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多年,还没认清自己的“修炼根器”,怪不得老修不上道!
——道人说道
中等根器的人,不能言下顿悟,必须要修定,世上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看成上等根器,道理懂了以为到了。换言之,他制心一处都办不到,叫他打坐都坐不住,一天到晚在散乱中,随时随地在散乱,念头都控制不住,还自以为在学佛,不晓得自己是在造地狱之业。那么高的理固然懂了,但都是太用假聪明。我是否比你们聪明,不知道,但是我修法时,走的路子笨得很。我读经读到“如芭蕉”,硬买芭蕉来剥,一层层剥光了,才相信。这个道理很笨,你们一般人不肯走这个笨路,所以我经常说你们不踏实,理懂了是个理,你要再求证啊!佛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做不到无事不办,那么我先来制心一处吧,试试看。你们制心一处都做不到,还能够谈定吗?什么叫制心一处?外面的境界一动,你就东看西看,这叫什么制心一处?这是什么佛法?自己都不晓得反省,不晓得惭愧,还自以为是。过去的丛林,像这样子的话,就打棒子,赶出山门。
老实的修持,中等根器修法,先要把心境修得昼夜在清明中,先要修到制心一处,得正念而不动。这很难了,要没有散乱心,随时在正念中。什么叫正念?随时在快乐、光明、无念的境界里,正念而住。乐、明、无念不是念,而是境界,就是心理生理两种现状。比如你观“光”,这时一念光明;你观白骨,这时就是白骨朗然;你修止观,心息定住了;如果念佛,念到这一念没有散乱,也不昏沉,就是正念的念佛了。比如念咒,一念空境,昼夜长明,躺下也好,站也好,行也好,永远在这个境界里。上上根器言下顿悟的人,就是永远在这个境界中的。你以为悟了道就没有这个境界吗?那还叫做悟吗?没有用!要制心一处得正念,不是散乱住在乐明无念中。如果散乱,不能制心一处,那就犯戒,有过错;这个戒是根本大戒,比杀盗淫妄还要重。你们不管是否受过戒,只要一念发心学圣贤之道,如果你的心,不能正心诚意而住,已经犯戒了。我们天天要反省,一天有一念不在正念中,已经是犯戒了。等到你去犯杀盗淫妄才叫犯戒,那就太迟了。所以真修持的人,要刹那间都无散乱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得正念而住;而这个正念境界是乐、明、无念,这才叫定。
有许多人以为,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就叫做定,那是大昏沉;有许多道家、佛家中,都把大昏沉当作定,我已看了几十年。不过你们打坐姿势都不对,要身正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身都不能调整,身子都不正,怎能叫做得定?现在佛法都告诉你们,不散乱,住在乐、明、无念,同时三种平等,这个才是正念定。所以佛在《涅槃经》中说“常乐我净”,那才是真净土,才是真正的我。
“观修一切过失,皆由散乱而心不能制于一处。”观白骨观等等,要注意,你修观时,已经在散乱中了,因为你要想到脚趾头,或者玉枕骨啦,想这一念本身是散乱,观是利用散乱的这一念,把念集中起来。比如一团面粉散在那里,然后滴一点水,把面粉裹成一坨,把散乱心都裹起来,变成一团面,把一团面再变成一个馒头,所以修观的观想,本身就是一念。不错,这是以妄来治妄,那么你说要空嘛!那你先把妄念治住了再说;佛也告诉你制心一处,制就是制住,但是你修法要先会调整。
为什么不能定呢?因为我们散乱心多,如散掉的面粉,被风一吹都在飞扬,我们先下一点定水下去。所以《楞严经》也讲,你道理都懂了,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了不了生死,那叫干慧,像干面粉一样,风一吹就没有了。什么才不是干慧呢?要定水来滋润才是。我们修法集中在一点时,就是用定水,先把念头制服下来。有时观不起来,也不一定是因为心散乱,很难讲的,也可能因道理不懂。儒家讲的,过犹不及,都是病,太聪明与太笨都观想不起来;太用心反而观不起来。说观想时便观想,轻轻松松定在那里就好了,只是轻轻松松摆着,轻轻松松地制心一处;制心一处久了就叫做定,慢慢就有变化,程度一步一步深入。所以大家慢慢来吧,不要急。
“故生所依脉、气、明点及能依心等之诸障碍也。”因为心散乱,不能够制心一处,而产生气脉、明点(包括精)的障碍,气脉等都是“所依”的境界;“能依”的本身是心。物质世界也是附属的,是“所依”,本身的主体是“能依”,是唯心。所以“主”是心,身体是“宾”。如果把气脉、明点认为是主,你就错了。一般学密宗、学道的,也多数都把这个观念弄错了。可是话说回来,你的心真能定了,就是“能依”能够定了,“所依”的自然会起来。如观足趾白骨,你“能依”的心定住了,“所依”的暖就起来了,“所依”的定久了,气脉自然通。
但是有了这个也不稀奇,这是所依的,不是能依。由于我们不能得定,因此气、脉、明点不起作用,仍旧是有生老病死苦的凡夫,没有办法转生老病死。如果你得定了,“能依”心明白了,“所依”的气脉、明点发起来了,但不随生老病死转,反而能转生老病死苦。所以修定很重要,不要玩嘴巴,自己没有证到的佛法,不要乱讲,讲不得,乱讲会有下地狱的罪。有一天你证到了这个境界,不管你怎么说,都是功德,所以要求证。这段完全是讲工夫。
“第三义下根者。”下面讲钝根的人如何修。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上根或中根,你可能连下根都“根”不上,落在后面成了慢慢“根”。”下根调治其次第。看法、物品、缘起、三。总看法者毗卢法,跏跌、目定、气徐缓,定印、压喉、舌抵颚,眼看鼻尖气心均,生不昏掉无谬定。“
