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济苍生 迁西县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福扶贫事迹】30年创业,30年坚定不移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30年,他把爱心奉献的雨露毫无保留地洒向教育、医疗、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拥军优属、民政慈善等多个领域,扶贫济困的脚步一步步由家乡迁西拓展到河北全省,再拓展到天津、山西、江西、河南、四川等全国10多个省市,累计向社会捐款8200万元;

30年,他收获了河北省“扶贫攻坚奉献奖”、“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好人”,全国“助人为乐好人”、“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等一系列闪光的荣誉称号,被百姓誉为“山沟里的慈善家”。

翻开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文福的人生履历,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他那“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的大爱情怀,就是他那“为党和人民服务一生”的奉献精神。

回报社会用真心

“我富裕了,也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刘文福, 1953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少年时期贫困的生活和脚下那片红色的土地,培养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坚毅顽强的性格。

刘文福凭借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立即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了自己和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说, “企业发展了,不能忘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个人富裕了,也要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2007年初,刘文福主动与县内贫困村——兴城镇前铺村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捐赠款物17万元,帮其建成100多亩高效核桃园。如今,百亩果园早已达产见效,年产核桃20多万斤,为村民年增收160余万元。

同年5月,刘文福主动找到河北省扶贫办,赴国家级贫困村保定市阜平县夏庄乡面盆村,为该村捐款25万元,帮助村民建起了250亩红富士苹果园和映霜红雪桃果园。6月,他积极响应各级工商联“千企帮千村”的号召,赴承德市滦平县马圈子村进行精准帮扶,捐款10万元帮助该村发展养殖业。

2019年3月,他积极与革命老区平山县孟庄镇六西岸村取得联系,为其送去1.2万棵优质京东板栗树苗,帮助乡亲们建起了百亩板栗园。

在竭尽全力帮扶外地贫困乡村脱贫的同时,刘文福对家乡铁门关村百姓的冷暖也是念兹在兹,时刻不忘。2017年,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刘文福,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铁门关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又踏上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定要把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下去,一定要做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先锋!”

誓言之下,他不辞辛苦、奋力开拓。他冒着风险,先后贷款70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商贸公司,与国内知名公司合作开展板栗经销业务,当年为村集体创收600多万元。他自己出资,为乡亲们从辽宁丹东购买了优质猕猴桃树苗,建起了猕猴桃采摘园,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他在县慈善协会专门为滦阳镇铁门关村设立了181万元的筑桥修路、发展生产定向慈善基金,为铁门关村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在全县城乡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中,自己掏腰包,垫付环境治理各项费用200多万元。

在2020年举行的全县强村富民擂台赛上,铁门关村荣获一等奖。

扶贫扶智暖人心

“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幸福!”

刘文福是家中长子,下面有8个兄弟姊妹,生活的压力使他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到村里挣工分。他说,“由于文化浅,自己走过不少弯路,时代发展了,一定要让子孙后代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怀着“扶人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坚定信念,刘文福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了校园里的莘莘学子。

2005年,迁西新一中筹建。县委县政府向社会各界发出捐款倡议后,刘文福率先捐款141万元,为全县民营企业家做出了榜样。

2006年,铁门关村启动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村领导找到了刘文福。刘文福当即表态,“你们拿出个方案来,所需资金我们公司全包!”第二天,刘文福就把58万元捐款送到了村委会。几个月后,铁门关小学成了滦阳镇各村最漂亮的一所学校。

2008年4月,滦阳镇党委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决定建设镇中教学楼。当镇领导找到福珍全矿业公司时,一向慷慨的刘文福却犯难了,公司资金非常紧张,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家乡教育是福珍全义不容辞的责任,没钱也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沉思之后,是刘文福的千金一诺,“你们放心,三天之内,我把钱亲自送过去。”深知刘文福重信守义的镇领导满意地走了。可公司其他负责人却疑惑不解起来,“董事长,公司到哪里弄钱去?”刘文福非常干脆地吐出两个字:“贷款!”第三天,刘文福亲自把贷来的201万元送到了镇政府。

