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三)
(第二百二十一段)#行阴第五至第七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外,无所言说。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5、佛说:又于三摩地中,诸多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分析各类众生的生灭本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想在里面找出真理来,于是在此知见中生计度推理,动了妄念,此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陷在“不死矫乱”论中。
“不死”是一种外道论,以四禅中的无想天为不死天,认实际只有五百劫天寿的无想天为涅槃处。认为一生中只要不擅自回答任何人的问题,死后即可生无想天,如回答即用矫乱,矫乱就是故作神秘,颠倒人的思想。平时如果遇到有人提问,就回答这是秘密,不便作答。这种情况被世尊严厉批判过,世尊说:“不知不答、知就要答,不能模棱两可或知也不答。”行者以不死矫乱,迷惑人的思想,遍计虚而不实之论,共有四个特点,即:
一、行者在定中观察行阴变化无常的根源,见念念迁流处认其为(变)、见相续不断处认其为(恒)。恒即(常)之义。于非想非非想处见八万劫以内的众生、认其为(生);见不到八万劫以外的众生、认其为(灭);在生灭相续之间有一个上接下连的(性)、名为增;正相续之间的界线是两者隔离处、名之为(减);这各各所有的相生处名为(有)、各各所有的死亡处名为(无)。这些外道教人,用的就是这些教理,教人只修止观禅定,其它的都不用修。如果有人来求法,问妙义如何,就回答我现在是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任何时候,都用这些话回答,让问话的人不知你这话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二、行者认真观察行阴中的密行处,看见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因此而证得空无,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无),除(无)之外,别无二字。
三、行者仔细观看自心,发现行阴念念相续,从未断过,每一念都是(有),因此而证得了幻有。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是),除(是)之外没有第二个字。
四、行者于定中见行阴中八万大劫内的(生)、又见八万大劫以外的(灭),这有和无都见到了、一境两现,犹如树枝分丫,其心也随此而乱。如果有人来问,就回答:有即是无,于无之中,不是亦有。如此一切矫乱,就连他本人也没搞懂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无生灭性,只好胡乱搪塞,让人无法问其究竟。
佛说:行者由以上的认识计度,产生四种颠倒,故而娇乱作答,虚无飘渺,最终堕落于外道,迷失自有的菩提本性,此名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些颠倒是以不死矫乱立言、执遍计虚而不实为论。
6、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迁流不止的行阴中生起无尽之相,也就是所见之处,生有生相、死有死相,一切皆有相,于是在此有相中动念思维,妄加推理计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使行者坠入死后有相论中,在心里产生颠倒。
行者此时或认坚固身形之色身相是我、或在定中见圆满十方,遍含国土之有色相皆在我心,故名我也有色相。或眼前的一切物质色相,都回复于心被我所用,所以色相属于我。或我依行阴相续之相,所以我也有相。如此推论,得出死后有相,往返循环,计算出共有十六种相,即:
一、色是我;二、色非我;三、色是非我;四、色非非我;五、色在我中;六、色非在我中;七、色是非在我中;八、色非非在我中;九、我在色中;十、我非在色中;十一、我是非在色中;十二、我非非在色中;十三、色属我;十四、色非属我;十五、色是非属我;十六、色非非属我。这十六相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说明色身死后会另有一个有相的我。
行者以此十六种相,分析计度,将色我分之为二,推想一切诸法如色身,菩提为我,故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永远是菩提,这两种不同的性质并驱相行,各不抵触,证明烦恼众生永远都不能证菩提;菩提是我,我死后之相,还是菩提。由此谬论,认为死后有相,于是堕落为外道,迷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此名第六外道:在五阴色身中立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7、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先已除灭的“色、受、想”这三阴中进行推理,认为被灭除的这三阴中的一切现象,都归于空无,没有一相可留,那么人在死后也自然无相,于是生起死后无相的分析计度心,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发心皆妄的无明颠倒中。
行者见其色身死后,因色为形有,今形灭而色无所依,故色亦灭,如此形色俱灭,好比人死如灯灭,由此认为一切断灭。行者又观察人死后思想也灭了,思想灭了,心也失去了依附,如此连接心与想之受也没有了,心与想就脱节了,于是“色、受、想”这三阴之性,也全部销散,纵然还有肉身色相在,但因为没有了受和想,就没有了知觉,没有了知觉就如同草木一样,结果仍然是断灭。
行者在定中观察“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前,见四阴毕竟空,并无一物一相,都是犹不可得,于是认定人死之后,哪里还会有种种相呢?因而通过以上勘察校对,得出的结论是:死后无相。如此循环论证,计算出共有八种无相,即:
一、“色受想行”四阴皆灭:灭即无相。二、“受想行”三阴灭:灭即无相。三、“受想”二阴灭:灭即无相。四、“想行”二阴灭:灭即无相。五、色阴灭:灭即无相。六、受阴灭:灭即无相。七、想阴灭:灭即无相。八、行阴灭:灭即无相。
佛说:行者认为这八种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形成有“受、想”而无生理、或有生理而无“受、想”的结果。由此分析计度,认为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质可言,其究竟为一切断灭。以此推论,认为任何一个人,死后都是断灭无相,却不知死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更不知阿赖耶识是永生不灭的道理,此人因此而堕落于外道,生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难出轮回。这是第七种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十指凝香,静若无尘
黄玉海/文