下根修是有次序的,先要学会目光专一,看一点,比如看佛像,佛像刚好与眼睛平,尤其看佛像的眉间,或者胸口,眼神先看定了。或者看一点亮光,先要看,眼光定住在一个东西,这叫缘起法,把印象先留着。接着要跏跌坐,两眼先定住,目光不定而想得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定无定,一看目光就知道了。目光定了,呼吸慢慢……慢下来。再说喉管压好,喉管压不好是不会得定的,一个人气脉有没有通,有没有工夫,一看喉咙就知道。第一看眼光,第二印堂,第三喉咙。真修定得定,气脉就通了,脖子不论年龄总是圆的,这里(师指脖子)会充满,浑圆的,不会成鸡皮。工夫好了以后,喉结会慢慢地下沉,颈部有圆圈,像挂念佛珠一样。
普通人年纪一大,喉结渐渐上升,升至一定点,喉锁住了,气断了。这个地方是玄关,像一把锁,锁打开的人已了脱生死,这些东西骗不住人的,所以有没有工夫,每个地方都有象征的。压喉不是低头,腰要靠坐垫垫好,不要硬撑,坐垫如果垫对了姿势,腰部自然弯进去,不要硬挺,背脊张开,气脉很容易通。大家之所以气脉不通,是因姿势不对,自己不研究,还非要别人来改。姿势不对,肚子越坐越大,坐对的人,小腹是充满的,但不会挺出来。头部参看骷髅模型,脖子一摆好,脑下垂体就自然地分泌,自己在坐垫上研究,一点不对的话,要随即调整好,姿势一对,自然稳如泰山一样不动摇。
眼看鼻尖,不是真拿眼看住鼻尖,是眼帘垂下,约略可视鼻尖,半闭全闭皆可。气调匀,心调匀,在这境界上不要昏沉,不要掉举,但要缘修一物,或者白骨;然后第二步换成佛的像,意境中始终有着白骨,或佛的影像,既不昏沉,也不散乱,不动摇。
“故诸过由乱身要,乱气、明点、脉、所生。精勤不乱定等住,其德由气脉明点,三者不动要所生。是故应勤悟此要。”不能得定,不能系心一缘,是由于生理方面;身体不对,气脉不对,一切散乱,而不能得定。虽是生理问题,但不是普通生理气脉的关系。身体是四大组合,身体里头还有一个内在的真身体,就是气、脉、明点三样。气脉明点就是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我们不能得定,就是身体的气脉明点没有修好,所以永远不能得定。因此先要修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要精勤地修;大家学佛没有成果,就是犯了这两个字的毛病,不精勤、不定时、不定量、不继续努力。所以专修者,是专一境界而修,心不专,外形专没有用,心专就是精勤一念叫专修,精勤不乱,定就到了,平等而住。
修气脉、明点修通了,得了这个要点,定就出来,定生一切功德。气脉明点除了传授你外,还要你自己领悟,不悟也不行。明点很难,都是精的一种,精修成功,变成有形的明点,照遍大地,灵光独耀,那是真明点了。所以精与明点有连带关系,也可以讲,精就是明点。精漏失了以后,身体也会不舒服了,又容易昏沉,因为精也是明点。
“是故若无增长与魔障者,乃由不知调正气脉之身所生。”所以一个人修道,如果自己每天没有进步,没有增长,魔也很势力,你没有道,他还不理你呢!魔还看不起你呢!这是真的。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理,如果你没有魔障,进步必不大,所以密宗与道家一样,注重修身调身。
“因功德亦由妙随身调要所生故。”想要神通、功德、福报,还要修道环境好,无烦恼,都是与身体有关系来的,要身上无病无痛才好。病痛也是魔障,你工夫好一点了,明天就给你病一场,后天你说我又好了,吹不得牛的,说不定魔障又找你一下。一自信,一傲慢,一大意,它就找你了。大意不得,一大意它就来,所以修行不是好玩的。这中间一点傲慢不得,一点大意不得。功德包括神通一切等等,都跟着你的身体来的,是调身来的;福报也是跟着你身体来。今天我还活着,有这个色身,就需要一点福报,功德也是这样。所以修身、修气脉最重要,注意调身,身就是气脉明点。
“由金刚之身,气、脉、明点三者之聚散,遂生出善恶之行,而现苦乐境界及功力优劣故。”由凡夫的色身,修成功为金刚之身,金刚之身不在肉体,在肉体的内部气、脉、明点三样,也就是精、气、神。精气神修到定,凝结了,就是道家所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到以后,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个色身成就了,在这个肉体内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散而为炁,聚而成形。换句话说,普通人的生命,是靠男女两性的欲,成就一个色身的人。但是,只靠自己的气脉明点,在自身以内阴阳结合,可以产生另外一个生命,也就是像色界天人的生命一样。换言之,我们在欲界中的身体,也可以经由自身修炼精气神,而产生这样的生命。
所以,你修持得好不好,由你这个色身这一点上,就看出你的善恶之行。今天起心动念某一件事情,善行功德到了,气脉明点不修却突然打开,这是意想不到的来了;要是做了坏事,气脉明点马上闭塞,就有那么怪。看起来似乎有一个他力主宰你一样,实际上就是你的生命本来具备的功能。所以你的头脑打不开,笨笨的,智慧不够,身体一天到晚难过,甚至越坐腿越麻,腰越酸,心中烦恼,用不上功,也谈不到定。像这些等等,都是由于金刚之身的修持,气脉明点三种,和你善行功德不够之故。
讲到这里就非常严重,你修行的成就,物理的组合,硬是要配合你的功德、善行的,这样成就的功力就快,所以想修成,就要真的发利他之心。什么叫利他?就是不自利,也就是老子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念念为天下、国家,结果最后成功的还是你。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连一点小事都没有利他之心。为什么修不成?不要说读经典不够,因为道理不通,所以智慧不够,智慧也是由功德修成的啊。《金刚经》讲福德,福德到了,智慧就开了。

