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将迎新变革!今天,武汉发布重要通知】#竞争上岗# #末位淘汰制# 今天(9月15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发布重要通知,武汉将迎新变革。武汉市政府官网消息称,将在国家级开发区试点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试行“以岗定酬、按绩定酬”薪酬制度。

据湖北新闻了解,武汉市政府出台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要放活改革自主权,优化开发区机构职能,建立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在国家级开发区试点推行
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

武汉市出台的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包括放活改革自主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

要优化开发区机构职能。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开发区内设机构改革,在核定的机构总量内围绕主责主业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重点加强经济发展、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部门力量,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

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在国家级开发区试点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

可通过特设岗位聘用高层次紧缺人才

复制推广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改革经验。支持开发区事业单位采取公开考核的方式择优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单位无相应空岗的可通过特设岗位予以聘用。

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市级财政每户补贴20万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20万元;对超过有效期后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5万元;对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武汉市行政区域内并通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50万元,各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

全文如下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
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20〕13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各类开发区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再创高质量发展新业绩,结合实际,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放活改革自主权

(一)优化开发区机构职能。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开发区内设机构改革,在核定的机构总量内围绕主责主业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重点加强经济发展、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部门力量,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优化管委会职能,建立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开发区经济发展职能,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同〉)

(二)优化开发区开发运营机制。支持开发区建立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由专业运营主体负责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专业服务等工作。鼓励开发区运营主体根据发展需要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在国家级开发区试点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开发区可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薪酬水平、分配办法。创新绩效考核体系,以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为核心,试行“以岗定酬、按绩定酬”薪酬制度,将个人绩效薪酬与园区考核系数、部门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直接挂钩。(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四)复制推广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改革经验。在职务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新型研发机构推广、科技金融创新等领域,推广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成果。突出投资贸易便利化、商事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鼓励开发区积极稳妥复制推广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改革经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武汉海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五)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积极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支持开发区事业单位采取公开考核的方式择优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单位无相应空岗的可通过特设岗位予以聘用。率先在开发区探索建立新型工业用地(M0)的支持制度。研究制定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调整操作办法。充分发挥“汉融通”平台作用,做大做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用足用好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专项资金。支持开发区企业集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支持开发区开展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降低用能成本。(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人民政府)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立“店小二”理念,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支持开发区率先全面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武发〔2020〕7号),在23项主要营商环境指标上领先全国、打造样板。探索通过委托、下放等形式,向国家级开发区全面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各区人民政府向省级开发区全面下放区级经济管理权限。(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推动招商引资扩规提质。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武政规〔2019〕6号)。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招商、企业入驻服务等,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市场化招商服务机构,按照属地化原则,各区可根据其引进项目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综合贡献度给予奖励。加强校友招商,构建“园区+母校+校友”利益共同体。实施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保障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大力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深入推进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探索形成适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的管理模式,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重点支持已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开发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线上线下一站式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进出口相关资质申领、退税、报关、信用保险等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

(三)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加快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日产业园、中德国际产业园、中印(武汉)科技产业园、中美大健康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园建设。鼓励国家级开发区整合或者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省级开发区或者特色园区,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产业共同体。(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编制实施开发区产业地图。调整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以“十四五”规划、院士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为指引,在全市产业地图基础上,按照每个开发区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的原则,抓紧编制开发区产业地图,构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聚焦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拓展壮大“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产业,加快打造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立市领导担任服务产业链的“链长制”,强化产业、创新、人才、资金、政策、招商“六链统筹”。支持龙头企业扩区扩园和在现有园区建设“园中园”、“区中园”,支持龙头企业扶持本地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聚焦产业薄弱环节补链,支持企业加大技术装备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

(三)促进产城融合。将开发区基础设施纳入全市基础设施规划,在开发区布局建设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持开发区完善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开发区。加强绿色园区建设,加快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升级,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发展,建立市场化的运营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投资发展公司+专业研究所”的组织架构,赋予其人员选聘、职称评审、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自主权,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持续深入抓好“创谷”建设。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武汉光源、商业航天、激光应用、高速轨道交通、智能船舶制造、电磁制造、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统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整合全市范围内检验检测业务,引导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向开发区集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完善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企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孵化“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兴产业”的摇篮。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聚焦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地球空间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20万元;对超过有效期后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5万元;对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我市行政区域内并通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50万元,各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建设。建立数字经济、线上经济应用场景征集、遴选和发布制度,搭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平台。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每年公开发布智慧城市需求清单,重点面向医疗、教育、公安、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等领域,每年发布50项以上、3年建成150项以上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推广创新产品应用。制定武汉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鼓励优先应用创新产品和服务。搭建武汉制造市场循环供需对接平台,打通产供销,稳定供应链,推广应用“武汉造”。开发区在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中,使用与目录内创新产品同类别的,应预留一定预算份额用于创新产品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0月8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9日