   

早晨醒来,感觉眼睛干涩疼痛,脑袋里也有一种紧致沉重发胀的感觉,想来是晚上没有休息好的缘故。
   

人的脑海空灵清爽时,整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而头脑沉重时,人就会有一种发木的感觉。人的头脑里是要思索容纳万物的,一旦感到沉实发胀,思索问题时就会迟钝,郁闷,似乎许多东西进入不了脑子里。想来只有脑海一空时,方可容纳别的情思物事,而如果满满地饱胀着,就像一个人吃东西,感到撑着了,再吃什么就索然无味,也吃不进去。所以这时候,特别希望脑海空灵起来。
   

晚上休息,是为了释放已有的信息,如水自澄,清空一下自己。而这种清空自己的过程,如浑浊的水需要时间进行自我过滤澄清,是一个由混沌到澄明的过程。亦如天地孕育万物,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晚上也是需要休息的。夜里的寂静,就是一种自我的沉眠,自我的沉淀过滤,也是一种生命的孕育,由混沌到澄明;而白天的自我唤醒,又是一个新的时空开始。这样的过程,人在释放其体内的浊气,吸纳天地之间的清气,让自己变得清醒而空灵。天地万物都是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也有的是白天休息,夜晚清醒,那除非是一种阴性物质,如果是阳性物质,则是生物钟出现阴阳倒置,时间久了,身体也会出现问题。而时间作息不规律,想要调整过来,也要倒一下时差,如同一个钟表,快了或者慢了,都要进行调整,让其回归到一个准确的指示上面。如果人的浊气太重,就会感到沉重滞涩,像是机器生锈了的感觉,需要清理一番,让自己重新变得清爽利落起来,这就是由浊到清,由混沌到澄明的过程。
   

无缘无故地人变得像木头一样地沉了实了,那就是提醒自己要注意合理地休息了。当人休息好的时候,仿佛十指凝香,静若无尘,身心由内而外地感到空灵清新,轻盈舒适,好像整个人都是在释放一种清香的气息,视通万里,精鹜八极,与天地的沟通也变得了无阻碍。这时候人最想得到的东西,都是那些能够给身心带来清爽感觉的清新气息,还有宁静的时光,悠远的空间,而并非实物或者浊气。一呼一吸之间,人的身心思想都是通透的,清澈的,如甘冽的泉水清爽宜人,透彻心扉,将身心的浊气浊物洗涤一空,如同雨后的天空,甚至会出现一抹绚丽的彩虹。
   

这不由地让人想起来,有些自作自受的感觉。平时我们总是考虑外在的东西太多,难免会沾染这样那样的浊气,偏偏还为此沾沾自喜,以为意满自得,有一种获得的成就感。时间久了,浊气重了,甚至会产生对浊气的依赖感,亲近感。而一旦整个人的身心都充满了浊气,那就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个浊物,如同一个原本充满了清净与活力的水池,扔进去太多的垃圾,结果变成了一个臭水沟。而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溯本清源,还给自己一股身心的清流,这时候方才感觉到一种真正地踏实与安心。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抖一抖身上的灰尘,人还是不忘初心的那个人,平平淡淡始是真。
   

