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太原入画屏
“条件越来越好了,还是没能陪爸妈。都说太原变化比外边儿大,我深爱着我的家……”近日,民谣《太原》走红,在优美的旋律中,歌词“条件越来越好”和“太原变化大”的讲述引发市民强烈共鸣。
太原变化大,在文旅产业当中当属大景区建设。太原古县城、太原方特、钟楼街、双塔公园、汾河四期、太原植物园、稻田公园……近几年,我市新建的一批重量级景区犹如下饺子一般涌现,数量之多、颜值之高,让人有些惊讶。这些全新景区不仅彰显着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充实着“锦绣太原”文旅品牌内涵,而且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城市环境宜居宜游,民众诗意栖居,自得其乐,幸福指数就这样悄然攀升。
名城风貌彰显
3月21日,省文旅厅发布了我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名单,太原古县城、钟楼街步行街、太原方特东方神画入选。三大景区分布于城市北、中、南3个方位,是我市“古都晋阳”“千年府城”“新锐景区”文旅品牌的典型代表,扮演着“城市会客厅”的角色。
“以前,外地朋友来太原旅游时,我会推荐晋祠。他们游览完之后,一般自驾去平遥古城这些外地景区。不过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90后”边思宇,是富力文体中心一名游泳教练,忙碌一周后,他都会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来放松身心,他的足迹遍布我市各大景区。冬天前往植物园观赏奇花异木,与网红“露珠”型植物馆建筑、60米超长扶梯合影;夏日傍晚,和爱人自驾前往晋阳湖公园,在湖边一起看落日;外地同学来太原时,带着他们前往太原古县城或者钟楼街,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新建的大景区都值得看看,我可以向外地朋友报出一长串名字,让他们选择。”
市民戴晋生,是一名资深驴友,他用“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来形容我市景区建设成绩。他举例说,太山是驴友们的热衷去处,他多次沿着山间小路爬上山顶,“以前规模很小,经过改造升级后,景区扩大了好几倍。仿唐风格建筑群,不仅美如图画,而且非常有文化底蕴。太原市经过改造、升级的景区,面貌全新,完全拿得出手,值得向外地游客推荐。”
旅居环境美好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开发建设,不仅向市场提供了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而且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从空中俯瞰,我市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各类景区如同颗颗明珠点缀在城市各个角落,景色美不胜收。
“95后”女孩郭小倩是太原方特一名员工。四年前,她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了解到太原方特要在家乡阳曲县落地,于是决定回家乡发展。入职太原方特后,她发挥设计专业特长,参与到太原方特园区的各类设计工作当中。“这里美如画卷,建筑华丽,环境整洁,活动精彩,夜晚绽放的焰火更是绚丽。开业当天,我激动得落下了眼泪。”郭小倩说,看到家乡有这么美丽的大型乐园出现,看到小孩子们有了一个更安全、更快乐的玩耍地方,她真切感受到了太原的变化,感受到了阳曲县的变化。能在一个如画景区,为家乡建设发光发热,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今年69岁的王茂才,出生在钟楼街的靴巷,在钟楼街一带生活过35年。喜欢怀旧的他,长期记录、拍摄周围环境的变化。钟楼街改造完工后焕发出全新活力,他时不时来这里找老街坊、老同学聚聚,或者独自行走在钟楼街上,将老照片与眼前街景作对比。“这里修旧如旧,保持了历史风貌,能勾起很多往事。真没想到这里会变得这么好。”
锦绣太原闻名
3月2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再次聚焦太原,栏目以“花开时节,春和景明”为题,推介太原美丽春色。在唯美镜头里,巍峨的城楼、耸立的双塔、清澈的湖泊惊艳了时光,城市居民走到户外放风筝、游春赏花,尽享美好春光。事实上,因大景区建设成绩斐然,我市不仅在央媒的曝光率大大提升,而且跻身网红城市行列,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以钟楼街为例。钟楼街开街以来共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其中,正月初一至十五接待游客220万人次。网红景区太原方特也表现不俗,开园至今接待游客89万人次,其中,春节、元宵节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有关负责人介绍,“游客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正月十五当天,接待了1.4万名游客。夜场烟花、主题演艺、无人机表演、灯光秀受到游客热情关注和一致好评。”
去年5月开城以来,太原古县城持续受到游客关注,人气爆棚,已接待游客620万人次。2022年“锦绣太原中国年”主题活动期间,太原古县城接待游客38万人次。在线上,太原古县城是一个流量担当,相关话题的抖音播放达1.6亿次,成为全国19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中的线上热门景区。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古县城是人气最高的网红景区。所以,有一座“凤凰城”带热“锦绣太原城”的说法。
短 评
期待更多精彩
旅游产业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市“大景区”建设战略的实施,一批重量级景区集中涌现,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游。这些巨大变化,带给市民游客丰富精彩的旅游体验,让他们在慢下来的节奏中,尽情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魅力。
更多精彩在路上。我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将升级、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提供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旅居环境。时代在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锦绣太原城”将呈现“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社会祥和”的风采。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有理由相信,未来将见证更多精彩发生,未来将收获更多美好体验和感受。
来源:太原日报

