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孝是人生之始 • 也是贯穿人生之道

 

一、

孝是人生之始,#国学知识# 也是贯穿于人生始终之道,为孝者方可显其道矣,守其礼仪,扬其德行,成其功业。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说:“人的躯体四肢、须发皮肤,都是父母赐予的,不敢损毁伤害,这是孝的起始。人生在世修养自身,遵循道义,扬名于后世,从而彰显父母的名声,这是孝的最终目标。”
我们总是忽略一些人生看似粗浅,但实则深邃的道理,比如说孝顺。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成长,而且总是以未开心智的粗浅状态去活着,所以我们不太能够在主观意识上具有清醒正确的尽孝之心。
比如对很多人来说,#传统文化# 他们对父母的印象通常是父母给予自己的压力,父母的唠叨让自己心烦,所以有一些人就自然而然的忽略了人生的孝道。
他们所行使的状态也不是在主观层面的忘记孝道,而是有意无意之间忽略孝心对人生产生的作用,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会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可以对父母随意发脾气,成年之后也可以为了陪朋友喝酒聊天,然后将父母丢在一个除夕的夜晚,并且也感受不到这种对父母的轻薄是违背孝道的,更察觉不到这样的问题在生命中存在着多么大的错误。
但是其实从生命实相上来说,孝道首先是我们对父母最起码应该保持的尊敬。

如孔子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虽说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由的灵魂,但是我们的身体发肤还是借父母之身存在于这世间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能给予我们肉体的角色来说,#国学实录# 我们该给予十足的尊敬和厚爱。哪怕父母是有缺点的,哪怕我们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年龄上的代沟和某些方面的隔阂,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略和轻贱他们的理由。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其二也是更深层次的,一个人对父母保持尊敬的时候,他才能把对父母的敬转换为向他人的敬,能敬人者才能敬天,敬天者才能成事,这样的人生才是守礼,在守礼的同时也是奉行了天地之道,并在此基础上成就自身功业。
只有让自己的仁德之心符合天命之规律,从而才能在这世间创造出人生所祈求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在生活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这样的,就是他们从来不能够清醒地去看到自己需要做什么,在他们的世界里,他能看到的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名位以及想要追求的生活重心和状态。
比如说总把父母抛在脑后,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淡忘一旁,然后去追寻一些自己以为的狂欢和关于生活浅薄乐趣,也缺少了最起码的敬畏之心,这样浅薄愚痴的状态,其实也是缺乏德行的一种态度,以这样态度去面对人生,那么他就不太可能会创造一个好的结果。
哪怕这样的人在某方面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小小的名利,但是这个小小的名利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且是非常短暂的,因为所有盛大的东西都需要深厚的德行来支撑,缺乏了这个德行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二、
曾子说过一句话:“孝慈者,百行之先莫过于孝。孝至于天,则风雨顺时;孝至于地,则万物化盛;孝至于人,则众福来臻。”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慈爱幼小,各种行为中没有比孝敬更重要的了。孝敬的行为达到了上天,就会风调雨顺;孝敬的行为达到了大地,万物就会繁荣兴盛;孝敬的行为达到了人的身上,各种福泽都会到来。”
说孝是一种行为,不如说孝是一种德行的代表,它代表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虔敬之心。
敬畏的是天地,敬畏的是人性,能奉行此种德行的人,必然能体现出孝,所以孝达上天的时候就会风调雨顺,孝达大地,万物会发新,而孝达人自身的时候,自身的福泽都会到来,就是因为能通达真孝状态之后,他自身的德行必然是丰盈通透的。
所以说孝道看似是一个很容易实行且浅显的道理,但其实是我们应该融化在内心,并谨守奉行的人生重要准则。
所以我们在文章开篇的时候就说孝之道是“显其道矣,守其礼仪,扬其德行,成其功业”的人生法则,这不是一种夸张,这是真实阐述孝存在于人生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一些人在生命中关于孝所呈现的错误理解及状态。
孝顺永远不能是存在于表象的形式,它一定是深藏于内心的德行,因为德行融化于内心,有内心深处的赤诚力量,才能感化天地,所以孝道一定是深藏于内心,不刻意显山露水的一种心念状态。
在此基础上,那些拿孝顺当工具的伪善之人就可以稍加收敛了,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孝,反而在不孝的基础上加了虚伪的罪过,这不是其心可诛吗?
其次,伪孝不可取,愚孝更不可取。
有人自以为行孝,但是无论父母对错与否,皆是过度顺从与偏向父母,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没有是非公理,这样的孝顺自然也是一种心念的偏颇,人生需要德行去支撑,但是没有智慧的德行反而是一种愚蠢。
所以人生需要有孝心德行,但更要有智慧承载其德行,只有存在这样的德行,才能为人生发挥出更重要的功效,若是糊涂为孝,那么孝之心才有几分重量呢?

