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四、结束语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来源‖道教 https://t.cn/Rcdt451

条件没达到,忙着往名山访道,往往是非不断!#修行感悟#
01.有博友邀请我谈谈甘陕访道之行,本来不想写什么。因读了内容玄幻的访道博客或修炼博客,感觉应该写些平实的内容。在我的访道中没有那些神异的东西。一是我没遇见,自己修为极其浅,看不见名山的神明和隐修的真人,也没有多么让人惊羡的奇遇;二是遇见了也不想说,说了对修道者没有什么好处,除了增加好奇者的点击率外,还隐藏着对作者和读者的危险。
对作者的危险后文谈谈,对读者,会误导。圣贤仙佛的大道很平实,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信,找个开悟了的禅宗大师,他会对讲述的那些奇怪之事,不论真假,只就你的讲述而言,会给你当头棒喝。

我不想谈所遇,不议论别人,只谈这半月来的思考,不一定是针对这些经历的思考,而是我在名山闲坐时的一些思考,或者和道友们探讨时的一些思考。有些故事还是过去的旧事,只不过感遇中顺便想起来了。道家真人说:“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至人有神奇卓异,这是肯定的,但至人并不会说,也不会到处宣传神奇卓异,经历卓异的“非常道”,还要归于“常道”,这才是性命双修的道理,否则,把整个修炼的过程置于玄幻般的经历中,一方面,是危险的,你所见所看所得未必是真,能还是“幻假”的信息景象,还没有还原到“真”与“空”的境界里;其次,神识思维处在神奇玄幻中,说明其人的修为,不论命功上有多么了不起,离六祖慧能、张伯端所说的“明心见性”差得很远。

其三,宣扬神奇卓异会把自己的命金暴露在土外,会剥蚀自己的命基。就像一个人有大宝藏,不会到处宣扬,一宣扬,就会招魔招贼。这是对作者的伤害,至于招惹某些来自政府的所谓“散播封建迷信”的干预,那更麻烦。

02.我是个修为很浅的“半瓶水的理论家”,虽然实证很浅,但明理的过程让我有了鉴别。“愚者百思,必有一得”,愿我访道半月的一愚之得,能化作甘露,给你夏末秋初“桑拿天”里的清凉。

我一路上给朋友们背诵《悟真篇》里张伯端真人的一句话,至少背诵过五遍:“是以先以神仙命脉(丹道)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源矣”。伯端真人这里讲的就是性命双修的次第。

我们的修为,可能还处在“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或者“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的地步,何况,并没有修证到“六神通”出齐,那么,必须隐修。后面两句,才是最关键的、与道合真的要领。

访道归来,日子照样过。回来的当天,和妻扫地、檫地,整理家务,清理厨房,忙活了五六个小时,比登华山还累。
生活是道场。如果真正理解了其中真义,就会会心一笑。我回家来还骂人呢,骂我的侄儿没把有些事做到位,我的骂是叔父的爱与教育。理解了,就会感受到那种血缘中的亲情。在山中,有位老师骂我,理解了,就知道是法缘里的教化。

03.生活如此,修道如此。
谈一路的思考,偶尔会涉及一些人事,但某些事情,敏感者不要对号入座,以为我笔下写的是某某。我不会写谁,我只就某些感受写一点认识,这些认识,不少是我和道友交流的心得。我们曾坐在黄龙洞前,几乎彻夜畅谈;也曾从华山脚下,一边爬山,一边论道,一直到中锋,长达五小时的连续爬山中,真心交流,彼此受益。尽管道友向我讲了许多奇妙的经历,这里,我不会涉及,理由就在上面。

像写《夏日杂感》一样写,喜欢读就来光顾,如不喜欢平实的内容,各随喜好。

身入名山和道场,首先要心诚、心专、身心清净、人天相应。人能与天相应的基础是身心的清净,身体的重要关窍打开,这样,才能在诚信、专一的境界中感受名山的气息、神明的加持,假如修持到某眼开了,比如天眼通,那么,你还能看到真正的玄妙的境界,但这个“真正”还是不能执著的,一执著,可能就是妄,因为,天眼有幻化功能,可以随你的心态幻化景象。你看到的景象,很可能就是你天眼能量的幻化。如果真是幻化,看到的越多,而且执着,则对自身的损耗越大。假如看到了各种景象,不论真、幻,都归到心性里感悟,那么就会得到所谓“加持”。一切就在心念、心态、心性里。

