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道德经》有五千字,但若要回归根本,只不离两个概念:无为与自然。无为,乃是面对世间纷然时的淡然心态;自然,则是因无为而可以体悟到的真常本性。悟出这些,才能读懂《道德经》。

1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史书记载老子为周吏,道书记载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据此可知老子使用的语言比诸子散文更早一些,其在叙述时带有的时代烙印是影响人们阅读这部经典的最大障碍。此外,基于某些历史原因,《道德经》一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也多被人们误解,代代相袭,就会造成后人在读经时更难理解到老子的本意。

想要读懂《道德经》,首先应该了解老子的生平。《史记》中记载,老子为周柱下史。古时,史官需要记录国君的言行,老子在庙堂为柱下史,自然所见颇多。又因职务之便,老子能够接触到诸多历史文献,因此会看到无数家国更迭的故事。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老子正是看透了世间兴亡的本质,所以才能预测到周之将衰的结果,那么他西出函谷关的行为也就有了基本动机。

在函谷关处,尹喜请求老子作文字以留世,其写就的道德五千言其实正是他对所看所知的观点阐发。不过后来者常常很难读懂老子的某些章句,甚至可能产生误解,这可能与老子的写作对象有关。

老子写作《道德经》的第一读者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圣人”。如在《道德经》第三章提到了“圣人之治”,并在第七章中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后其身”作为圣人修身养德、治国治家的基本法则。

之所以如此设定,与老子史官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当时普通民众不具备阅读能力的现实限制有关系。因此,只有把《道德经》一书当做是治国之方来读,才可以体悟到“小国寡民”这一政治理想的妙处。

2

然而,大众在阅读文本时均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与老子写作时设定的第一读者角度之间存有偏差,所以人们才会误解“无为”的含义,甚至更进一步认定道家是隐逸派的代表,从而忽视了道教经典中蕴含的治国理身的内容。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讲述了可以超越阶级、超越种族、超越时代的亘古真理。读老子之《道德经》,固然要体会他本人具有的囊括天下万物的大道观点,但这并不等于《道德经》只能被当做治国之术来看待。

道教自古便有身国同构的思想,治国与理身遵从的是同一道理。即便把《道德经》当成一本修身养性的书本去阅读,其中“法自然”、“无不争,故无尤”的观点讲述的也都是人生智慧。

道教所推崇的圣人,必须要先做好一个人的本分,然后又能把此等德行推广到整个家国,并为求得万世太平而努力。治身与治国,背后的核心道理是一致的。老子提出的“道”,本身是可以囊括万物的,不论是微小的蝼蚁,还是苍茫宇宙,世态变化万千,唯有道的生化永恒不息。

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什么?恐怕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言明的命题,但世间的每一种存在都可以以独有的方式去体悟到自身的道性。这种体悟,建立在品相万般的现实世界之上,而万物复归于一根,此即曰“道”。万物各具有不同的姿态,则是道的外在彰显,名曰为“德”。

道与德,本一内一外、一阴一阳,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永恒轮转。若把内在之道和外在之德放到人类社会中理解,道便是人世间生老病死、兴衰存亡的轮转,德便是上至帝王、下及庶民治国、理身的具体的礼制文明与心性修养,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称“道德”之词意的根源。

3

虽然《道德经》有满满五千字,但若要回归根本,只不离两个概念:无为与自然。

无为,乃是面对世间纷然时所能保持的淡然心态;自然,则是因无为而可以体悟到的自我真常本性。

想要体悟到人生恒常真道,先要从规制自我德行入手,从有为的人生中体悟到无为的妙处。以无为心,不受万物尘染;以有为用,则要正己化人。从人性所表现出的“德”入手,一步步地去洞明内心真性,从本然常寂中感知与天地自然大道相契合的枢机。

能悟此者,进可以经天纬地,退能够修身齐家,所以又何必非把《道德经》固定在某一个角度来奉读呢?