所以说带着清静智慧的心去通达天地至理之德行,依此德行去尽孝心,行孝事,人生于此孝道,便是一生安身立命之本也。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知乎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语音文字视频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不能永远守护双鱼座,就不要说爱他(她)也不要说会保护她一辈子,双鱼是一个孤独的星座...#宋亚轩[超话]##宋亚轩十八踔厉风禾尽起##宋亚轩0304生日快
  • 图 香港市民在做核酸检测随着确诊数字不断上升,截至目前,香港强制检测的区域已超500个。”对此,2月7日,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明白现在采
  • #麦郁珊[超话]# 我是超可爱的麦郁珊小兔子小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现在的体重,小胖兔子麦郁珊来了#麦郁珊[超话]##麦郁珊##麦郁珊小兔子##麦郁珊小兔子小
  • 对话10位女性,看她们如何活出自由人生
  • [好喜欢]小雪温馨提示:1. 北京时间 ,可从系统邮件(右上角的黄色信封)领取半成品地基和第一个材料三叶草装饰。#张安GIWANN[超话]#给大家整理一波B站加
  • 简单是你最大的特点,干净是你最美的气质,你性格温和,从不和人计较,朋友总说你心大。对待感情,你的心就像水彩一样透明,喜欢谁就是谁,从不掖着藏着,和另一半在一起的
  • 哈哈哈,好啰嗦,洗澡去了,(今天的番外更新有点点短,but阻碍不了大哥大嫂的甜,爱你们哦[心])[并不简单](题外话)忍不住分享一下陈先生的进步[爱你]在我自己
  • 由于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饲料成本仍有较大上涨压力,《正经社》分析师认为,短期生猪养殖行业亏损幅度或将进一步扩大,而是否能够在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中维持能繁母猪存栏
  • 我:对啊,你不听我的就是事儿多!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说了一句:就是缘分,没见面就感觉我能把手术做好,相信相信的力量。
  • 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协调服务,对基础设施REITs回收资金拟投入的新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协调加快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进度,推动尽快
  • 【提醒】315来与数万贵阳装修业主一起互助【不再上当】
  • 你和我们双向奔赴,多想见你一面,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地点,见证你的成长也亲身经历成长,至少能让我觉得,我好爱你,我们都有在向着自己所憧憬的未来努力,这些就够了。
  • 吴寅涛的付出,大家伙看到了,渐渐地,也没有人再为难这个小村支书,相反是遇到事情,大家一呼百应,都积极地去支持她的工作。“刚开始,感觉自己就像个木偶,不知道该干啥
  • 之前散队两次是因为队内人员时间不稳定求求你收了我打绝巴哈吧,我做梦都想在6.0之前三绝,救救。哦,我的上帝,恐怕我晚上无法入睡,吃晚饭时会打破底线。
  • #一个人的一天# 直到读大学,我那时候都无法一个人待着如果没人陪我吃饭那我那顿就不会吃更别说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什么的我记得有一次阿雪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让我佩服了很久
  •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跟着余宇涵探索其他未知的海域 努力向前吧~文案:小费美工:白晝漫記@TF家族-余宇涵yh好多年没去鼓浪屿了,心血来潮去逛逛,8元钱的船票好久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95期[作揖][鲜花] 【1】【七律】严子陵钓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态清凉山态雄,夕阳应似汉天红。 未曾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姜广涛[超话]##超话FUN市集#[2021]2021年活动、作品总结[2022]春去冬来,后疫情时代的日常生活总是不见面容;
  • 3个多月过去了,试着和痛苦的回忆共存一起往前走,以为伤疤在愈合,可后面听到李老师的直播才发现根本没有好,还是好痛啊,可还是要走下去不是吗,记住这一切然后走下去,
  • 所以,我们看到莲花时,应提醒自己:净心如莲,不污不染,淡看浮华,处世安然……在人们的一些思维里都是把女人当作柔弱的代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配得上“坚强”二字。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