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出圈”】
“皖B开始发力了!”“城市合伙人 ,咱们一起拼!”“标兵渐远、追兵已近,芜湖如何守住安徽‘第二城’?”2021年初,芜湖打响“第二城”保卫战,此后频频“出圈”。今年前三季度,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不仅领跑安徽全省,更是排在长三角第一位!很多人感叹:芜湖,变了! 从创新“城市HR”到城市“合伙人”,芜湖刮起了一阵阵猛烈的“旋风”。
以人才破题,搞活一座城,为什么是芜湖?

“第二城”保卫战
当芜湖突然成为“网红”,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芜湖?

这看似偶然,但事实上,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有着必然。

从今年3月开始,芜湖每周一期连续举办“畅聊早餐会”,市委书记、市长陪企业家和各界人才吃早餐、话发展。在一次早餐会上,几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芜湖要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特别是方特、奇瑞新能源、三只松鼠等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都同时提到了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引领创新的期盼。

会后,芜湖市有关部门梳理发现,早餐会上提出的关于人才招引的建议有80多项。企业家提及最多的就是用人方面的问题,包括招工难、用工贵,人力资源成本高,以及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不畅等。对此,芜湖市领导当即拍板、迅速行动。在这背后,是芜湖对城市竞争格局的深刻思考。

在安徽,芜湖经济实力长期居于省内城市第二位,而且承担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但近年来,芜湖“第二城”的位置面临空前挑战和压力。

2020年,合肥跻身“万亿俱乐部”,芜湖经济总量占合肥的比重仅为37.4%。排在第三位的滁州快速逼近,2020年地生产总值达3032.1亿元,仅比芜湖少700多亿元。

“标兵渐远、追兵已近,芜湖如何守住安徽‘第二城’?”一度在芜湖市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在省内,合肥越跑越远,与我们差距不断拉大。而我们对省内其他地市的领先优势却在缩小,长三角发达城市对芜湖的虹吸效应也在日趋显现。芜湖正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说。

2015年底,宁安高铁开通后,芜湖人明显感觉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虹吸效应。2020年6月,商合杭高铁开通后,芜湖同时面临南京、杭州、合肥三大城市的挤压,人才流失问题和资源虹吸效应,极大加深了芜湖的危机感。

2021年初,芜湖打响“第二城”保卫战,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定为“一号工程”,“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第一攻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芜湖把人才作为突破口,发起绝地反击,就不难理解。因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把资源集中到人才上,引进了人才、留住了人心,就赢得了项目、赢得了投资,城市发展将勇往而无不胜”。

对于芜湖来说,人才不仅是弯道超越的“跳板”,更是共同奋斗的“合伙人”。芜湖希望以人才引领城市发展,让人才成就城市、城市成就人才,“城市合伙人 ,咱们一起拼!”“人才等不来,更不会自然溢出,政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计划。”芜湖的人才计划以紫云英冠名,同样意味深长!

紫云英是江南地区广泛种植的蜜源植物,具有改善土壤环境、助力水稻增产等特性,“一朵朵小花看似不起眼,但连成片就蔚为壮观,人才发展也一样。”

城市发展更是如此。尽管周边一二线大城市环绕,长三角更是强手如林,但如紫云英般平凡的芜湖,却不甘于平凡。

“别人在想,芜湖在干!”
“早餐会”备受瞩目,然而芜湖的动作不仅于此。尤其在人才招引方面,芜湖大招频出。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磅召开,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具里程碑意义。

在会议召开之前,芜湖就踩准鼓点,前瞻性地打出了一套人才招引“组合拳”。今年以来,芜湖连续推出“1%工作法”、组建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首创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建设“安徽创新中心”等一列新打法,并且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紫云英人才计划”。
有人说,当别人还在想时,芜湖已经在干了!

9月29日,中央人才人才工作会议刚落幕,单向前就来到安徽师范大学,以线上分享形式为十几所高校20万名大学生,上了一堂主题为“紫云英花开,芜湖等你来”的新学期公开课。

“一名本科生在芜可享受20万元补贴,博士生能拿到40万元”。宣讲中,单向前不仅给大学生送上政策“大礼包”,还发出诚挚邀约,“你们是芜湖最期待的城市合伙人!芜湖的C位永远属于你们。”“留下来和我们一道拼!”

