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憨山老人梦游集55卷第18(1)

   与王醒东侍御

   壬子冬别后。次年大病。几绝更生。及冬。即度岭之南岳。初有休老意。因缘未果。且达师有未了公案。至丙辰夏。即有吴越之行。觅公音问。竟不可得。先至庐山结夏。见其幽胜。遂有终焉之志。了达师事。即于丁巳五月还归匡庐。卜得山南五乳峰下。一邱一壑。足了余生。其结构之缘。皆赖护法。今幸已得安居。二十年所慕。垂老始遂。足知人生山林之福。未易得也。去夏若公来。远辱书惠。始知公内艰家居。计释服在迩。入都可期。舟过落星。举首云山一牛鸣地。佳会之缘。日夜望之。每念岭南法道。千年以来。老朽虽未大振。赖公入社。诸子一时之盛。得冯龙二生表率。人人可观。嗟哉二子继逝。斯道寥寥。独恃公荷负之力。奈不能久与诸子周旋。散而无统。大为可悲。不意兴衰之速如此。惟公天纵有余。所恨法门未能深入。则护法有心。而于的当放舍一著。似未打破。故于世法佛法不无町畦。若得大开重门。内外洞然。若揭日月于中天。则曹溪衣钵。岂容陈腐。若公大力量人。不发无上菩提之心。则大重昏终无慧炬矣。老朽老矣。余日无多。恒思此段因缘。深为痛悼。公其念及此乎。修六闭死关于金轮峰顶。甚为有望。若惺今留山中姑为打葛藤。且令入智慧门。二子异日得公为护法。大弘此道。则老朽死耳不朽。多劫之缘。亦不虚矣。他复何言。万里如面。惟公鉴之。

   答陈无异祠部

   山居与世益远。每闻时事惊心。痛彻五内。不意一变至此。惟 冲主子立。政出多门。所谓医多脉乱。无怪其然。即卢扁亦当束手。为之奈何。比者前车已覆。惟今只当慎行谨守。以固藩篱。培养元气为上策。若拘拘破器而以必完。爽口快意为尚。所谓病不死人。而医死之矣。此外更有何术。朝廷一时固多君子。纵能执经按脉。恐出奇多方。亦未必能取捷。公释服在迩。当即出补。不必以治乱为行止。所谓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世事如奕棋。当局者迷。若有明眼傍观。即指点一著。率收全功。又何在于对奕耶。第不宜攘臂其闲。令奕者厌。此吾佛所说。贵善巧方便行耳。如何如何。承示孤明时复透现。第承当不勇。若言透现。乃自知之明。若云承当不勇。乃自信不及耳。然透现乃念念透现。岂但时复。第看破透现处本无一物。则念念现前者。即本来面目。如此念念著力。念念无生。全体出现。又何有承当不承当耶。以当人一念自信不及。故起将谓别有之心。所以当面错过。却道承当不勇。此病在别求之心。凡向道者。皆以此误。公直就一念现前处看破无生。无生则本来无物。是则远从无始。一念未移。从今而后。只此一念。更何别求。既唯此一念。更教谁承当耶。六祖云。若论此事。轮刀上阵。亦可做得。愿公谛信此心。看破念念现前处。则念念精进。如此。则一切处无非大解脱场。又何有治乱之分耶。因对晤时难。不觉漏逗。

   答曹能始廉宪

   山野早慕匡庐之胜。垂老方投往。丙辰岁一登此山。则知有大宰官知识。为护法幢。及阅龙藏募疏。则心折于摩诘。有断取大千之神力也。比即诛茅五乳。为休老计。乃峰下倚天际七贤。而望云中五老。居然眉睫。为我山门护法矣。藏公为道场拮据。足无停影。喜无知厌。且尊慈有大愿力。将建法筵。此为匡庐旷大因缘。惟是必仗法身亲临此中。乃可振大法鼓。否则以一粪埽头陀。安能施无畏于十方云来海众乎。此广大心中。必能建是希有之事也。

