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星火】武胜 :“驭核为武”

两弹攻关不畏难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帝国主义除了在经济技术上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外,还在军事上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这让中国人民认识到:要反对核战争,粉碎核讹诈,保卫祖国安全,就一定要有强大的国防,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0年10月,回到祖国的武胜来到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报到。这是一个应核武器发展需要而成立的保密单位。在严格的保密教育中,武胜明白了自己承担的神圣使命——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热处理的研制攻关任务。原子弹核部件的研制生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任务,而热处理又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工艺技术。

对于武胜和同事们来说,谁都没见过铀,既不知它的物理化学性能,更没有现成的热处理工艺,要进行工艺攻关,难度极大!

“怎么办呢?第一条:反正是不能等,必须搞出来。苏联专家不给我们指导,我们憋着一股气,能不能搞出来先不说,就是下决心要搞出来。第二条:土法上马。没有现成的东西,大家自己研究想办法。”

他首先从门捷列夫周期表有关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能相关知识学起,从铸造知识学习,从如何建立真空系统、如何测量真空学起。整个第九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学习氛围都很浓厚。此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人每月的口粮都是限量供给,饥饿像梦魇一样时刻困扰着大家,绝大多数人都出现了浮肿,但大家仍以超常的毅力坚持学习和工作。领导心疼,下达了“宵禁”,要他们保存体力。但武胜和同事们常常“不自觉”地学习到深夜11点。

1963年3月,北京第九研究所原子弹理论设计宣告完成。1964年1月,高浓缩铀成功获得;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二机部九局决定进行“草原大会战”。3月,武胜转战青海221,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科研人员与技术工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两弹研制攻关。

青海高原海拔32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紫外线强,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0.4摄氏度,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时有大风沙和沙尘暴。空气干燥,气压低,水烧到80摄氏度就沸腾。馒头蒸出来发黏,米饭都是夹生的。

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影响大家奋战的激情。在无文献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武胜作为102车间第二工艺组副组长,在车间副主任宋家树的带领下,攻克了核心部件精密铸造成型中的多项技术难关。张爱萍和其他许多领导同志都观看过这个部件的铸造过程,对他们自力更生的攻关精神给予赞扬。他们创造性地在阳模上用螺旋管浇道技术及静水急冷法,探索了铸件的收缩规律,通过模具优化设计控制铸件尺寸。武胜和同事们日夜奋战,进行了几百次试验,实现了精密铸造成型,为原子弹原理试验提供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件。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1964年10月,武胜转入了热核部件成型技术攻关工作。在技术负责人宋家树的领导下,武胜作为技术组组长承担了氢弹中非常关键的氢(氘)化锂部件成型技术攻关任务。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开创性研究课题。当时,美、苏两大国对于氢弹热核功能部件的工艺技术是绝对保密的,没有一点可供揣摩和推敲的信息。

武胜带领攻关团队进行了充分讨论,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决定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多路工艺探索。根据试验结果,最终按照部件的设计要求选用了相应的工艺路线。热核部件研制用的都是硬脆的晶体粉末材料,该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热膨胀系数大、化学性质活泼和极易吸水变质的特性,成型性非常差,需要有多专业科技人员协同攻关。通过不懈努力,建立了部件成型工艺状态控制和安全实验系统,设计和调整了部件成型工艺装置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制品显微组织、缺陷和相关性能的影响,最终为中国首次氢弹原型试验提供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件。

驭核为武创新篇

核材料被喻为材料界中的“魔鬼”与“天使”。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材料的毒害性、放射性令许多人谈虎色变、望而却步,但其复杂、多变的特性又让它的研究极具魅力与挑战。对物理学家而言,它是一座开采不尽的富矿;但对工程师来说,它又似一座难以驾驭的冰山。它是武器库存中最令人操心的问题,尚有诸多未解决的世界级难题,被称为物理学家的梦想、工程师的梦魇。

而“驭核为武”就是武胜专注一生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我国开始了新一代装备的研制。与两弹攻关在“一穷二白”中起步一样,新一代装备的研制也是“平地起高楼”,二者的艰苦卓绝程度不可比拟。作为承担核部件研制生产的某厂总工程师,武胜要面对的首项挑战即是高性能铀合金部件的研制。

新一代合金部件的研制要求获得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结构材料,但在这个攻关中必须要解决熔炼、成型、加工、性能检测等一系列难题。作为总工程师,武胜根据研制要求,制定了实验方案,组成了以多名技术骨干为核心的攻关团队,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研制攻关。

