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用心良苦说灭度
(第一百七十段)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说:以上比喻中所说的这个良医,他有很多的儿子,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上百个。良医因为有事,到很远的其他国家应诊去了,这些儿子们在父亲出远门后,饮了他处的毒药,药性发作后,胸闷烦乱,反复昏迷倒地。
这时身为良医的父亲刚从他国回来,儿子们中毒后,有些已失去本心,神经错乱,意识模糊,也有神志比较清醒的人,看见父亲回来了,都生大欢喜,又是跪拜、又是问候,终于等到父亲平安归来,于是对父亲说:我们太愚痴了,你老人家走后,我们误服了毒药,唯愿父亲救命,为我们解毒治病,再给予我们本来应有的正常寿命。
这位良医父亲见儿子们万般苦恼,于是依药方对症施治,用最好的药草,色香味美俱全,然后捣为粉末,过筛和合,让儿子们服用,并对他们说:这是大良药,色香味美,样样具足,你们服用后,可迅速解出病痛苦恼,不会有后遗症。
这些儿子里,有没有失心的,见到色香味美的良药,立刻就服用了,病也立刻就好了。但那些失心的人,见到父亲回来,虽然也欢喜问候,请求治病,但给他们药时,却又不愿意服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他们中毒太深,毒气深入,已失去本心,对这色香味美的良药,却说味不美,而不肯服用。
于是父亲就想:此子真是可怜愍者,但也不能怨他们,是因为他们中毒太深才造成的心识颠倒,虽然看见我也能心生欢喜,也求救命治疗,但给他们这么好的药,却不肯服用,我应当用方便法,让其自愿服用此药。于是就对这些儿子们说:
你们应当知道,我已衰老,死期已至,今将良药留于此处,你们可随时服用,不要担心吃了药病不会好,吃了药病是一定会好的。说完这些话后,父亲又到他国去了,并派人去告诉他的这些儿子们,说他们的父亲已经死了。
儿子们听闻父亲已死的消息后,心生大忧恼,心里面想:父亲在的时候,慈悲怜愍我们,见我们有什么问题就及时救护,现在离开我们客死他乡,我们也成了孤儿,失去了依靠。于是心里常常伤感,在伤感中,忽然一下醒悟了,醒悟了父亲留下的药,还真是色香味美,立刻就服用了,中毒所得的病也立刻痊愈了。其父听说儿子们的病都好了,又回到家来,与儿子们再次相见。
这一段是佛用的比喻法,上面所说的良医父亲:比喻佛。十个儿子比喻为小乘人、二十个儿子比喻为二乘人,上百数的儿子比喻三界六道一切众生。良医父亲到他国应诊,比喻佛示现涅槃。
良医父亲从他国回来,比喻佛为救众生出离生死,故而又出现于世,并示现八相成道。儿子们误服毒药比喻众生认假为真,或迷失心性、或堕入外道、或乐于小法,在五欲六尘中服下贪嗔痴三毒。中毒浅的比喻自愿修出世法的菩萨、中毒深的比喻不求彻底解脱的声闻缘觉人。留下的良药比喻佛涅槃后留下的三藏十二部经教,若能依教奉行,定能成无上正觉,如良药能医好一切疾病一样。
药方比喻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法等法宝。对症施治比喻三乘方便法、良药比喻一乘佛法。相信良药并立刻饮下良药比喻大彻大悟,已入一乘了义的大乘菩萨。从不相信到相信并服下良药比喻回小向大的小乘人和二乘人。良医见儿子们病已好又回来了,比喻如来并没有入涅槃,所谓涅槃之说,只是方便法的示现。
佛说:诸位善男子!你们意下如何?会不会有人说这良医,没有死却说自己死了,犯有虚妄罪?弥勒菩萨回答说:世尊!良医为了治病救人,如此用心良苦,是没有人会这样认为的,不犯虚妄罪。
佛说:我和上面所说的譬喻是一样的,我成佛以来,已过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了度化众生,以方便力,说当有灭度,其实并未灭度,就如良医说自己死了,而实际并没有死一样。
以上说的“阿僧祇劫”是什么意思呢?阿僧祇劫指宇宙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轮回流转,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称此为一大阿僧祇劫。但阿僧祇劫还有其他很多种算法,有的算出是七十亿年、有的算出是一千万兆兆兆兆兆兆兆兆年,差距很大,此不多论,还是让史学家去考证吧!我们只需要知道阿僧祇劫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概念就行了。
那么“灭度”又是怎么回事呢?灭度是涅槃的旧译、新译圆寂。指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意思是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尽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就是入涅槃了。
佛说:我以方便力说灭度,也没有人能说我这种说法,是虚妄或者是过失吧!因为这种说法如良医未死言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救度众生,用心是良苦的。这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下:

