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净界法师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这个亡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你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在娑婆世界待太久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福报很大的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多、痛苦的时间少,那么他临终一定会贪恋娑婆,这时候你用无常观对治,无常观是专门对治这些福报大的人,人世间本来就是暂时的、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的,你现在因缘结束了,不要老是活在过去,你要往前看,要活在未来,来生去哪里比较重要,不能再回忆了,要赶紧往前走!所以你要是遇到福报大的人,他肯定是流连忘返、舍不得放下今生,用无常观破他对过去的执着。因为他过去留下来很多美好的回忆,使他走不开。

相反的这个人一生当中,身体也病痛、子女也不孝,受诸痛苦,他今生的痛苦吃得很多,那不要用无常观了,直接用苦谛观,直接跟他说:你今生吃了这么多苦,来生还要走一次吗?直接用苦谛观来刺激他,让他直接往前冲。

如果这个人他今生有重大的罪业,那只有一个方法,先讲无生,业性本空。我们看善知识的开导,遇到罪重的人都是先开导无生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业也是因缘所生的,你要先把罪业放下,到极乐世界再去处理,这个时候不能再忆念罪业了,忆念真如本性,觅之了不可得,从生命当中先把生命归零,你今生做对做错都要放下,先找到你的家,你从什么地方来。先从一念清净本性让他先安住,这个是针对临终造罪很重的人。总而言之,你要善巧开导安慰,让他产生对极乐世界的信愿。

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以印光大师的意思分成三班,一班念两个小时换班,他的意思是,断气后开始算起念八个小时。

第三个,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临命终的人,他是在床上往生也好、在椅子上往生也好,他是什么样的姿势,你都不要去动他。不要说要把他弄好看一点,不要这样,你多事,因为你一搬动,对他来说会产生干扰。所以不要去搬动、也不要在他面前哭泣,免得破坏他的正念跟善根。因为临终的人最怕起攀缘心,世间上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心动。

所以《楞严经》说:一念动,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一念妄动很可怕,所以他好不容易把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已经给他善巧开导、佛号也相应了,这个时候他也进入弥陀的光明,如果你在他面前哭泣,又让他从佛号里面出来,就开始仁者心动,那就完了。那前面的开示通通白费了,所以你要哭泣就到隔壁去,不能在他面前哭泣。

这个是临终的开导,所有的临终之人,我们看到,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第四十页第四行,你看: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后面都有讲到一念顷、一瞬间,就是说临终的正念,必须有两个条件才能够成就往生:第一个无间念,相续,中间不能有妄想插进来。第二个无后念,他正念以后没有再生起妄想的攀缘,就是他这个正念要一直相续到他往生才可以。所以中间不能有人来破坏他的正念,一旦破坏正念就前功尽弃了。必须是无间念、无后念,这是往生的两个重要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根之性,本来都是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觉体已觉,不必加觉。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之见精、嗅精等,都失去其本来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八识见分,其体虽真,但用上终是妄了。因为真性胶着妄尘,就发出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就变成六和合,六种作用了。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你现在能离开明暗二尘,见体就不存在。为何有见?就因为有明暗之相帮忙你,才有见体。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尝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离开生灭二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我人因为揽六尘而结成六根,因此聚见于眼,聚闻于耳,耳嗅于鼻,聚尝于舌,聚觉于身,聚知于意。这皆是妄体。如果能到常光独照,迥脱根尘,那么妄体都没有了,了知元性,怎还有安寄之地呢?真妄二体,需分别清楚:揽尘结根,聚见于眼,为妄体。元明照用,常光独耀,为真体。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为何仍未开悟?就因为顺生死流而转,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着妄尘去跑。现在只要你能不随六根六尘去转,不循着明、暗、动、静、合、离、通、塞、生、灭、有味、无味这十二种有为相,不会被有为法所转。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妄尘交黏,而使它潜伏于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彻地,耀古辉今;既不为外尘所滞碍,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胶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着这一根的解脱,而同时都得解脱了。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条件,不随十二种外尘所引起之妄知妄见,则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本有之真知真觉,不必靠浮尘胜义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发出灵明之功能。这个时候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圆满,六根清净,自在无碍之妙用。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是僧人结夏安居三个月,圆满的日子。亦是僧自恣日,僧人彼此互相说过。也是摩诃目犍连尊者得到天眼通的日子。他第一眼便看见母亲在地狱受苦。因他母亲在生时,不但不信三宝,还毁旁三宝,又喜欢食肉,食鱼虾,食鱼卵等,一天不知啖食多少生命,所以死后便堕地狱。目连见母在地狱,饥渴交迫,十分痛苦,便持钵饭献母。母接钵后,即以袖遮体,走到无人见处啖食。哪知饭一进口,都变成火炭,不能入口!目连见状,亦无办法,只得走回佛陀处求救。佛说:“你母造业太重,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救度,必须请十方僧人一同以清净功德回向,你母才能离苦得乐。”故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日,到处都有盂兰法会,超度先人亡灵。盂兰盆是“救倒悬”之意。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这里举出会中,得到六根互用的圣者作证明。阿难,你岂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就有六根互相用的人。好像阿那律陀尊者,虽然眼瞎,但是他得到半头天眼,能看见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中果一样清楚,这是无目能见。