   答徐明衡司马

   日承枉顾荒山。一见慧光独露。表里洞然。如冰壶玉鉴。自是般若中人。非一世二世善根熏修者。及闻眇论所吐。一片金刚心地。发为忠肝义胆。但有忠君爱国一念。不复知有身家计。真乘愿力而来。救苦众生。诚现宰官而作佛事者也。远惠德音。知法体多病。且云心强骨弱。此在有漏形骸。本来浮脆。理固然也。顾此血肉之躯。原是妄想凝结。念念熏蒸。故少乖调摄。则大不知恩。况外欲薄[飢-几+蜀]。增益病本。唯佛一人。纯一以金刚心地。念念熏变。故令此身全成坚固。舍利得不坏耳。尝闻圣道之真以治身。其土苴以为天下国家。此乃本末之论。惟今志欲利人。先立其本。在所养坚固深厚。而后忘身从事。老子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必有道矣。惟座下志大愿大。必心大身细而后可。此在中有所守。而外以事试之。则渐入佳境。譬如架阁。必先因其基耳。愚意愿座下从今发心。单持一咒。或准提。或金刚秽迹。含之于心。二六时中。念念不忘。久之发强刚毅之气。自然熏发。不待强而自强矣。知高明信心笃厚。故敢妄谈。

   答王东里明府

   别后。恒如霜天月夜。对谈时也。此景此时。都在睡梦中。谁能醒真。与世外人。茗碗炉香。说无生话也。承谕近日阅楞伽有会心处。甚喜。以此经。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唯忘言妙契。方有入处。从此不疑。当有深证也。别论一照即觉。亦能转境。言打成一片。则犹隔铁围。此当自知。不成一片。过在何处。以古人一片之说。不是小事。从初发心参禅。即将一则公案作话头。如赵州狗子无佛性。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语。以此横在胸中。塞断意根。再不放行。著实疑情。昼夜咬定牙关。一念不舍。久才纯熟。方即打成一片。动即十年五年。此是话头成片。未是悟成一片也。知公虽谛信此事。已有解会处。但未下死工夫。如古人参话头。虽会得此道理。犹在光影门头。其生灭心。未曾暂歇一念。故闲时无事。见有道理。及对境遇缘。便被夺转去。是知此事。不是以知见道理。当得实用也。又云。作一合相观。以见破见。以相离相。以识去识。以执破执。此言固有理在。但一合相。不以两头凑泊可入者。以心境两忘。正是悟到一片处。不见有少法当情作碍。头头消归。法法显露。如此方可入一合相。今若以见识相破。正如油入面。何能破得。况见识乃病根。非破敌之具。如此作观。似有淆讹。若依经教中入。必如金刚般若六喻。即一观纯熟。自有十分相应。若从楞伽入。但于静坐。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方是工夫入头。又云。妄想无性一语中得力。便念念消归。若宗门中参。只依六祖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上座本来面目。此最真切。日用做工夫。如此时时不忘。不必求一合相。忽一念相应。则忽然堕入一合中矣。惟今愿公不必求一合相。亦不必怕境转。但时时随心抱一则话头。日用中单看一念起处。当下咬断。便消得去。若妄想消得。便不被一切境界转。若八识迸破。大彻一番。则无境可转矣。无境可转。则心境一如。此真一合相也。
   又。
   东行。幸见公真正道人。可谓不虚往矣。山野老年栖息青山白云之中。与世日远。公利生之愿正弘。晤言未有日也。喜公进道工夫甚锐。诚一日千里。但趋修固易。而忘功绝证为难。以耽著玄妙。静沈窠臼。久之。不觉堕落知见魔网。此从古学道之难过一关也。若透过此关。是为百尺竿头进一步。到此一味平常。更无甚奇特。所谓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如此。则通身毛孔。浑放光明。决不是思量境界。决不坐光影门头。此处只贵步步埽除。自然得到大休歇耳。
   又。
   奉手教。辱法爱惓惓。心神契会。不隔丝毫。光明藏中。本非形骸可隔。信非虚语。委悉近日工夫。日见平贴。已蹈省力安乐之境。足征大精进力。所云。旧时鼻孔一毫著不得。正是得力处。但就中一毫著不得处。更有誵讹在。直须透过。古人谓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正恐坐在无事甲里。若不勘破。将来转身更难。岂不见云门道。有二种光不透脱。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透得一切法空。隐隐似的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边。法执不忘。己见犹存是一。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子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古人初以见道为难。及乎见道。而法执最难遣。多堕在此。所谓认著依然还不是。此中工夫。虽无著精彩处。而舍法见一著。不可不知也。高明以为何如。昔从念念舍去。舍到无可舍。亦不坐在无可舍边。自然不被见縳。则通身如大火聚矣。