【【津云调查】从手挖肩挑到智能制造 飞驰的不仅是天津地铁的速度……】https://t.cn/A66XYIPD天津,是我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4月7日,天津地铁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7047”工程,而这也开启了天津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开凿隧道只能是“开天窗”式的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地铁隧道几乎都是靠沿线居民等广大群众义务劳动挖出来的,高峰的时候,每天有多达上万人参与一线施工。时光荏苒,人们对轨道交通曾经的那些展望与设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繁忙线路,穿梭往来于地层之下。

  麻花型隧道群的“拧巴”与带来的便利

  天津地铁10号线,作为天津“东南半环线”,串联起了河西区、河东区和东丽区的多个客流集散点,眼下,10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区间,大部分都已完工,线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也已经被拿下了,那就是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隧道的盾构工程,因为,这段隧道必须要从海河下方穿过。

  说到工程难度,天津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殷波介绍道:“穿越海河的时候隧道埋深非常大,隧道直径是6米,河底到隧道顶之间还要保留一个跟隧道直径相当的覆土厚度,再加上河本身的深度,隧底埋深一般在30米左右,水压力非常大,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十分严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殷波

  为了尽最大可能方便乘客,地铁在设计上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平常乘客需要换乘的时候,往往都得上楼、下楼,穿越长长的地道,为了使换乘更便捷,天津的地铁建设者们做了很多努力。

  天津宾馆站、肿瘤医院站,是地铁5、6号线的两大交会车站,换乘人数众多,在这两个站点,乘客从其中一条线路上下来,不用上下楼,只需要横穿不到10米宽的站台,就能登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如果赶上5、6号线列车同时到达,您快走几步,10秒钟就能完成换乘,这就是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听上去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却是对设计和施工的极大考验,说白了,乘客不用上下奔波了,地铁列车就得上下奔波。5、6号线左右线加起来一共八条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要在长达八千多米的地下区间内,上下重叠,交替扭转,两条线路就像拧麻花一样,才能最终翻转到同一站台上,因此这也被称为麻花型隧道群。

拧麻花隧道示意图

  为了确保隧道群结构稳定,每个区间内四条隧道的盾构施工都有严格的顺序,而且四台盾构机在各自掘进过程中,必须保持距离、不能相遇,以此减少对隧道之间土层的扰动,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施工组织计划。

盾构施工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脚踏实地下的这些功夫,地铁5、6号线才最终顺利实现了同站台换乘。开通几年来,每当听到人们称赞这两条线路乘坐舒适、换乘方便快捷,殷波和同事们都会感到特别欣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施工紧锣密鼓 新线路即将开通

  按照计划,地铁10号线一期将在今年年内全线通车,另外,天津目前正在建的地铁线路还有7号线、8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北段等。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土建4标的果园南道站,全长322米,眼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近半。

  果园南道站紧挨着京津公路,南边就是丰产河,地下两层承压水,水系联系很强,因此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突涌的风险。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于淼介绍说:“我们坚持分层开挖,开挖之前还要人工对开挖当层的墙缝进行探挖,看有没有冒水点,同时加强对基坑钢支撑和周边构筑物的监测,随时观测有没有出现倾斜和沉降。”

  除此以外,果园南道站的施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地下管线切改工程。果园南道站,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一些小区拆迁后,在地底下遗留了大量的水电管线,有废弃多年的,也有正在使用的,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作为管线切改工作的负责人,项目部副经理顾兴业必须把这团麻一根根捋出来,挨个寻找产权单位,然后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制定整体的管线迁移方案,为地铁施工腾挪空间,因此,他这个岗位也被叫做“地铁施工的拓荒者”。

