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三联美食# 因为疫情,家里多多少少总是要囤积一些食品应急。罐头食品,通常是家里存货的首选。而罐头食品中,对我来说,喜闻乐见的首选,是午餐肉。

作为一个河北人,每每看到午餐肉的描述,心里总有莞尔之意。这种把碎肉加入淀粉里制成一个粉坨的熟食,在我的家乡冀中平原,叫肉焖子,媳妇快餐,村长可见,流传却不止百年。只是,我的老实巴交的河北老乡从没想过给这种食物搞出什么定位,或者穿个马甲、做成罐头罢了。

肉焖子,在冀中平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日常果腹解馋、土得掉渣的寻常美食。

与西式罐头午餐肉相比,肉焖子从外观到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用碎肉加淀粉和香辛料制作的熟食。按主材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猪肉焖子,焖子里的碎肉为猪瘦肉,以保定定州出产的最为出名。另一种是驴肉焖子,焖子里的碎肉是驴肉,以保定徐水区漕河镇出产的最为正宗。

猪肉焖子,也叫定州焖子。民间相传,诞生于宋代,为曾任定州知州的文豪苏东坡所创。当时适逢天灾,苏东坡为救济灾民,命人将少许碎猪肉煮成汤,再放进荞麦面熬制成粘稠的糊状,冷却后结成块,然后切块分给灾民食用。

如此,这种用少量猪肉掺入大量淀粉的食物填饱了更多灾民的肚子,其做法便也流传了下来。后来,当地人称这用碎肉和荞麦面加肉汤熬制的食品为“焖子”,河北盛产红薯,红薯淀粉成本更低,粘性更强,后将荞麦面换成了红薯淀粉。

传统的定州焖子的做法,是先把新鲜猪瘦肉剁成块状,然后放入一定比例的红薯淀粉,倒入香辛料、水、香油等,搅拌均匀呈现糊状。然后将糊用手抓入准备好的纯棉布袋中,之后把填好的焖子袋一起放入烧开的热汤中,大火开微火煮。捞出煮熟的焖子袋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将焖子从布袋中取出,经过熏制即成。猪肉焖子成品呈圆柱状,大约有成年男人胳膊粗细。若布袋形状短浅,也有出品像球状的。若是不经水煮,而是倒入盆中上蒸锅蒸熟,则成品就像一个从盆中倒扣出来的粉坨,造型随着模具不同可以千变万化。

定州焖子香味独特、加工考究、色泽美观,外表油光、结构紧密、弹性十足,在定州广受欢迎,曾有定州人说:“在定州‘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爱吃焖子。”

徐水漕河是保定驴肉的发源地。据《徐水县新志》载,在宋时,漕河是一条运粮的河。传说当时漕河一带有漕帮两股敌对势力,漕帮运粮,盐帮运盐,双方矛盾很深,经常兵戎相见。

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这一战利品,就宰杀掉做成卤驴肉吃。一来二往,漕河卤驴肉兴起,由于加工秘技独特,漕河的卤驴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表里如一,熟度透彻,酥软适口,广受欢迎。不过,驴肉可比猪肉贵多了,普通百姓难以消费,故商家以少量碎驴肉加淀粉制成驴肉焖子,似肉不是肉,价格却亲民许多,自然更受百姓的青睐。

徐水驴肉焖子,以红薯淀粉及绿豆淀粉为主料,碎驴肉、驴油、香油为辅料,加以多种香辛料。用卤驴肉的老汤将淀粉、碎驴肉一并调好,放入盆中或模具中,蒸熟后冷却而成。徐水驴肉焖子色泽红亮,香而不腻,卤香扑鼻,成品就像一个从盆中倒扣出来的粉坨,造型也是变化多端不一而足。

从徐水漕河驱车向东南方向行驶百余公里,即到达沧州河间市,在这里,驴肉焖子被叫做“香焖”。

按民间传说,河间驴肉及焖子的初创年代,可上溯至唐朝。传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隆基,李隆基食罢练练夸奖。自此,河间的酱驴肉正式兴起,经过数代流传,酱出的驴肉色泽红润、鲜嫩可口,形成了一种独特风味。同样,受限于驴肉的成本,河间的驴肉香焖是用酱驴肉的老汤,加驴油、淀粉和香辛料调制后蒸制而成,与河间酱驴肉的味道相同,但酱香味却十分浓郁突出。

从定州往南驱车五十余公里,即到达石家庄深泽县西河村。在这里,驴肉焖子又被叫做“西河肉糕”。据说,西河肉糕是晚清年间,由西河村民李洛提发明。

某年年终过年,他得到一块驴肉,由于家人众多而肉少,便将驴肉切成细粒,放入调料,煮熟后加入淀粉成形,切片当肉食给全家用,从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诞生了。西河肉糕以绿豆、红薯淀粉为主料,碎驴肉、驴油、香油为辅料,以及香辛料,调好后,放入盆中或模具中蒸熟后冷却而成。西河肉糕成品色泽红亮,口感细腻,是当地人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与国内的某些食品企业不断宣传其罐头午餐肉中肉含量越来越高不同,“肉焖子好吃不在肉多少上”——肉与淀粉自有黄金比例,除去成本考量,另一关键所在为,无论是猪肉焖子还是驴肉焖子,真正的灵魂是将碎肉与淀粉融合在一起的老汤!