136《法华经》第72讲上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第三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首先从「观音」二字来着眼。对于那些问难佛法的人来讲,还「观音」,音是眼睛能观的吗?「音」应该用什么东西来「观」呐?用耳朵啊!耳朵听音嘛,眼观色相,耳闻声嘛!他就不懂得佛法的妙用,更不懂得观世音菩萨法门的六根通用。如果我不讲「观世音」,叫「观世色」,行不行?我叫「观世香、观世味、观世触」,行不行?或叫「耳闻色、耳闻香、耳尝味」,行不行?这么一讲,那些外道更加暴跳如雷了:讲的这是人话吗?回答:我讲的是佛话。
#我们读书吧##读书##正能量##每日一善#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先来解释「觀」字。这个繁体字,前面是「雚」,后面是「见」,「雚见」。比如说这个罐子(不透明的空瓶子),你眼睛能不能看到里面什么东西啊?不能。心能不能看到?我们知道罐子里面肯定是空的。可是眼睛能不能看到里面的空啊?不能。这就叫见性。

觀,我们对耳闻目睹身受的东西是不是都在「觀」呐?我听到一种牛叫的声音,耳朵听到声音,那我们心里能不能知道这是牛?牛它是不是「阿弥陀佛」啊?没有一法不可以作如是的观照。鼻子闻香,舌头尝味,(觀)这个味道它的真实性,是不是是味非味啊?味是谁啊?它怎么来的?是不是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所以这个「觀」就是在相要见性。听到一个声音,它是不是一个「觀」字?尝到一个味道,它是不是「觀」字?都是「觀」字。六道凡夫他之所以是六道凡夫,他只见雚(罐),他不知道里面是空。他只知道香啊、味啊、触啊、法啊,他不见里面的真实本性。他在六尘、六根这种色相里在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凡夫的悲剧。他没有见到里面那个空性、那个真心。这是以罐子里面的虚空比喻真空。你可不要把虚空就当成真空,比喻就是比喻。

那么现代汉语文字改革,把这「觀」字简化为「又」和「见」。「又见」就更好解释,凡夫的眼睛只能是一见,看到什么就当成什么。就比如还以看罐子来讲。这是罐子,再看一眼,还是罐子嘛,有什么话讲啊?那么我们又见的时候——还是打比方,心里能不能见到里面空啊?又见的话这个瓶子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就是我、就是如来,能不能见到这个问题?「又见」,见不见之见。那个「又见」,那第二「见」就是转我们的邪知邪见为佛知佛见;那个「又见」就叫修证、修行、修心。而且这个「又」还可以解释为反反复复观照,来提升我们的境界,积累我们的道行。

你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跟「南无阿弥陀佛」有没有区别?你念「南无茶杯」、「南无大西瓜」、「南无大黑桃」跟「南无阿弥陀佛」有没有区别啊?都没有啊!「法华三昧」就妙在这里,一念明白,当下成就三昧。这个三昧是无上三昧啊!比修精进、忍辱、禅定、布施那些三昧功德大无量倍。请看〈随喜功德品〉是不是这样讲啊?

继续讲「观世音」。这个「世」包括世间出世间。这个「音」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的万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的六种意识,三六一十八界。笼统地讲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在《楞严经》归纳为四科七大,无非「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就是「观世音」。既然四科七大皆归「如来藏妙真如性」,既然都是妙真如性,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啊?所以世间出世间之音是不是一切法呀?统统包含在内。这就是圆顿大法,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

那么在《法华经》里为什么叫「观世音」,而不叫观世光、观世味?虽然我们刚才讲了观世音、观世光、观世色都是对的,那叫分别不妨无分别;但是根据娑婆世界这个时间、空间众生根机的特点,在六根之中相对而言耳根特别灵啊,所以以音声作为此方的教体,故名观世音。

有些人反对净土念佛法门,说文殊菩萨讲了,观世音菩萨就是修禅宗啊!最适合于娑婆世界。这是对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误解。文殊菩萨选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就是因为他从闻思修、「闻」字上作文章。「闻」什么?必须通过闻大法开智慧。其实讲念佛法门,你真正把阿弥陀佛道理搞明白了,不也是「闻」?不也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就不懂得这样来圆融。

大家不要争这个宗、那个宗,都不重要,把「如来藏」这个宗搞明白最重要,其它就是万法平等!文殊菩萨讲「归元性无二」,就是「如是我闻」,然后你修什么法门都是一样的。什么都是第一,但是必须要先见道,先明白「如是我闻」。如果讲第一的话,是「如是我闻」第一。为什么?每一部经前面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你懂不懂?你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了,你一天到晚「南无泥巴瓦块」、「南无泥巴瓦块」都成就。泥巴瓦块是不是阿弥陀佛?都是啊!这真是千古奇冤呐!佛在《法华经》、《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我们就是在瞎子摸大象!