顾兴业工作照

  好不容易把地下管线摸排清楚了,到了切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令人挠头的事儿,比如说,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切改的时间段,还是可切改的范围,各有各的规矩,有些单位甚至一年才允许切改一次,如何协调大伙儿彼此配合,以地铁施工为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管线的迁移,保证地铁工期,对顾兴业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最急的时候是去年,好多老旧管线探挖出来,产权单位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就得回去查图,来来回回特耽误时间,只要有一根线或一个杆体没迁走,施工就没法儿进行,当时黑天白天加班,媳妇儿生孩子我就在医院陪了一个晚上,还没睡觉。”

顾兴业工作照

  在项目部和诸多管线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障碍被逐一清除,一切顺利的话,车站主体结构将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为相邻两个车站的盾构始发提供接收条件,而果园南道站所属的4号线北段,则将在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智能制造 助力地铁建设

  天津地铁11号线管片厂,由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11号线一期全线20个盾构区间、将近两万四千环地铁管片,都是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管片,通俗说就是组成管道的混凝土片,六片半弧形管片拼成一个环,在隧道开凿过程中,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环在地下拼接起来,一条隧道就形成了。“管片预制对精度要求很高,第一要防渗,互相之间又不能错位,像我们的预制精度都在0.5个毫米,精度越高,组装成环的隧道会越严密。”地铁11号线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说。
管片厂

  作为地铁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的预制工序十分复杂,从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再到蒸养、水养,等待管片强度不断生长,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每一片管片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用于盾构施工,都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管片厂

  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带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下决心要把管片生产这个土建的活儿,干出高科技的味道来,他们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等设备。在诸多的发明创造中,武保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收面也叫抹面,是指将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整,抹得越平,对盾构机的磨损越小。

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和同事们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管片抹面动作,武保华他们这群原本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人,可是费了大劲了,毕竟要想让一条机械手臂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自如地动起来,并且知道哪儿能动哪儿不能动,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动,需要借助极为复杂的软件程序和参数计算。 “就得自己去学,查阅大量资料,先对机器人有个认知,然后再一点点琢磨怎么让它把这个面儿抹起来,反复进行大量的参数对比试验,大夏天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不停刷轨迹刷程序,汗流浃背,这才终于研制成功。”质量员赵泽伟说。

管片收面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到今年三月,11号线管片厂累计生产管片22000多环,其中将近一万环已经被发往各个标段用于盾构施工。

  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天津地铁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建设之路。几年来,随着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天津地铁构建起了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津云调查】从手挖肩挑到智能制造 飞驰的不仅是天津地铁的速度……

2022-03-22 14:27 津云

  天津,是我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4月7日,天津地铁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7047”工程,而这也开启了天津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开凿隧道只能是“开天窗”式的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地铁隧道几乎都是靠沿线居民等广大群众义务劳动挖出来的,高峰的时候,每天有多达上万人参与一线施工。时光荏苒,人们对轨道交通曾经的那些展望与设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繁忙线路,穿梭往来于地层之下。

  麻花型隧道群的“拧巴”与带来的便利

  天津地铁10号线,作为天津“东南半环线”,串联起了河西区、河东区和东丽区的多个客流集散点,眼下,10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区间,大部分都已完工,线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也已经被拿下了,那就是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隧道的盾构工程,因为,这段隧道必须要从海河下方穿过。

  说到工程难度,天津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殷波介绍道:“穿越海河的时候隧道埋深非常大,隧道直径是6米,河底到隧道顶之间还要保留一个跟隧道直径相当的覆土厚度,再加上河本身的深度,隧底埋深一般在30米左右,水压力非常大,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十分严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殷波

  为了尽最大可能方便乘客,地铁在设计上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平常乘客需要换乘的时候,往往都得上楼、下楼,穿越长长的地道,为了使换乘更便捷,天津的地铁建设者们做了很多努力。

  天津宾馆站、肿瘤医院站,是地铁5、6号线的两大交会车站,换乘人数众多,在这两个站点,乘客从其中一条线路上下来,不用上下楼,只需要横穿不到10米宽的站台,就能登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如果赶上5、6号线列车同时到达,您快走几步,10秒钟就能完成换乘,这就是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听上去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却是对设计和施工的极大考验,说白了,乘客不用上下奔波了,地铁列车就得上下奔波。5、6号线左右线加起来一共八条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要在长达八千多米的地下区间内,上下重叠,交替扭转,两条线路就像拧麻花一样,才能最终翻转到同一站台上,因此这也被称为麻花型隧道群。

