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首先说标题:能净业障分。业障,大家都清楚,是众生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行,能够障碍自己五阴获得正受,获得福德和善报。对于修学佛道的菩萨来说,业障最大的障碍,就是障碍自己对于佛法的修学,障碍自己获得正知见,障碍自己的禅定。总而言之,业障能够障碍众生一切正报和依报,对于修学佛法的阻碍,就会使后世五阴的正报和依报更加低劣和不如意。因此,菩萨修学佛法,能够清净业障,是非常重要的;业障清除,佛道修学没有阻碍,就会获得圆满的福德和智慧,断除一切无明,成就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经这一品当中,世尊就讲到了,修学金刚经,证悟金刚实相心,依实相心而修行,就会逐渐净除业障,减少遮障。因为金刚经能直接破除众生的四相,破除了四相,世俗有为相的遮障就拔除了。而且以证悟实相心如来藏的福德,转依实相般若理的功德,就会感得重罪轻报,让恶业果报提前现前,从而拔除此业障。那么一个个的业障都如此拔除清除掉以后,无明灭尽,无业果报,众生就成佛。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在读诵和受持金刚经,依照经中的甚深义去行持时,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对他进行诽谤、欺辱、谩骂和轻蔑,那么他的恶业就会消灭了。这位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前世曾经造作了恶业,恶缘还没有成熟,因此从前世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因此恶业而受恶报。他所造作的那个恶业,如果恶缘成熟的话,本来是应该下堕恶道而受恶报的,现在因为他读诵受持金刚经的缘故,就促使前世造作的那个恶业业缘提前成熟了,应该受恶报了,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恶报,那就不一定了,但是一定会重罪轻报的。

为什么今世读诵受持金刚经,前世的恶业缘会提前成熟呢?因为此人读诵受持金刚经,修出了福德和功德,福德功德的表现之一就是恶业的缘提前成熟,提前成熟就会重罪轻报。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有高额的利息,也叫作孽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存款就会增加。这个存款就相当于善恶业的业报一样,善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善果报就越大;相反,恶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恶果报就越大。

修行得力时就会让恶业的缘成熟,提前受恶报,感得的恶果报就轻微。这样的话,菩萨造作了善业时,不要希望善业的果报尽快现前,让自己尽快享受到,这是没有智慧的心行,善业果报越早受,越享受不到高额的利息,也享受不到利滚利的优厚待遇。真正的大菩萨不应该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目前的果报,更应该为后世,为无量劫以后的无上果报而着想和打算。

因此这个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修行得力,功德福德现前,不仅使得恶业缘熟,而且能让下堕恶道的恶业,变成为仅仅受到他人的轻贱这样轻微的恶报而已,那个恶业就消灭了。他就这样轻巧地受了恶报,这是善业所感,福德所感。如果一个人不断又不断地精进修行,福德越来越大,功德越来越多,逆境就会一个一个不断地现前,那么前世所有的恶业,就会一个一个地消灭了。当所有的恶业都消灭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快成就佛道了,业了,佛道即成。

原文: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世尊说:须菩提,我回忆起过去世,在无量阿僧祇劫当中,遇见燃灯佛以前,曾经值遇了无量诸佛世尊,对于这么多的诸佛世尊,我都亲自四事供养,饮食、衣被、卧具、医药从不吝惜,都会尽心尽力供养每尊佛;而且我也亲自在诸佛前,听命于每尊佛的吩咐,侍奉于每尊佛。在这当中,每尊佛出世,我都没有空过,都值遇到,都做了四事供养,都亲自侍奉,听从吩咐。

这是世尊在叙说自己在遇见燃灯佛之前的事,修证到八地菩萨之前的事。那时世尊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纯无为,还在着重于行有为有漏行,以世俗法来供养诸佛,都是着相供养,有漏供养。因此,每尊佛都没有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只有在释迦菩萨的心行达到纯无为,修到八地的不动地果位时,遇见了燃灯佛,燃灯佛才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这时世尊已经值遇了无量诸佛。