修行多年,还没认清自己的“修炼根器”,怪不得老修不上道!

中等根器的人,不能言下顿悟,必须要修定,世上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看成上等根器,道理懂了以为到了。换言之,他制心一处都办不到,叫他打坐都坐不住,一天到晚在散乱中,随时随地在散乱,念头都控制不住,还自以为在学佛,不晓得自己是在造地狱之业。那么高的理固然懂了,但都是太用假聪明。我是否比你们聪明,不知道,但是我修法时,走的路子笨得很。我读经读到“如芭蕉”,硬买芭蕉来剥,一层层剥光了,才相信。这个道理很笨,你们一般人不肯走这个笨路,所以我经常说你们不踏实,理懂了是个理,你要再求证啊!佛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做不到无事不办,那么我先来制心一处吧,试试看。你们制心一处都做不到,还能够谈定吗?什么叫制心一处?外面的境界一动,你就东看西看,这叫什么制心一处?这是什么佛法?自己都不晓得反省,不晓得惭愧,还自以为是。过去的丛林,像这样子的话,就打棒子,赶出山门。

老实的修持,中等根器修法,先要把心境修得昼夜在清明中,先要修到制心一处,得正念而不动。这很难了,要没有散乱心,随时在正念中。什么叫正念?随时在快乐、光明、无念的境界里,正念而住。乐、明、无念不是念,而是境界,就是心理生理两种现状。比如你观“光”,这时一念光明;你观白骨,这时就是白骨朗然;你修止观,心息定住了;如果念佛,念到这一念没有散乱,也不昏沉,就是正念的念佛了。比如念咒,一念空境,昼夜长明,躺下也好,站也好,行也好,永远在这个境界里。上上根器言下顿悟的人,就是永远在这个境界中的。你以为悟了道就没有这个境界吗?那还叫做悟吗?没有用!要制心一处得正念,不是散乱住在乐明无念中。如果散乱,不能制心一处,那就犯戒,有过错;这个戒是根本大戒,比杀盗淫妄还要重。你们不管是否受过戒,只要一念发心学圣贤之道,如果你的心,不能正心诚意而住,已经犯戒了。我们天天要反省,一天有一念不在正念中,已经是犯戒了。等到你去犯杀盗淫妄才叫犯戒,那就太迟了。所以真修持的人,要刹那间都无散乱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得正念而住;而这个正念境界是乐、明、无念,这才叫定。

