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古人的文房,不止四宝,带你认识多样的文房雅器!】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被认为是文房四宝,是古代文人书房不可或缺的四件东西,在没有电子设备和信息化的古代,精妙绝伦的思想和创造,就因这四件工具,得以在文人的书桌上浮现。



笔,是指毛笔,是我国汉民族所独创的书写工具,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用它书写出来的线条可柔可刚、可粗可细、可润可枯,变化之多,为任何硬笔所不及。它主要选用野生动物或山羊的毛作为材料,或纯毫或兼毫,可以做成不同类型,来适应各种需要。其品种之繁,在笔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墨,它是我国的特产,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松烟墨,松涸是用松林熏的涸和动物的骨胶制成的,墨色浓黑而沉着,入水后易化,较易磨。第二种是油烟墨,是采用桐油或煤油、麻油等熏的烟,加入胶质和香料等制成的。特点是墨色乌黑而有光泽、耐水性强。第三种是混合墨,它是由松烟、油烟混合制成。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且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沧桑岁月,仍然字迹清晰、神采奕奕。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如安徽泾县所产的宣纸,洁白细润、亦书亦画,吸水性能极好,能长期保存,有“纸寿千年”之誉。



砚,是与墨配套使用的工具,要求其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特别是一些雕砚,造型古雅,图案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都知道,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房里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但你可知道,古代书房里并不只这四样宝贝,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古代文人们,在自家的书桌上都摆了些什么吧!

印泥

印泥,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

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当时称封泥。

到了隋唐以后,社会的进步有人研制出纸张,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

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逐渐发展成我们现代的印泥了。

镇纸

镇纸,即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熊形玉砚滴,为一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飞熊的传说,古代极多。

魏晋时蛙龟等青瓷砚滴较为流行。如青瓷熊砚滴,仔熊右手捧食欲入口,左肢轻扶左膝,神情专注。顶部有孔为注水口。

南北朝时期水滴以动物造型更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并有其他造型的砚滴。如青瓷棒槌形砚滴,其形状颇像一条茄子,一端圆鼓上有鸡心状注水口,另一端为细管状流。造型小巧别致。器身刻划卷枝纹,线条流畅自然。从纹饰上看,为南北朝时的典型器物。

唐代砚滴形制小巧,造型别致,除有瓷制品外,还有铜制品,如龟形砚滴,造型为一龟口衔小碗,龟背有柱形钮,龟甲雕刻精湛细腻,为唐代砚滴中的精品。

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尤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有舟形、坐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鱼形砚滴,为一只跳跃的鱼形,口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别致,鱼身有刻纹。通体施以灰青色釉,为元代瓷砚滴中的精细之作。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砚滴自是争奇斗妍,历代均有砚滴传世,尤以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青花鸳鸯形砚滴,为象生鸳鸯形,背上有圆孔,上插有一滴管,平底,通体以蓝地留白技法装饰。器型精巧,胎白质细。左上留白地内青花楷书“宣德年制”。

清代砚滴以象生形居多,作工精巧,青白釉莲蓬形砚滴,其造型极为别致,左边一朵荷叶为水盂,边堆塑螃蟹,内有孔洞通向右边莲蓬,莲蓬有出水孔为砚滴。

笔筒

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洗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其它形状。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臂搁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臂搁多竹木、象牙质地,上有纹绘雕饰,十分精美多趣。

墨匣

墨匣主要用于存放墨锭,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镶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纹,所以,一般都很精美。

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的。清末制墨匣最著名的,当属京城“万礼斋”。

笔架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从样式来看,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

笔挂是用竹木制成的架子,两边有柱子,高一尺余;上面有横木,宽亦一尺有余,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挂也有制成圆柱形的,圆顶,笔挂在圆顶周边上,很方便。

