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提婆度释迦成佛

(第一百三十九段)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时有阿斯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稀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需。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与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佛说:我回想起过去劫中,为了求得无上大法,曾经在有一世,当时我虽然身为国王,但由于有前世修行的善根,所以我在富贵面前,能做到不贪“五欲乐”。这里说的五欲乐是什么意思呢?五欲是一切凡夫所渴望的五种欲望,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即:
1、财:对金钱和财物的博取、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
2、色:对世间的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的追求欲和占有欲。
3、名:对名誉地位的争权夺利欲。
4、食:对美味佳肴的追求和贪享欲。
5、睡:贪住高级宅院,以睡眠为欲、昏昏然而自以为乐。
世间人以“五欲”得到满足为“乐”,故称为“五欲乐”。五欲乐在佛教中却是严重障道的,是有害的,正如《大智度论》说:“五欲无利益,如狗啃骨头。”又说:“五欲如逆风举火把,风吹焚自身。”“诸欲乐甚少,忧苦毒甚多,为之失身命,如蛾赴灯火。”这都是说明,追求五欲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已亡失正法,不仅危害他人,更有害于自己的法身慧命,是学佛人首先要克服的。
佛说:那时的我既不贪皇家富贵、也不贪五欲乐,一心只为求法,毅然将王位传给了太子,并敲钟击鼓,向四方宣告:如果谁有无上大法,能为我解说,我就为他作奴仆,终生侍奉他。这时有一位名“阿斯仙”的仙人,来告诉当时身为大王的我,说他有无上微妙法,在世间是非常稀有的,如果有真心求法、真心修行的人,他就可以为这个人说法。
“阿斯仙”又名阿夷、阿斯陀等:译为无比端正。《名义集》说:“阿斯陀,或云阿夷,此翻无比,又翻端正。”在历史上用阿斯陀名字的有二人:一人是过去世为释尊说《法华经》者、另一人是在释尊生于净饭王宫时,为释尊相面者。
阿斯仙是提婆达多比丘未来成道时的佛名。提婆达多在佛住世时期,犯五逆罪,将堕无间地狱。释迦佛告诉诸菩萨及天人四众说:提婆达多往昔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实非恶人,为权诫世人而作逆罪,堕于地狱,故意当个反面教材,是在演戏给大家看,他在地狱并未受苦,享受的却是三禅之妙乐,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
佛说:那时身为大王的我,听了阿斯仙的话后,舍弃了王权,心生大欢喜,非常高兴地跟随仙人而去,并供给仙人在生活上的所有需要,采薪(打柴)及摘取“果蓏luǒ”。蓏为瓜类植物的果实。《前汉》注、应劭说: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说:有核曰果、无核曰蓏。“果蓏”现在理解为果子和蔬菜。大王每天拾柴、生火煮饭、采集果子、蔬菜,非常勤劳恭敬地供养仙人,一心只为求得无上妙法,再苦再累也没有一点懈怠和疲倦。
佛说:当时身为大王的我,甘受委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都能出离生死,才如此勤求于无上大法,求此大法,也不是为了自身的福报利益,更不是为了贪著世间的五欲之乐,如果是这样,我就不会舍弃王位了,舍去王位而求此大法,主要是为了成就佛道。
佛说:我通过对《妙法莲华经》的修学,终于成佛了,所以我今天要将这一段因缘告诉大家。佛接着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那时的大王、就是我释迦牟尼;那时的仙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久远劫前就是我的善知识和老师,指导我修行,使我具足了“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证菩提的六种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及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高贵精神,将其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即“四种清净无染的心。“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则是“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所得来的。
佛经说:菩萨由修行“决定无杂、谛观微密、常修无间、不颠倒行”这四种正业而获得三十二相。概言之,三十二相由行持无量众善而得,所以称为“百福庄严”。佛的身体还具备八十种好,意思是随三十二形相的好,佛陀庄严的身相,为一切天界众生和人类众生所爱乐,所以称为“好”。
八十种好比三十二相更加微细隐秘一些,众生见到佛陀,一般更容易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因此“相”和“好”是互相显发的,“相”更庄严、“好”更细微。佛的庄严身相显示了自身的圆满功德,使见到的众生无不生起恭敬之心。在佛住世时,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见到佛的相好光明而得度。
佛说:我成佛后身相现“紫磨金色”。“紫磨金”是金里面最殊胜的,其色金黄,光辉灿烂。佛像是金色的身,所以我们世间人塑造佛像也都贴金,贴金的来源、意义,都是根据经上所说的,当然也有表法的意思,就是佛的身色相好,像紫磨金一样永恒不变。
佛说:成佛后还具有“十力、四无畏”,就是如来独有的十种力量和四种智慧。及“四摄法”:“摄”即摄受,指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具体是:
一、布施摄:指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受众生,如果众生乐财、就以财施摄之;如果众生乐法、就以法施摄之。这样,众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摄。
二、爱语摄:指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慰藉,使一切众生乐闻善言,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爱语摄。
三、利行摄:指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摄。
四、同事摄:指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摄。
佛说:除以上所说之外,我还得了“十八不共法”,就是如来不与外道和二乘人相共的十八种法门。还得了种种神通道力,因此而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以广大无边的慈悲心,普度众生,这些都是提婆达多“阿斯仙”这位善知识为我传授《妙法莲华经》后,才证得的无上道果。