在帮助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刘文福还积极参与县妇联组织的“春蕾计划”,团县委组织的“金秋助学”等活动,与县内200余名贫困学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常态化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有效避免了学生“因贫失学”现象发生。

2017年5月,他通过河北省扶贫基金会,为张家口崇礼区职业技术学校冬奥班的60名贫困学生专门设立“寒门学子·梦圆冬奥”基金20万元,帮助寒门学子,实现体育报国梦想。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刘文福开心地笑了,“把挣来的钱花到教育上最有意义!”

扶弱济困献爱心

“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扶危济困的事我要做一辈子!”

每当看见群众有困难,刘文福的心就会疼,就会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就会对自己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多年来,刘文福先后为5名白血病患者、50多名家境困难的患病农民工、120多名困难家庭及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和家中失火的2个家庭提供了经济上帮助。他自觉投身拥军优属,先后捐款40万元为406名解放前参军的老伤残军人、老复员退伍军人、老军烈属捐赠了液晶电视;出资60万元对滦阳镇全体优抚对象进行春节慰问;多次远赴石家庄、北京、天津、海南、江西等地,慰问驻守部队和贫困官兵,累计捐款捐物410万元;他把覆盖三个乡镇、容纳孤寡老人100多名的洒河桥农村五保供养中心作为扶助对象,每年春节都会带上1万元现金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前去看望慰问,20年来从未间断过……

2018年,为促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形成困难家庭患者医疗、住房救助长效机制,他通过迁西慈善协会设立了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基金,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为滦阳、汉儿庄、新集、洒河、兴城镇等五个乡镇的贫困家庭进行危房改造,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为贫困家庭办理医疗优惠卡,明确贫困患者在享受城镇居民医保报销后,其余不能够报销部分,凭优惠卡可继续报销。截至目前,累计为959名贫困患者报销医疗费用673840元。

2020年,他向河北省社会救助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向唐山社会救助基金会捐款30万元,助力社会救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文福以火热的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他先后两次参加驰援湖北军区行动,为奋战在武汉一线的人民子弟兵送去了方便面、饼干、牛奶、板栗粥、杏仁露、大米等物资,受到了省军区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先后3次向迁西县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定向捐款。截止到目前,他累计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达650万元。

对爱的执着,让刘文福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种奉献的激情;

对初心的坚守,让刘文福的全身始终充溢着一种奋进的力量。

如今,已经68岁的刘文福依然壮心不已,他说,“岁月可以老去,唯有精神可以永存。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会一直坚守初心,一直奋斗下去,一直奉献下去!”

燕山将会作证,滦河将会作证!(通讯员银芝)

【用真情与实干让村民安心——记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四子王旗忽鸡图乡哈拉圪那村扶贫工作队】7月的四子王旗草原绿草如茵,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记者来到距离乌兰花镇33公里的忽鸡图乡哈拉圪那村委会,一场由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联合组织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乡村振兴基础”主题党日活动正在开展,村民党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村以来,类似这样的带领村民谋发展的活动已屡见不鲜。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以村为家、以身作则,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积极落实帮扶政策,为哈拉圪那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奔走忙碌。如今,哈拉圪那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他们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用心用情 扎根乡村为扶贫

驻村初期,为了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市中院驻村工作队成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就为了赶在村民出门干活前,对村民进行入户走访。走访过程中,他们认真了解并记录每一家的困难和疑问,主动与村委会干部研究探讨解决办法,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村情民意。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驻村工作就意味着要在家庭方面做出某些牺牲。而驻村第一书记王树领就是其中一位。王树领是山东曹县人,曾在部队工作十年,转业后来到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17年9月,他被单位选派来到哈拉圪那村驻村扶贫。刚开始,孩子太小,哭闹着不让父亲离开,妻子也有些不理解,让他很为难。然而王树领依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硬是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得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也让王树领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做好这份扶贫事业。部队的经历练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近三年来,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责任担当,他尽心尽力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

