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对比黑龙江,这些变化“杠杠滴”】
“十”在钟表上转动希望,
一分耕耘,一刻收获,接续四季更迭。
“十”在司南上指明方向,
一横东西,一竖南北,迎接八面来风。

抚今追昔,以“十”数说。
站在“十”字交汇处,坐标中国最东北,
黑龙江这十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十年,

黑龙江环境保护的“生态绿”越来越浓

2014年春天,小新亲眼见证停伐前的“最后一棵树”倒下,最后一声“顺山倒”的号子“宣告”龙江森工等中国北疆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

之后,又见证了伐木人变护林人、捕猎者变巡护员。渐渐,猎套越来越少了,虎豹越来越多了。

如今,黑龙江省森林面积2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位;湿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5%。

江河湖泊水质不断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8%。森涛林海绿更浓,蓝天碧水风更清。

这十年,黑龙江文体旅融合的“新画卷”越来越美

以“生态绿”作底色,以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作颜料,黑龙江勾勒出越来越美的自然画卷。

这里春有百花,可赏花、观鸟、观开江。
这里秋有五花,可登山、采摘、泡温泉。

这里夏有凉风,“森林氧吧”与“天然空调”带火了自驾游、露营游。

这里冬有雪花,从赏冰观雪到玩冰乐雪,互动体验更“野”了,冰雪产业更“热”了。

十年间,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42个;北京冬奥会上,中国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龙江健儿。“旅游+体育”搅热寒冬,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参与率57.8%。

十年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文化活动争奇斗艳。黑龙江拥有地处边境的异域风情、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包揽中国“南北极点”的极地风貌,“旅游+文化”让旅游深起来、让文化动起来。

这十年,对外开放“大通道”越来越畅

边境线绵延2981公里,国家一类口岸27个,拥有悠久开放历史的黑龙江更深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发展成为中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高水平立体化开放通道更畅了。中俄首座跨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哈尔滨机场成为中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

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水平更高了。2019年中国最北的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至2022年累计外贸额达690.84亿元。

黑龙江越来越国际化,中俄博览会、中俄文化大集等国际盛会不断升级,传统外贸经历向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的华丽转身。

这十年,“老工业基地”越来越焕新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鼓点越来越强,新时代的“国之重器”不断产出。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助力改善能源结构、“双碳”目标实现。

铁人精神历久弥新。大庆油田作为中国陆上第一大油田,十年累计生产原油24.6亿吨,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吸引华为、腾讯、百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向北落户。

这十年,“中华大粮仓”越来越丰实

夏去秋来,稻菽飘香,丰收在望,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十年累计为中国贡献粮食1.47万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黑龙江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好的“中国粮”。8800多万亩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居全国第一,培育了北大荒、飞鹤、完达山、五常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优质奶粉产量居全国第一。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如秧苗拔节成长。农业机械化率达98%以上,农业与科技、数字、生物经济融合发展,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卫星导航等技术赋能增产。

这十年,科技创新“含金量”越来越足

大粮仓和老工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源于黑龙江的科教资源和创新底蕴,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等院校和40位“两院”院士,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奖144项。

科技创新为中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奋斗者号深潜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硬核”支撑,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启动建设。

这十年,民生福祉“含糖量”越来越高

十年间,黑龙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8万人,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明显。

相较2012年,高速铁路里程增加1277公里,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民用运输机场增至14个。

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的4.79张,增加到2021年的8.34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秋,
小新执笔了《这,就是黑龙江》。
2022年秋,
小新再执笔《黑龙江,这十年》。
“新”眼看龙江,十年在指间流动,十年在笔尖定格。

“十”在钟表上转动希望,


中国最东端每天最早迎来阳光,


找到了东,就找到了希望。

“十”在司南上指明方向,


中国最北端找北寻冷邂逅极光,


找到了北,就找到了方向。
这就是充满希望、找到方向的黑龙江,
中国最东北的地方。

【24座市管水利泵闸 | 杨树浦泵闸】淀东水利枢纽包括淀东泵闸、杨树浦泵闸、淀东船闸。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距黄浦江约10km,具有挡潮、防洪排涝、活水畅流和船舶通航功能。是上海市拥有设施最齐全的水利工程,是上海水利的特色标志。原由一座三孔节制闸与一座100t级船闸组成,1975年9月开工建设,1978年10月投入使用。2014年12月,淀东水利枢纽泵闸改扩建工程开工,工程等别为Ι等,2019年10月竣工验收。工程荣获“上海市水利优质工程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等称号。淀东水利枢纽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连续十九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https://t.cn/A6S9jmig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七里河区走好农村高质量发展路 让农户富起来 让乡村美起来

“2017年,我们一家5口人搬进了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新房,我也有了工作,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安置点干着保安工作的孟学顺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满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2018年,七里河区经过不懈努力,通过省级退出插花型贫困县的专项评估考核验收;同年10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准七里河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速8.6%,绝对值由2014年的12297元增长至2020年的21940.78元,增幅达到78.42%。2021年,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66.5元,同比增长10.6%,七里河区实现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一人的郑重承诺。

“近年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把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民生工作,多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脱贫稳定并长期致富。”七里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方泓博说。2020年以来,七里河区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确保已脱贫农户和一般农户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