笔搁是搁笔之物。根据不同形状,亦称笔枕、笔山,也有称笔床,清朝还出现了笔船。

除此之外 ,还有砚山、笔屏、笔船、糊斗、蜡斗、贝光、裁刀等等。

砚山:指原石制成的砚,既能当砚,又能赏石。

笔屏:插笔与袖珍小屏风合体的专用文房用品。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较为普及。

笔船:用于横放毛笔,以木、牙、铜、玉质材料制作。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

水中丞:就是指水盂,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糊斗:用来盛放浆糊的器具。

蜡斗:古时文人用蜡之处很多,缄封必用蜡,而不用糊。糊斗和蜡斗作用相同。

贝光:用来砑光纸张的。砑光意思就是压实磨光的纸张,常常用于好纸。最初以贝壳所制,故称之为贝光。

裁刀:用于裁纸。主要有金属刀、竹刀和象牙刀。

耕而陶聊茶:二十五.三红七绿为青茶 (1、青茶溯源谈虎丘)

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也叫乌龙茶,俗称半发酵茶,它的主要产地在我们国家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最具代表的品种就是闽北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单丛,台湾的乌龙茶。从历史文献上看,这四个地区产生乌龙茶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福建武夷,其次安溪,再次台湾,最晚为广东潮州。

青茶制作讲究,鲜叶的采摘,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太嫩,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高,糖类跟形成芳香物的前导物低,成茶滋味苦涩、香气低。过老,内含物质低,纤维素含量高,茶汤亦差。所以要在茶树新梢的顶芽形成驻芽的时候采摘小开面儿或大开面儿,俗称“开面采”。这时候茶树鲜叶中呈苦涩味道的脂型儿茶素减少,糖类增加,嫩梗里产生了较多的氨基酸,香叶醇、苯乙醛等香气成份增加。接着通过萎凋使鲜叶轻度失水,破坏叶绿素,令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类增多;蛋白质分解,低沸点的青草气得以挥发,如此就为香高、味醇、耐泡的优质成品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开始做青。做青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叶片的“死去活来”,这形容的是摇青跟凉青交替过程中茶树鲜叶的状态。通过摇青,鲜叶跟嫩梗里的水分缓慢散发,使得生机勃勃的叶片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把摇过的叶片放置一会儿,嫩梗里残留的水又重新分布到了叶子表面,叶片接着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反复交替,我们就看到了鲜叶不停地“死去活来”,也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作“走水”、“还阳”。摇青过程会让叶片边缘不断受到震动和摩擦,令边缘细胞逐步损伤,使得多酚氧化酶对儿茶素渐进氧化。当鲜叶的含水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叶子的颜色由绿转淡绿、黄绿,叶片边缘出现红斑并且花香开始出现,就要果断杀青,钝化叶片中酶的活性,终止叶片内儿茶素的氧化,保留巩固茶的内在品质。再经过揉捻、烘干、焙火等工艺终成青茶。

清崇安知县陆廷灿的《续茶经》约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书中他援引王草堂《茶说》所述:“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闬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看,采后晒青、摇青、炒、焙、拣梗,在那时候主要的青茶工艺已经展现无遗。王草堂即王复礼,是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后人,《茶说》成书应为清初。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六十有七的王草堂受福建抚台之聘来闽,寓居武夷山。后一直隐居于此,潜心向学,前后经历了王梓、梅廷隽、陆廷灿三任崇安令,终老于武夷。王草堂在《茶说》中记录的有关武夷茶制法的文字对考证乌龙茶起源来讲弥为珍贵,泽被后人。

新事物的出现是有前提条件的,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也不例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一道诏旨,令茶废团改散,“岁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把团茶都废掉,喝散茶。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里也记载:“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沈德符的歌功颂德稍显肉麻,但放小牛出身的朱皇帝废团改散可真是对茶的一次大变革,条索型散茶方便揉捻、发酵,它的大量出现,为自明以降茶类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说乌龙茶的诞生,不得不从明代冠绝天下的虎丘茶讲起。有朋友说,虎丘茶不是绿茶吗,跟乌龙茶有啥子关系。外行了不是,没有虎丘茶,就引不出两百多年后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静下心来,慢慢听吧。