诸大菩萨,自说誓言,佛灭度后,我于婆婆,广演此经,令众成佛。

《印广门清法师法语》『劝持品』,专门劝导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其实从第十品以后几乎都是在『劝持』。佛意犹未尽,专门讲了《劝持品》。到后面第十四、十五、十六品,哪一品不是在劝持啊?《法华经》非常妙,乃至从《序品》、从《方便品》开始,就是在『劝持』,是不是啊?品品叫『劝持』。

那么这一品主要是通过菩萨来劝持。大概是这样:一开始是二万菩萨发愿于佛灭后,于浊恶世中弘扬《法华经》;可阿罗汉不争气,他们也弘扬《法华经》,但要到他方佛土去,为什么?他看到佛授记了那么多菩萨,看到那么多佛土之殊胜,而娑婆世界众生太坏,太顽固,他是惹不起,躲得起;所以佛又示意那八万那由他恒河沙菩萨在定中沟通,由他们再次发起,弘扬《妙法莲华经》,要到恶土来。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増上慢,贪利供养,増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这是对佛的恭敬,请您老人家宽心,不要焦虑。有我们这些菩萨在,都不是吃干饭的,我们也要来弘法。那么这里为什么把药王菩萨放在前面呢?药王菩萨是弘扬《妙法莲华经》的典型代表。他燃身供佛就是供《法华经》,燃臂供佛就是供养《法华经》,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所以〈劝持品〉,以药王菩萨作为当机。

善根转少,多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贡高我慢,众生的特点就是自以为是,好占上风。

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大忍力,忍之为德,持戒、布施等所不能比。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一定的忍力,你一事无成。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一个念。不见这个道,你修「忍」,不能成就。甚至那种「忍」还会修出自己的仇恨心、报复心。『大忍力』一定是基于明心见性,明白一切万法跟我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増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一个是『异国土』,一个是『他国土』。你看是不是?五百阿罗汉看到人家要弘法,也不好意思了:我们也要弘扬《妙法莲华经》,但是要在『异国土』。跟菩萨的心态能不能比啊?讲老实话。为什么呢?你不要怪我们,我们惹不起这些东西。这是真话啊!娑婆国土的人就是这些东西啊!你看我们是不是这些东西啊?包括我都是这个东西。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教化!这里也给我们一个启发:这些阿罗汉这么小的心量都蒙佛授记,我们这里有没有哪个心量比阿罗汉心量再小的?据我所知,大部分都愿意再来娑婆弘法啊。他们能受记,是不是我们更加能受记啊?

嗔浊谄曲:『嗔』是嗔恨心;『浊』是这个脑袋一天到晚糊里糊涂的、不清爽;『谄』,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当面讨好卖乖;『曲』就是讲话拐弯抹角,心口不一,甚至完全相反,这是众生的弊病。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614页

43.《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第12讲之1

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第三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而被法服。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又见离欲,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闻悉受持。又见佛子,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寂然宴黙。天龙恭敬,不以为喜。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又见佛子,住忍辱力,

増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又见菩萨,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肴饍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名衣上服,价直千万,

或无价衣,施佛及僧。千万亿种,栴檀宝舍,众妙卧具,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如是等施,种种微妙。