下面来看正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无尽意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一个当机。为什么由无尽意菩萨来作为当机?这有缘起。佛及菩萨的圣号,都是从他所有功德而安立的。无尽意菩萨之所以得名无尽意,是依他的什么功德而安立的?无尽意菩萨不忍见无穷尽的众生长期受诸苦恼,就从内心深处发起无尽悲愿,愿度无尽世界中的无尽众生,令无尽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方成佛,所以称为「无尽意」。

即从座起:「座」在佛法里是见性、见理、见空之智慧。也就是「如是我闻」的「如」,「阿弥陀佛」的「阿」。你不见「如」,不见「阿」,不见这个本性,你是门外汉。「起」呢,表诸佛菩萨从空出有,大做佛事,自利利他。也就是「如是我闻」的「是」,「阿弥陀佛」的「弥陀」,「如来」的「来」,也就是讲「不空如来藏」,也就是讲「不变随缘」。如果不从座起的话那就是阿罗汉,自了汉而已。到了禅宗的见空性,已经不同于阿罗汉的见空性,禅宗的见空性已经知道万法都是自己一念,他在这种空性中就能加持世界,加持众生。禅宗灭一分灭相无明,证一分法身,即可成为摩诃萨,他已经能够大大地利益众生。那么「即从座起」,最低标准是别教位的菩萨。

偏袒右肩:这也是体现出「法华三昧」开权显实。「右肩」表方便智慧、方便菩提。左肩表真实智慧,有它才能起平衡作用。没有左肩在这里,你右肩再有本事显示不了。右肩怎么「偏袒」呢?一般南传佛教地区,外面披一个搭衣,里面不可以穿衣服的,右肩膀露在外面。那么眼睛看到了右肩,左肩虽然遮在这里,心里能不能看到啊?能够看到,一定也是肉的,肯定不是铁的、铜的,也不是钢筋混凝土,这叫开权显实,这叫「法华三昧」。所以前面的观世音那个「观」是不是偏袒右肩,是不是开权显实?都是这个道理。要会观照。

合掌向佛:一者,表恭敬心;二者,表权实不二、福慧不二。一般左手表实,右手表权,权实不二;左手表智慧,右手表福报,表福慧双修;或者左手表「如」,右手表「是」,这叫「如是我闻」;左手表「阿」,右手叫「弥陀」,「阿弥陀佛」。我们是一合掌,「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种种的名相概念、法理法义,融会贯通。而「合掌向佛」,「合掌」就是「佛」,你知道什么是「佛」了。
#遇见美好##青春环游记##好书推荐#

而作是言:「而作」是表智慧,表报身佛;「是言」是表真理,表真实语;「是」就是真,而作真言。所以这里的「是」,不能用世间法来讲——这个是,那个不是。在佛法里,是与不是都是「是」,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是」就是当下这一念,当下这一处。是与不是都是我。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水浒传》:人近五十,贵有三品

洞见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

人近五十,贵有三品

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

一部《水浒传》,就是一部世事人情之书。

少时,在电视上看《水浒传》:

爱的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之中闪现的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物;

叹的是,波诡云谲的庙堂之后藏着的那些“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莫还”的故事。

所以那时,最爱杨志的街头行义和李逵的山间杀虎,最厌宋江的假仁假义、两面三刀。

而人到中年,重读水浒时才发现,一百零八英雄好汉的各色人生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处世之道。

做人,要管得住嘴。

《道德经》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很多时候,多嘴多舌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管住自己的嘴。

毕竟,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李逵便是如此。

梁山众英雄“选举”山寨之主时,宋江和卢俊义两人还在客气辞让,李逵就口不择言道:“哥哥(指宋江)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

菊花之会上,宋江作《满江红》一词。

乐师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李逵便大骂:“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直让宋江下不了台来。

平日里和梁山众好汉相处时,李逵更是处处管不住自己的嘴。

初遇宋江,脱口便称其为“黑汉子”,全然不顾宋江感受;

去集市买鱼,听说鱼要等主人来了才能卖时,便像个泼皮一样大声嚷嚷起来。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不解的就是:为什么对宋江忠心耿耿的李逵最终会被他以一杯鸩酒了断性命呢?