阿那律陀(译作无贫),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报,他是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从佛出家后懒惰贪眠,被佛呵责:“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佛一骂,便生大惭愧,发奋七日七夜不睡,终至双目失明。佛又可怜他,就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遂得半头天眼通,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物一样。

跋陀难龙:是龙神(译作善欢喜龙),保护摩羯陀国,风调雨顺,人民欢喜,故名欢喜神。此龙神虽有耳,但不能听。只用角去听一切声音,这是听不用耳。

殑伽神女:殑伽是河名(译作天堂来,即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神女是主河神,无鼻而能闻到鱼香。

骄梵钵提:译作牛饲,即牛吃草声音,出入息好像牛饲一样。为何他会这样?因他在因地修行时,为一小沙弥,做一位老和尚的侍者。老和尚已证罗汉果,但牙齿已掉尽,故吃东西很慢。小沙弥笑他食东西像牛一样,因此生生世世,都得牛饲之果报。故佛嘱他在天上住,不要在人间,恐怕众生见后又生诽谤而堕落。在佛教里不能随便讲话的,讲错一句话,就错落因果。

又好像以前有人问老修行:“大修行人落因果否?”老修行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答错这句话,便五百世堕落为狐狸。等到百丈禅师讲经时,每天都有一长胡子老人来听经。有一天当禅师讲完经回寮房时,老人跟他到寮房,叩头跪下问:“大修人落不落因果?”禅师答:“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老人听后,恍然开悟,便把前后经过告诉禅师,并说:“得禅师指点,现在已明白,故明天但可往生,请禅师代为埋葬。”明天禅师带徒弟往后山,果然见一老狐狸尸,禅师便以僧礼葬之。由这一点看来,是不可以乱答乱讲的。以后你们千万不可乱答人们所问,切切不可不知以为知,乱答是很危险的。

骄梵钵提的舌头,虽然不正常,但亦能知味。

舜若多神:即虚空神。空神没有身体,它的体质好像风一样,本来没有感觉。由佛放光相助,使它无身亦能有触觉。

还有其他的声闻,入了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及第六意识,受想二个心所,证得寂然境界之灭谛,好像大迦叶,早就灭了意根,连第七识亦已灭尽。他现在还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弥勒菩萨出世,将衣钵交给他。他已灭尽心念,没有分别生灭心,只从根本智慧,而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你之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则在你自性里面就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一切浮尘以及器世界,种种变化相,都好像滚汤浇冰一样,消溶净尽。你的心光就变成无上真知真觉,即是妄除真现,就能得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阿难,我再举一例证明,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好像世间人,从来都是聚见于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闭上,那么眼前所见的只是黑暗。

若再有一人站在他面前,他当然亦不能分别这个人的六根,头和足在何处。不过如果叫他用手,循著面前所站这个人的身体,摸索一匝,虽然看不见他的形貌,但是当手摸到头便知是头,摸到足,便知是足。

因知觉性是常在的,不必靠光明,不必依根尘,亦同样能知道。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世人皆以能缘之见,必因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然而从自性所发出之知觉,虽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

这是说明,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证果之人,他的本觉胜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

“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光明。”这便是开悟的境界。为何要修道?就因为没有把握,做不得主。身体健康时做得主,但病时做不得主。睡时做得主,但死时又做不得主。