到过苏州的朋友都知道,苏州的虎丘,相传是吴王阖闾墓冢所在地,其墓道口就在剑池深处。《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苏州府志》说茶圣陆羽在贞元年间(约796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著书,一边研究茶学。他发现虎丘处有一泉水,汲水饮茶,质甘清凛,为水之美者。于是就在虎丘山上挖石筑井一眼,此井被后人称为“陆羽井”,亦称“陆羽泉”。

陆羽泉被唐代品泉家刑部侍郎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明代王鏊曾赋诗:“翠壑无声滑碧鲜,品题谁许惠山先?沉埋断础颓垣里,搜剔松根石罅边,云乳一林沆瀣分,天光千丈落虚圆。闲来弃置行多恻,好谢东山悟道泉。”。现在的陆羽井为一长方形水池,约一丈多见方,井四周石壁陡峭如削。石肌天然,色呈褐赭,秀若铁花。从前宋代苏东坡来此游赏赞其为“铁华秀岩壁”,后人遂将其称作“铁华岩”。“铁华岩”这三个字后来被清代范承勋手书,并将其刻于石壁之上。凡今游山的怀古之士无不至此一睹这“陡崖垂碧湫,古苔铁花冷,中横一线天,倒挂浮图影”的泉石盎然之境。

说到这儿,要澄清一个事情,有人说虎丘茶是陆羽带到苏州种植培育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丘茶的种植跟陆羽没有一点关系。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陆羽的《茶经》大约是在公元780年完成的,陆羽《茶经》里并没有关于虎丘茶的记述。这也是后来清顺治年间广东人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的原因。二,唐代诗人韦应物(737年~791年)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到苏州任刺史,至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苏州官舍。陆羽是在韦应物逝后五年才来虎丘。在任上,韦应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喜虎丘园中茶生>>,诗中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可见,彼时虎丘山上早已长有茶树,非陆鸿渐所植。

《元和县志》记载虎丘所产之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虎丘茶的影子。明末苏州状元文震孟(1574年~1636年)就说:“吴山之虎丘,名艳天下。其所产茗柯,亦为天下最,色香与味在常品外。如阳羡、天池、北源、松萝俱堪作奴也。”。卜万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时官广东韶州知府。他在清顺治年间(约1644年~1661年)著述的《松寮茗政》里写到:“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必亲诣茶所,手摘监制,乃得真产。且难久贮,即百端珍护,稍过时,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云易散,故不入供御耶。”。

清顺治年(1655年)广东人陈鉴侨居苏州,感:“陆桑苎翁《茶经》漏虎丘,窃有疑焉。陆尝隐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予乙未迁居虎丘,因注之、补之;其于《茶经》无以别也,仍以注、补别之,而《经》之十品备焉矣。桑苎翁而在,当哑然一笑。”。于是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他在文中对虎丘茶的生长、品饮做了记载,他说虎丘茶树“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生长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鉴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

清朝的《虎丘山志》载:“虎丘茶,出金粟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如白玉,而作豌豆香。”。金粟房是虎丘山上寺院之一,这段文字点出了“虎丘茶”的出处。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名艳天下的虎丘茶是明代虎丘山中寺庙和尚种植、制作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今日小寒#
【24节气说制香—小寒】香篆吐云生暖热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有多冷,宋人陈去非言: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晋代陶渊明说:“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似乎小寒时节就应该老婆孩子热炕头,暖气空调大棉袄,可古代文人眼中的小寒时节,却依旧是丰富多彩。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云:“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范成大《早发竹下》:“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范成大,南宋文学家,“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评价他“文章赔丽清逸,自成一家”。 范成大著有一本记述广南西路风土民俗的《桂海虞衡志》,作品共分志金石﹑志香﹑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等十三篇,其中《志香》一篇对古代香学的影响颇大,对前人之说颇多纠谬之处。

《志香》也对海南沉香极为推崇,言:“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一博投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
范成大一生也颇为坎坷,官场起起落落,宋廷南渡一百五十余载,坐享东南繁华,却仿佛是个粉饰太平的假象,中原陆沉,神州板荡,国破山河在,雕栏玉砌只是朱颜改,追忆东京之繁华的《东京梦华录》便在这个时候问世。