市中院驻村工作队的其他几位成员杨东升、李文喜、乔永亮、王予铎同志,同样是舍小家为大家,心里装着村民的冷暖,隔三差五地入户走访摸底、了解民情,解决村民的困难和问题。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们扎实的工作也赢得了村民的好口碑。

迎难而上 俯下身子解民忧

时刻心系百姓的驻村干部,才能真正地“驻”进百姓心里。
63岁的冀桂所是哈拉圪那村村民,家里常年只有他和老伴儿两人居住。由于夫妻俩都患有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导致无法正常下地干重活,夫妻俩只靠几亩地和不多几只羊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常年需要吃药治疗,日子过得很紧。

在了解到冀桂所的实际情况后,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经村民大会决定,将冀桂所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冀桂所家从原来的几只普通母羊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只杜寒二元杂交基础母羊,日子也有了盼头。

“这种杂交羊所下的羔羊成活率高、出栏早、肉质好,受市场欢迎,收益也很高!”提到现在的生活,冀桂所喜笑颜开。他还告诉记者,精准扶贫以来,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从过去的土房变成现在的砖瓦房,一站式报销减轻了医疗负担,驻村干部还为他申请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2019年,冀桂所被评为四子王旗脱贫之星。“这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平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冀桂所激动地告诉记者。

几年里,市中院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儿。为哈拉圪那村建立了“爱心超市”,截至目前,“爱心超市”共收到市法院捐赠物资四万余元,四子王旗红十字会和忽鸡图乡党委捐赠物资1500元和果树苗25颗,四子王旗扶贫办捐赠物资5000元,市法院干警捐赠衣服鞋帽等300多件,分批次向贫困群众及老党员发放各类物资共折合人民币四万余元;为了帮助贫困户提高年收入,驻村工作队还从旗里争取了四名保洁员名额,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牵头行动 让村集体经济有收入

哈拉圪那村有12个自然村,村里基本都靠种养殖为生,经济收入单一,发展步伐较为落后。

针对这样的状况,市中院驻村工作队牵头与村委会干部及其它部门多方考察、商议,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在本村的舍饲养殖和旅游发展上寻找突破口。

市中院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走访考察、深入调研。在他们的带领下,2018年,多方协调,申请国家扶贫资金70万元入股四子王旗北国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草粮饲储联动”模式,带动农牧民实施无风险、低成本、高效益舍饲养殖。这一项,可为村集体带来5.6万元的年收入。

2019年,再次多方协调,申请60万元的国家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四子王旗联创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住宿接待、保底分红等方式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并发展壮大。

“自从村里有了集体经济,不仅能给我们解决就业,每年还有分红可以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民韩在在向记者表示。

法治扶贫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在驻村扶贫的两年多时间中,每当村民遇到矛盾纠纷和困难时,市中院驻村工作队都会挺身而出,为他们主持公道。

2019年6月的一天晚上,王树领接到村民张全福打来电话,说隔壁村的一群马在自家以及旁边村民的小麦地里啃食青苗,踩踏地特别严重,直接影响到今年的收成。村民张全福情绪激动地说:“要是马群再来的话,几户受损严重的村民就要给小麦喷洒农药来防范马群了。”电话中王树领极力劝解着村民张全福,请张全福跟麦苗受损的村民不要做出触犯法律的极端行为,同时承诺会尽最大的努力尽快处理此事。

与张全福通话结束后,王树领第一时间与哈拉圪那村主任取得联系,并向忽鸡图乡政府汇报了此事,请乡政府帮忙联系隔壁村马群的主人。经多方努力与沟通,事情得到妥善解决,马群也再没有来。事后,王树领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和村主任一起找到受损最严重的张全福、张全义兄弟,耐心给他们做工作,并进行安抚和开导。看着兄弟两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王树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法院来的扶贫干部,群众对他们是有着特别的期待,村民们“家长里短”的事儿,都想让他们给主持公道,而他们也总是不厌其烦。为了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他们总是耐心解答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引导村民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
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权。