一位曾参与研制攻关的科研人员回忆道:“作为总工程师,武院士真是身体力行,经常到第一线。当时我主要从事合金分析这一块,研究条件差,大热天,工作环境很艰苦,也没有空调。他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听我们汇报就是了,但是不止一次,他亲自到我们实验现场来,也不要什么人陪,来了就和我们一块讨论、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他的讨论、指导对我们认识这个材料有非常大的作用。”

研制团队通过优选原料,改进熔炼坩埚和铸造模具表面涂层质量,创新制备方法,并经过不同工艺的多次试验,最终使合金部件具备了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某些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并得到成功应用。

当时,不仅要研制新部件,还得想方设法保护好“老部件”。这些同样是开创性的工作。

针对热核部件易潮解、金属铀部件易氧化、易腐蚀的特点,武胜从20世纪70年代就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热核部件防潮解保护涂层研究中,通过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试验和考核,最终研制出合适的薄膜材料,显著地延长了热核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开展铀及其合金表面电镀工艺研究、真空磁控溅射离子镀膜和多弧离子镀膜工艺研究及相关工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应用选择提供了依据;通过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合作,组织引进了多功能金属离子注入机和全方位离子注入装置等新技术,指导研究生开展了金属铀表面离子注入铌等多项研究工作,显著提高了核材料表面的耐腐蚀能力。

由于具有放射性、强化学活性,核材料在制备、加工、装配、使用及贮存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于一般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对此,武胜密切关注国外核材料研究动向,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智慧,以创新的思路制定研究规划,并开展了持久深入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为核材料加工、使用环境条件的控制和延长贮存寿命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在氢(氘、氚)工艺研究系统的重要结构材料研究中,在核材料组合件无损诊断等研究工作中,武胜带领团队取得的多项重大创新成果都为工程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倾心育人薪火传

上世纪80年代,核材料研究队伍一度面临青黄不接与后继乏人的困境。在武胜及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组建并逐步发展壮大了核材料(1998年改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他还亲自担任硕士和博士导师,为特种材料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为推动核材料及其部件研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吸引并培养研究所需的高端人才,1994年,武胜开始组织策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经过数年的努力,实验室最终于2003年获得国家批准建立。该实验室是我国在金属材料学科领域建立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特种材料相容性研究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后,在武胜的主持下,实验室明确了以锕系材料与环境相容性研究、表面改性研究以及数值模拟应用研究等重点攻关方向。通过十余载卓有成效的工作,实验室不仅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各研究方向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和科研成果,部分成果甚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为国防装备的研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武胜对年轻科研人员尤其是自己的学生要求甚严,强调最多的就是“学习”。他说做学问的态度首先是严谨,其次是眼光要放长远;他说不要盲目崇洋、崇拜国外专家,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他说要密切关注材料学科前沿动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也有信心把自己的事情干好。

对于武胜来说,每一个不曾思考的日子,都是对科研的辜负。
一位学生说:“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在琢磨科学工程的问题。我每次去看望他,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他都会谈到科学技术问题,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哪些新技术新知识需要学习。他非常关心我们事业的发展,一直都在琢磨着如何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强大。”

不论是他的学生还是与他共事过的年轻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发表论文或者报奖的时候,很多时候他都不让挂名,要不就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他总是把成绩让给年轻人。但是论功劳,他一定是最大的……

然而,在谈到自己的贡献时,武胜总是说:“九院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他们相比,我还差得很远。”

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勇攀高峰”的高尚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崇高品格,正通过他无言的身教潜移默化给年轻人。(来源:学习强国 节选)

合肥十年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彭学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年来,合肥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书写了合肥科技事业的辉煌篇章,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