《 独头意识》: 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在一起共同分别六尘的意识,另一种是独头意识,自己能够单独了别法尘的意识。独头意识又分为散乱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和梦中独头意识。散乱独头意识,就是与前五识在一起分别六尘时,意识不专一,自己同时还在思虑、了别其它法尘,心思散乱,不能缘于一境,定于一境。很多时候,意识自己在思考一件事情时,同时还攀缘很多境界,缘虑、牵挂很多事情,心思不能专一地定在一个境界上。这样心思就散乱,心水浑浊,没有定,也没有慧,什么事也不能想明白。

比如我们眼睛正在看一个事物,意识和眼识一起在了别着这个事物。与此同时,意识也缘虑着其他的事情,并不专一于观察了别目前的事物。那么意识心注意力就分散了,其实是意识的识种子分流了,俗语叫做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祂不仅和眼识在一直缘着现前的事物,同时还在单独思虑着其他方面的事情。意识心分流时,其注意力偏向于哪一方面,在这个方面了别得就清楚一些,识种子流注的比较多的缘故,了别势力强。如果对眼前的事物不太专注,识种子流注的就少,了别势力就弱,那么对于眼前的事物了别得就不清楚。

识心注意力的分流,就像河水的分流一样。一股水流,如果分成了几股水流,那么每股水流的流量就变小,流量小了,水流的势力就小,其作用力就小。意识心如果分流了,其注意力就分散,那么在各个方面了别得就不清楚,因为势力弱,了别弱。意识的注意力是一种力量,相当于意识的作意心所,意识作意于多个境界,就要触多个境界,然后要领纳多个境界,再然后就要了别多个境界。这样意识的力量就分散了,其作用力就微弱,了别每个境界,其力就弱,了别得就不清楚,智慧就不能生起。所以意识不专一,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没有智慧。

同理,意识在听声音时,不专心,注意力分散,就听不清楚。在嗅香时,意识不专心,注意力分散,就分不清楚是什么气味,了别的就不全面彻底。在尝味时,意识心不专一,还思虑其他事情,就会食不知味。在觉触时,意识不专一,内心思虑其他事情,就不清楚身体的状况,即使蚊虫叮咬,身体出现什么异常情况,也浑然不知。如果把能够以此心态来修行佛法,不对身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感兴趣,淡忘周围的一切,那么佛法修行就能非常好。

在修学佛法时,意识注意力大多用来思维佛法,不在意其它五尘境界,对五尘境界就会浑然不知。这时的意识心是多作意于佛法的修正内容,能够达到忘身,这也是一种定。就怕意识心缘多个境界,哪个境界也不多用心,这样心猿意马,心中任何事情也不清楚,一片茫然。散乱独头意识,还包括一种情况,就是意识自己在单独思维了别时,也是散乱的,并不专一思维一个事理,而是思维很多个事情,内心杂乱无章,没有头绪,那样什么事情也不会考虑明白,其智慧就浅薄。

定中的独头意识,能了别定境法尘。真正的定是四禅八定,其中初禅之前的定,是欲界定。欲界定有六种,分属于六层天的定,最高层天是他化自在天,离色界初禅天最近,其定就叫未到地定,是未到初禅地的定。在欲界定里,都有五尘现前,前五识都是现行的。如果睁开眼睛,能看见眼前的事物。耳朵也会听到周围的声音,只不过这个时候意识心比较专注,只专注在所缘的境界上,或者专注在某种感受上,或者专注在某种心念上。