因为猪肉或驴肉的瘦肉本身,入味程度有限。淀粉则不同,其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将老汤的精华尽收,同时将散碎的油脂包裹在碎肉周围,在食用时,可以轻松在舌齿咀嚼间绽放出来,达到满口生香的最终效果。

肉焖子的吃法众多,煎炒烹炸,熬菜拌面,随心所欲。不过,最常见的吃法,是切片后,夹入热气腾腾的面饼里,大口咬着吃。这个面饼,各地还不一样。定州、徐水和河间是火烧,深泽是烧饼,烙饼则不限地域,随时随地可以卷一切。这种吃法的经典之处在于,焖子一定是凉的,这样才能凝固便于切成小片,夹在刚出炉的热面饼里,再浇一勺带油老汤,才算大功告成。

热火烧、烧饼或烙饼的外皮酥脆,内芯绵软滚烫,焖子受热后变软,香气喷发,油脂软化,还未入口,浓郁的香气就充满鼻腔。一口咬下去,碎肉、淀粉及面饼三种食材形成的丰满感觉占满了口腔,鼻子、舌头和牙齿都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大量碳水则填饱了饥肠。这种厚实的感觉,令食客不由得心满意足、沉溺其中,无法住嘴。

相比之下,面饼裹全肉固然是肉多,但价格就扶摇直上,远不如肉焖子好吃不贵,经济实惠。无论出自小贩量产版的商业肉焖子,还是家常版的私家肉焖子,不管是一家人围坐下酒伴饭,还是匆匆行人边走边吃,都能在热面饼裹着肉焖子升腾出的氤氲香气中,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满足,身体获得碳水能量加持的同时,心理上也获得了解馋快感的释放。

在冀中,焖子并不一定是“午餐吃的肉”,寻常的食材,实惠的价格,脂肪与碳水创造出的舌尖美味不仅仅是填饱了人们的肚子,又何尝不是把平凡日子点缀得更加有滋味?

《一口肉焖子,脂肪和碳水的满足感》文 | 丹枫

【#历史冷知识# 古人如何以冰消暑,“冰心玉壶”是妙词】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古籍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足见大暑的炎热程度。那么,在炎热而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用什么办法来消暑呢?除了扇子,也有今人常用的冰。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冰开始的地方

冰,很早就被人们用来消暑纳凉了。

商周时期,人们便开始利用天然冰来制冷。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专门负责“掌冰”,负责人被称为“凌人”。《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礼记》也说:“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周以后的各个王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

每年寒冬腊月,凌人会命人到水质好的江湖面上凿采冰块,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方便采用和搬运。采好的冰会被储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地下冰窖里,《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中的“凌阴”就是山阴处的藏冰地窖,“二之日”“三之日”是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地下冰窖内铺满了干净稻草和芦席,设置了专门搬运冰块的冰板,待冰到了窖口,冰板一头支在窖口,一头支在窖底,形成一个斜面,让冰块滑下去,再由窖里的人码放整齐,在冰上覆盖稻糠、树叶等隔热材料,最后将整个冰窖密封,等来年使用。由于储存环境和方法的限制,最终都免不了会有约三分之二的冰在使用前自行融化,因此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至少三倍,以满足宫廷需求。冰窖也慢慢增多,到了清代,北方的官方冰窖有20余座,存冰量大概有二十万块以上,北京的冰窖口胡同、西安的冰窖巷就得名于此。

由于夏日用冰量大,官方藏冰常常不足,因此出现了私家藏冰的“冰商”。据宋人所作《迷楼记》记载,宫中“美人各市冰为盘,以望(隋炀帝)行幸。京师冰为之踊贵,藏冰之家皆获千金。”这说明隋代就能在市场上买到冰。到了清代,《大清会典》明文规定:各级官府“如藏冰不敷用,从市采买”。清代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种,民窖由商民设立,专门用于商业经营。