易地搬迁让六千余人走出大山

8月23日上午,孟学顺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位于七里河区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家。干净的房间,光洁的地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起如今的生活,孟学顺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一家5口以前住在鲁家村的土坯房里。”孟学顺说,那时,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几亩土豆、百合、豆子等,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鲁家村属于后山五村,由于山高路远,出趟门都不容易,他们的日子过得单调贫困。2017年,作为首批移民搬迁户,孟学顺交了入住费后住进一套92平方米的房子,在白家坪移民安置点开始了新生活。据黄峪镇镇长吴子瞻介绍,黄峪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至今,10年来后山五村已有1446户6152人迁入安置点,占后山五村总户数的91%,已分配房屋1625套,入住率92%。

不仅住上了新房,政府还推荐孟学顺做了安置点的保安,每年能领到2万多元的工资。加上妻子打零工的收入,现在他家的收入比起在大山里种地多了好几倍。

“我们不仅要让后山五村老百姓‘搬得出’,还要让他们‘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吴子瞻介绍说,目前,搬迁后的村民就业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比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设置的公益性岗位,移民安置点里的保洁员、保安、电工等工作,多种就业渠道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不仅如此,黄峪镇每年联合七里河区就业局举办易地搬迁专场大型招聘会,还组织家政服务、月嫂、中式烹饪、驾驶员、电焊工、挖掘机等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有机会掌握一门技能,确保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据了解,2020年以来,七里河区持续在产业、就业、交通、生态、金融方面下功夫。在就业扶贫方面,七里河区9家“乡村就业工厂”共吸纳就业人员33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1人;安排乡村保洁、绿化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29人;开展线下职业技能培训2514人,其中精准扶贫培训636人;完成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39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91人。

产业帮扶让农户富起来

位于西果园镇西果园村的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食用菌研发、种植与销售为一体,从研发到产出“一条龙”模式的企业。公司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菌棒免费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再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菌菇长出后,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该公司负责人刘前逵说,通过“借袋还菇,借棚还菇”模式,带动了70户贫困户和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同时,该公司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一批工作岗位。2017年,西果园村村民陈万梅开始在该公司上班,这份工作既不耽误农活,还能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让她很满意。陈万梅说,“在这里工作,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产业扶贫方面,该区安排农业产业扶持资金1307万元,实施产业奖补项目34个,目前已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各级合作社337家。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构建起了以村党组织领头产业发展的扶贫组织体系,先后在合作社建立党组织55个,培育致富带头人52个。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优先收购或订单式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有效扶持和带动了11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精雕细琢让乡村美起来

西果园镇湖滩村位于七里河南部山区,距离兰州市区约18公里,东邻草源、南抵临洮康家坡、西接临洮马家山、北至大尖山,这里景色秀美、植被茂盛、茶马文化历史悠久。交通不便曾是制约湖滩村发展的一大瓶颈,自从西果园镇到湖滩村的西湖公路建好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宽了、路灯亮了、村子美了,乡村旅游产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

74岁的湖滩村村民鲁文安见证了便利的交通是如何改变湖滩村的。“以前我们去西果园镇不是步行就是搭‘三马子’,来回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村里一半以上村民家里都有了汽车,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鲁文安说。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给湖滩村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连接起了湖滩村如画的风景。近几年,湖滩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恬静驿路、山水湖滩”成为湖滩村的“活招牌”。今年以来,湖滩村又着重建设“遇见湖滩”帐篷营地,通过打造极具湖滩村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以“真招”“真心”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湖滩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提高了村民收入,是湖滩村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助力。”西果园镇湖滩村党支部书记鲁金池介绍说。近年来,湖滩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过不懈努力,于2020年12月实现了整村脱贫。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1+5+N”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打造恬静驿路山水湖滩,2021年被评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湖滩村的建设是七里河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未来,七里河区将按照“田园生态公园”定位,以前山开发红色旅游、田园旅游,后山开发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的思路,全力打造沈家岭—绿化—白家岘红色旅游、田园风光游新C位;下石板山—上石板山—宋家沟和南出口—212国道沿线—西果园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堡子—九池泉—湖滩生态乡村休闲游新闭环。加快推动尖山生态旅游区、西果园百合产业城、沈家岭全域红色旅游景区、云顶山旅游秘境等建设项目。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牌月嫂狂甩女婴 ,事后辩称是育儿手法还称雇主小题大做
  • 曝贾乃亮独自买醉 一天上微博30余次 网友直呼心疼
  • 高速光伏路面被偷 专家:对方可能对技术更感兴趣
  • 教师资格证面试全流程实战图解,轻松通过考试!
  • 大雪致公交站台被雪压垮致1名女子遇难
  • 陈乔恩酒驾道歉获表扬,这部片子给了一记响亮耳光
  • 万科收购凯德旗下20家购物中心 重庆凯德广场易主
  • 春运火车票开售啦!这些抢票必杀技,赶紧收藏!
  • 狂怼成年人的00后CEO,收了演技吧,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土豪爹!
  • 疆粤之战才拿9分, 赛后广东官宣: 正式裁掉杰克逊, 引发球迷热议!
  • 美国严寒8人冻死 冷空气持续并伴有降雪
  • 陈乔恩酒驾一点都不意外?被称为酒神,曾因爱喝酒被封杀!
  • 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浅谈隔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应用
  • 滴滴收购小蓝车? 共享单车格局或将重组
  • 陈伟霆恋情坐实,女友竟然不是迪丽热巴!
  • 希尔顿被男友求婚 男友们,除了大克拉钻石还有什么方式感动你的女神
  • 英特尔处理器漏洞事件详解:AMD/ARM也纷纷中枪!
  • 公司称发错年终奖 几十名员工被要求退还30余万
  • 租金最低470,成都首批国有租赁房源上市
  • 哈登腿筋二级拉伤 至少休战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