比如专注于思维参究佛法,参究一个话头,这时前五识还是存在的。因为意识不太注意五尘,五识自己的分别力又比较弱,了别的比较粗劣。前五识虽然存在,当有定境法尘时,还是意识自己单独了别定境法尘,五识不参与了别。五识仍然只会微弱地了别五尘,意识心也同时参与了别,但是了别得微弱一些,了别得不太清楚,因为意识在作意于其他的法尘,在专心思维。

从色界天开始有四禅八定,色界初禅天的初禅定里,五识当中的眼识、耳识、身识现前存在,也了别色尘、声尘和触尘境界,意识也存在,了别这三尘上的法尘境界。但是意识会专注于一个境界上,心念比较专一,不散乱。这时的意识会专注于思维一个法义,专注于了别定境法尘。如果意识注意的境界比较多,心就散乱了,就会从初禅定里退出来。

二禅以上的定中,只有独头意识自己,在单独了别定境法尘,没有前五识的存在,因此独头意识不知道五尘上的法尘。在无想定里,独头意识也灭了,因此就没有识心来了别定境法尘。六个识都不存在,只有第七识和第八识存在,二者在维持着色身的存在,生命体就不消失。在阿罗汉的灭尽定里,也是没有独头意识的存在,也没有识心来了别定境法尘。只有第七识的作意、触、思三个心所法的存在,第八识存在,才能使得色身不灭。

所谓的定,就是心住在一个境界上,心不扰动,心不散乱。初禅和未到地定,心都能住在一个境界上,或者以一个境界为主,其他的都不专注,不在意。当意识心专注在一个境界时,因为注意力集中,识种子不分流,其识别的作用力就强,了别得就比较深,分别得非常清晰,就能生出智慧。智慧就是对事物的了别很清楚,了别透彻,明白事物的真实相和真实意义。

梦中的独头意识,意识心单独在分别梦中境界,前五识也不现起,只有意识心在随着梦中的境界作了别活动。在梦中,我们好像到了好多地方,好像也做了很多事情,天上地下随意飞行,没有限碍,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哪里也没有去。多数人会觉得梦中好像有前五识,五识都在活动着分别着,其实在梦中前五识是不存在的,梦中只有意识心的存在,叫做独头意识。因为在梦里,我们从一个地方,突然转换到很远很远的另一个地方,甚至眨眼就到天上,如果前五识存在,身体一定会动,也会跟着一起到天上,到很远的地方,实际上身体哪里也没有去,仍然在床上纹丝不动地躺着,所以梦中没有五识的存在。

梦中眼识如果存在的话,我们眼睛就会随着色尘的转变而动转,其实梦中眼睛也没有动。在梦中,如果有五识,梦中吃饭时口舌应该动,胃里应该有食物,并且会感觉饱,可是醒来仍然饥肠辘辘。如果梦中有五识的存在,我们就能喝水,或者做一切事情,但事实上我们身体并没有动,醒来以后仍然会口渴,所以梦中没有五识的存在。因此梦中只有独头的意识心在随境界飘动,没有前五识,如果前五识存在,就会支配色身运转了。

当意识心单独在梦中存在时,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前五识的限制,不受身体的限制。祂可以瞬间到天上,瞬间到其他世界,瞬间能回到过去生,瞬间能越到未来世。在有前五识存在的情况下,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身体要连带着一起动转,就不可能回到过去,飞跃到未来,也不可能上天入地。没有前五识的参与,就没有身体的参与,意识心单独存在,就没有拖累,祂就会有神通,过去未来祂都能去。有身体的参与,我们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床上躺着睡觉。