范成大工于诗,有记载存诗1900首,在他的诗词中,也不乏香的身影,如“浓薰百和韵,香极却成愁。” 熏的是百和香;又有“枕书睡熟。珍重月明相伴宿。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熏香用的是宝鸭香炉;又如“暖扇遮微雨。香雾扑人衣”、“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香篆是什么?
香纂亦称印香,篆,是取了篆文的意,是指将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种以篆文为花样的香范里,做成带有图案和文字的香品。
洪刍《香谱》记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食与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古时的香篆最早是用作计时的,印成篆文形状的香粉一气呵成地燃,从头至尾恰是算计好了的时辰。

《香乘》卷二十二《印篆诸香》中记载: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衍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
《宣州石刻》中记载,曾有人制出百刻香印,一副香篆分为一百个刻度,循序燃尽便是一个昼夜。更文字记录了其大小尺寸:“百刻香印……每刻长二寸四分,凡一百刻通长二百四十分,每时率二尺,计二百四十寸。凡八刻,三分刻之一,其近中狭处六晕相属亥子也、丑寅也、卯辰也、巳午也、未申也、酉戌也,阴尽以至阳也……每起火,各以其时,大抵起午正,或起日出……”

洪刍《香谱》也载:“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矣。”
一昼夜被划分为一百个刻度,打一炉香篆,燃烧完就是一昼夜,每每觉得创造出百刻香印香范的匠人一定是个理想主义者,又或者是个处女座,碗口大的一枚香范,精确到了每一秒。

后甚至还出现了“五更印刻“:上印最长,自小雪后,大雪、冬至、小寒之后单用,其次有甲乙丙丁四印,并两刻用。中印最平,自惊蛰后至春分后单用,秋分同其前后,有戊巳印各一,并单用。末印最短,自芒种前后及夏至后小暑后单用,其前有庚辛壬癸四印,并两刻用。
一年四季,昼夜长短,通过香范的径度和宽度,安排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只是“五更印刻”后世只有文字描述,并不见图谱传世,有图可见的,在明代高濂撰的《遵生八笺》中,描绘了“长寿永寿香印图”和“福寿香印图”。在陈敬的《香谱》中,也有收录的香印图可见。

明人朱之蕃有诗《印盘香》言:“不听更漏向谯楼,自剖玄机贮案头。炉面匀铺香粉细,屏间时有篆烟浮。回环恍若周天象,节次同符五夜筹。清梦觉来知候改,褰帷星火照吟眸。”将一盘香篆的作用、形状、摆放的位置、时间描述得清清楚楚。
朝代更迭,香篆历经岁月的颠簸,依旧出现在很多的诗人词人作品里,白居易有诗:“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唐代王建有诗《香印》:“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宋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荷兰外交官高罗佩著的《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述了唐宫计时用的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盘子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计时焚熏,称为“五朵祥云”。