所以修道就为著要时时刻刻都能做得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的功劳占据了IVL赛事中的骄人地位,奠定了“雀人”的不朽传说;他亦是工作中的行业标杆——作为一名出色的电竞职业选手,训练场如同赛场,针对选手特点钻研操作打法,
  • 5,天津·桑丘书店:@桑丘书店 其实不是专业漫画店,更像是艺术书店,但架不住它所在的地儿可是五大道啊,小洋楼里的书店,而且店里其实漫画(尤其是图像小说)也不少,
  • 估计今天是在家里摆烂得最后一天了一连给小草讲了两本神奇的校车讲到嗓子冒火两本还都是有关于科学的我原始积累少得可怜还得费劲吧啦给他讲明白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想一直讲
  • 《命运》的另一个好,让我不慎惊奇的地方,是在于他用一种戏谑的、调戏的、嬉笑怒骂的态度去书写死亡这件事。五代人的生命历程,阿太作为接力棒,抽丝剥茧般层层揭开,最让
  • 一、邪淫心重,心不干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若清净,则处处都是极乐净土;但若心术不正、心存邪念,一念起,则恶业来。尤其是那些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哪怕“刀子嘴
  • #马天宇尘缘# 卧于弱水之畔,回想这次孤身攻城的全程,纪若尘一声轻叹,心中暗道:“若是换了那时的我来,怕是就能触到酆都城墙了。早就听闻,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绿城,说
  • 放暑假这么久了才第一次吃丽丽薯片真想回到小时候那个单纯机智聪慧善良可爱美丽大方(瞎扯)吃不胖(划重点)的我呀今天路上偶遇zhj,好歹也是同窗三年,看见我的时候居
  • 我实在是没有扛住泡泡玛特的魅力,翻遍了夜市上七八个盲盒摊子,把可爱的pucky都买了一遍,盲盒也会根据稀有率来定价,买到后来我都知道怎么跟老板砍价了,200出头
  • 尽显高贵古典风范,每个细节都很精致!不拘泥于传统秀禾的沉稳举手投足之间✨ 尽是中式的温婉情怀~我愿十里红妆青丝挽发与你共赴一世情长 [送花花]#刘宇宁巴黎欧莱雅
  • 〉说起来…我的戒指是开口的 现在尾戒已经收到最小了 其他两个还好[苦涩]为什么每次都是胖身不胖手掉秤手先瘦啊第一次给美妆视频点了赞 原因是凌晨两点它让我笑出了声
  • 还‮债阴‬有什么好处:阴债还完,‮方各‬面都‮好会‬转,‮完还‬阴债​就再也‮用不‬透资今生的运势来‮还偿‬阴​债,所‮,以‬财运,婚姻,‮康健‬,事业就​会‮
  • 地产股受政策利好刺激掀涨停潮,万科A、中交地产、中国武夷、光大嘉宝等超40股涨停。金融股集体走高,宁波银行、华西证券涨停,平安银行接近涨停。
  • #日行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有本事是一回事,能否成功是另外一回
  • 牡丹的剧情最让我意外,宝可梦这种比较积极的剧情头一次涉及到校园霸凌这样极端消极的事情……看着最后几位队长对牡丹说今天星苦啦这句又土又帅的台词真的感受到她的宝物如
  • 因为它是鲜活的,有烟火气和人情味,也因为在一个个真实鲜明的小人物中,能看到同为普通人的我们努力过活的影子。[摊手]有些人好奇怪诶一定要让别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约157万㎡恢弘体量造就宜居标杆,依托“城系”醇熟范本,名校、商业、湿地...#投资#【葛兰素史克:#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期可达至少10年#】当前,全球共有三款带状
  • 22.12.02碎碎念☀️好久好久没更新了.日子还是照常的过.专业功课依旧的忙.码还是没能解的开.回家的票至今没买.有什么可烦恼的呢.纠结太多也很累吧.不如间歇
  • 今天早上7点多醒过来,发现我的风扇不转了,小夜灯也不亮了,然后一看手机,群里面果然在说我们这栋楼停电了 我看他们1点多还在那里问电闸是不是跳了,幸好我睡得早,不
  • 突然感觉我也很高贵[笑cry][笑cry]时刻铭记“粉丝”这个身份,只负责产出,不内涵合作伙伴,路透我也自己出不用几个人一起拼,而且很大方,不挑单双人只要画面里
  •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前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微笑] 谢谢老师无私的付出,祝愿老师吉祥如意!一生幸福快乐!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前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微笑]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