如今算是明了了——对于宋江而言,保全自己的忠义之名是毕生所求。

而李逵若留在世上,难免会说出什么不当之语,玷污他的一世英名。

和李逵相比,《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真是大智慧啊。

摩洛哥有句俗语:“言语给人的伤害往往胜于刀伤。”

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书信中也千般叮嘱:“戒多言”。

所以啊,行事,一定要管得住嘴。管住嘴,才能守住心。

曾在书中看过这样一则犹太人的智慧寓言:

一天,一位富商突发奇想:“市场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于是他吩咐仆人去把它买回来。

不一会儿,仆人回来了,但买回来的却是舌头。

过了两天,富商又吩咐这个仆人:“你去把市场上最廉价的东西买回来。” 

富商以为仆人会买些针线之类的,可是这次,仆人买回来的还是舌头。

富商不解,问:“前两天我叫你去买最贵的东西,你把舌头买回来。今天我要你去买最廉价的东西,你又把舌头买回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仆人答道:“舌头这种东西,好则高贵无比,坏则低贱至极。”

知乎上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话越少?”

有个高赞回答是:“因为吃够了说错话的亏。”

人生一世,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管住自己的嘴,是一辈子的修行。

世事变幻,人生如梦,与其多言多错、多嘴多灾,不如管住嘴、守住心。

行事,要压得住火。

“空有一柄祖传的宝刀,刀是好刀,却被一枚铜钱羞青了脸”。

提起杨志,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武艺非凡、重义守信的英雄来:

他应过武举,官至殿司制使,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自己更是一心想着凭借一身本领光耀门楣。

这样的家世、武功、志向,就算称不上天之骄子,那也算得是人中龙凤了。

只可惜,再好的家世、再高的武功、再远的志向也弥补不了行事压不住火给他带来的灾难。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回中,泼皮牛二要买杨志的刀,杨志喊价三千贯,牛二喝问:“甚么鸟刀,要卖这许多钱!”

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不信,叫他一一演示。

最后更是口出狂言:“我没钱,但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

牛二不服,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躲过之后,随手拿起刀来,“一时怒起”便挥刀砍死了牛二。

佛说:“怒者,心之奴。” 

怒气就像心魔,如果我们压不住它,就会被它压制,成为它的奴隶。

杨志就是如此。他的悲剧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的火爆性格:

面对泼皮牛二,他本可以置之不理或一拳打倒,但他压不住火,情绪失控之下一刀将其杀死,犯下杀人重罪。

所以做人啊,一定要压得住火。

因为一个无赖泼皮而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杨志的遭遇充分印证了那句话: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佛家有句谚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可烈烈怒火烧光的,又何止是善功善德。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对情侣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女孩一怒之下把男朋友的论文和资料全删了。

结果可想而知。

一分怒气九分害,压不住的火,是把双刃剑,容易伤了别人、害了自己。

人啊,都有火气,但只有压得住火的人,才能避开灾祸、赢得生活。

处世,要沉得住气。

看过《水浒传》的人,多少都会觉得宋江有点“假”。

明明是假仁假义,却说得冠冕堂皇;明明是两面三刀,却做得滴水不漏。

所以年少时看《水浒传》,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宋江。

如今重读水浒,才发现:

火要藏住,才是本事;气要沉住,方为格局。

所有的长袖善舞,不过是知晓世事无常之后,无奈老练圆滑的睿智;

所有的八面玲珑,不过是看透人心难测之后,不得不沉住气的格局。

古语有言:“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为人处世,须得沉得住气,就像雷雨蓄而不发,静待时机,直到最后雷霆一击、爆出最强的力量一样。

所以,处世啊,一定要沉得住气。

就像宋江:

阎婆惜处处言语伤他,他也不恼,只是“不上门便了”;
与武松初次见面时,武松要打他,他也不怒,还把武松赞美了一番;
众人推选他为山寨之主,他心中明明也有此想法,却还是能静下心来分析利弊……

易中天老先生说:“人贵三得: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沉得住气。”

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诸葛亮沉着冷静,七擒孟获,终使对方心悦诚服,一举平定南中叛乱;

村上春树每天4点起床写作,数十年如一日,蛰伏良久,终成一代名家。

把“气”沉进生命里,上天自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电影《功夫瑜伽》里有句台词说得好啊:

“人行走江湖,最忌心浮气躁,沉得住气,方能为大师。”