有许多人以为,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就叫做定,那是大昏沉;有许多道家、佛家中,都把大昏沉当作定,我已看了几十年。不过你们打坐姿势都不对,要身正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身都不能调整,身子都不正,怎能叫做得定?现在佛法都告诉你们,不散乱,住在乐、明、无念,同时三种平等,这个才是正念定。所以佛在《涅槃经》中说“常乐我净”,那才是真净土,才是真正的我。

“观修一切过失,皆由散乱而心不能制于一处。”观白骨观等等,要注意,你修观时,已经在散乱中了,因为你要想到脚趾头,或者玉枕骨啦,想这一念本身是散乱,观是利用散乱的这一念,把念集中起来。比如一团面粉散在那里,然后滴一点水,把面粉裹成一坨,把散乱心都裹起来,变成一团面,把一团面再变成一个馒头,所以修观的观想,本身就是一念。不错,这是以妄来治妄,那么你说要空嘛!那你先把妄念治住了再说;佛也告诉你制心一处,制就是制住,但是你修法要先会调整。

为什么不能定呢?因为我们散乱心多,如散掉的面粉,被风一吹都在飞扬,我们先下一点定水下去。所以《楞严经》也讲,你道理都懂了,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了不了生死,那叫干慧,像干面粉一样,风一吹就没有了。什么才不是干慧呢?要定水来滋润才是。我们修法集中在一点时,就是用定水,先把念头制服下来。有时观不起来,也不一定是因为心散乱,很难讲的,也可能因道理不懂。儒家讲的,过犹不及,都是病,太聪明与太笨都观想不起来;太用心反而观不起来。说观想时便观想,轻轻松松定在那里就好了,只是轻轻松松摆着,轻轻松松地制心一处;制心一处久了就叫做定,慢慢就有变化,程度一步一步深入。所以大家慢慢来吧,不要急。

“故生所依脉、气、明点及能依心等之诸障碍也。”因为心散乱,不能够制心一处,而产生气脉、明点(包括精)的障碍,气脉等都是“所依”的境界;“能依”的本身是心。物质世界也是附属的,是“所依”,本身的主体是“能依”,是唯心。所以“主”是心,身体是“宾”。如果把气脉、明点认为是主,你就错了。一般学密宗、学道的,也多数都把这个观念弄错了。可是话说回来,你的心真能定了,就是“能依”能够定了,“所依”的自然会起来。如观足趾白骨,你“能依”的心定住了,“所依”的暖就起来了,“所依”的定久了,气脉自然通。如果“能依”的不能定,“所依”的气脉明点就起不来。明点硬是有一个东西,像弹珠一样走动,在身体内部能够化精、化气、化神,它本身也就是精气神,道家叫它丹。“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就是这个东西。

但是有了这个也不稀奇,这是所依的,不是能依。由于我们不能得定,因此气、脉、明点不起作用,仍旧是有生老病死苦的凡夫,没有办法转生老病死。如果你得定了,“能依”心明白了,“所依”的气脉、明点发起来了,但不随生老病死转,反而能转生老病死苦。所以修定很重要,不要玩嘴巴,自己没有证到的佛法,不要乱讲,讲不得,乱讲会有下地狱的罪。有一天你证到了这个境界,不管你怎么说,都是功德,所以要求证。这段完全是讲工夫。

“第三义下根者。”下面讲钝根的人如何修。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上根或中根,你可能连下根都“根”不上,落在后面成了慢慢“根”。”下根调治其次第。看法、物品、缘起、三。总看法者毗卢法,跏跌、目定、气徐缓,定印、压喉、舌抵颚,眼看鼻尖气心均,生不昏掉无谬定。“

下根修是有次序的,先要学会目光专一,看一点,比如看佛像,佛像刚好与眼睛平,尤其看佛像的眉间,或者胸口,眼神先看定了。或者看一点亮光,先要看,眼光定住在一个东西,这叫缘起法,把印象先留着。接着要跏跌坐,两眼先定住,目光不定而想得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定无定,一看目光就知道了。目光定了,呼吸慢慢……慢下来。再说喉管压好,喉管压不好是不会得定的,一个人气脉有没有通,有没有工夫,一看喉咙就知道。第一看眼光,第二印堂,第三喉咙。真修定得定,气脉就通了,脖子不论年龄总是圆的,这里(师指脖子)会充满,浑圆的,不会成鸡皮。工夫好了以后,喉结会慢慢地下沉,颈部有圆圈,像挂念佛珠一样。