其实,究竟如何去看待道祖老子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经典,本身便是千人千面的事情。若能从有限的文字中体悟出自我行持的“道”,也就足以慰藉这一场读经的过程了。

虽然《道德经》有五千字,但若要回归根本,只不离两个概念:无为与自然。无为,乃是面对世间纷然时的淡然心态;自然,则是因无为而可以体悟到的真常本性。悟出这些,才能读懂《道德经》。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史书记载老子为周吏,道书记载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据此可知老子使用的语言比诸子散文更早一些,其在叙述时带有的时代烙印是影响人们阅读这部经典的最大障碍。此外,基于某些历史原因,《道德经》一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也多被人们误解,代代相袭,就会造成后人在读经时更难理解到老子的本意。

想要读懂《道德经》,首先应该了解老子的生平。《史记》中记载,老子为周柱下史。古时,史官需要记录国君的言行,老子在庙堂为柱下史,自然所见颇多。又因职务之便,老子能够接触到诸多历史文献,因此会看到无数家国更迭的故事。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老子正是看透了世间兴亡的本质,所以才能预测到周之将衰的结果,那么他西出函谷关的行为也就有了基本动机。

在函谷关处,尹喜请求老子作文字以留世,其写就的道德五千言其实正是他对所看所知的观点阐发。不过后来者常常很难读懂老子的某些章句,甚至可能产生误解,这可能与老子的写作对象有关。

老子写作《道德经》的第一读者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圣人”。如在《道德经》第三章提到了“圣人之治”,并在第七章中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后其身”作为圣人修身养德、治国治家的基本法则。

之所以如此设定,与老子史官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当时普通民众不具备阅读能力的现实限制有关系。因此,只有把《道德经》一书当做是治国之方来读,才可以体悟到“小国寡民”这一政治理想的妙处。

然而,大众在阅读文本时均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与老子写作时设定的第一读者角度之间存有偏差,所以人们才会误解“无为”的含义,甚至更进一步认定道家是隐逸派的代表,从而忽视了道教经典中蕴含的治国理身的内容。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讲述了可以超越阶级、超越种族、超越时代的亘古真理。读老子之《道德经》,固然要体会他本人具有的囊括天下万物的大道观点,但这并不等于《道德经》只能被当做治国之术来看待。

道教自古便有身国同构的思想,治国与理身遵从的是同一道理。即便把《道德经》当成一本修身养性的书本去阅读,其中“法自然”、“无不争,故无尤”的观点讲述的也都是人生智慧。

道教所推崇的圣人,必须要先做好一个人的本分,然后又能把此等德行推广到整个家国,并为求得万世太平而努力。治身与治国,背后的核心道理是一致的。老子提出的“道”,本身是可以囊括万物的,不论是微小的蝼蚁,还是苍茫宇宙,世态变化万千,唯有道的生化永恒不息。

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什么?恐怕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言明的命题,但世间的每一种存在都可以以独有的方式去体悟到自身的道性。这种体悟,建立在品相万般的现实世界之上,而万物复归于一根,此即曰“道”。万物各具有不同的姿态,则是道的外在彰显,名曰为“德”。

道与德,本一内一外、一阴一阳,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永恒轮转。若把内在之道和外在之德放到人类社会中理解,道便是人世间生老病死、兴衰存亡的轮转,德便是上至帝王、下及庶民治国、理身的具体的礼制文明与心性修养,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称“道德”之词意的根源。

虽然《道德经》有满满五千字,但若要回归根本,只不离两个概念:无为与自然。

无为,乃是面对世间纷然时所能保持的淡然心态;自然,则是因无为而可以体悟到的自我真常本性。

想要体悟到人生恒常真道,先要从规制自我德行入手,从有为的人生中体悟到无为的妙处。以无为心,不受万物尘染;以有为用,则要正己化人。从人性所表现出的“德”入手,一步步地去洞明内心真性,从本然常寂中感知与天地自然大道相契合的枢机。

能悟此者,进可以经天纬地,退能够修身齐家,所以又何必非把《道德经》固定在某一个角度来奉读呢?