《法华经》五百罗汉皆大欢喜
(第一百二十一段)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听了佛说的无上《妙法莲华经》,知道自己的佛性从未丢失,心里非常踏实、非常“安隐”即安住于轻安禅定中,又亲自听到了佛为我们授记的音声,心里更有一种从未得到过的欢喜。我们真诚地顶礼“无量智佛”。
以上说的“无量智佛”是指佛具有无量智,无量智又称为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含有凡夫的世间智、声闻的三十七道品智、缘觉的十二因缘智、菩萨的四摄六度智、如来的十力四无畏等最最上智。这总括一切的无漏智唯佛所得,所以佛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及一切众生生死轮回之因、随业受报之果,了达诸法之寂灭相、以及圣凡各类千差万别之种性。
诸佛如来以金刚般若,力断生相灭相等一切相,心量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遍,以唯一真实,显诸法实相,不需作意,本心自然显照一切妄法,由此破邪显正、灭妄显真,于自性中起大智用,普施无量方便法,随顺不同根性之一切众生,开示种种不同法义,令其各各得解、各各受益。于禅定、智慧等诸法,自在无碍,并尽知诸法总相、别相等种种差别相,这所有的一切相、一切法,皆以一般若智统摄。如此则名:得一切种智。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这些声闻众,今天在世尊面前,对以前不正确的认识表示深深的悔过,后悔自己当初不能信受大乘无量多的佛宝,却乐于小乘的一点涅槃境界,就像一个乞丐,能讨得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就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了。我们就犹如这种没有智慧的乞丐,得到一丁点并不究竟的解脱法就非常满足了。
憍陈如尊者说:打个比喻,我们这种乐受小法的人,就好比一个穷人,到一个大富大贵的“亲友”家去作客,亲友用“诸肴膳”即各种美味佳肴招待自己,又悄悄地放了一颗“无价宝珠”在自己的内衣里,然后悄然离去。
这里说的大富贵“亲友”比喻佛;“诸肴膳”比喻佛宣讲的二乘方便法;“无价宝珠”比喻一乘《妙法莲华经》;“时卧不觉知”之“时卧”、比喻无明;“不觉知”比喻在无明中忘失了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
穷人离开亲友的富贵之家后,辗转流落,“游行”到了“他国”。“游行”比喻离开大乘佛法、“他国”比喻三界。穷人流落他国后,为了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四处打工,生活非常艰难,能挣得一口饭吃就非常满足了,不敢去奢望更好的。
这几句比喻小乘人得少为足,偏安于空,法味清贫。纵欲不如凡夫、自在不如菩萨;上不想学大乘、下不想当凡夫。所修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进退维谷,因而感到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却不知道自己内衣里面有一颗无价宝珠,后送宝的亲友又遇到了这个穷人,见这个人有宝不用,还是那么穷,又心疼地责怪他,并指出他身上有宝,何须外求而保命。这比喻的是、不要心外求法!
穷人在富人的指示下见到了自己身上的无价之宝,心生大欢喜,一下拥有了无量多的财富,在五欲中能随意享用了。这几句比喻佛出世后,又见到了这些仍在修小乘法的人,于是用方便法开启他们自有的如来宝藏,指明无上菩提,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这本具之菩提,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相,转凡夫财色名食睡五欲为菩萨五欲,菩萨五欲即:
1、人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再得人身者,如来即授予五戒法,使其想得人身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2、天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到天堂去享天福者,如来即授予十善法,使其想到天堂去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3、声闻欲:如果有人求解脱生死烦恼者,如来即授予四圣谛法,使其想得小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4、缘觉欲:如果有人求辟支佛道者,如来即授予十二因缘法,使其想得二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实现。
5、菩萨欲:如果有人求正等正觉者,如来即授予四摄六度法,使其想得菩萨道的欲望尽能实现。
菩萨用以上所说这五欲,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利可为法自在,对机施教,随缘起用,当处解脱;利他则可使一切众生的欲望,都能得到各自想得到的真实利益。
憍陈如说:我们在世尊的开示下,得到了衣中宝,得到了菩萨五欲,非常快乐。回想以前我们修小乘法的时候,正如以上的比喻,贫子不识衣中宝,在乞食中得少为足。世尊见众生在无明长夜里,流转于生死,常发大慈悲,用种种教化,引导众生发求证无上菩提的大愿,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小乘人,对自性如来藏,不觉不知,得到刚离开三界的小涅槃,就自足自大而不想再学其他的了。