拧麻花隧道示意图

  为了确保隧道群结构稳定,每个区间内四条隧道的盾构施工都有严格的顺序,而且四台盾构机在各自掘进过程中,必须保持距离、不能相遇,以此减少对隧道之间土层的扰动,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施工组织计划。

盾构施工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脚踏实地下的这些功夫,地铁5、6号线才最终顺利实现了同站台换乘。开通几年来,每当听到人们称赞这两条线路乘坐舒适、换乘方便快捷,殷波和同事们都会感到特别欣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施工紧锣密鼓 新线路即将开通

  按照计划,地铁10号线一期将在今年年内全线通车,另外,天津目前正在建的地铁线路还有7号线、8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北段等。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土建4标的果园南道站,全长322米,眼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近半。

  果园南道站紧挨着京津公路,南边就是丰产河,地下两层承压水,水系联系很强,因此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突涌的风险。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于淼介绍说:“我们坚持分层开挖,开挖之前还要人工对开挖当层的墙缝进行探挖,看有没有冒水点,同时加强对基坑钢支撑和周边构筑物的监测,随时观测有没有出现倾斜和沉降。”

  除此以外,果园南道站的施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地下管线切改工程。果园南道站,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一些小区拆迁后,在地底下遗留了大量的水电管线,有废弃多年的,也有正在使用的,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作为管线切改工作的负责人,项目部副经理顾兴业必须把这团麻一根根捋出来,挨个寻找产权单位,然后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制定整体的管线迁移方案,为地铁施工腾挪空间,因此,他这个岗位也被叫做“地铁施工的拓荒者”。

顾兴业工作照

  好不容易把地下管线摸排清楚了,到了切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令人挠头的事儿,比如说,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切改的时间段,还是可切改的范围,各有各的规矩,有些单位甚至一年才允许切改一次,如何协调大伙儿彼此配合,以地铁施工为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管线的迁移,保证地铁工期,对顾兴业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最急的时候是去年,好多老旧管线探挖出来,产权单位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就得回去查图,来来回回特耽误时间,只要有一根线或一个杆体没迁走,施工就没法儿进行,当时黑天白天加班,媳妇儿生孩子我就在医院陪了一个晚上,还没睡觉。”

顾兴业工作照

  在项目部和诸多管线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障碍被逐一清除,一切顺利的话,车站主体结构将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为相邻两个车站的盾构始发提供接收条件,而果园南道站所属的4号线北段,则将在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智能制造 助力地铁建设

  天津地铁11号线管片厂,由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11号线一期全线20个盾构区间、将近两万四千环地铁管片,都是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管片,通俗说就是组成管道的混凝土片,六片半弧形管片拼成一个环,在隧道开凿过程中,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环在地下拼接起来,一条隧道就形成了。“管片预制对精度要求很高,第一要防渗,互相之间又不能错位,像我们的预制精度都在0.5个毫米,精度越高,组装成环的隧道会越严密。”地铁11号线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说。
管片厂

  作为地铁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的预制工序十分复杂,从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再到蒸养、水养,等待管片强度不断生长,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每一片管片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用于盾构施工,都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管片厂

  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带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下决心要把管片生产这个土建的活儿,干出高科技的味道来,他们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等设备。在诸多的发明创造中,武保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收面也叫抹面,是指将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整,抹得越平,对盾构机的磨损越小。

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和同事们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管片抹面动作,武保华他们这群原本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人,可是费了大劲了,毕竟要想让一条机械手臂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自如地动起来,并且知道哪儿能动哪儿不能动,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动,需要借助极为复杂的软件程序和参数计算。 “就得自己去学,查阅大量资料,先对机器人有个认知,然后再一点点琢磨怎么让它把这个面儿抹起来,反复进行大量的参数对比试验,大夏天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不停刷轨迹刷程序,汗流浃背,这才终于研制成功。”质量员赵泽伟说。

管片收面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到今年三月,11号线管片厂累计生产管片22000多环,其中将近一万环已经被发往各个标段用于盾构施工。