其实,究竟如何去看待道祖老子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经典,本身便是千人千面的事情。若能从有限的文字中体悟出自我行持的“道”,也就足以慰藉这一场读经的过程了。

#读书笔记##在轮下/黑塞文集-(德)赫尔曼·黑塞[图书]#
我们都是在环境大滚轮下被推着前进的
家人的期盼 老师的期许
家庭及学校的传统严管
把我们固定在设定好的轨道上
稍微偏差一点 都会引来别样的目光或训斥
回头抵挡巨轮的推动或者偏离轨道
需要无比的勇气
可一旦冲破 便会得到启示啊
“宁可摧毁十次肉体、不可伤害一次信仰” https://t.cn/R2Wxnh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为二胎妈妈的第193天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当妈妈,但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难免还是会不适应,浑浑噩噩的过了半年,昨天无意中看到朋友微博发的一句话,“我弄丢了我的笑容
  • 耐打王羽毛球鹅毛王[小红花]28 推荐指数:[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 [给力]超低价12只装,天然羽毛,做工精细,
  • 【刘氏小调纪实摄影工作室】有三只小熊,熊爸爸和熊妈妈是典型的80后,他们生活在森林里,是幸福的一家子。一部窥视80后真实生活的情景戏剧一部全景式展现残酷青春的纪
  • 艾长康®通过专利微量信号富集技术(AS-CAP)和甲基化PCR增敏技术,对实验室设备要求更低,更适合在医疗场景下快速完成高通量的检测任务。公司结合表观遗传、生物
  • 住宅更是想都不用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小时车程的惠州难道不是很好的选择吗,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七八百万的房子,而且很多时间,真的不是说个人能力的问题,有的
  • 看到这么多人路转黑然后就一直黑鹿晗的 我真的是觉得他们好不要脸 说什么以前喜欢鹿晗爱鹿晗 你那真的是爱吗 得不到就喷 鹿晗是你的? 都太幼稚了 真正的爱是什么样
  • 梦未灭,还有天边和白云当世界只剩最后一片枯叶挂在枝头孤独地飘零,那就是我挥手告别曾经的丰华即将离开的日子,虽然记忆被走过的岁月横七竖八刻满凌乱的印迹,未来更是充
  • 陪伴与关怀向来是最易忽视却又最为珍贵的,你真的足够幸运收获了别人没有的独一份陪伴,所以不必惶恐,请继续大步向前吧,未来终会抵达,在汗水流干后,在黎明到来前。我们
  • 一直以为下次提起是不知道多少年后的人,起码得等我释怀了,没想到在朋友口中听到了,我曾经很用心对待的一个人呐,对她好到我妹都羡慕的程度呐,只能说有的人可能真的只能
  • 时间久的感情也会感到闷它如同书中的某一句论文有人为爱伤神而且还丢了灵魂最后在心底深深埋下一道痕宿命提前写好安排的剧本多少人执着到浪费了青春怪我太过愚钝于是你才会
  • #重生之门提档0427#粉丝宣传真的不是大家想的发发微博这么简单线下的物料发放广告投放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的我们耗时耗力为的就是《重生之门》的宣传现在我们的努
  • 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去随意的改变自己,你要明白自己就很好,他不喜欢你,是他不懂得,你总会碰见懂你的那个人,相处舒服才是最重要的,爱而不得只会让你越爱越颓废。你明明一
  • 大野宏二朗(Dr)は「高橋ひかるさん、宮世琉弥さん、お二方ともとても気さくで魅力的な方でした。表敬訪問を終え、佐々木は「お二方と向かい合った瞬間に柔らかい雰囲気
  • #每日一善[超话]#tjz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
  • 每年每日,希望事事圆满喜欢的都拥有,想要的都在身边✔️在自己的时空生长,一切的心愿达成 时至今日,能恩爱如初,最重要的是我们归根结底还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 连咽口水都痛~ 4月13日星期三晚上10点左右吧,正好朋友打电话来,我把我的情况说了之后,二话不说的马上就给我送来了一些食品饮料和我最爱的西瓜,还有消炎药,真的
  •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的规划。很多目标的制定和规划,并没有基于当下,而是基于未来的想象,所以,制定的很多目标都不切实际,
  • #军恋[超话]# “爹式男友”❓❓❓我很幸运有他在我身边,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我,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我都会跟他说谢谢你,此谢谢非彼谢谢,有你是我的幸运[心][心]
  • ”12.“虽然前方拥堵,但您仍在最优路线上”13.“直到现在,我依然为你的到来感到高兴”14.“小朋友,快乐方式有很多,别把自己闷坏了”15.“别只顾着喜欢,却
  • 【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古典文化课堂】 2022年5月2日 《道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