人到中年,处处都是江湖。

唯有沉住气,才有机会成为人生的“大师”、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天地。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当水浒的传奇在风雨飘摇中渐渐消逝,侠义心、江湖事也好,英雄恨、断肠泪也罢,一切的一切都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真正留存于现世的,是水浒英雄们用血和泪的经历换来的做人、行事、处世的真义,那就是:

做人,管不住嘴则多祸;

行事,压不住火则多灾;

处世,沉不住气则多烦扰。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压住火、管住嘴、沉住气。

如此,就好。 https://t.cn/Ryhpwd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高速公路开辟入宛货车专用服务区,提供餐饮、加油、核酸检测、如厕等服务,餐饮采取“非接触”方式,确保热餐热饮,加油实行“不下车”服务。入(返)宛货车司乘人员在防疫
  • 假期在家里的时候,父母怕我玩电脑入迷,会规定时间,不会让我玩太久,所以游戏里碰到的一些朋友,总是刚认识就匆匆告别。大概就是陪伴了你很多年的老朋友,突然告诉你,她
  • #大学问图书# 黄克武 | 《笔醒山河·信达雅的挑战》【遗失19年 达尔文进化论笔记本或已遭窃:价值数百万英镑】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24日表示,英国生物学家、进化
  • 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
  • ”另外一名主持人:“他们有五位名人堂球员。今日湖人不敌掘金遭遇6连败,奥尼尔谈到了湖人:“他们有三位名人堂级别的球员。
  • 中国内地经济环境在新冠疫情之下所展示出的韧性为海外REITs管理人持续增持内地资产提供了信心,2021年两地REITs在内地的交易活动较2020年出现明显回暖。
  • 而不是思考谁的爱更多更少,能够表达出来的感情极值不同,谈恋爱本身也不是为了公平,不如就放开一点,放慢节奏,多理解对方真正的爱好所在,创造点共同而快乐的回忆。而不
  • 如果您不确定是否在截止时间前完成了捐赠,请使用我们网站上的联络表格联系开发和会员委员会,并选择"Is my membership current/Am
  • 所有参与了鲸落现象的海底的生物们,仿佛是一群最吝啬的资本家,榨干了鲸鱼尸体的每一分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几十吨重的鲸鱼尸体的到来,就意味着从天而降了一份饱含
  • #泉州##泉州身边事##泉州生活##泉州美食##晋江##石狮#日常朋友圈心情文案:1.收获快乐呀✨2.不止一点可爱☽⋆3.♡◡̈ 储存的甜4.各种忙碌5.今天
  • 唱的经典港乐简直就是我们80后的青春回忆,狠狠被共鸣了一把!是谁在追忆似水流年,又是谁在悄悄抹流泪?
  • 壬水旺财为用神,此造火在时辰丙午,越到晚年越富有,大运助力,靠脑力赚钱,适合技术,创意性工作,少年时期水太旺,一般,家境普通, 23岁之后走木旺大运,食伤泄身吐
  • ”6.哪吒:“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7.哪吒:“三年是短了点,不过我也玩的挺开心的,今天是我生辰宴,都不准哭哦!我自己的命自己扛
  • 戏中笑容恬静美好,戏外@袁雨萱呢 也是个爱生活爱料理的小能手,五花八门的菜式都能在她的微博看到,今天还特别制作了柘榴饼干,石榴果酱美味又有创意,全程念叨分享感受
  • #澳洲留学答疑# 你好,请问想申请澳洲7月入学的商科研究生,我应该在什么时候申请呢?目前是大二在读学生。【Offer汇报】✨✨来晒小红书的Offer了嘿嘿 小红
  • 由这一句就证明,我们过去通通都念过佛的,所以才知道要参「念佛是谁」。他在往昔还没成佛以前,有一世做一个法藏比丘,那时他就发了四十八个大愿,每一愿都是接引众生到极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是中国唇腭裂联盟诊疗单位之一,长期参与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大家好,我是女红娘,我是在深圳长
  • 黎明倒是没跟金喜善继续,而是找了眉眼像极舒淇的乐基儿,并且打造了超亿元的豪华婚礼。55岁的黎明在《金星秀》被问,舒淇是怎样的女生,他说“最欣赏的女生”。
  • )聪明不过伤官,伤官代表才华,我们有些人对八字五行之类的半懂不懂,看到伤官就认为不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看八字中伤官的位置,组合,搞清楚状态,八字身旺,
  • 前几天听了一场创业直播讲的是人生设计思维和创业内容里面几个点蛮有收获:1⃣️创业者其实初期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的质疑自己,否定自己。想要创业的,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