欢喜无厌,求无上道。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又见佛子,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我见诸王,往诣佛所:在这里是以贵例贱——高贵的国王都必须要受持戒律,何况贫贱之人?何况平民百姓?而被法服:不仅僧服叫「法服」,是比喻修行人能够受持戒律,以戒为师,这是问戒。

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这里与修「忍辱」相对照。「而作比丘」是指落发出家。为什么与「忍辱」相对照呢?出家要有不可思议的忍辱精神。有些人即使想出家,他对着镜子看来看去:哎呀!头发怎么样都舍不得丢!一丢,留下个肉头,那像什么东西呀!你不相信你试试瞧,你来剃一天头,当一天和尚怎么样?看看你是什么滋味。当然这个是对真心出家了生死、度众生而言,这就不简单呐!你能对出家生起恭敬心,就有福报。即使今生不能出家,也为来世出家结下了缘分。

独处闲静,乐诵经典:闲静,不要打妄想,不要生烦恼,这也是修忍辱。佛在《遗教经》上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有些人叫他吃点苦,他愿意;要他持戒,也行;但修忍辱啊,可不容易!特别是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一张脸皮比纸还薄,伤及一点点个人的自尊心和利益,他会耿耿于怀,跟你没完没了,这种心态不能成就道行。「独处闲静」呐,世间法里叫「独善其身」。「乐诵经典」这个「诵」字可不是读,也不是背诵。「乐」和「诵」已经能做到圆融、圆满,道交感应。我当人就是「经」,当人就是「典」,这个「经典」就是讲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时时事事处处都知道自己即是万法,万法即是自己。始终保持这种心态,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灵感爆发,得到大自在。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这段经文是与六度中的「精进」相对照。精进到什么程度啊?入于深山,思惟佛道:不可单纯理解为到深山老林里去修苦行。深山,观照为「涅槃山」。就是把宇宙人生的道理,已经彻法源底,到于深处。「思惟」即是禅定,他的心已经与宇宙本体定为一体,所以这个「山」叫「涅槃山」。佛法里也以「山」来表我们的「法身」。什么「须弥相佛、须弥光佛」……提到「山」,提到「海」,提到「水」,我们都要会相归性。

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神通:这里与六度中的「禅定」对照。「禅定」有无量:有人天的凡夫禅,有出世间的圣人禅,也有成佛之无上禅。但是修禅,不管是人禅、天禅、圣禅,有共同的基础,就是要离开男女之欲。你能把这男女生活这一关突破了,当下就是出尘罗汉,很重要。你能离欲,便可「常处空闲」。常,你时时事事处处感到清净自在。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这一般的是指「世间禅」。《法华经》也好,《楞严经》也好,不乏「权实并重」,以此来显现出无上大法之妙。那么这五种神通呢?连鬼神都有。在佛法里,「神通」说为叫「圣末边事」。末边,于佛法而言,是个皮毛而已。可我们许多人执著于此。如果不明理见道,非常容易走火入魔。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果加一个漏尽通,你解脱了。加漏尽通就是六神通,证到阿罗汉。那么我劝修行人,不要练神通。为什么呢?你如果想成佛想成菩萨,要听经闻法;想修神通的话来讲,你不用修,死了以后自然现前。你现在修的话是不是浪费时间啊?做鬼你不要急呐!死了以后自然是。没有必要!