精彩演讲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震动,共有800万网民在线收看。

“从没想过市委书记会来给我们讲课,而且内容还十分生动。原来市领导也在关注我们的动态、喜好,觉得很是亲切。”一位在校大学生说,听了之后,瞬间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芜湖旋风”
看到这种宣讲模式反响热烈,芜湖市顺势而为,当即推出更为宏大的“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

根据活动安排,芜湖市四大班子领导,分成17个组,分赴全国百所高校进行城市营销与宣讲,同时带着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的万个岗位组团去招聘,这样的力度全国罕见。尽管受疫情影响,但芜湖市仍克服困难,不断在各地高校掀起一场场“芜湖热”。截至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15场。其中,既有大西北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有武汉、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的知名高校。

在重庆西南大学,芜湖的高校和龙头企业带去1千多个优质岗位,招聘展台前不时排起长队,招聘会现场空前火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著名高校,他们对芜湖人的到来颇感惊讶,“这里近半的毕业生都会去华为、中兴等顶级企业,怎么芜湖还跑来‘染指’?”

“但我们来了!”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董事长杨少华说,经过宣讲,学生们发现,江城芜湖不仅美丽时尚,其产业与他们的学科专业高度匹配,带去的招聘岗位在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方面也极具吸引力。宣讲会现场3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宣讲会之前,芜湖市了解到有一位博士生,本科就读于芜湖一高校,于是把他的本科导师也请去了。当这位博士生在现场看到他的老师时,异常感动,“没想到你们会为了我,这么用心,不远千里专程到西安来。

“你们这么下决心,我也要下决心。”真诚的感召让许多学生下定决心回芜湖。

一场场“芜湖旋风”,激起了芜湖人的热血和激情。对芜湖而言,这些活动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芜湖人对城市加快发展的渴望。

“‘皖B’开始发力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每天都想着进步”“芜湖发展的气势起来了!”

这就是城市向上的力量!

7月30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安徽省组建的首个人才发展集团。

“开启一切想象力”
作为安徽首创,芜湖人才发展集团刚成立时,并无标杆经验可循,芜湖市领导对他们的要求是,开启一切想象力,大胆去干!

为此,由芜湖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和人才发展集团承办,芜湖市接二连三地举办了人才有关活动,如百名企业家进高校、万名大学生进百企“直通车”、成立在芜高校人才发展联盟等。

如果仅仅认为芜湖人才招引只是举办一些活动,显然低估了芜湖人的“想象力”!

根据“紫云英人才计划”,“十四五”期间,芜湖将引入30万名大学生“合伙人”。而根据芜湖市人才办的数据,“十三五”期间芜湖市平均每年引进大学生不到2万人。5年30万,意味着每年要招引6万名大学生,是过去的3倍以上。目标之宏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芜湖将30万人的目标按年度分解、循序递增,同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区。“只要把人才作为第一任务,顶格推进,就一定能完成。”芜湖市对完成这样的目标信心十足。
30万大学生落户,意味着将带来30万个家庭,100多万人口。青年人才的涌入将极大提升城市活力。

为达成目标,芜湖市不仅出台了重磅人才政策,比如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10%购房款补贴等,还不断创新打法,人才发展集团就是其中关键一招。

相较于活动造势,人才发展集团的使命更为深刻,即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路,做芜湖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地方来说,这项改革更为紧迫。比如,在人才招引中,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大量的人才政策,但能否落地?能否真正起到对人才的激励作用?这其中政策兑现十分关键。

拿芜湖来说,人才政策涉及到十几个部门,还有十几个县区和平台载体。过去,政策兑现采取分散化、层级化方式,各个部门分别发通知,兑现的流程从下到上,先要向县区有关部门申请,再到市直部门审核,一个来回短则三四个月,长的需要七八个月。

“一些企业家和人才对此很有意见。这样的机制,已经不适应人才发展和区域人才竞争的需要。”杨少华深谙其中的痛点和堵点。

改革总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芜湖市借鉴先发地区经验,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将原先涉及到诸多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的21项政策兑现服务,全部集成到人才集团一窗受理,实现一站式、集成化服务。同时以线上办理为主,将兑现时间压缩到一个月左右,最终实现不见面审批和“秒批秒办”。