普通人年纪一大,喉结渐渐上升,升至一定点,喉锁住了,气断了。这个地方是玄关,像一把锁,锁打开的人已了脱生死,这些东西骗不住人的,所以有没有工夫,每个地方都有象征的。压喉不是低头,腰要靠坐垫垫好,不要硬撑,坐垫如果垫对了姿势,腰部自然弯进去,不要硬挺,背脊张开,气脉很容易通。大家之所以气脉不通,是因姿势不对,自己不研究,还非要别人来改。姿势不对,肚子越坐越大,坐对的人,小腹是充满的,但不会挺出来。头部参看骷髅模型,脖子一摆好,脑下垂体就自然地分泌,自己在坐垫上研究,一点不对的话,要随即调整好,姿势一对,自然稳如泰山一样不动摇。

眼看鼻尖,不是真拿眼看住鼻尖,是眼帘垂下,约略可视鼻尖,半闭全闭皆可。气调匀,心调匀,在这境界上不要昏沉,不要掉举,但要缘修一物,或者白骨;然后第二步换成佛的像,意境中始终有着白骨,或佛的影像,既不昏沉,也不散乱,不动摇。

“故诸过由乱身要,乱气、明点、脉、所生。精勤不乱定等住,其德由气脉明点,三者不动要所生。是故应勤悟此要。”不能得定,不能系心一缘,是由于生理方面;身体不对,气脉不对,一切散乱,而不能得定。虽是生理问题,但不是普通生理气脉的关系。身体是四大组合,身体里头还有一个内在的真身体,就是气、脉、明点三样。气脉明点就是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我们不能得定,就是身体的气脉明点没有修好,所以永远不能得定。因此先要修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要精勤地修;大家学佛没有成果,就是犯了这两个字的毛病,不精勤、不定时、不定量、不继续努力。所以专修者,是专一境界而修,心不专,外形专没有用,心专就是精勤一念叫专修,精勤不乱,定就到了,平等而住。

修气脉、明点修通了,得了这个要点,定就出来,定生一切功德。气脉明点除了传授你外,还要你自己领悟,不悟也不行。明点很难,都是精的一种,精修成功,变成有形的明点,照遍大地,灵光独耀,那是真明点了。所以精与明点有连带关系,也可以讲,精就是明点。精漏失了以后,身体也会不舒服了,又容易昏沉,因为精也是明点。

“是故若无增长与魔障者,乃由不知调正气脉之身所生。”所以一个人修道,如果自己每天没有进步,没有增长,魔也很势力,你没有道,他还不理你呢!魔还看不起你呢!这是真的。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理,如果你没有魔障,进步必不大,所以密宗与道家一样,注重修身调身。

“因功德亦由妙随身调要所生故。”想要神通、功德、福报,还要修道环境好,无烦恼,都是与身体有关系来的,要身上无病无痛才好。病痛也是魔障,你工夫好一点了,明天就给你病一场,后天你说我又好了,吹不得牛的,说不定魔障又找你一下。一自信,一傲慢,一大意,它就找你了。大意不得,一大意它就来,所以修行不是好玩的。这中间一点傲慢不得,一点大意不得。功德包括神通一切等等,都跟着你的身体来的,是调身来的;福报也是跟着你身体来。今天我还活着,有这个色身,就需要一点福报,功德也是这样。所以修身、修气脉最重要,注意调身,身就是气脉明点。

“由金刚之身,气、脉、明点三者之聚散,遂生出善恶之行,而现苦乐境界及功力优劣故。”由凡夫的色身,修成功为金刚之身,金刚之身不在肉体,在肉体的内部气、脉、明点三样,也就是精、气、神。精气神修到定,凝结了,就是道家所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到以后,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个色身成就了,在这个肉体内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散而为炁,聚而成形。换句话说,普通人的生命,是靠男女两性的欲,成就一个色身的人。但是,只靠自己的气脉明点,在自身以内阴阳结合,可以产生另外一个生命,也就是像色界天人的生命一样。换言之,我们在欲界中的身体,也可以经由自身修炼精气神,而产生这样的生命。