八百四千万亿,是印度语,汉语应该是四千八百万亿,代表数量非常多,数不清的数目。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当中,都会值遇和供养无量诸佛,不仅四事供养,而且还要亲奉诸佛,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法供养,以法供养为最。所谓的法供养,就是亲自随从诸佛修学各种佛法,而且还要普遍教导众生一起修学佛法,替佛宣传佛的法教。如果能够按照佛所教导的去修行,逐渐相应于佛法当中的无为宗旨,心地达到纯无为,这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必然会得到诸佛的授记。

世尊说,如果还有人在佛法即将灭掉的后世当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此人所能得到的功德,要比我在无量世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还要多;我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与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相比,还达不到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功德的百分之一,达不到千万亿分之一,用所有的数目字来譬喻和形容,都形容不了,也譬喻不到,无法言说,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无有譬喻,功德极大,直至成佛。因为金刚经所指,都是纯无为法,把此无为法修学圆满,就会圆满佛道,快速成佛。那么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当然是无比地广大,任何有为法的功德,都不能与此相比拟。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世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依止如来藏实相法而修行自心,他所得的功德,那是非常多又非常多的。我如果具体来说,这个人所得的功德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有多少,具体都有哪些,那么有人听到我这样说,心就会狂乱,就会满腹狐疑,不能相信。那就说明,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太殊胜了,一般人是无法想象和相信的。

须菩提,从这里我们就应当知道了,这部金刚经,其中甚深的法义,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深妙难测。那么受持这部金刚经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按照金刚经当中的义理来修学,证悟了这个般若实相心,从此福德和智慧,就会逐渐增广,智慧越来越深妙无比,当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以后,就会成为三界世间里的无上士和无上尊,这个果报确实是不可思议,也无法思议的,这个果报和功德,真是多少劫也说不尽,赞不完。


第十八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首先说标题:能净业障分。业障,大家都清楚,是众生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行,能够障碍自己五阴获得正受,获得福德和善报。对于修学佛道的菩萨来说,业障最大的障碍,就是障碍自己对于佛法的修学,障碍自己获得正知见,障碍自己的禅定。总而言之,业障能够障碍众生一切正报和依报,对于修学佛法的阻碍,就会使后世五阴的正报和依报更加低劣和不如意。因此,菩萨修学佛法,能够清净业障,是非常重要的;业障清除,佛道修学没有阻碍,就会获得圆满的福德和智慧,断除一切无明,成就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经这一品当中,世尊就讲到了,修学金刚经,证悟金刚实相心,依实相心而修行,就会逐渐净除业障,减少遮障。因为金刚经能直接破除众生的四相,破除了四相,世俗有为相的遮障就拔除了。而且以证悟实相心如来藏的福德,转依实相般若理的功德,就会感得重罪轻报,让恶业果报提前现前,从而拔除此业障。那么一个个的业障都如此拔除清除掉以后,无明灭尽,无业果报,众生就成佛。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在读诵和受持金刚经,依照经中的甚深义去行持时,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对他进行诽谤、欺辱、谩骂和轻蔑,那么他的恶业就会消灭了。这位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前世曾经造作了恶业,恶缘还没有成熟,因此从前世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因此恶业而受恶报。他所造作的那个恶业,如果恶缘成熟的话,本来是应该下堕恶道而受恶报的,现在因为他读诵受持金刚经的缘故,就促使前世造作的那个恶业业缘提前成熟了,应该受恶报了,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恶报,那就不一定了,但是一定会重罪轻报的。

为什么今世读诵受持金刚经,前世的恶业缘会提前成熟呢?因为此人读诵受持金刚经,修出了福德和功德,福德功德的表现之一就是恶业的缘提前成熟,提前成熟就会重罪轻报。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有高额的利息,也叫作孽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存款就会增加。这个存款就相当于善恶业的业报一样,善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善果报就越大;相反,恶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恶果报就越大。

修行得力时就会让恶业的缘成熟,提前受恶报,感得的恶果报就轻微。这样的话,菩萨造作了善业时,不要希望善业的果报尽快现前,让自己尽快享受到,这是没有智慧的心行,善业果报越早受,越享受不到高额的利息,也享受不到利滚利的优厚待遇。真正的大菩萨不应该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目前的果报,更应该为后世,为无量劫以后的无上果报而着想和打算。