今天佛用大智慧觉悟我们,指明我们得到的涅槃不是真灭度,真灭度是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就必须要得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成就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灭除两种生死,得三身四智,永远享受“常、乐、我、净。”这样才是真灭度。
憍陈如说:我们五百个阿罗汉由此而明白了世尊所开示的无上妙法,又得到了佛亲自为我们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我们转告得了授记而因事没来参加法会的人,当于何时成佛?成佛后的状况如何?这些天大的好事,使我们的身心都充满了大欢喜。
《法华经》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是佛成功地劝导了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人,放弃小乘涅槃、转修大乘菩萨道,并为他们授当来成佛记。得授记的人,痛悔以前乐于小法,并用贫子衣中宝作比喻,深责自己智慧低下,执空不前、贪享涅槃,不求如来真实义。后在佛的开示下,豁然间大彻大悟,都得到了成佛授记,使这五百个阿罗汉、由衷地感到皆大欢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月17日,上午在养鸡场干活;14:00乘坐感染者21开的车到菜园街刁家路口的顺达超市送鸡蛋,后在菜园街赶集;16:00左右乘坐熟人三轮车返回周家沟养鸡场。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饭后刷牙或漱口是必须要做的,得保证矫正器上没有任何食物残渣。牙套的清洗保养:若佩戴的是活动矫治器,那不管是早上准备佩戴还是晚上取下时,一定要将牙套彻底清洗干净,
  • 人生大运走得不是很好,好比一颗种子在夏天发芽长大,出生在家族由盛转衰之时,这样的命局,往往有一定的浊气,大运也能成为助力。倔兴之命的人,如果中间有一些差运,往往
  • 如果善恶种子同时都现前,那就不知道最后是哪一个种子引导他,如果是善种子,人天福报;不善的种子,三恶道去了。  如果这个人平常是恶多善少,那恶的种子全跑出来了,善
  • 若有一日玉梦团圆,我愿跃马扬鞭,连跑带颠,再来裘庄过大年[抱一抱][烟花][红灯笼][给你小心心]#肖战最好的你[超话]##肖战斗罗大陆#xz#肖战唐三# 置顶
  • 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歌,需要人人唱和。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歌,需要人人唱和。
  • 今天没看到夕阳,但是看到月亮了,还看到一颗小小的星星,晚上绕湖散步好惬意啊,晚风吹起我的头发,我播放《西湖》闻着荷花香,和朋友聊着天,算是从高三出逃了一下下和认
  • #汇源果汁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玺# [玉兔搗藥]#易烊千玺的果汁pick# [奥特曼]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TFBOYS-易烊千玺 不强制hp招新啦还
  • 三年前,开始准备语言、作品集、研究计划书,疫情突然到来,让n1和托业一次又一次被取消,德国留学也被取消,选择的机构也是相当xx,幸亏遇到了亦师亦友的蒋,苦苦肝到
  • [微風]曾经辉煌,烟消云散,大起大落你我受起磨难,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你不一定逆风翻盘,但请一定向阳而生,用三分贪财好色,以免与世俗格格不入,留七分
  • 一口气买了三个囤着我的九价第二针应该是彻底泡汤…算了…人生事 塞翁失马~#碎碎念# 饮品的包装好好看呐,番茄的更好喝鼻炎持续太久了,洗鼻器洗完舒服很多今天出去散
  • 唯因造业太深,自拔不易,所以佛经上有“七佛已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之语。所以不即白[6]之,疑是鬼神变化作此相,当候其真形。
  • 現在,如果我們能學會控制這個過程,如果我們能學會「種下」這些心識種子的確切方法,那麼,理論上我們就能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不再有饑饉,不再有戰爭;沒有匱乏,沒有死
  • 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有个偶然的机会,问一个人,才知道,这只小狗也被送走过,但是自己回来了,几次后也就这样了。
  • 刚在一起时,觉得和小崽特别合拍,每天都很快乐,起初会觉得是因为刚在一起的新鲜感,但是过了一年,我更相信了我就是遇到了我的destiny,你对我而言就是最特别的,
  • 3月3日,人民日报以“不忘来时路 开启新征程 济南高新区砥砺奋进三十年”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千亿级产业聚集,量子科技产业化加速推进、全球人力资本产业中心建
  • ”陈宇这会儿子已经被顾医生勾得丢了魂,裤子都忘记穿,还躺在病床上,盯着人顾医生的脸问:“明天换药的话还可以来找你吗?”意识到自己有点把人吓着了,陈宇收回手,不好
  • “小溪工作室”作为第一批成立的网红工作室之一,以希伯来语部奚啸琪(小溪)为主体,通过制作以色列民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扩大中国网红在以色列的知名度,讲好中国故
  • #新剧资讯# 盘点ip改编的待拍职场剧,大家对职场剧感兴趣吗?有没有你喜欢的ip呢[好喜欢]#IP改编剧# •金融行业《金融街没有爱情》•建筑设计《积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