所以,你修持得好不好,由你这个色身这一点上,就看出你的善恶之行。今天起心动念某一件事情,善行功德到了,气脉明点不修却突然打开,这是意想不到的来了;要是做了坏事,气脉明点马上闭塞,就有那么怪。看起来似乎有一个他力主宰你一样,实际上就是你的生命本来具备的功能。所以你的头脑打不开,笨笨的,智慧不够,身体一天到晚难过,甚至越坐腿越麻,腰越酸,心中烦恼,用不上功,也谈不到定。像这些等等,都是由于金刚之身的修持,气脉明点三种,和你善行功德不够之故。

讲到这里就非常严重,你修行的成就,物理的组合,硬是要配合你的功德、善行的,这样成就的功力就快,所以想修成,就要真的发利他之心。什么叫利他?就是不自利,也就是老子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念念为天下、国家,结果最后成功的还是你。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连一点小事都没有利他之心。为什么修不成?不要说读经典不够,因为道理不通,所以智慧不够,智慧也是由功德修成的啊。《金刚经》讲福德,福德到了,智慧就开了。 https://t.cn/R2Wx8V1

国际奥数包揽金牌:中国人的数学,为何这么厉害?
《史记·留侯列传》中,记载了郦食其劝说刘邦封立六国、张良分析理由并加以阻止的场景,当刘邦兴致勃勃对张良讲述郦食其的观点时,张良答道:“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随即用筷子充当算筹,为刘邦一一数出利弊,这一幕被称为“运筹借箸”。“运筹”原本指用算筹计算,衍生出经略谋划之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刘邦后来对张良的评价。现代应用数学学科中的Operations Research引入中国时,也被译为“运筹学”。
在我国古代,数学通常被称为“算学”。算筹——形如筷子的小棍,是先人使用数千年的“计算器”,其运用法则蕴含着中国古代数学中基本的位值思想、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尽管随着时间推移,算筹在元代以后逐渐淡出,但在它基础上衍生出的算盘和“苏州码”沿用至近现代。
算筹:演天地之数
算筹又名算子、筹策,它究竟在何时出现已不可考。《易经》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可以看作一种最原始的记录事件兼计数方式,其他古文明中亦有应用。在此基础上,先民逐渐研制出更便于使用的计算工具。
南美洲印加人曾用于记事的“奇普”(Quipu),是将多根打结的绳子系在同一根横向绳索的下方,不同形状的绳结可以代表不同数字,也可以用来计算总数,不同颜色则代表时间、物品等复杂信息。
《史记·历书》记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虽然隶首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但也可一窥“算数”历史之悠久,并且是为满足人民的实用需求而诞生的。
晋代人整理的《逸周书》中有“卑辞而不听,□财而无枝”之语,有研究者认为,“枝”指的是周代使用的算筹雏形。早期的算筹可能是使用取材方便的竹棒、树枝随意为之,“算”“筹”“策”等字都体现出它的质地。用来盛算筹的容器,叫做“中”,《周礼》中记载“凡射事,饰中,舍算”,后世有注“中,所以盛算也”,它很可能也是竹子制成的筒状容器。
在春秋时期,算筹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论语》中有“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老子》也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1954年,在湖南左家公山的楚国墓葬里出土了40根竹算筹,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算筹实物。在《汉书·律历志》中,明确了它的制作规范:“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换算成今天常用的单位,就是直径约0.23厘米、长约13.8厘米的直棒,一套共271根,叫做“一握”,可以放在一个六边形的容器里。
古人常用的算筹除了竹制,亦有金属制、骨制、玉石制。横截面不仅有圆形,也有不易滚动的长方形。《晋书·王戎传》中,用“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描述王戎“积实聚钱”的勤奋程度。宋代《邵氏闻见后录》描写了略为灵异的一幕:“盗夜发咸阳原上古墓,有火光出,用剑击之,铿然以坠,视之,白玉帘也。岂至宝久埋藏欲飞去邪?既击碎之,有中官取以作算筹。”古人用帘,需能随意舒卷,因此白玉帘可能不是整片的白玉,而是由多条磨细的玉棒连缀而成,正适合做算筹。
古人为了携带方便,通常将算筹放在一个布袋里,挂在腰带上,这个布袋亦名“算袋”。《旧唐书·舆服志》规定,“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连海中的乌贼也因为外形略似有飘带的袋子,被古人认为“秦皇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