因此这个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修行得力,功德福德现前,不仅使得恶业缘熟,而且能让下堕恶道的恶业,变成为仅仅受到他人的轻贱这样轻微的恶报而已,那个恶业就消灭了。他就这样轻巧地受了恶报,这是善业所感,福德所感。如果一个人不断又不断地精进修行,福德越来越大,功德越来越多,逆境就会一个一个不断地现前,那么前世所有的恶业,就会一个一个地消灭了。当所有的恶业都消灭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快成就佛道了,业了,佛道即成。

原文: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世尊说:须菩提,我回忆起过去世,在无量阿僧祇劫当中,遇见燃灯佛以前,曾经值遇了无量诸佛世尊,对于这么多的诸佛世尊,我都亲自四事供养,饮食、衣被、卧具、医药从不吝惜,都会尽心尽力供养每尊佛;而且我也亲自在诸佛前,听命于每尊佛的吩咐,侍奉于每尊佛。在这当中,每尊佛出世,我都没有空过,都值遇到,都做了四事供养,都亲自侍奉,听从吩咐。

这是世尊在叙说自己在遇见燃灯佛之前的事,修证到八地菩萨之前的事。那时世尊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纯无为,还在着重于行有为有漏行,以世俗法来供养诸佛,都是着相供养,有漏供养。因此,每尊佛都没有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只有在释迦菩萨的心行达到纯无为,修到八地的不动地果位时,遇见了燃灯佛,燃灯佛才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这时世尊已经值遇了无量诸佛。

八百四千万亿,是印度语,汉语应该是四千八百万亿,代表数量非常多,数不清的数目。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当中,都会值遇和供养无量诸佛,不仅四事供养,而且还要亲奉诸佛,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法供养,以法供养为最。所谓的法供养,就是亲自随从诸佛修学各种佛法,而且还要普遍教导众生一起修学佛法,替佛宣传佛的法教。如果能够按照佛所教导的去修行,逐渐相应于佛法当中的无为宗旨,心地达到纯无为,这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必然会得到诸佛的授记。

世尊说,如果还有人在佛法即将灭掉的后世当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此人所能得到的功德,要比我在无量世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还要多;我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与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相比,还达不到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功德的百分之一,达不到千万亿分之一,用所有的数目字来譬喻和形容,都形容不了,也譬喻不到,无法言说,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无有譬喻,功德极大,直至成佛。因为金刚经所指,都是纯无为法,把此无为法修学圆满,就会圆满佛道,快速成佛。那么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当然是无比地广大,任何有为法的功德,都不能与此相比拟。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世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依止如来藏实相法而修行自心,他所得的功德,那是非常多又非常多的。我如果具体来说,这个人所得的功德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有多少,具体都有哪些,那么有人听到我这样说,心就会狂乱,就会满腹狐疑,不能相信。那就说明,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太殊胜了,一般人是无法想象和相信的。

须菩提,从这里我们就应当知道了,这部金刚经,其中甚深的法义,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深妙难测。那么受持这部金刚经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按照金刚经当中的义理来修学,证悟了这个般若实相心,从此福德和智慧,就会逐渐增广,智慧越来越深妙无比,当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以后,就会成为三界世间里的无上士和无上尊,这个果报确实是不可思议,也无法思议的,这个果报和功德,真是多少劫也说不尽,赞不完。


四大界定位

● 定在志界的人就是佛国,不论境遇好歹,贫富得失,荣辱丧存,一切不顾,总是如如不动只知以志为人就是了,定在意界的就该常乐,无论大小,总可以成神,心界人常思常贪,是无边的苦海。今人拿心学佛,离佛界有亿万里,那又怎么能成佛呢。