创新大潮奔涌,“国之重器”聚集
1056秒!2021年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实验目的是为了利用像太阳一样的核聚变原理,在地球上建成可控核聚变电站,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人类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时间回到2017年1月,合肥迎来历史性机遇——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人造太阳”所在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依托之一。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中心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步伐越迈越大,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重大项目强力推动。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高水平研科学中心研究院8家,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以及深空探测实验室、JH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投入运行,环境研究院正加快组建。
——“国之重器”集群发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性能不断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加快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先进光源等5个装置正加快推动建设前期工作……目前,合肥布局大科学装置12个,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大科学装置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依托科学岛及周边三十岗乡等区域,合肥正规划建设19.2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全力打造最美科研“圣地”。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托珠单抗诊疗方案、重组蛋白疫苗等助力全国抗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以来,合肥市累计9项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7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21年中国科技10项重大突破4项在合肥,惊艳世界。
——研究平台加速布局。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投入运营,多语种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及国产化平台、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等进展顺利。目前在建及建成交叉研究平台达28个。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科技局了解到,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功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当今之合肥,世界区域创新集群排名跃升至73位,全球科研城市位次跃升至第20位,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攻克世界难题,“从0到1”的原始突破
从科教之城,到如今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品牌于一身,合肥的城市定位在逐年拔高。这也意味着合肥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开疆拓土”。 
科技创新的使命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却是世界难题。难干也得干!合肥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个,搭建起一座座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色桥梁”。
十年来,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一个个产学研平台拔地而起,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
“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也是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如海告诉记者,2018年,他带领技术团队积累了十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却在转化时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为其提供平台和资金,帮助中科智驰用1年多时间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其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如今,这家“小而精”的科技企业正满怀信心,朝着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 
高新区内,中科大先研院也正在攻坚拔寨。该院是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要求、依托各自优势、谋求创新发展的结晶,率先在安徽省举起协同创新大旗。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孵化中国科大和校友企业298家,培育高企90家,注册资本金超22.2亿元,瞪羚、雏鹰等高成长企业51家。
目光转向巢湖北岸,全国首个创新主题场馆——安徽创新馆也给出了合肥探索。这里,除了全方位展示安徽创新成就,还搭建起科技信息、资源、成果等交易的“网上商城”。高校院所有科研成果、企业有技术需求,通过场馆交易平台线上发布后,管理人员线下撮合,省市投资基金同步跟进。
“开馆3年来,创新馆累计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220多场,发布科技成果近2000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近400亿元,服务企业超8000家次。”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说。
十年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合肥还建立了全链条、闭环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中,在“成果发现”环节,合肥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目前已摸排成果397项,其中已成立公司成果70项,意向成立公司112项。
聚焦在“成果转化”环节,合肥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自主,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作用,目前已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3个;2014年起,合肥市安排财政资金投入设立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和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支持,在天使基金多次投资支持下,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 2022年6月底,市级天使基金规模6.24亿元;打造各类孵化转化载体,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7家,其中国家级52家;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全市科技系统技术经纪人培训全覆盖,着力提高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在“成果应用”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先试先用,打造首批155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首创建立场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谋划通过政府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支持“三新”“三首”产品本地优先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应用。 
在合肥,科创优势正加速汇聚成发展胜势。如今的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地标产业加速壮大,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各类市场主体“万类霜天竞自由”。