“要使人才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是单向前提出的目标。

不仅要与发达地区拼速度,更要拼深度。与先发地区相比,芜湖的改革更为彻底。

芜湖市将原先的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公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全部划归人才发展集团,“涉及到人才发展相关的职能、职责、资产,能划则划、能转则转”。这一系列改革创新让人才发展集团具备了人才招引猎聘、人才项目投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数字大脑等全周期服务功能,真正成为“城市HR”。

“过去,地方经济发展往往是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现在也需要围绕人才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创制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为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杨少华说。

从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到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这是理念上的巨大飞跃。先进的理念和超常规打法,打开了芜湖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一着活,满盘皆活!未来如紫云英般绽放,芜湖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指导:张道刚、王运宝
撰文:吴明华

#高质量发展看蚌埠# 三县积极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招商方式高效精准,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服务保障明显优化,招商氛围更加浓厚——

高分“成绩单” 背后有“门道”

日前,总投资13亿元的大成食品二期项目在固镇县举行,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人员逾1000人。大成食品二期项目的实施,符合企业规模壮大和产业链延伸的实际需求,必将为固镇县和全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县域经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县域强则全市强。

全面紧起来、迅速动起来、快步跑起来。今年以来,三县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双招双引”澎湃起势。截至目前,三县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8个,协议总投资717.51亿元,交出一份令人倍感振奋的高分“成绩单”。

透过数字看发展,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高分秘笈”?

01

走出去 上紧发条开足马力

高质量发展,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有高质量的项目作为支撑。项目从哪里来?

好项目是稀缺资源,会议室里议不来,坐在家里等不来,办公室里想不来,必须主动出击。

11月29日下午,在五河县招商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一场招商洽谈会正在举行,五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允武正在向4位客商介绍当地的招商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这样的会议,用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彭倩倩的话来说,几乎每天都要开好几场。

忙,成了招商干部工作的新常态。

“这4位客商是我从福建带过来的,今天凌晨1点多他们才到五河。”见到赵恒健时,他双眼布满血丝,但精力依然充沛。56岁的赵恒健是五河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如今他又多了一层身份:五河县驻漳州招商分局局长。

“去了之后,虽然有县里制作的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概览,但是要想沉下去招商仍然缺乏有效信息。”今年8月,赵恒健一到漳州,压力随之而来。

怎么办?用看似最笨的办法来。

赵恒健和同事们天天进超市,把货架上的零食袋拍照,找出上面的生产企业,再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然后一家一家跑,线索也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在漳州,好多食品企业都知道我们五河有个绿色食品产业园,今天这4家企业也是做食品生产的。”赵恒健的“忙”正在得到回报。

“双招双引”,三县不拘泥于传统思路,把“招什么”“谁去招”“怎么招”“如何落地”等谋实做实。

今年五河县组建24支驻外招商分局,锁定目标区域,精准开展专业招商活动。由县级领导领衔,对接24支驻外招商分局,指导、参与招商工作,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报告”,挂牌推进“双招双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怀远,县级层面明确了五个产业链,配备了责任牵头部门,同时组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招商总队,每个总队设置三个招商小分队,长期驻点招商。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县乡联动强化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调动了全县相关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迅速掀起招商引资工作的高潮。

固镇县强化“奔跑招商”,在组建10个招商小分队的同时,依托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加强与当地重点商会、行业协会联系,梳理摸排转移动向,收集重点企业信息、客商信息。截至目前,各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嘉兴、金华、东阳、广州、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40余次,对接收集有价值的招商项目线索60余条。

“没有‘双招双引’就没有现在发展的好势头。”“招商慢一步,发展就会慢两拍。”“难走路上坡路,不努力就掉队”……一批快人一步、迎难而上、敢作敢为的“尖兵”队伍正在“双招双引”的路上迅疾奔跑。

02 引进来 主导产业积累胜势

12月3日,总投资3.2亿元的“汽车包覆件及头枕、扶手”项目落户怀远。当地干部更愿意把这个项目看作今年引进诺博汽车后持续产生“蝴蝶效应”的结果。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但是过去缺乏高端项目,‘门面’不好看,随着总投资超11亿元的诺博汽车落户,现在越来越多的配套项目正持续跟进中。”怀远县招商和服务中心主任葛翔龙说。