我国胶州湾以南的海域有一种珊瑚纲无脊椎动物沙箸海鳃(Virgularia sp.),因为躯干主体部位呈细长笔直的圆柱形,很像一根算筹,古人称之为“越王余算”,并创造了相关传说:“昔晋安越王渡南海,将黑角白骨作算筹,其有馀者,弃于水中而生此,故叶白者似骨,黑者似角。
纵横布筹,算无遗策
算筹应当如何表达数字和做计算?或许有人会联想起一个经典的笑话:老师教学生写字,讲“‘一’字画一横,‘二’字画两横,‘三’字画三横”,学生马上觉得自己都学会了。父亲让他给姓“万”的人写封信,他画了一天还没画完道道。
看上去像一根根小棍的算筹,要怎么表达数字呢?难道也像这个故事里的学生那样,表达数字“一”摆一根,数字“十”摆十根,数字“万”摆一万根吗?其实,古代的算筹记数依据是“位值制”记数法,即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就能够用较少的符号表达较大的数。算筹的位值制记数法建立在十进制基础上,即每满十数进位,相比于二十进制、六十进制,这种进位制的应用最广泛,我们今天使用的运算法则也是基于十进制的。
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十进位值制已经成熟。《墨子·经下》中提到:“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意思是,如果一和二都位于个位,一比二小;但如果一位于十位及以上,它代表的数字就比位于个位的五大。《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晋国绛县老人自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意思是他出生以来经历了445个甲子日,最后一个甲子日是20天前。官吏询问大臣他应该有多少岁,师旷说:“73年。”史赵则给出了一个字谜:“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答案也是73年。“亥”字的篆体上有二横,下面是三个“人”字,形同“六”字,如果把上面的“二”移到下方,就成了“二六六六零”,将天数折合为年就是73年。(如果是2666天,和现实不符)
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前的《孙子算经》记载了基本的算筹记数法则:“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一纵十横,百立千僵”直观地说明了算筹采用的纵式和横式两种记数方法,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相邻数位纵横交替摆放,避免数位太多时发生混淆。从1到5的数字可以直接摆放对数目的算筹,如果要用算筹表达从6到9的数字,则不需要摆和数字一样多的根数,而是先摆一根代表5,再在和它垂直交叉的方向放上1到4根,就可以分别代表从6到9的数字。算筹中没有表达“零”的字符,用空位代替0。《夏侯阳算经》概括为“满六已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摆位的时候,高位在左,低位在右,和现代的阿拉伯数字相同。如果要摆数字“71824”,并不需要摆71824根,只需要在个位摆4根,十位摆2根,百位摆8根,千位摆1根,万位摆7根就可以。因此,现代认为,“算筹系统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的系统”。
与之相比,其他古文明中的记数法则显得较为繁琐。比如,以古埃及的数字形式表达“3244”,需要写3个表达1000的文字、2个表达100的文字、4个表达10的文字和4个表达1的文字,并且外形各不相同。古希腊数字则是用不同的字母表达从1到9的数、10到90的十位数和从100到900的百位数,在书写数字时,将对应的字母写在一起,如写“241”就是将代表200的σ、代表40的μ和代表1的α三个字母并列。如果数字较大,则不利于计算和记录得数。
石刻上左栏中间表达数字为2,中下为2/3,底部为1/12;中栏中间表达数字为60,右栏顶部为1/30,中间为1/40。
用算筹做加法、减法,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逐位相加、相减,随着加减的结果及时摆出对应位上的算筹,也可以直接在被加或被减的数字上操作,把每位数的结果摆成新的。乘除法也类似,以乘法为例,古人的做法是“上下相乘,实居中央”,先把乘数和被乘数按上下位置摆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上面的数的第一位乘下面数的每一位,把乘得的积摆在上下两数中间,然后去掉上面的数的第一位,把下面的数往右移动一位;再用上面数的第二位乘下面数的每一位,把结果和中间的乘积相加……这样以此类推,直到计算完成。做除法是将被除数放中排,除数放下排,商数放上排,余数放在最下一排,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定义,在上的筹称“实”,在下的筹称为“法”。
如果用算筹做涉及负数的计算,可以将算筹涂上不同的颜色,宋代使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如果使用同色算筹,就在数字最后一位斜放一根,以示区分。做小数计算的话,要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区分开,南宋秦九韶采用的方式是在个位数下记单位名称,比如要计算天数,就在个位数下面标一“日”字。元代刘瑾则将小数部分整体下移一格。做分数计算时,和现代的分数表达形式一样上下摆放,《孙子算经》称在上的筹为“子”,在下的筹为“母”,这就是“分子”“分母”的由来。