● 人们只知求大求高的,绝不能定住志,志是得时时知足,才能成的。

● 占便宜乐的不是好人,吃亏生气的也不是好人。必到志上,才能无动无不动。

● 若到意界的人,还得迈大步,像我手中无钱,敢接办善德当,这正是迈大步。

● 定住位就是君子,定不住位就是小人。红尘是心,若用心就出不去红尘。

● 平常人当着不好的时候求好,既然好了,还要求好,志界人就不那样了,好也好,歹也好,总是无说,落心界就没有头,意界是讲让的。

四大界各论,对各界的体与用,已有了大略的说明,可使我们对四大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心身两界的烦恼与痛苦,志意两界的幸福与快乐,已清清楚楚的摆在我们面前,何去何从,任意选择。

首先必须为自己定位,定在哪一界,实际便是把根子扎在哪一界上,方向不同,则走的道路便不同,其结果也必然完全不同了。包括世上所有的人在内,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无不每时每刻都沉浮于四大界之中,只是有些人不能自觉而已。

四大界定位,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当下是居于哪一界,要根据个人的现有基础,从实际出发。比如,心界人想要定在意界,就要决心消除原来所以成为心界的诸种因素,尤其心理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

意界是知足常乐的,不乐的时候,就要找出不乐的原因,必定是受私心的支配了,不是贪心未止,就是欲望没有满足,或是看他人的说话行事,不合我意了。由于心中不满意,便很有可能发动脾气,这便是落到身界了,如此则距离意界就更远了。

所以随时随地都要反省自己,用四大界来对照自己,及时改正,方能向上“挪界”,一念天堂,一念苦海,意界就是天堂,心界就是苦海,升降沉浮,操之在我。

身界人欲挪界,就必须安分守己,勤俭度日,不做越轨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境界。

凤仪先生说:“道是相对而生,绝对而行的。”比如父亲和儿子,父子之间便产生一条父慈子孝的道,这便是相对而生。为父的不问儿子孝不孝,我必须尽慈道,为子的不问父亲慈不慈,我必要尽孝道。这就叫绝对而行,就是意界。如果父要求子尽孝,或子要求父尽慈,这叫“要道。”(索取),必然产生家庭苦恼,这就是心界。

人们的苦与乐,往往是随着自己心境的转变而转变的。从前有个老太太,天晴也哭,下雨也哭,几乎天天都在哭泣中度过,乡人都叫她“哭婆”。

一次,有位老僧问她:“老太太,你干嘛每天哭个不停?”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

老僧说:“这不是很好吗?”

老太太不以为然的说:“好什么!天晴了,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了,大女儿的鞋没人买。真是愁死人了。”

老僧说:“你应该这样想:天晴时,大女儿的鞋销路准好;下雨了,小女儿的伞生意就兴隆。这不是很好吗。”

老太太昕后,恍然醒悟,心境立刻转变,再也不哭了,无论晴天雨天总是乐滋滋的。

对于每件事的发生,是喜是忧,就在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问题,一念之差,就有天壤之别,愁就是心界,乐就是意界。外境的改变,是不太容易的,但人的心境转变,则全在于自己。

当然,自己的为人,要定在哪一界,还必须有个总的指导思想,定位之后,就要向这一界上下功夫。

心、身两界的人往志、意两界上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下一番艰苦的功夫,是达不到的,不过学道和学技能不同,学技能是前进,学道则是从贪得无厌的现实中往后退。

比如,心界人是以满足欲望为主,贪争不足,而学道则是把心退回来,不贪不求,与世无争,知足常乐,这乃是道业的提高,是意界了。

所以凤仪先生说:“学道是极容的事,人们都认为很难,其实,只是向后一退就是了。”

常人在外境不如意时,多从改变外境着手,如果外境能得到改变,合乎理想了,当然是好事。然而,却有许多时候,外境是无法改变的。

处于这种情况下,便要委曲自己,勉强从事,内心长时间痛苦,得不到解决,由于心情上的压抑,精神上的苦闷,很容易造成对健康的损害,甚至长期处于病苦之中。

究其原因,是只知改变外境,而不知改变心境,如果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顺应自然,从逆境中得到考验与锻炼,不仅不怨天尤人,且能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

前者是心界,后者便是意界或志界。

所以意界人治心不治境,心界人治境不治心

“学好儿”的人是受虚荣心的驱使,学道的人是意志力的作用。学好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求着别人说我好,尽量掩盖缺点,所表现的多是假相,这样的人纯属心界,再往下一滑,就堕入身界。