“双招双引”,各县一直在做。

今年,与以往有何不同?更加注重“高质量”。

“没有产业就没有今天,更没有未来。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采访中,三县有关负责人纷纷表示,招商必须瞄准“靶向”,做强选优。

今年,各县聚焦各自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产业模块化招商为重点,结合产业重点和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建链”龙头企业,着力开展“补链”“强链”招商,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怀远县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转移。截至目前,共签约引进安徽恩利机动车零部件制造及加工项目、安徽海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0个汽车用(系列)充电桩项目、义豪科技集团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中心项目、诺博汽车密封及减震南方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九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32.71亿元。

五河县围绕自行车产业引进萧山杰力机械、安徽顺欣精密型管、杭州福瑞车业等多家机械制造企业。“目前,有浙江盛发纺织、江苏海特服饰、苏州赛伍技术等重点在谈项目125个。这些项目大都契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对助推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主任朱儒林表示。

“引进项目不能急功近利,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要选择前沿、高端、有巨大潜力,而且符合固镇发展实际的项目。”固镇县副县长刘锐说。

依托安徽固镇(杭州)长三角科创中心平台优势,固镇县积极承接生物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自行车整车及配件等重点产业项目转移。今年新签约生物基新材料项目15个,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5个,机械装备制造类项目13个。

伴随着众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不断入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助推县域主导产业积累胜势,赢得未来。

03 优服务 厚植企业发展热土

招商引资不是 “一锤子买卖”,抓招商,既要埋头“拉车”,更要低头“修路”,切实用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在蚌埠发展得顺心、舒心、安心。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政府有什么建议可以畅所欲言……”在前不久举行的“固镇县企业家早餐会”上,固镇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与24家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共进早餐,共商大计,共话发展。

早餐会现场,企业家们争相发言,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亟待帮助解决的困难直言不讳地进行了阐述。固镇县委主要领导同志边听边记,并就企业家们提出的环评、融资、人才等方面问题,出主意、想办法。

会后,固镇县“四送一服”办对相关问题分类梳理,形成问题交办单,交办相关部门,县督查考核中心全程参与督办。下一场“企业家早餐会”对上次早餐会提出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确保诉求必有回应,件件及时回应,企业满意回应。

“谈的是发展干货,聚的是创新动能,强的是发展信心。吃出了‘服务’的味道。”早餐会现场,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早餐会”共收集问题37件,已办结35件,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件,正在办理问题2件。

别样“早餐会”,在亲清愉悦的氛围下,近距离、深层次、全方面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当今时代,区域竞争已由拼资源、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采访中,三县有关负责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从早餐会上的一问一答,到项目现场帮扶人员忙碌的身影……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三县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顶格”帮办机制,打通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将服务根植项目全生命周期。

怀远县今年对 255家工业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对签约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施“首席服务官”制度,共有46个项目配备首席服务官;五河县建立“7个1”帮办机制、“首席服务官”+“网格员”帮办服务制度、建立“全要素”保障机制;固镇县在落实招商引资首席服务官制度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帮办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啄木鸟”“筑巢”行动,大力推行企业家“早餐会”和“绿卡”制度……在各县重点招商项目现场,处处都有“金牌保姆”的身影,他们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纾困解难,雪中送炭。

锚定目标不放松,真抓实干促落实。采访中,各县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增强“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责任在肩”的使命担当、“登高望远”的进取精神,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为蚌埠高质量发展积聚磅礴力量。
蚌埠日报全媒体记者 年福烨 庞贵军