有了冰之后,古人的夏天就凉爽起来,他们把冰块放在盛冰的容器冰鉴里。《周礼》中有在容器“冰鉴”中保存冰块的记录。冰鉴最先是陶制的,后有木制的,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径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后直接排出冷水。冰鉴可以散发冷气,还可以保存食品,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冷饮”就可制成。《楚辞》中记录的“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清馨冻饮”,都展示了夏天饮冰镇酒水的舒适和快乐。

进入汉代,古人用冰就更讲究了。汉代皇宫设有夏季用房“清凉殿”,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盛装冰块,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竹扇。清凉殿内清凉无比,汉武帝刘彻常常带着自己宠幸的嫔妃宦臣“卧延清之室”,吟唱辞赋歌谣,品尝果品佳肴,不亦乐乎。

唐宋以后,“清凉殿”之类的“空调房”越建越高级,殿内除了放冰块,还放有“扇车”,借水的作用转动扇叶,扇带凉水吹更凉。宋代还注重空气净化,在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既凉快,又“清芬满殿”,宋代的“空调”设备已在民间普及。

这次第,怎一个凉字了得。冰开始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二)冰有趣的时候

冰,还被古人用出趣味。

有用冰来装病的。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2年,楚国的令尹(即主持国事的大臣)子庚去世,楚国国君楚康王指派楚国士大夫薳子冯继任。薳子冯征求好友申叔豫意见,申叔豫说:“朝廷内宠臣很多,君王年轻弱势,治理国家的难度很大啊。”于是薳子冯就用装病来推辞。当时正值盛夏,薳子冯在家里挖了个地窖,放上冰,用冷水浇身,把自己弄成重感冒,然后身穿厚棉衣和皮袍子,躺在床上好几天不吃东西。楚康王派御医前往诊视,御医发现薳子冯“瘦弱到了极点”。楚康王无奈,只好改任子南为令尹。

薳子冯也堪称“开空调盖棉被”的古代先驱。只是,我们始终不明白,装病的方式有多种,为什么要躺冰块上呢?花费的成本太大了。要知道,唐代以前,冰块非常珍贵,不仅数量有限,还价格昂贵,到了“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地步,大臣在蒙皇帝赏赐冰块时都会深感为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某日得到几块小冰的赏赐,就高兴得很,还记录下来:“圣旨赐臣等冰者,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异之恩。” 所以,对于楚国士大夫薳子冯,我们只好感叹一声:真土豪也。

有因冰生病的,也有用冰治病的。《盱眙旧志辑要》介绍,宋徽宗赵佶在某年夏天,“食冰太过,病脾疾”,御医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让他服用大理中丸,但服用多日,均不见效果。宋徽宗寝食难安,后来听说民间医生杨介医术高明,便召杨介为他诊疗。杨介查明病因,仍使用大理中丸,只是改用冰煎服,宋徽宗服后立马痊愈了。

甘、冷、无毒的冰真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说,“冰者,太阴之精,水极似土,变柔为刚,所谓物极反兼化也。”冰可以去热烦、解烦渴、消暑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杨介的治法算是“从因治病”,妙手仁心。当时,宋徽宗和杨介的对话也简单有趣:“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病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还好,宋徽宗遵了医嘱。

说到底,都是吃惹的祸。宋代的冰制食品简直不要太好吃哦,“冰糖冰雪冰元子”“冰雪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光听名字,心里就舒坦,怎么不想让它们“一步到胃”呢?南宋诗人杨万里早用《荔枝歌》道出了这份心花怒放:“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元代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开创了冰淇淋的先河。市场中还出现了“冰鲜”,人们把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后,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

(三)冰深情的日子

冰,也在被人们赋予深情。

在冰特别难得的时代,皇帝用冰靠事先储存,大臣用冰或靠皇帝赏赐、或凭官阶和“冰票”领取,级别低的官员可能得不到冰,可能靠级别高的官员赏赐。这种“颁冰”的做法始于周朝,一直延续到清代。所以,若是将冰作为礼物来馈赠他人,那真是可贵的。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常常送冰给同僚梅尧臣,他的馈赠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谊。欧阳修在25岁至洛阳任钱惟演幕府推官时,与年长自己5岁的任主簿的梅尧臣相识,开始了长达30年的友情,直至梅尧臣去世、欧阳修54岁。流金岁月中,俩人心心相印,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于道义、事业上互相支持。梅尧臣还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随着为官级别的增高,欧阳修送给梅尧臣的冰块也增多,使得仕途坎坷、级别很低的梅尧臣能长年享受较好的以冰消暑之待遇,安然度炎夏。为了让梅尧臣安心接受,欧阳修还曾以自己不怕热为借口。其实,即使是真的不怕热,也不会嫌冰多。梅尧臣心中明白,便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冰镇果品回赠欧阳修。