  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天津地铁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建设之路。几年来,随着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天津地铁构建起了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记者宋新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到161了,感谢阅读和喜欢!……人就不该夸下海口说到160起码还要半年的!
  • [太阳]#苏运莹[超话]# 带着《月下》空降云村,被精准推送新歌的歌迷是真爱没错啦!浅肤色: 红、白、紫古铜色皮肤: 蓝色、绿色和橙色深色皮肤: 黑色、深红色、
  • 当女性的抵抗力下降,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就会出现真菌性阴道炎  治疗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卫生,同房生活的时候要带避孕套,同时男方也要注意自己有没有霉菌感
  •   美丽故事活性酵素根据酶的性质与特点,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开发了独特的“美丽故事菌种”通过不同的原材料配方,特殊的生产工艺
  • ​​菜单里我印象最深刻的虾球就是原来桃花源的招牌菜改良的,虾球看起来是透明雪白,但Q弹虾肉里的鲜味极浓,不知是如何预处理做到的,旁边酱汁是蚝汁加黑醋,别出心裁。
  • 甲午年生【云中之马】(纳音五行属金) 为人和气,交友多助力少,闲时想出生烦恼,险处逢生过贵人,一生事业如同燕鸟筑巢,一枝自相残,女命口快心直,晚景贤良,夫妻本
  •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知道如果球队引进桑乔,他当然会改善曼联,但他会帮助球队提升至可以击败曼城和利物浦的程度吗?安迪-科尔认为曼联本赛季不会有太大的前进空间,“
  • 前几天催眠,超意识依旧吐槽我完成任务进度太慢[单身青蛙]说现在来找我的人,还只是任务的1%,后面还要继续给我摇人我昨天傍晚回的上海,收拾了一下之后,今天又回了一
  • 1/茅根竹蔗清热汤包:可降长夏的闷热,能伏燥烈的秋气,茅根的清与竹蔗的甘美好融合,清热下火解暑润,是一款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佳饮2/五指毛桃祛湿汤包:此汤适合春
  • 悠悠红尘,风云浩荡,一壶茶里,煮过离合悲欢的世味,蕴藏着弹指光阴的变幻,解过贩夫走卒的疲惫,伴过落魄倦客的孤寂,也看过风云人物的乾坤。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
  • 奇怪的是骂完之后,她的父王不但没有生气,还用时空门带她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奇怪的是骂完之后,她的父王不但没有生气,还用时空门带她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
  • 洗完香香,我还拿了之前跟小糯米一起看多啦A梦动画片的3D眼镜,还说自己酷酷的~[偷笑]麻麻洗好后,叫我睡小床,我说我已经睡着了…[二哈]后来我跟麻麻讨价还价,麻
  • 幸运宝石:红玛瑙红玛瑙的火属性,最适合冬季出生的人,不仅有利于调节身体内循环,改善气血,而且能激发生活的热情,让冬天也温暖如春~ 五行缺火命运如何?狗狗真的有一
  • 卷原博,关注@L句号要攒钱 和 #L句号[超话]# ,抽一位小火炮赠送一套【L句号2022年周边】再抽一位小火炮赠送一套【L句号出道15周年文创周边】。均码:
  • ——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20.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20.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月歌单第一次突破一百首歌歌单名也很神奇 就像早有预示一般 按照我的命名方式 这个月的名字是 21. Jun 本意是21年的6月 调转一下顺序变成了6月21日 恰
  • 今生得人身,就是要破迷开悟,让自己成为光明,时刻通过人体这个感应器,感应大宇宙因缘,时刻体道悟道,让累世轮回的众生也破迷开悟,一起回归本源之家。现在师父和师姐们
  • 这两个月,对所谓友谊产生怀疑,又感恩难过时能有哭泣的肩膀;对排球依赖非常,时常想“要是早点来野场就好了”但偶尔也会后悔,“要是没来球场就好了”遇见、依靠、仍要再
  • ”近年来,华州区禁毒办认真贯彻省市禁毒委的安排部署,以平安关爱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各项禁吸戒毒措施,累计接回拘留行拘、强戒出所社戒社康人员35人,社戒社康报到率
  • 装修简约,灯光明亮,墙面海鲜大虾绘画厨房采用全透明玻璃隔绝,一进店看到啫啫煲的我们都馋的流口水~[服务铃]服务:前台迎宾接待我们进去坐,刚坐下就有服务员拿着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