用“心”驻村,用“爱”扶贫。正是因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驻村工作队用真情和实干关心帮助村民,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有他们在身边,我们很安心。”哈拉圪那村的一对老党员夫妻赞许地说。(乌兰察布日报社 记者薄涛)

火红的风炉,飞溅的铁花

烧红铁块,抡起锤子,千锤百炼……

通红的铁器放进清水中淬火,

“嗤”的一声,冒起一丝青烟……

这是在界埠镇老街的一间打铁铺里,

67岁的杨桂根铁匠仍在坚守着打铁这门老手艺,

“叮当叮当……”的铁锤敲打声,

成为了界埠老街上一种动听的韵律。

三代传承

锤炼出吃苦耐劳的打铁精神

“ 我爷爷,我爸,再轮到我,都打铁,三代人,传承了100多年。”杨桂根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打铁的手艺是传了三代的,爷爷辈就是挑着火炉走街串户打铁补锅的老铁匠。他15岁就被家里安排当上了打铁匠,听话地继承祖业,“ 我打了52年铁了”。

年近古稀的杨师傅虽然一头银发,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熊熊炉火之光照亮那张通红的脸庞,更显得他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他身上那一块块结实的肌肉完全可以与年轻人媲美,穿着露肩背心的健硕与硬朗,俨然浑身是劲,让人不禁想起那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话语。

“学会打铁就等于有一门吃饭的本事。”杨桂根告诉记者,自己打造的铁器范围很广,也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变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是菜刀、镰刀、锄头等农具,后来演变至建筑用具、工厂里的机器零部件等。

凭借祖传的娴熟技艺,工艺不断改良,杨家打铁生意多年来都比较红火,也锤炼出了杨桂根吃苦耐劳、专心专注的打铁精神。

杨桂根所打造的无论是刀具还是其他农具等,都深受当地人赞誉。“熟悉的人都知道,我们十里的,还有好多神政桥山里的都过赣江来找他打铁,你说好不好。”采访中,熟客金川镇十里村的村民傅月兰这样评价杨桂根的打铁手艺。她今天特意邀着朋友一起带来几把锄头,要杨师傅帮忙修理一下。

千锤百炼

体力与技术的结合

打铁是门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手艺,里面蕴藏着大学问。
杨桂根说,打铁的流程工序多,总结起来包括选材、生火、加热、锻造、再加热、再锻造……直至成型、淬火。要锻造出一件好铁器,完备的设施和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火炉,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以便锻打。
二是铁砧,烧红的铁器被移到大铁砧上锻打,大铁砧即锻打的工作平台。
三是风箱,与炉膛相通,风进火炉,炉膛火苗直窜,便加速铁器的烧制。
四是小锤,锻打时,铁匠一般会用右手握小锤,以特定的击打方式锻打。

“这些年,最大的改变是有了空气锤和电动磨光机,有了电动工具,打铁也轻松一些,不用再使蛮力抡大锤了。”杨桂根说。

只见杨桂根挑选出一块铁块,丢到生着火的炉火中,打开鼓风机,用火钳夹好柴火,一会儿就烧得通红,随后将铁块放到空气锤上,一边踩着脚踏控制着空气锤锤打的节奏,一边配合着翻转铁块锻打,然后又回炉烧红……如此重复多次,柴刀的雏形就出来了。

其中,每次锤打必需在一两分钟内完成,否则铁块一凉,软性尽失,无法成型,这就是所谓的“打铁要趁热”。

在雏形基础上,继续通过不断回炉,在铁墩上用小锤进一步锻打,反复多轮精细化,最终成型,其间还需锻打刀柄,并通过烧焊来焊接。“打造成型后,经过淬火和磨出刀刃,之后就算完全打好了。”杨桂根说。