在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在清与浊之间好好想一想,人这一生,许多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却是在对自己进行一种神圣而庄严的考验。人一旦得到了许多不该拥有的东西,如同一团浊气,会影响着整个身心的健康。有一些东西看似无用,然而却最是贵重,当人在后悔已晚的时候,想买都买不到,比如清新的空气,清澈的生命之水,健康的身体,通透的思想,饱满的精神,让人感到踏实的梦。而那些自以为有用的东西,却会给人带来一身病,比如自然界里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可能有毒,而人为花里胡哨的思想也会产生一种毒素,让自己沉湎其中,产生精神上的幻觉。人在想得到什么的时候,就会伸出手去,用手摸上一摸,直至抓在手中。而那些充满浊气的东西都很重,容易拿到,充盈清气的东西反而很轻,有一种清澈虚空,很难轻易地握在手中。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喜欢多拿多占,产生一种攀比的优越感,似乎在证明自己很能干。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虽然也想得到,但因为要付出的太多,人们往往会主动放弃,证明自己其实不傻,很会精于算计。而人们往往对外在的东西看得比较重,对已经拥有的却反而进行忽视,好像人生的乐趣,在于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越多越证明自己很能干,活得有价值。然而,生命的本质意义,并非以外在的东西来衡量的,而是以其本身所拥有的生命品质来决定的。很多时候,外在的东西太多,不但不能让人拥有一种轻松舒适的生活,反而感到精神上的拖累,其结果得不偿失。由此看来,真正能给人带来生命归属的,往往是那种精神的舒适和愉悦感,并非是外在的东西。
   

若干年后,当回首往事,人在蓦然内心清醒的那一刻,所看到的曾经的花团锦簇,仿佛是过眼云烟,而选择心境的释然与放下,那些外在的东西又能算些什么呢?!人这一世,仿佛是一个不明所以的精神上的浪荡公子,在拼命地挥霍着自己的生命,而到处捡了一堆破烂回来,填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为终于满足了这一生,孰料却生命虚掷,一文不名,做了一辈子的俗物。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得到的外在的东西越多,往往失去了原本心存美好单纯善良的那个真正的自己。
        人生若十指凝香,静若无尘,保持着一份心性的清新雅致,在影响着自己的生命意境,精神品质。同时又仿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生命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也许,这就是人生命的本质意义。

  

2022年6月5日早晨写于北京致远斋

【《心经》直解】(五)

己五、(抉择四谛为空性):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也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也叫四圣谛。“谛”的意思,是指真实无虚。
名言中的苦集灭道,大家应该清楚,释迦牟尼佛在初时说法中,主要就是宣说四谛法门。首先我们知道,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这叫了知苦谛;这个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集谛,也就是业和烦恼。苦谛和集谛,是轮回的因和果,苦谛是轮回的果,集谛是轮回的因。后面的灭谛和道谛,又包括在涅槃中,灭谛是涅槃的果,道谛是涅槃的因。
所有这些,都只是名言中的显现。在我们的现相、名相中,应该有这样的取舍;在胜义中对道谛、苦谛等等的本体进行--观察时,就根本不可能找到。
无苦集灭道的道理,四谛在名言中应该是存在的,如果在名言中不存在,那我们现在所谓的修行也没办法修,修了也没什么意义,但胜义中这些法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抉择实相的真理。

戊三、(了知果般若):
【无智亦无得】:
智慧可分为法身智慧、报身智慧、化身智慧;或者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或者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或者是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智慧、阿罗汉的智慧,甚至还有凡夫的各种智慧;或者还有六度的智慧,如布施度的智慧、持戒度的智慧等等。
在名言中,所有的智慧和得法都存在,但从最究竟的般若空性角度分析时,这些智慧也只不过是如幻如梦的一种显现而已,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存在。
此处的“得”,指获得的功德或菩提,名言中可以说获得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或者说获得佛陀的果位,这些得法都是有的,所得的法存在,能得的补特伽罗也是存在的,果位的功德也全部俱足。
但这些由修行所得到的成就,也只是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成立的,真正以般若空性不可言说的境界,或一切万法的实相来衡量时,所得的一切果位都是没有的。在这种境界前,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的佛果没有,佛的智慧也没有。
以上所剖析的,是所获得的智慧和佛果,也即果般若。在空性中,所谓的智慧和果位都是没有的。
至此,“广说般若之本体”科判中的抉择基、道、果般若的内容就全部圆满了。