图片\郑向阳 刘晨 怀远发布

#微播蒙城#【县外媒体看蒙城 | 《安徽日报》报道我县这两项工作】11月26日,《安徽日报》第六版和第八版分别报道《蒙城县聚焦民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皖北“上海菜篮子”是这样炼成的》这两项工作。具体文章如下↓↓
❶蒙城县聚焦民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科技发展真快,使用这个设备,上下电梯不用接触按钮,对于防止公共场所出现交叉感染十分有用。”近日,蒙城县居民王军对该县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出的新应用赞不绝口。
蒙城县在县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安装26台非接触式电梯交互终端,集成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蒙城县数据资源局副局长陆世龙介绍,用户直接在空中虚拟屏幕上操作电梯按钮,整个过程与电梯实体按钮没有任何接触,可有效避免人物交叉感染风险。
  近年来,蒙城县聚焦民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广便民应用,进一步便民惠民。目前,该县建成“7×24小时政务+公开大厅”,设立19台自助办事设备,群众可借此完成100余项便民事项。“皖事通办”平台可办事项达2096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年均办件100万件。上线服务地图并录入场所信息384个、事项23933个,公积金提取、公租房申请等130个事项实现深度全程网办。村、社区网上代办点今年已提供“就近办”服务30万余次,营业执照办理等高频事项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成。同时,扎实推进安康码便民工程,从一码通行、一码办事到赋码生活,连续推出“一码就医”“一码用餐”等场景,并在全省首创“码上看书”等应用场景。
  针对县城区域主要道路停车难,蒙城县实施智慧停车项目,目前已在城区人流密集的主要商业路段全力推行智慧停车。通过在线缴费、查询车位、在线导航等智能手段,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
  “以前这个时段,能在这条路上找到停车位,要靠运气。自从智慧停车应用运行后,现在这个时段还有空闲车位,随时可以停。”11月16日上午,蒙城县居民李女士带家人到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在医院门前道路一侧能及时顺畅停好车,省去了不少烦恼。
  “目前,我们已完成视频数据平台建设覆盖任务,基本做到了城区全覆盖、农村自然庄主要道路口无盲点。”陆世龙说,依托亳州市“城市大脑”总基座,以“数字蒙城”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下一步将重点建设数字乡村、文明创建等一批“建当下、管长远”融合支撑平台,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❷皖北“上海菜篮子”是这样炼成的
  “荷兰豆、黄秋葵、青豆、豆角……都是上海的订单,供不应求。”蒙城县精益诚食品公司的经理张景利告诉记者,“作为龙头企业,公司正带领全县种植大户抢滩沪苏浙。”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蒙城县全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亳农”品牌,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菜园子”,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
科技“赋能”,农家菜跨越“高门槛”——
  “出口日本的食品要经过400多项检测,根据这些标准引入绿色科技,企业最终使产品成功登陆日本、欧美”
  秋冬之交,蒙城小辛集乡的田头满眼碧绿,种植的蔬菜一眼望不到边。它们都属于当地一家科技型农业企业——精益诚食品公司。
  早在2008年,当地人陈文芳就在小辛集乡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主要供应沿海的蔬菜出口企业。随着生意的扩大,销售的稳定,陈文芳逐渐接触到了出口的“链条和关窍”。“2012年,董事长通过与厦门大学一位教授接触,熟悉了日本的蔬菜进口标准,准备自己做全出口产业链。”张景利口中的董事长,正是陈文芳。
  随着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沿海地区的一些蔬菜加工厂由于没有自己的土地,无法有效控制种植源头的各项标准,2012年前后,相关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陈文芳趁着这个“风口”,成立精益诚食品公司。
  有了公司和生产标准,陈文芳从沿海先进企业请高管、引技术,由原材料供应商转为生产、加工、出口全链条企业。2014年,精益诚开始试生产,测量土壤营养成分,选择合适的土地,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有机肥种植,并采用低温蒸煮、快速冷冻、零下18摄氏度恒温保存的方法,解决了蔬菜的储存问题。
  “毛豆、青刀豆、油菜花、小菘菜、菠菜、甜玉米、甘蓝等十多个品种,都可通过‘净菜’的方式储存,进行冷链运输。”张景利告诉记者,2015年,企业获得了出口日本的许可,此后蒙城数千亩土地上种植的蔬菜,远涉重洋,走向世界各地。
  “日本的食品进口壁垒较高,公司首战告捷,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张景利说,出口日本的食品经过农残、重金属等400多项检测,这些检测虽然繁琐,但企业根据这些检测有针对性地引入科技手段,最终使产品成功登陆日本。不久,精益诚公司又相继获得欧盟、北美的出口许可,在2020年的疫情影响之下,企业仍出口创汇230万美元。
  从2018年起,精益诚开拓长三角市场,与上海市合作,助力蒙城县成为该市的市外蔬菜供应基地。“上海市场太大了,精益诚一家企业‘吃不下’。”张景利说,精益诚与全县6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合作,在精益诚公司的生产标准指导下种植蔬菜6万亩,联合向上海市场供应蔬菜。今年前八个月,蒙城县向上海输送各类蔬菜达12160吨。
抢抓机遇,专业村拓开大市场——
  “借安徽进入长三角的东风,蒙城县兴农公司与江苏绿港集团出资约8亿元在庄周街道马店社区建设蔬菜种植基地”