工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需要经验和技术,可以说,是体力与技术的结合。

“铁烧得太红会熔断,太黑了打不动,又比如在锻打成型的过程中,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敲打和翻转,如果不懂方法,稍微弄错,就成不了型,需要重新把铁烧红锻打。而淬火的过程,看起来只是把成型后的刀具烧红,放到水中淬炼,但是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打出来的铁器就会不耐用或者很钝而不好用。”
杨桂根说,打铁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打铁时铁器烧的程度、敲打的力度、节奏以及淬火的时间都有技巧,否则就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一把柴刀从无到有, 历经千锤百炼,遭受高温冷凝,这是铁器的重生,也凝聚着铁匠的心血。

传承难续

心血气量尽付一器中

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自春秋时期有了冶炼生铁技术以来,打铁匠做铁器一直是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传统至今。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化、自动化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产品慢慢替代了传统打铁手工技艺,打铁的市场变“小”了。

“现在可能全县都不超过十家铁匠铺了,界埠街只剩下我这间打铁铺了。”杨桂根感慨,以前新干有大大小小几十家铁匠铺,随着社会的发展,铁匠铺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很多铁匠铺关门转行。

还有就是,许多人都觉得打铁很累,是个寂寞枯燥的行当,每天重复的事情几乎一样,利润也低。“像刚才修的那把铁耙,10元一把还加钢,你觉得赚得多吗?”问完,杨桂根又像在自问自答,“现在打工有的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元,确实比打铁强吧!带的几个徒弟做了三四年,都转行了。”

工作环境也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一年四季,杨桂根都要呆在小小的打铁铺里,围着几百摄氏度高温的火炉谋生计。

寒冬时节尚能取暖,酷暑时分却是煎熬,在熊熊烈火旁挥动着大锤小锤,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此外,铁锤此起彼伏地锻打,铁花四溅,经常烫伤肌肤,留下深深的印迹。

打铁这门手艺,要像它的成品那样经过千锤百炼,此外烧焊、机修等十八般武艺也要样样精通。

杨桂根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徒弟,然而先后带过四个徒弟,都没干多久就转行了,被问及老手艺面临失传怎么办时,杨桂根满脸无奈。

行业的辉煌属于过往,随着年纪增长,杨桂根也开始限量接单,主要做一些定制的柴刀、锄头、耙犁、铲子等各式农具。“现在是能干多少算多少,能赚多少是多少,最重要的是有人喜欢我打的东西。”他说。

亲手打造出的铁器就像是铁匠的孩子。小小的铁铺间,每件出品的铁器里都是有关生活的磨练,汗水、辛酸,苦与甜,尽付一器之中,杨桂根的心血与气量,也都在里面了。

杨桂根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都不愿意学打铁这门活。现在我也老了,但只要还在,能坚持打一年就打一年,一直打到打不动为止。”其实,他更希望这份事业后继有人,铁匠铺燃烧百余年的炉火才永不熄灭。

界埠老街附近的邹家小学的几个学生,被校长杜敬群带来上了一堂特别的传统文化课。“今天让孩子来看打铁的传统手艺,其实是提醒他们关注很多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就在我们身边。关注非遗,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涨知识,零距离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杜敬群说。