冰,就这样透亮着。怪不得会有冰心玉壶、冰雪聪明这样的妙词儿。饱含纯粹情谊的心,就像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焕发玉一般的晶莹和澈亮;也像唐代诗人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中的“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透出雪洗净过的细腻和敏捷。

想那洛阳的初识,是多么令人开怀,欧阳修后来还作诗《书怀感事寄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来表达:“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逢君饮水畔,一见已开颜”,梅尧臣也欣然记下:“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俩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欧阳修当即写了《七交》七首,分述同游的几个人,写到梅尧臣《梅主簿》时,颇多揄扬之辞:“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梅尧臣则说:“欧阳修与为诗文,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静思苦学。”这样的相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遇见。宛若冰一样,闪耀着清润明洁的光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❸ 墨鱼肠圆切面的颗粒墨鱼肠串成串后,格外可爱烤后外皮酥脆,内在柔软,嚼在口中,鱼味香浓不腥,甚至还有点上头~〰️❹ 开心果牛轧糖冰淇淋串串吃完再来点冰感的
  • :JD 肥宅快乐水安排吗可乐、雪碧、芬达都有,而且还有零度。去卫星 扫图 领50-2全品券45.32包邮可口可乐Coca-Cola 迷你摩登罐24罐,领券后加购
  • 左上多是努力要想起什么或是整理思绪;右上则很有可能是说谎,在想一些说辞。dmmd那个是胶装的,想拍好有点困难拍完那两页backstage已经感觉可能要散架了[允
  • 根据ISO 6892-1标准进行的金属拉伸试验的重要特性包括:屈服点;更准确地说,是指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ReH和ReL)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在塑性伸长率为0.2
  • (泸州港务)#王源[超话]#【新歌预约提醒】⏰冲❗️Q音:酷:秋雨点缀着寒意而缓缓落下,心里那团火却不会熄灭。美丽的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 国美黄总这次是真的弃子认输了,给挣扎十年的传统商业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东西,互联网的阿里京东,装修界老大金螳螂,都没搞成平台化。
  • 我真吐了,刷到这个视频正在把扬声器往嘴里塞,突然换bgm了我拿起手机一看,嘴唇碰到了左下角那个“朋友”刚好这个界面是可能认识的人,刚好又他妈碰到了关注键(推送的
  • #SEVENTEEN[超话]#超话突然氛围变了,不管发生什么,克拉姐姐们都先消消气,虽然有时候我会觉得每天做这些事情会有点力不从心(本人较懒),但是又去看看小十
  •   这满山的树,漆友朋没有用它换取丝毫的利益,只是单纯地去守护,心心念念要为后代造福,他守护的不只是树木,而是希望。是要在派对上好好宣传福乐阁君吗[抱抱_旧];
  • 就是狠显贵~一看就不便宜的那种~内里软弹垫脚~贴合脚底~7cm髙跟也很稳~不常穿高跟鞋的姐妹也放心收哈~高跟鞋真的能在无形中增加气质!看上去秀气窄窄的~却很能包
  • 为了在守护青山绿水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分散、开发规模小、效益低的制约,光泽县积极发展“水美经济”通过植树造林、产业调整、污染治理,精心绘制全域水美生态图景
  • 这就是说明为了绝胜诸佛,得到的果实也正好是如此:“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此愿大意是:愿自己成佛时,自己的光明不可限量,无边无际,普
  • #林生斌违法##承诺慈善捐赠后能撤销吗#大家也别被什么玄学转移视线,这是公关团队转移视线一贯手法!#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丈夫违法##林生斌非法诈捐##林生斌违法
  • 她指出,浦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五水共治”等行动,城乡面貌呈现出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象;通过定点招商、集中攻坚,成功引进大项目,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提振了发展信
  • 4月2日10点前1000名券后49领 优芬 收纳箱 前1000名券后38领 小黄人收纳储 第2件56被套 前1000名37 (页面可领1券) 格子长
  • 那些真正爱你和值得你爱的人,并不会因为你说了“不”就离开,比起违背意愿地附和,他们会更希望你快乐。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 曾经的好都在傲慢后无影无踪,人千万别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一辈子都在修行,等你有多大资本之后在得瑟也不晚,做事千万都别违背自己的良心。  他为她驻足,停留,教她直
  • 何况现在是防疫的关键时刻,在地铁这种封闭的人员密集的环境下,公然违反遵守防疫规定,刻意不佩戴好口罩,脚踩扶手,已经超出道德素质范围,涉嫌违法!该外籍男子将口罩褪
  • 而且,征途即便是相较同级别皮卡,装载能力也不弱,比如像长城风骏5,该车也仅有1680mm的内部进深和1460mm的内部宽度,仅支持一面开关,且货厢内部两侧还有隆
  • 大晚上的说啥糊话?崽崽们,白日梦做过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