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心怀感恩,幸福福常在。快乐属于知足足者,幸幸福属于感恩恩者。用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每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会不请自来来。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祸也可能变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幸福的秘诀,是是不不抱怨过去,不迷茫心怀感恩,幸福常在。快乐属于知足者,幸福属于感恩者。用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的每一天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前的每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懂得感恩的人,遇遇到祸祸也可能变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幸福的秘诀诀,是不抱怨过去,不迷茫未来,只感恩现在。

《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十八)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这一觉悟,说明我们由于贪欲心的驱使,致使人生充满了痛苦,为了破除贪欲心,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一般在家学佛的善友,不能舍俗出家,如果在内心能够时时想到出家人的生活,怀念出家梵行,这样欲念也会慢慢减少,逐渐淡下去,清心寡欲,不为俗尘所染。

五欲过患:

在第二觉知,曾经讲到“多欲为苦”,我们人生痛苦的来源,就是欲念太多,欲望太大。假如我们的心,常在五欲中打滚的话,那是地狱的五条根,会使我们堕落的。

五欲,从狭义方面讲是:财、色、名、食、睡;从广义方面讲是:色、声、香、味、触,是外在五尘的境界。

色:眼睛所看到的红、黄、蓝、白、黑等颜色,或大、小、方、圆的形色,都叫色;声: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梵音,温柔的、幽扬悦耳的音乐,噪音,骂人刺耳的声音等;香:鼻子所闻到的气味,有的是香的,有的是臭的,或是不香不臭的;味:舌头所尝到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触:是身体方面所感受的,是热、冷,或是硬的、软的,都是一种触觉。

总而言之,色声香味触叫五尘,包括了外在一切的境界。《止观》(卷四)说:“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贪欲之心,故言五欲。”

色声香味触五尘,本身无所谓欲不欲。不过,当我们的五根对着外界的五尘,根尘接触的时候,往往引生了我们的欲望,而去追逐它,于是造业受罪,从这方面来说,五尘就叫五欲。

过患,过是过咎、过失;患是祸患、灾害。因为追求五欲的贪念,而引起种种的过咎、灾害。

《大智度论》(卷十七)说:“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

五欲对我们的害处,就好像我们拿着火把,逆风而行,火焰向着我们吹,我们会被它烧伤。五欲好像一团火似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五欲也好像一条毒蛇,假使我们踩到它,一定会被它咬伤,要是我们贪恋五欲,也会被它所伤害。

另外,五欲是虚假不实的,好像我们在梦中得到宝贝,是不真实的。人生在世,恰似做了一场梦,五欲之乐,是不能维持很久的,就好像是假借来用的东西,不能长期拥有它,到头来只是空忙一场。

五欲真是害人不浅,可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非常愚痴,沉溺在五欲之中,至死不悟,舍不得把它放下,就这样,不断地起惑造业,永远受苦。这就是五欲过患的道理。

我们既然知道五欲的许多过失、祸患,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为五欲所累呢?就是下面经文所说的:虽为俗人,不染世乐。

俗人,除了出家的而外,所有在家的都是俗人,不过,这里专指在家学佛的居士。不染,就是不要沾染到,正如《华严经》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所谓不染的意思,好像莲花生长在污泥里面,那是最肮脏的地方,但它不为污泥所染,本身是非常清净的。还有,太阳和月亮,每天在天空中运行循环,从来也没有停留在固定的地方,这也是形容不染。

关于世乐,《八大人觉经疏》中举出了十种,“世乐有十:女色、财宝、声名、饮食、睡眠、家宅、田园、衣服、眷属、官贵。”以上这十种是世间快乐的事情,但是本觉告诉我们,一个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必须远离它,不然,对我们的道业有很大的障碍。正如,有首偈说:

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
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时时刻刻观照自己本身,不可以沾上世间各种染污的欲乐。假使不去惹它,就不会受它所拖累,也就无所谓欲望,能够达到那种境界,就是清净涅槃的境界,心头上无挂无碍,非常自在。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

那芬比丘的故事

  佛陀教育弟子就是教大家把「心」的观念调正,教弟子们在人群之中要懂得彼此感恩。从前有一个小国叫那螺,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以采珍珠或者采檀香贸易为业。虽然只是个小国,但富有的人很多;不过也有不少贫困的人。

  那时有两位兄弟,父母刚刚往生不久,大哥认为兄弟应该分家,各自去奋斗才不会互相拖累。大嫂就问:「那么要怎么分家呢?」

  大哥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分才算公平,那位大嫂就说:「以财产和奴仆来划分:一个得到全部的财产,一个分得一位奴仆,就这么决定了。」大哥当然是得到了所有的财产,而弟弟也只好接受一位奴仆的分配。