丁三、(证悟空性之功德):
【以无所得故】:
这句话一方面是指上文所讲的智慧、佛果这些功德的所得;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在般若波罗蜜多空性的境界中观察时,前文所讲的有为法、无为法、五蕴、十二处等等都没有任何所得。菩萨真正到达一定境界时,在他的境界中,有、无、有无二俱、非有非无这四边都是不存在的,在菩萨的境界中,不可能真正获得一种实有的法相。
【菩提萨埵】:
菩提萨埵也即菩萨,指“具有觉悟的很勇敢的众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要在无量劫中,依靠行持六种波罗蜜多来度化无量众生,不惧怕轮回世间的种种苦难,这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胆小如鼠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因为在般若空性中一切法都没有所得,所以,诸大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怎样依靠呢?将《心经》作为自己观想的主要法门,以它的空性精神来引导自己,经常听闻、思维它的法义,有缘时经常给别人讲授。
【心无罣碍】:
挂碍即牵挂、障碍,凡夫追逐外境、执取外境,时时处处都背负着沉重的牵挂、障碍,生生世世、终无了期。
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心的变现与游戏。一切现象如同一场梦,只是心的反射而已。我们的修行须臾也不能离开心的修行,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心解脱了,一切就解脱了;心不解脱---枝枝节节、千头万绪、杂乱无章,剪不断理还乱,众生就无从解脱。如果不通达这些道理,就会把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思等纷纭无实的情节,当作千真万确的事实。认为得失鲜明、高下迥异、美丑不同、尊卑有别,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轻信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上了它们的当,才会如此患得患失。
若能依靠般若空性来如理如法地对治,则不会被迷乱所障,相续中的各种烦恼障或所知障也可遣除无余。身为佛子的我们,务必精进、精进,再精进,以期早日抵达一丝不罣的超凡入圣之解脱境界。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通达了般若空性,则可断除自相续中患得患失的种种分别念之障碍;如果障碍断除,则依靠障碍所产生的恐怖就不会存在。
如果能了达万法皆空,就是心无罣碍之人。这种人深深懂得:世间的一切变化,都只不过是一场终须谢幕的戏,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只不过是这个梦幻舞台的临时角色,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可以放下,无论天气晴朗阴冷,家境富裕贫困,别人赞叹诋毁,都是镜花水月,又何必作茧自缚呢?既然一切都是一场戏,又何必太在意情节的起伏跌宕呢?如果心中了无罣碍,就完全摆脱了一切是非对错,心中必定安然自在、随遇而安,没有得失的不安与恐惧,没有是非的焦虑或迷惑,没有高下的惊忧与惶恐,这样的人,已经完全从恐惧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的生命,已不再是痛苦的囚笼、恐怖的监狱,而成为无尽的幸福与喜悦。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在于修心。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远离,即永远离开、彻底离弃之义。颠倒,即违背实相、本末混淆、倒置是非之义。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此等颠倒,都是无明烦恼所引发的。
众生各有其颠倒梦想:天人做的是安逸闲散梦,阿修罗做的是争强好斗梦,人类做的是富贵名利梦,旁生做的是吃苦受役梦,饿鬼做的是忍饥挨渴梦,地狱众生做的是受苦受刑梦……唯有佛陀,方能远离颠倒梦想而成就大觉。
人世如幻、浮生若梦,如果不能认知实相,就会在黑白颠倒、不明真假的轮回困境中不得自拔。作为修行人,就必须依靠般若空性,看破世间的一切,了知万法皆如梦幻泡影,绝不去贪爱执取,当心完全解脱妄念纠缠之后,一切才会显现其本来面目,我们自相续中的障碍和执著才会得以遣除。