假如以上条件没达到,忙着往名山访道,往往是非不断,还有,难以感受到无形的交换。不过能起到“外练筋骨皮”的作用,这也是访道走路爬山的好处,不信,你爬西岳华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看看你的肺呼吸和脚腿耐力。
(文章来自转载)

#道看世间# 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原因值得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周三开始,开通了脑力直通车似的,大家都想创新,各种的讨论,评估,各种各种,都被推着向前走了。-❗注意:这是针对大众的占卜,纯粹分享,细项方面的准确度每个人感受自
  • 这世上充满了类似爱情的温柔,可是你不同,你真的不同,只有你完全符合我做的每个梦(这个是给白萌萌的[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爱你])做的梦与你无关,在我看来就
  • #Felicia的恋爱日记# 爱一个人不止会笑到眼睛弯弯,也会为他流泪……第一次我记得是他在生日会那天晚上很不爽的说为什么他妈直到今天还觉得他是坏人,还觉得他没
  • ✔️推荐菜:麻辣牛肉、现炸酥肉✔️紧邻就是万达,里面吃的也不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
  • 汤工厂总部位于加州圣地亚哥并于1978年成立,该餐厅是一家以蔬菜沙拉和汤为主的老牌素食自助餐厅,自成立起,健康的饮食理念深受美国当地民众喜爱,并在全美开设近10
  • 将来,上海电信将围绕4/5G互操作、跨省漫游等领域,重点攻克异厂家场景下的EPS FALLBACK等技术难关,在 eMBB增强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提供更高
  • 那是一只在熊房子里的老鼠吗?音频链接:“橙子科目三过了”“六六退租被房东吐槽”我们都说“怼回去”蚊子说“我们4个人都是有证的人了,凑一凑,一人买一个轮子”突然就
  • 就是这双匹克态极跑步鞋·首先我这双是女款的驼灰配色,粉嫩之中又带着一丝沉稳的灰色点缀相对其他的粉色系鞋子更百搭喔·鞋身帮面在延续了上一代的款式设计的同时,将网孔
  • 十月妈咪四叶草金属纤维防电磁波服,各种调节性设计,也解决了孕妈在孕期因为身材不断变化带来的烦恼。孕晚期的妈妈经常会有肩膀发酸的情况,这件防电磁波服的宽肩带,可以
  • 剧情简介>>育儿#新浪育儿有礼了#【儿童剧《东方夜谭》免费赠票啦! #新浪育儿# #孕婴知识#育儿#新浪育儿有礼了#【儿童剧《东方夜谭》免费赠票啦!
  • #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少年的你##易烊千玺金像奖最佳新演员# 黏的血浆真的拳脚湿的地板四十度的高温十七岁的作品十九岁的荣誉墙❤️ 比起十九岁金像双提新人
  • #每日一善[超话]##吴宣仪斗罗大陆# wxy #吴宣仪超级零品牌代言人#[兔子][兔子]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 对于夏远和吴稼琪这两个人的结合,是正常人性可以推见的。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 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叫什么呢,很多人会以外在的改变为什么?“十方佛土中”十方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十方佛土,遍虚空遍法界。
  • 此时是眉展眸含情,神昏思绪乱,只许天长地久,风柔雨含情,芳菲不衰水含笑,人间万象如初新,柔若丝雨善汇流霏霏丝雨斜姿,飘飘洒洒织云烟,点点滴滴泽寰宇。此时是眉展眸
  • 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你看不惯,那我再告诉你,钱还有让人看不惯的时候,你怎么不说钱不是好东西,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够了,把所有事情搞得乌烟瘴气,是显得你有本事还是你能
  • 我为此对雄鹿队、米德尔顿、詹姆斯以及库里及家人被恶意和不实的内容中伤而感到抱歉。我为此对雄鹿队、米德尔顿、詹姆斯以及库里及家人被恶意和不实的内容中伤而感到抱歉。
  • 作品形式没有限制,但是要保证完成度高,小元素插画不太方便,最好是有小场景的。!
  • @MD_摩登兄弟 刘宇宁没那么难                     刘宇宁凉州词欧乐B品牌大使刘宇宁          刘宇宁不需要想念刘宇宁黑夜一束光M
  • 最早在西安穿汉服出门,还会被人围观或者指指点点,甚至在大学校园里都会被人指着鼻子问“你是不是异装癖”。 但现在,漂亮的汉服小伙伴已经随处可见了。 最早穿汉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