沦,还是逆势反弹,迎难而上?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在职场上不成功,并不是你的专业能力不够,而是你在遇到障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选择了放弃。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保持韧性,长久坚持,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终极秘密。

马云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强大的心理韧性的人:

他曾经参加三年高考,都落榜了;他申请一份警察局的工作,其他四个同学被录取,他被拒绝;他应聘超过30个职业,但没有一个公司愿意录取他;他和朋友一共24人一起申请KFC的工作,23人被录取,就他被拒绝;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黄页,没有人理他,甚至被人放狗咬他……

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能力有过动摇。

也正是这种韧性,这份坚持,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功。

稻盛和夫也是如此。在他刚创办京瓷不久,公司还没有任何名气。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需要不断去开拓新客户,经常上门推销。当时的京瓷没有足够的信誉,又没有实绩,因此上门推销时,总是被冷淡拒绝。

但是,稻盛和夫并没有因此沮丧,一蹶不振

他说:“当我们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

不管是职场中也好,生活中也罢,一定要保持心理韧性,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不一定会胜利,但放弃一定会输。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们都比我们自己以为的更富有。但我们都忘记了我们身上的力量,所以我们总会去别处乞求。”

这种我们身上自有的力量,就是“底层能力”。

一个优秀的人,需要具备哪些“底层能力”?他一定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有把“责任”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并且有在“行动”中保持“韧性”的能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特斯拉四季度将交付首批Semi(塞米)半挂卡车 来源:盖世汽车 百事公司11月8日表示,4年前他们向特斯拉订购的特斯拉Semi半挂卡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 我在夜幕下的原野四处张望 第一万次跌倒后 我起身和你相撞 于是迷茫的脚步有了方向 后来看世间一切美好都觉和你相像 站在不见底的深渊旁边窥探 回忆被吹散 我听
  • 我不懂,为什么怯场是逃避现实的理由,仿佛怯场,所以要被迁就,因为不自信,所以可以选择不听,仿佛不听就不存在问题。我不懂,为什么处理事情会那么极端,仿佛生活只有是
  • ☁️早上的跑步碎碎念☁️ 唯有跑步和生活一样,能让我意识到自己活着。 在寒风中,冻得麻木的手脚不愿意地开始动起来。一圈一圈,周围的人也不停变换着。寒冷空气吸入
  • #轨道交通# 中国铁设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0日,中国铁设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局)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
  • 中国邮政·文化季已开幕!六大主题文化周,历时三个月,献上一场文化盛宴,给你不一样的冬天! 每日登录“中国邮政·文化季”线上活动专区,参与活动做任务,集卡片,攒积
  • 【#焦作发布15号通告# 这些人请立即报备!】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 (2021年第15号)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境外输入引发的多点散发和聚集性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创新
  • 本周运势提醒(·11月8-11月14):混乱之后,以后的每天都是好日子 本周开始,天王对冲的火水的合相,同土星形成T三角的相位。这亦是今年最后两个月中,最具挑
  • 搂在怀里我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害怕 : 我怎么都想不到这辈子我会拨通“110” 这个看似普通却又平常的号码昨晚真的给了我太大的力量和勇气 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
  • 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
  • ♡ ʜᴀᴘᴘʏ ʙɪʀᴛʜᴅᴀʏ ᴛᴏ ᴍᴇ ◟̆◞̆ ♡ Biu☞♥️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脾气暴躁和温柔并不冲突。愿崭新的时光通透温热。这一岁,要找到生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2021嘉速前进# [中国赞] #任嘉伦周生如故# 粉你的Day6⃣6⃣ 工作很累 压力很大 最近的状态就是“挺住” 上
  • 11号来了!款不多,你们细品,这次简单点! 首页按需领quan,并且➕ 11月9日, 留言song 1⃣️位,3⃣️位100 敲个黑板国风羊羔毛,轻羽绒套装,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指路不吞hui 较好及以上 仅本超 ☮️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錚然一叶,黯黯梦
  • #安琪儿的流水账日记# 第二次给狗子做辅食get✌️ 因为上次吃着屁屁没有拉稀软便 所以这次就放心多加了肉肉 每次做七个大丸丸 一天只吃一顿辅食 剩下三顿还吃
  • #田柾国[超话]##田柾国表情包# 小猪柾国儿˙Ꙫ˙不是冰雪聪明(՞•Ꙫ•՞)但是有自己的笨笨美˙ɷ˙注入猪猪power ☆・*。变成和柾国儿一样˙Ⱉ˙ฅ猪猪力
  • 【10天内来自78个国家的外国游客入境阿根廷】从巴西到中国,从乌拉圭到新加坡,有超过22000名外国人利用阿根廷的边境开放,进入阿根廷境内。根据官方数据,外国游
  • BDO爱好者在电影院浑身战栗了! 本延迟观影者终于看了沙丘 虽然砍了一些细节(嘴一句:好歹某些东西出现的时候屏幕上方带一句介绍吧,非原著党-指阿岳看完还对某些东
  • 【云南艺术学院】 恭喜艺阁鹏天2020届蓝牌战队学员—苏柳元摘得云南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全省第16名;摘得云南艺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全省第1名(状元);摘得云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