宋代学者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曾记载,“除日晷刻漏之外,有一种“香篆钟”也颇为流行”;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曾制造出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香的燃烧时间对应相应的刻度来计时。只可惜,这些独具匠心的发明,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香篆到后来,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计时之用,更多的香范被制造了出来,如福庆香篆、延寿篆香、长春篆香、寿征香篆,便多了一层祝福的意义在里面。
宋时还出现了一款“心字香”,大抵是 “心”字的首尾勾连图案,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其《词品》卷二中云:“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北宋蒋捷有词《一剪梅》:“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清词人纳兰成德也有《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一枚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如此与众不同的“心字香“,便从繁花似锦的宋代燃烧到了风云迭起的清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宝贝真的是一个超级爱国的孩子!《三国演义》张杰铭 7岁 【第一届“小萌星”闪亮登场】在孩子们的不断努力下,以及家长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次首届“舞动未来,秀出自
  • 只不过,人类有了智商之后,总是觉得自己的出现,就是比其它生物的出现更加的神秘或者不可思议。也有可能,对方生活在更好的环境,战力远远低于从恶劣环境之中走出来的我们
  • 今天晚上知道客机出事后,看到了很多的视频还有一些报道出现来的消息,真的好难受,难受了一个晚上,想找一个人来聊一下,我又不知道找谁,找朋友,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空和我
  • #宁波租房叮咚号[超话]#合租合租,有阳台 电梯房直租 无中介费管理费,包物业明楼三号线地铁口,常青藤小城带阳台附近天伦时代广场,和丰创意广场,宁波书城,外滩,
  • 老版第二部,又名《神鬼传奇2》《千年不变的美丽》问花花不语多少柔情在梦里那场细细的雨是我留在风中的泪滴走不出过去怎么也学不会忘记你是种魔力让我难以抗拒爱的痕迹刻
  • ”11.“墙角的海棠窥见了少年身上的光”12.“追赶日出就算我献给自己的浪漫”13.“云朵偷喝了酒于是映红了半边天”14.“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19
  • 本以为今天能睡到下午谁知道十点多就醒了下午吃完饭开始打扫卫生晒被子弄完闭眼就睡着了睡了半小时好精神啊[睡]起来赶快煮肉收拾去健身今晚普拉提就我一个人[吃瓜][吃
  • 但现在不会在意这些“虚礼”了,因为在我心中你不是那些小女生口中‹只有粉丝了›的哥哥,你行事成熟、内心强大,我也在心中将我们的关系发展为认识几年的朋友,我们有彼此
  • #时空中的绘旅人[超话]#截图为b站某个评论,个人觉得有点道理,如果有人一上来在这里开骂或带节奏,阴阳怪气,不好好讨论,不管是哪个游戏的玩家,我直接祝福去和xz
  • 諭鶴羽神社 最新的留言告示牌羽生結弦選手新しい出発を祝福します。會一直支持的[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
  • 一瞬间忘记了错乱与寒冷,执意去寻找冥冥之中的归处,却没有人告诉我,尘世滚滚该如何踏步,跌跌撞撞走进轮回的迷宫,依旧不明白花儿究竟为了谁红。一瞬间忘记了错乱与寒冷
  • 射手座男女检验真爱的方法:正儿八经的探讨一件事以超级害怕麻烦而闻名的射手座,你跟他们说一百件事,至少有九十九件事,他们是不会真的当回事的。处女座男女检验真爱的方
  • 又收到PR的礼盒啦#新年好物开箱# Herbivore Lapis :蓝色蓝艾菊面部精华油油肌痘肌敏感肌给我!我试用了一下,精华水跟乳液都是很清爽的质地,而且吸
  • [送花花]去了隆玛特超市买了堆小零食[憧憬]睡了一天起来去吃的夜宵[二哈]哥哥烧烤的技巧好像有待提升[可爱]延边晚上太冷了冻的脑瓜带疼[揣手]订杯热奶茶续命边看
  • 不过,小韵儿,往后的岁月,愿你像那天边的云,自由自在,从此只为自己而活。To药尘:被自己视如亲子的徒弟所害,苟延残喘,直到遇见萧炎,你同样对他付出真心,所幸这一
  • 云南米线千变万化,杂糅各民族的精髓,可以融合咸辣,又能突出酸甜,算是云南菜的一个缩影。不过适口为珍不能成为喝次差茶,或者有问题茶的借口,所以适口为珍应该首先保证
  • 此外,主创人员林雨涵呼吁作品的原班人马早日前往内蒙,以完成此书番外、花絮的再创作。本报讯北京时间2021年6月22日,以林雨涵为首的众多作家历时四年编写的长
  • (真的物超所值,我很少花完钱觉得自己不是韭菜,这次除外[笑cry])于是又开始老流程,卸下退休电脑的硬盘,连上外置读取设备开始转移老照片。去年拍了不少 ProR
  • 希望KD能在勇士开开心心打下去,跟着小学生每天动起来~希望勇士挺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愿伤病远离自体脂肪填充面部术后当天肿胀以及局部的臃肿第一天填充部位会肿胀,局部
  •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证明从剪切连接件中传递的局部力,以及与欧洲规范4 相比,其所需的横向钢筋量有所减少。資深音樂人黎小田病逝 終年73歲[心]多謝各位新聞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