学道的人是不求人知的,为人处事,只求心安理得,俯仰无愧,心地坦荡,是意界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像块海绵教什么都能学成年人自以为掌握了规律说什么都不一定改得了盲信权威不再探究未知不是只有看得见的才是明的你还能躲暗刀就比较恐怖了暗地操
  • ——寻找定律7.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地位定律12.最使人厌烦
  • 慢煮生活,做一个安闲温暖的人汪曾祺说过: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
  • 红(I):对他们个人的注意,快节奏,口头”交易”显示他们的地位,看到不必投入更多努力。人际关 系中缺乏柔软性,但却给人一种信任的感觉,一旦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 # . / :热乎乖乖牌 小众套头羽绒服-pz揪3只50券券 +go-她是真的很特别吧?# EEONE NEWS!
  • 没有什么黑料,反馈也不错•B*从业近20年,三甲做了10多年,主打自然隆鼻,自然是真的自然,但有一点保留了缺陷的味道(看案例图)有大鼻头的找他做不是很满意,鼻翼
  • 感觉很棒的个性签名1.时间不会是解药 也救不了孤独2.希望压倒我的不是生活而是你3.晚风轻踩着云朵 月亮在贩售快乐 你从银河背后靠近我 我与星辉一同为你沉沦4.
  • 如果在忙 请按1⃣如果在玩儿不想我打扰 就按2⃣叭 如果是你闲着 并且在等着我找你又不好意思主动来找我的话 那你就诚实的按个3⃣我就出现啦5、我当初看上你 完全
  • 下次有机会,换另一个季节,再去一次无锡,探寻这座城市,不同的魅力呀✌️#这个冬天这么玩##超红品牌节##无锡旅行# 搜罗二手复古小物|探寻马德里El Rastr
  • 北望孤城半月,一泻千里的江南,昔日最熟悉的月光,把天涯生生的照成俩端,你于海角我在天涯,忧伤的幸福怀念里,执手相牵的场景,沦为月影下相叠的倒影,绵绵无期,身孤单
  • 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意味着期货公司已经基本不赚钱了 , 客户的大盘走势分析交易成本贴近交易所手续费;交返则可以把成本进大盘走势分析一步降低 , 也就是比交易所手续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 大家好 我是李飞 这是我的小号 我突然发现马嘉祺实在是太优秀了 我之前做过太多愧对他的事 想收他的2020台历卡 看他是不是能
  • ~✨ 星耀吾嘉,共守此任 ✨ 有情相伴,约定一生 每个节日都少不了为心爱的Ta准备礼物今年双十一为大家送上一份必买清单[haha]福利多多,爱意满满诚意清单1[
  • 止于至善: 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篇第一篇,是要核。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 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百六十二天[加油][加油][加油]【分集海报 |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看见纪南城》与您相约】东周最大最重的圆鼎,冷兵器时代最具防护力的皮甲,
  • 我甚至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 我还纠结是否不该用如此卑劣的文字描写 但转念一想 在我被一次次捅伤的时候 有人考虑过我是否会疼吗?我不明白 我从没想过伤害谁 从没否
  • 附我被打照片和救护车上抢救照片:《五月一日沧玉、锡祺、笛亭、槐庭、藻云及舍侄仲衡集予无闷草堂,喜而有作 其二》 林朝崧 〔 明代 〕 篱门犬吠故人
  • 这种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地区,属于中大型蜗牛,是普通蜗牛的“plus”版,它们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啥都吃,而且繁殖的很快,非洲大蜗牛不仅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
  • 每一步,其实都没有后悔可言,只有是否可以补助可言,自我的扶持是一种内心坚定的意志,因为没有了对天空的遐想,就没有了对自我的释放,没有了对大地的呼唤,就没有了对地
  • 因为爱惜人才,了解左宗棠的为人处世之道,所以曾国藩选择不与他较真,也选择了不计较得失。不管生活多难,钱财多缺,都别坏了自己的品德,毕竟,名声比金钱重要,情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