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这仍然是在讲禅定。这里的「禅定」是指「出世间禅」,也可以叫「世间出世间禅」。修得好一点,能得二十八层天的福报;更好一点,可以证阿罗汉、辟支佛。为什么讲他是「世间出世间禅」呢?他有个「安禅合掌」,「安禅」表心已安。「合掌」是表「福慧双修」。他不像世间禅、外道禅那样,还要执著于非要在空闲地方、执著于在形相上怎么样。这个「以」是以佛法来修禅定。赞诸法王,一般是以佛之正法来行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平心而论,炎亚纶的老粉都知道,他不结婚真的是因为换号码么#炎亚纶说20年内我换了5个号码难怪还没结婚#炎亚纶这是冲在了吃瓜第一线么?而炎亚纶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 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
  • (1)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的来承返承人员;(2)阳性病例所在县区的来承返承人员;(3)大数据推送的“时空伴随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后,排除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
  • 新官方电商平台可申购新品;豪气分红500亿,中国神华AH股双双大涨;重磅会议前元宇宙旋风卷土重来】今日早盘,A股整体跳空低开后探底回升,两市成交略有放大的趋势,
  • 人心无常,岁月无情,能遇上一个需要郑重说“再见”的人,真的已经是一种的幸福。 人生,最难的清醒便是告别复杂,减法生活,回归简单,心境淡然,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努力
  •  正如老苏盘前所料,东数西算概念今天虽然大涨,但是涨停家数已经由昨天的30来只变成今天的12只,而且涨跌家数比值也降到1:1,这些都意味着东数西算概念开始分化退
  • 啊好期待《恋はカットがかかるまで》初日谢谢大家了在这个标签里也等着大家的感想!#AKB48[超话]# ♥ #team8[超话]# ♾ Twitter 11/
  • 今日份读书心得分享#一缕青丝少年华##人性的弱点##批评与赞美##成长#《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许多人以为批评对方是为对方好,ta应该听,应懂得你的用心良苦,其实
  • 亲爱的@刘乃嘉律师 ,你把我拉黑,不方便你取证,建议还是恢复吧,毕竟艾特他人不犯法,你心难道缺保养?天生的悲观主义我总是会把事情往最坏的想,东航的事故后昨天联系
  • 【珠宝首饰】去年七月,意大利珠宝商「布契拉提」(Buccellati)的「Giardino」高级珠宝系列推出这枚Dans du Fau 黄金手镯,设计师以「繁盛
  • 有名个‬字​‎ ͏ 一直萦绕耳边有个品牌在帘眼‬淌过她叫“宫子” 她弱柔‬而刚硬名的‬字却穿这过‬五千年历史底的‬蕴 从悠悠‬长空的光时‬里踏舟而来像碧泛波‬起
  • 【西藏超级大乐透512万元中奖者现身】6月3日,体彩超级大乐透第20045期和体彩排列5第20105期开奖,西藏体彩连爆三注一等奖,其中超级大乐透一等奖追加一注
  • 去拔牙医生说这颗会比较疼给开的中强度止疼药(比布洛芬强效)说明书上写的适应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叮嘱说不疼的话就不要吃了。#锐博病例##运动康复# (部分康复画面
  • 什么鬼啊最近 我讨厌宿舍隔离 因为这样会不受控地接触舍友接触别人我好像没有一个人 我可以永远发泄情绪 没有一个永远的情绪收纳 宿舍对我而言就是貌合神离的一个东西
  •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儿,是我们民族灵的魂,如果没有了这个根基,我们不会越来强越大,子孙不会越来越富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倡导文化复兴的原因。作为一名国学研究者,
  • 可以说,坏情绪的 “压力值”会直接反映在皮肤上,它就像是给黑色素的 “储蓄槽”不断积蓄能量,使皮肤变黑、变粗糙。❓很多女性有过这样的疑问:防晒指数30+以上的全
  • !!
  • 后来他把自己的这段感悟,写进了书里:“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当我们远离了世俗的追逐,才能回归到最单纯的欢喜。把心关上,就是在这繁杂的世间,做一个“乘飞机的人”。
  • #佛牌##泰国佛牌恭请##泰国佛牌##泰国正品佛牌#(现在夹总的点太奇怪了)被夹重发22.2.7 Tine 2天后上线●T点赞粉丝推特:每次听 scrubb 都
  • ”陈森森一边安抚刘女士,一边根据她提供的情况,与她两个女儿所在班级的老师沟通孩子接送事宜——“老师好,我们是池店派出所的警务人员,因疫情防控,刘女士一家所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