  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是精益诚公司的合作成员之一,受益于精益诚的生产规范和订单种植,快速从贫困村脱贫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分拣、清洗、冷藏装箱、装车运输……近日,双鹿村的2600亩西兰花开始陆续上市。“西蓝花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从采摘之初的每公斤6元涨到了现在的每公斤11元,仍然供不应求。”双鹿村党委书记刘娟说,今年亩产均值能够达到12000元以上,净利润在8000元左右。
  2017年,双鹿村提出“蔬菜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成立了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对接沪苏浙的过程中,双鹿村的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种植面积由1200亩增加到2600亩。今年,借着安徽进入长三角的东风,双鹿村与上海清美绿色食品公司合作,又签订了100亩冬瓜订单合同。
  目前,双鹿村在以西蓝花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发展上,面向沪苏浙市场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引领,多样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正着手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通过村企共建,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刘娟说,该村已注册成立了蒙城县助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借助科研单位技术优势,提高西蓝花产业科技含量,开展出口原料备案基地认证等工作,逐步完善一体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全力打造皖北地区蔬菜生产专业示范村。
  “安徽进入长三角,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此获益。”蒙城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6月,由蒙城县兴农公司与江苏绿港集团出资打造的兴农绿港蔬菜种植基地,在庄周街道马店社区落户,建设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蔬菜2.13万吨,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年培训专业蔬菜种植人员1000人次。
  当前,蒙城县充分发挥“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兴农绿港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精选优选蔬菜品种,围绕西蓝花、青豆、马铃薯、甘蓝和甜糯玉米5个单品种万亩连片蔬菜生产基地和黄瓜、番茄、辣椒、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探索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新模式,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民共赢。
政府扶持,精加工延展产业链——
  “大力推动蔬菜种植向蔬菜初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拓展,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在岳坊镇戴尧村的岳佳酱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很快,当地万亩莲藕基地种植的莲藕,将摆脱完全依赖“菜市场”的困局,延伸出藕类食品、调味品的产业链。“预计明年5月份之前能投产运营,日加工能力20吨,能满足戴尧村及周边村的莲藕深加工需求。”戴尧村村委会委员葛新权说。
  近年来,蒙城县发挥露地、设施蔬菜产品生产优势,延伸蔬菜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前端和后端产业链条,扶持做大做强蔬菜生产加工企业。
  走进精益诚公司的冷库,工作人员穿着厚棉衣,驾驶叉车将包装好的“净菜”码放整齐,等待冷链车装车。内外近40摄氏度的温差,使冷库出口不断冒出“白雾”,仓库管理员郭兰兰一边指挥装车一边对记者说:“刚刚收获的蔬菜若来不及加工,就暂存在冷藏库,加工好的蔬菜按照订单需求通过冷链车发货,每一袋‘净菜’都有迹可循。”
  随着蒙城与沪苏浙合作的不断深入,精益诚公司的国内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国内销售额已超过6000万元,超过同期的出口额。随着销售额的快速增加,精益诚公司很快遇到了蔬菜冷冻设施不足问题。
  为支持精益诚公司发展,蒙城县兴农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该公司配建了5000吨冷库。“政府的帮扶,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张景利说,目前企业正在规划建设第三座加工厂,计划在速冻“净菜”的基础上,做调理食品,并通过物流直接配送“有味道”的“净菜”。同时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今后蒙城发往长三角的蔬菜都能通过该中心检测,减少目前第三方检测的费用,进一步减轻县内相关生产企业的成本。
  记者了解到,蒙城县大力推动蔬菜种植向蔬菜初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拓展,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行动,在县城建设1个县级冷链物流中心,在农村建设17个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乡镇级冷链物流园,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进一步夯实“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的品质,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菜园子”,全面落实亳州市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战略,当好皖北地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等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