(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安纳托利亚与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自古以来,各种文化不断碰撞和对话,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多元文明。在这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中,丝绸之路扮演了关键
  •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作者:未笒 ◾️首发:晋江 -如果失误掉进了死对头的老巢怎么办? 鸦透作为恋爱游戏npc,却在失误之下被投放到了隔壁的惊悚逃生
  • ”2.核//爆(小说上卷结束的位置)然后AA众被捞回小岛,接上C在行政院听取汇报,和老狐狸们吵架护comps,三连护弟:“大和队长的这事件我绝不接受,详情还未清
  • 娱乐圈古早八卦③ 小S女儿许曦文刚刚过完自己的18岁生日,身穿吊带黑色长裙,俨然比妈妈还漂亮✨ 2005年,小S有孕在身,嫁给了被称为“金融小开”的许雅钧,两人
  • 3月第一篇plog~1.昨天去city work了一下,去西湖走了走,拍拍鸳鸯拍拍日落,随意找个椅子坐坐发发呆,很惬意很舒服的一下午[送花花]2.图3这个是真不
  • 当个体克服了自我中心时,他人的需要变得和自己的需要一样重要,于是爱的观念逐渐从“被爱”转换为“爱人”。弗洛姆认为“被爱”等同于一种依赖状态,人在其中感到自己弱小
  • 我西皮可拆不可逆(最多最多互攻),谢谢。 中午看那个玄学视频,up主都没有分属性,一些对家就急着在评论区占领高地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有点水平(说对了一部分)的占
  • 我是太缺爱了吗,是因为从没有女孩子这么对我好过?为什么我要这么执着于你。你说我幼稚,却不愿陪我成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好好继续谈,也不肯放过我。爱而不得,遗憾真是
  • _时咛裴砚 把人搂过来,他分析道:“案子刚销,你出去找工作,对你来说很不利。_时咛裴砚 “我已经很多年不带学生了。
  • 包容度很高,互关>一切xz相关/乙女腐/嘴过我推/我推梦1⃣一次淡坑 基本无浓度《落不下》《一颗苹果》重度骨科瘾2⃣与国乙割席前夫哥夏彦(慢出小盘3⃣排球少年浓
  • 愿这份美好的祝愿能够陪伴您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刻,让您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愿这份美好的祝愿能够陪伴您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刻,让您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 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你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日一善[超话]#
  • 第一次和越琪旅游,合拍度和适配性max,我俩约的景德镇从我前年辞职拖到了现在都没去,倒是先跑了俄罗斯哈哈。我霸占了旁边无人的座位放行李,望着窗外内心感到不同
  • 情侣之間真的能够提供情绪價值的是最重要的。我来姨媽肚子很痛,心情從昨天下午開始變差,鼠哥各種安慰,想办法譲我尽量心情好一些。早上起床心情還是很差,(姨媽期大家都
  • #南来北往伏笔##南来北往剧情事事有回应# 我就知道李乃文出演不是只为了挨巴掌,汪新马魁去哈城抓犯人,被贾金龙从混混手底下救下,还说腾瘸子是自己朋友,我一度怀疑
  • 收盘了,今天行情还不错,盘中解读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明天早盘继续分享。 不少朋友问到光绪帝中线持仓要不要卖出的问题,其实这个大家自己都可以处理,如果想听我的建议,
  • 买过更好or更差的礼物 明明本来是想高兴的 但是嘴角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起来 天生个下头 居然还自称乐观积极向上 人真的实在不了一点儿《利他性》如果是人在社会上存
  • 20240303,Apo ig ไม่ว่าจะสูตรไหน Gen ไหน อาโปก็มั่นใจได้ทุกวัน 555555 ✨ Bare to
  • 媳妇仰头看着屋顶正脊上栩栩如生的陶瓷雕刻,感叹:“这是我见过的保存最好的岭南建筑”所以我们放弃了南风古灶和筷子路的旅行计划,专注于祖庙。而昨天的一组照片,吴磊
  • 我已经重生了,一周前重生到了十九岁,正是大好年华,还是上河村的一枝花,有人调戏我,实属正常。我已经重生了,一周前重生到了十九岁,正是大好年华,还是上河村的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