  这位奴仆名叫那芬,他既年轻又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这个家庭。他很能知足,知道自己因家贫而被卖为奴隶,但老主人对他照顾爱护有加,所以他很感恩。现在他又被当成财产分给小主人,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人,不只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可以给小主人,而且还要吃饭增加开销,所以他知道要赶快多努力来为小主人效力。

  小主人带着家眷和那芬,两手空空的出门了。他心里很烦恼,因为一无所有,人海茫茫,出去了要住哪里呢?一家大小要如何生活呢?那芬就安慰小主人:「您不用烦恼,有朝一日我要让您的家财胜过您的大哥。」

  小主人说:「哪有可能呢?我什么都没有,你要用什么去赚钱?现在我们连生活都出问题了,怎么有可能以后家产会比我大哥多呢?」

  正发愁时,小主人的太大忽然发现自己手上还有一些一玉环金饰,她就把手上的珠宝拿下来,对那芬说:「我们现在只剩这些东西比较值钱,就让你拿去打点一切吧,」

  那芬拿着金饰、玉环立即去想办法运作,他到市区去,看看有什么可以买的,然后再设法卖出去。这少许的本钱到底能做什么呢?他看来看去没什么好买的,于是就往城外走去。

  走出城外时,他看到有一个人担着一捆木柴要卖,他发现那一捆木柴之中有一根很有价值的檀香。檀香可以治百病,而卖的人却不知道。那芬就以便宜的价钱买了那捆木柴,因为他识货,所以他非常欢喜地把柴扛回去了。

  没多久,当地村里有一位富翁病得很严重,虽然他很有钱,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檀香来和药。那芬知道了就把檀香送过去。那位富有的的长者因为有了檀香和药,因此把病治好了。他很欢喜就把一大半的家财送给那芬。

  那芬得到财产后,他就运用自己贸易的天分,几年的辛苦经营之后,果然让小主人的财产比他的大哥还要多。生活稳定、家财富足之际,他的小主人就和夫人商议:「我们要如何回报那芬呢?」

  夫人说:「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自由,我们就让他回复自由之身,这可能是他最高兴的事。」小主人也觉得很有道理。

  有一天,小主人就把那芬叫来,说:「你给我的已经太多了,我不知要如何回报你,我想让你回复自由之身,甚至也拨出一部分的财产给你。」那芬听了千分万分的感恩,感激小主人能让他除去终身为奴的身分,让他得到自由。

  他对小主人说:「您不用给我财产,只要有自由之身我就很满足了,我要赶快去修行。因为我知道今生成为贫贱之人,很可能是我过去生欠修行:现在能得到自由,我想去佛陀的僧团、求佛陀收我为弟子:因此,一切的家产我都不需要。」

  小主人也很欢喜地送他出门。那芬得到自由之身,立即前往佛陀的僧团,求佛陀引度他出家。佛陀当然很欢喜,立刻让他现比丘相。从那时起,那芬比丘非常殷勤求道。几年之后,那芬比丘修行有成,佛陀说的佛法,他一点都不遗漏地加以吸收,而且已能琅琅上口。

  他严持戒律、又论道第一,当时他就想:「我应该回报以前的主人,因为他给我自由之身,我才能享受到佛法的妙境。」他很感恩,所以向佛陀请假,暂时离开僧团,前往主人的住处。

  主人看到那芬已现出家相,而且变得那么庄严,相见之时,彼此都很欢喜,主人就准备了很丰盛的宴席来供养那芬比丘。用餐之后,那芬比丘就把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妙乐和主人一起分享。主人闻法后非常欢喜,他说:「听你讲这么多难得的妙法,我恨不得能身历其境;也能亲闻佛陀的教诲。」

  那芬比丘说:「佛陀很慈悲,您准备一下,我回去可以代您向佛陀请求,请佛陀来应供、说法,如此也能利益这个国家的人民啊!」

  主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对啊,不应只有我得到佛法的妙乐,我应该向国王报告,请国王向全国的人民宣告:佛陀会来我们的国家,让大家都有机会得到法益。」

  那芬比丘一回去即代为向佛陀请求,佛陀慈悲答应了。那芬比丘以前的主人也去向国王报告,请国王来参与盛会;国王以前也听过佛陀的盛名,因此很欢喜地来参加供养的盛会。当国王见到佛陀时,即从内心生起恭敬,很虔诚地作揖礼拜。

  佛陀应供之后即为大家说法,国王和小主人心里都想:今天能有这个因缘都是那芬比丘促成的。那芬比丘原本是个奴隶,可是却能修得妙法,为什么他会这么有福呢?