算筹能够将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连视力有障碍的人也能熟练运用它做计算,《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位擅长算筹的盲人卫朴,“大乘除皆不下照位,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朴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处,则检正而去”。体现出中国传统数学解决问题的“机械化”特点,即每一步骤都具有固定程序。除了四则运算,算筹还可以用来做开方、开立方,解高次方程、四元方程等,自先秦至宋代的诸多领先当时世界的数学成就,都离不开算筹的助力。作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基石,它在推演历法、修建工程、计算人口和赋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留得风光在人间为古槐荫湖音乐彩色喷泉而作刘俊平云梦深泽,槐荫湖中,晚来一场风雨,洗净楚天碧空,冲淡炎暑,夏送秋风。难辨,人间灯火,天上彩虹?
  • 我觉得孩子过敏的状况也不是始终如一的,如果调节的好,还是有望大大改善的,所以这还是需要妈妈们的细心观察了[虎爪比心]【为什么顶部很难猜?而有的妈妈觉得孩子太小咀
  • 终于有一天,我也崩溃了,质问她,为什么就不能拿出1%的理解给自己的女儿。本来我还担心我有事要分开几天会不适应,现在想想是有点多余了[微笑]。
  • 最近几天,身为新人导演之一的包贝尔因为一部作品出圈了,出圈的原因不是拍摄的作品优秀,而是因为他的作品《漫长的别离》被指出抄袭。最近几天,身为新人导演之一的包贝尔
  • 记得有次坐飞机,碰到一位中科院临近退休的阿姨,她讲到国内的科研项目确实太少,能到中科院的人才都已经是“人尖尖子”但就这,为了争夺项目,还要继续内部竞争,这里面1
  • 关于这款已经下架的珍珠耳钩,今天有朋友来问,说为什么耳钩会有点点变形,歪掉了。思量了下,视频没准信那就去医院吧,妈妈说待会电话来了不好吧,那总不能一直等吧,一而
  • 老人道:“我珍藏了它六十年,原本打算等自己老了吃,如今遇见几位贵客,我不敢吝惜,而诸位都不肯吃,这是何故?也许爸爸余生要用多少欺骗去掩盖这些事情、编织多少谎言去
  • 他唱完之後還說,這首歌是要送給一個他很喜歡很喜歡的女孩。曾經有個追求者參加歌唱比賽時,也選唱了這首歌,那時候我就坐在台下,也壓根不知道他有參賽,更不知道他會唱這
  • 最近一直在用挺不错的~ 虽说添加了3.4%甘醇酸,但是干敏皮用起来也是不会刺激,而且含有夜皇后 人掌成分,对于熬夜后皮肤的暗黄、粗糙等问题都有很好的修护效果。最
  • 对于技术分析而言,因为你基于技术分析建立起来的交易系统是不可能抓住所有行情的,连一半的行情都抓不住,能抓住三分之一的行情,你的盈利就足够了,但是你不理解,没
  • 这个很小巧,除了果汁,我家人少的时候,我打豆浆也行。首先要说的是:我自己是买厨具的狂魔,我家面条机有两三个。
  • 孙权继承和发扬了父兄的基业,在治理国家大事遇到困难会“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面对曹操大兵来犯,他力排众议,采纳鲁肃的联吴抗曹建议,取得了历史上以少胜
  •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新药全球研发进展 药品名称 商品名和研发代号 原研公司 靶点 最高研发状态 适应症 芦帕他定 Alergoliber、Rupafi
  • 被一个不认识的小可爱 手拉手乱飞了一晚上 ……然后一转头人就不见了 想继续自己飞的时候 又被这个小可爱找到了 又拉着飞了好久……其实挺感动的 后面也不知怎么弄
  • #电影[超话]##电影日历[超话]##电影日记人[超话]# 董宇辉与韦神眼神中,能看出理的区别,网友:韦神看谁都像二哈导语:随着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外面世
  • 上述解释非胡乱杜撰,[偷笑]本人略懂国学和造字,欢迎大家查阅甲骨文或者篆书验证[偷笑]唯愿:你我心中良知安在,正道直行,阅尽世间百味,依然还是少年[加油]#晚安
  • 在立人这一年遇到了有意思的组长,温暖的高一化学组,还有我最最舍不得的舍友!你们吹欧美太君棒子也让我们提点精神病后更精神嘛!
  •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与无人驾驶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正在向着数据空间、第二居所空间、办公空间、智能空间的新功能理念发展,自动驾驶时代下的内饰变革使得汽
  • 这件事情发展的这几天,能有今天的结果,都是广大网友们不懈的努力,让警方注意到这个事情,才会让“人形舔舔机”得到教训。#陈钰琪#cyq#陈钰琪两世欢##陈钰琪月上
  • 拔草千叶拉面 上杭路简直网红一条街招牌拉面 汤头超浓 叉烧紧致居然不是肥的 溏心蛋优秀蛋包饭 酱也太多了 米饭味道不重 蛋金灿灿色泽诱人炒杂菜 秒杀韩料 芝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