看铁匠打铁时,孩子的眼睛里满是专注。也许在他们心里,这种三代传承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打铁精神,“做一行,爱一行”的坚持热爱,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明明是害怕的可她却又那么勇敢#我觉得这些女生真的都好勇敢好棒,这种情况下还敢站出来帮忙,有人说她们很冲动,但我觉得她们是富有同理心,值得被每一个人夸赞。此时我
  • 你尚有书在喉,叩笔于指,鸿鹄冲天,怎可无志。桃李之下,一笔成画,言之有物,口吐珠玑。
  • 二胎,我会选择不打无痛自己撑撑看,毕竟对我而言子宫收缩和腿麻的后遗症太可怕了-关于我在TV看了一场rap live的故事最近在想,我对“正确”这个点如此执着,可
  • 一开始说我爸妈没照顾好孩子,明明该睡觉了还逗他玩,然后我爸妈就按她给的时间表严格遵守作息,她又来:你爸妈怎么这么不灵活,孩子要玩你就让他多玩会再睡。生孩子到现在
  •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对方心里觉得,你依然还会和TA有某些关联的时候,他们的主观意识依然会加注到你身上。所谓主体意识,就是对方心里觉得,你依然还会和TA有某些关联的
  • 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幸会有缘人呐看了那么多遍武林外传 最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赏月那一集 刚开始大家都在说 如果当初没有怎样 而是怎样
  • 据了解,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A区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整体项目将于明年全面投用,届时,这里将成为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全省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
  • 收到了@·糖醋皈依· 寄来的无料[打call]是之前人设超话活动的小礼物啦!没有背景布于是捧在手心里拍~由于拍摄技术太拉拍不出实物万分之一的美貌,好喜欢串串,字
  • 玩滑梯时,不让帮忙不让跟着,对姥姥摇着手说:不上去[笑cry]天快黑时她想玩钓鱼(塑料鱼)不好叫走,我又同她商量去问舅舅能不能玩才成功带走[允悲]能听地进去商量
  • 在pyq阴阳我也就算了 私信还和我说这些 再说了 这又不是我的专业 我只是挺感兴趣的想学一学 没必要这样吧 真的穷到这个地步了?2⃣️当你工作完成得很好,有你完
  • 昨天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咏成一段幸福的记忆;曾经再累,都要用当下的遗忘,让灵魂波澜不惊。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 我只是在将其作为一种有趣/有点酷的症状进行观察,我没注意到有别的人在谈论这个事情。”有人提醒她这是感染新冠的症状,林奇发了两条回应:“天啊,大家冷静,我知道这可
  • 同样,我也没有看到译者介绍中说到的“作者拥有尖端的科技理论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在这一点上我会一直存疑,直到我读到了小林泰三真正让我体会到这一点的作品。但是当我翻开
  • 以禮佛修定,多讀佛典經論,來增進自己的智慧心。智慧的運用,一定要以慈悲做背景,否則會流於空談,發大心說大話,實際上幫助不到人。
  • A 去工坊,想做點什麼看看Q 比起吃三餐,更喜歡根醬❤A 所以你今天吃什麼?J: 能幫我結賬嗎 Q:給從春天開始獨自生活的兒子提建議吧J:不要不吃飯,不要隨便吃
  • 但渣女和绿茶就不一样了,她们不仅没有普通女孩对待爱人的紧张感,不需要时时刻刻得到男人的对等付出,还能反给予男人情绪价值:好听的话张口就来,能接住对方的梗,第一时
  • 一个卡式炉、一套锅具​以及一单【宅乐送】的订单​轻松帮你搞定露营️餐食难题​从此告别露营只能吃简餐的烦恼洗、​切、配、调味一步搞定❗​快手菜只需少顷​厨艺零基础
  • 他到齐国,大约是避乱的成分少,而找机会的成分多……孔子在齐七八年,虽然养尊处优,还是(用他自己的比喻)活像一个葫芦,被人“系而不食”。堕费之役孔子虽然立了大功,
  • 施工路段:1.明伦街半幅施工(解放路-内环东路)2.五一路半幅施工(滨河路-华夏大道)疫情防控:开封市重要交通枢纽(包括开封火车站、高铁北站、宋城路轻轨站、长途
  • 而教授这么说的理由就是油价只要上涨了,道路上的汽车就会明显的减少,堵车现象将会不复存在。但我觉得吧,堵车的根本原因不是在油价,而是在汽车的价格便宜了,如果汽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