优化创新生态,合肥成为各方英才圆梦之城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目前,合肥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其中已认定高层次人才1.4万余人……这里,正在成为各方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科技创新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一个良好生态。如何提升创新生态,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十年来,合肥强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努力让每一个创新者都能找到承载梦想的土壤,让每一家创新企业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合肥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对科研经费使用充分放权,让我们科研人员自主管理经费,不仅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调动了科研人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斗国说。
在合肥,这样的创新激励,正给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合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
——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
——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科技工作机制,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格局。
——采用“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强化政策资金引导,逐年修订调整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运用“借转补”、科技金融等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人员才能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说,这几年,得益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合锻智能在产业工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解决了许多关键装备难题。
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在2021年2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合肥给予杨金龙、叶向东、陆夕云、吴宜灿、俞书宏等5位院士每人补助经费200万元,用于科学研究和改善生活。同时分别给予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0万元、500万元经费奖励,用于开展科研攻关、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用心专注、贴心服务、悉心呵护,良好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人才在茫茫人海中多看合肥一眼,对合肥既能“一见钟情”又能“日久生情”,让“养人之城”更养人、“创新愉快”更愉快!
促进开放创新
当前的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必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十年来,合肥坚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科技创新,厚植创新文化,充分释放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开放创新,合作才能共赢。面向国际,合肥积极加强与欧美国家的科技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大科学装置,在肥发起组建国际聚变能联合研究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超导质子及核能应用标准联盟等国际组织,集聚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在国内,合肥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与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合作。同时突出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作,实施“两心同创”, 两地共同签署《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共建国家实验室,并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类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攻关。
近年来,合肥获批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2家,其中国家级14家。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挂牌成立首个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目前累计建设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4家、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2家。同时搭建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集聚2000多台(套)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总价值超过16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如今的合肥,已然身处更高维度的发展机遇之中、更广阔的舞台之上。
踏上新征程上,合肥将满怀创新激情,永葆奋斗韧劲,用汗水、毅力、拼搏攀登科技高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杰西达邦[超话]#家人新图, 据泰粉这边传,新剧#泰剧风吹过的星星[超话]# 的制片公司Dreamer Society Creation(梦想者社团创造)是TIK自己开的公司,难怪名字这么新,最近还开了音乐公司Brothers Music,组建了男团组合Proxie,投资不少吧,一个人养家还是蛮辛苦的,夫妻老婆店的话,不知道邦太是否会掺和服装造型之类[嘻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君之代》里希望情郎子孙繁昌、传之永久这个想法,一下子就从“我们要一起为此而努力”这种会教坏小孩子的内容,变成了“忠君爱国的大义”“家国情怀”了、“正能量”了,
  • 每道食物量都大到惊人,一桌6个人放开了肚子吃都还剩好多[笑cry]#美国蔓越莓之旅# 接第一波的文字~~终于找了好久也谈了好久找到一家专做广州的批发档口,关键是
  • 从此不再高自标举,妄 ​ ...展开#画图如画心线由点成,线虽虚实有别而线上点点无一点不真;角因线分,线若彼此不合则线线之间必处处生隙。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
  • #许个愿吧# #十二星座# #失恋分手复合##BBBuild[超话]#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苦中带甜,甜中带酸,酸完之后的回甘,爱情就是这么的让人琢磨不透,当每次
  • 人这一生,我们甭管和谁相处,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不靠近,看不惯的不搭理,不要让自己过于计较,失去平常心。 心若能大度,即便有些时候,遇到我们看不顺眼的事,也不会
  •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园林里32号[发射爱心]绍兴气象博物馆——国内最大的气象博物馆2020年12月,在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家乡绍兴建成,绍兴气象博物
  • 但是阿娇表示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房产,而且是都是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不管的(富婆忙忙碌碌的生活,我等普通人不懂了)…… 阿娇与赖弘国婚前,媒体就爆料她早已手握着
  • 1、众生有情,才不得脱轮回苦海,若灭我痴我执,则灭六道轮回。​2、​人这一辈子,因果皆有轮回,苍天又饶过谁​3、​赐我三千轮回,化作青梅,执子相依偎。
  • 关于行程日照万平口景区看日出要早点去,人不多,拍照不用避开人群沙滩上的娱乐项目(滑翔伞、摩托车)是要收费的,提前谈好价钱再去玩有下水的打算,记得多备一双拖鞋,这
  • 【浙江杭州】1月28日至29日,杭州市富阳区确诊7名人员,多个小区接连被封,疫情形势严峻,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主动对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局、卫健局等重要部门,
  • 次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王吉怀先生组织了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负责人张东博士介绍说:当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刚刚
  • #广州相亲# 想帮我朋友找对象,人比拍照好看,不爱拍照年龄27岁身高162左右(不穿鞋)体重90~100左右所以我比较希望是广州本地的男孩子,最高身高175以上
  • 这里能说得有很多,其中有意思的,并不是谁是背后主谋、想达成什么目的,而是扬雄说的这句话:朱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人家说事有反常必为妖
  • 问:我是赤峰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针对本轮疫情,目前赤峰市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进展情况如何?都采取了哪些管控措施?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俊波答
  • 3⃣️爬的第一座小山,顶上是城堡,往下看可以看到整个小镇和海4⃣️偶遇的一颗开的超级好看的樱花树5⃣️每到一处景点都要来一张传统打卡自拍照6⃣️买的帽子被吹走
  • 没进决赛的这个选手徐同学也有自己的理由,比赛出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断了弦可以重弹,私自调换顺序,不过这些在调查通报中并没有说明,无论嘴上说什么,更重要的是
  • 可以为无人机提供:+ 25% 速度+ 30% 单兵防空系统闪避+ 80% 复杂情况应对能力话说俄罗斯人试图给武器加buff不是一件稀有的事情,看图二。这套飘出去
  • 远方的院落多了你的身影,素白衣裳,幽远的深处,因你存在,发散璀璨宝石般的光。请访问星野美雅国际中文网站:www.hoshinogsa.com《你的花园》 一一
  • « Aussi est-il possible que le système immunitaire de ces populations soit mieux
  • 3、亚马逊在英国遭反垄断调查7月7日消息,消息称,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宣布,已对亚马逊展开了一项反垄断调查,旨在评估亚马逊是否偏袒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