  佛陀就说:「能够感恩图报的人,就是有大福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要互相感恩;那芬比丘就是因为抱着感恩心,所以福德具足了,因此他能够得道!」

  人与人之间真的要互相感恩,像这故事中的人——身为奴仆的知道感恩主人;王人也懂得感恩奴仆,因此才有这么祥和圆满的境界;所谓「和则兴」,有感恩之心才有德行,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

善说法的毗阇提比丘

  佛陀对于能够时时说好话的弟子经常加以赞叹,假若有人犯两舌恶口,佛陀也会加以严厉鞭策。在僧团中,有的人可以将佛陀的教育不断地向外弘扬:也有人非常的沉默,什么话也不说、不听;有的看起来非常沉静,但却能出口成章;但偶而也难免有一些评头论足的杂音。总而言之,在僧团中,各种形态的口业也很多。

  有一天,佛陀看到一群僧众围绕着一位比丘,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他说话,看得出那是心灵净化的交流。佛陀看在眼里、欢喜在心底,此后几天都是同样的情景,佛陀感到非常安慰。有一天,佛陀就问一位年轻的比丘:「你们常围绕在毗阇提比丘的周围,听他说什么呢?」

  有位年轻的比丘面带欢喜的笑容说:「佛陀!毗阇提比丘平常很沉默,大家原以为他是一位不善言词的人,没想到他一开口说法,却能句句深入人心!」

  佛陀问:「你们对他的印象如何?」

  他说:「我们对他非常恭敬,他是一位不贪利养、不爱名利的修行者。平时他沉静平实、平易近人;但是,一开口说法却能滔滔不绝,佛陀的妙法好像从他的口中再度涌出一般,这是我们恭敬尊重他的原因。」

  佛陀就说:「你去找毗阇提比丘来。」

  于是,年轻的比丘就去找毗阇提比丘,告诉他:「佛陀很关心你,正在找你。」

  毗阇提比丘赶快来到佛陀面前礼拜,佛陀说:「毗阇提,我以前看你在听法时全无反应,原来你都很认真地将法听进去。听说你常在年轻的比丘群中,将自己的心得拿去教化他们,有这回事吗?」

  毗阇提比丘说:「佛陀,您所说的法,我确实都很认真听,然后又在内心经过思考,把精髓妙法时时谨记在心。如果有人迷失或无法理解您所说的话,我就为他作一番说明,所以大家最近常围绕在我身边……。」

  佛陀说:「很好!很好!你能够将清净的妙法再源源宣流,达到净化的教育,这应该要持续;因为好话、妙法要多说。除此之外,其他的言语就不必多谈,要远离世俗之言,远离是非之事啊!」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优点加以肯定,然后又对他细心叮咛,这即是佛陀的智慧和爱心。

  许多人易犯的是利口辩辞或者话说得很好听却不实在:有的还会批评人,甚至作人身攻击,这都是口业啊!因为会说话的人不一定都说好话,所以佛陀叮咛毗阇提比丘要多说好话,平常就应沉静不可多言,尤其要远离世俗事,世俗话也不要说,不批评人我。疋非。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教育,我们也要如同亲受一样,虽然我们离佛已二千多年,但是只要用心,佛法的妙用时时都可以发挥在生活中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外卖APP偷听,离婚大数据曝光:杀死婚姻的究竟是什么?
  • 重大信号!济南宣布取消限价,石家庄零门槛落户,全国23城楼市松绑,57城房价上涨!业内:更多“托楼市”政策要出台!
  • 张紫妍案延长2月 网友:她“遗书”里记录的人员名单都有谁?
  • 燃!朱婷,MVP中的战斗机!
  • 前腾讯AI Lab主任张潼加盟创新工场,出任港科大&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
  • 魔术客场30分大胜鹈鹕 武切维奇25+17碾压浓眉哥
  • 杨超越发声明拒绝网络暴力,继续散播将诉诸法律,维护艺人权益!
  • 张轩睿和Selina,成不了另一对张伦硕和钟丽缇
  • 李兆基宣布退休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二位 出生在顺德
  •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
  • 乌所畏,泰精彩!苏亚雷斯领衔中国杯巅峰对决
  • 地震局回应巨响
  • 老虎证券上市怎么回事?首日大涨36%,或再次点燃金融股
  • 富士康出阿里股份
  • 知乎否认内测知乎百科:没有这款产品
  • 恒大地产内部重组女员工说出最新情况
  • 6省份进入深度老龄化 6省份深度老龄化是哪六个省
  • 陈赫一家游迪士尼具体是什么情况?
  • 阿里发布繁星计划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胜利否认吸毒,韩国警方:已掌握吸毒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