【眉山市东坡区:高位推进脱贫攻坚见成效】
7月16日下午,眉山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集中采访第一组来到东坡区先后采访了脱贫攻坚奔小康示范点富牛镇玉龙村和好味稻专业合作社。两个扶贫攻坚典型正是东坡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缩影。而东坡区高位推进脱贫攻坚收到的成效也如蔺草丰收景象一样喜人。

目前正值蔺草收割季节,在收割现场,一派喜人景象。东坡区蔺草的种植历史悠久,其光照、温度、土壤适合优质蔺草生长,加上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能排、能灌的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截至去年底,东坡区种植蔺草面积已从原来常年种植4000亩左右发展到20000多亩,是东坡区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基地遍布悦兴、秦家、尚义、万胜、三苏等乡镇。

东坡区蔺草生产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一大批较稳定的种植大户创造了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显著经济效益。同时较低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和土地价格等条件,极大地提升了该区蔺草产业的发展竞争力,其产量和品质超过了宁波(全国蔺草出口生产基地),已形成东草西移的趋势。

经地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幸达、丰和、森田、海丰、华腾等7家蔺草深加工企业入驻东坡区,年加工能力达6万吨以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蔺草深加工企业都把建设蔺草生产加工基地的目光投向了东坡区,该区已经成为蔺草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蔺草产业大多采取“公司+业主+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同订单模式,让农户既有每亩近千元的土地租金,又可成为季节工挣钱。各公司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从而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眉山市东坡区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87万。全区无省定贫困村,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以外的地区,属于典型“插花式”贫困地区。2016年以来,东坡区紧紧围绕“全面完成攻坚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总体目标,以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形成整体合力,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截止2020年6月底, 东坡区有建档立卡脱贫户9206户,28039人。2017年,东坡区已全面完成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5.66%下降到0%。2017年度脱贫攻坚“1+3”成效考核结果被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为好。2019年,区脱贫办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

好味稻专业合作社

坚持高位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东坡区坚持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常态督导、高位推进。坚持将脱贫攻坚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镇、部门统筹组织、调配攻坚力量、要素资源,全面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法,确保脱贫任务、工作责任落地落实。

几年来,到位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865万元。预算安排区级脱贫专项资金12500万元。累计安排四项扶贫基金4691万元,其中教育扶贫救助基金1650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1041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0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000万元。

好味稻合作社李相德接受媒体采访

突出工作重点 十二举措提升脱贫成效

抓好产业扶贫。按“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等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累计发展柑桔37万亩,蔬菜36.5万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安排资产收益扶贫项目5个870万元,惠及村集体12个,贫困户271户616人;新建村级光伏电站40个,惠及村集体40个,贫困户94户200人。组成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专家组,跨区域开展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累计开展水果、蔬菜、水产等各类培训750班(次),培训2.2万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5万余份。

抓好就业扶贫。为贫困户量身开发保洁、河面漂浮物清理、垃圾分类等公益性岗位1481个(其中人社部门安排公益性岗位656个,扶贫部门安排公益性岗位825个),每人每月就业补助资金600元。大力开展送岗位活动,累计开展进镇入村扶贫专场招聘会34场。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32期,培训人员833名。

抓好政策兜底。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范围,截止2020年6月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371人,特困供养人员141人,临时救助627人次。

抓好健康扶贫。区财政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基本医疗、补充医疗保险,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对全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医疗救助服务,实行“十免四补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杜绝零支付。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

抓好教育扶贫。减免19739人(次)“学前三儿”保教费984.18万元。免除2788人(次)建档立卡幼儿保教费351.55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46859人(次)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实施寄宿制生活费补助2927.34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1821人(次)贫困家庭非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46.59万元。对高中阶段22413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955.99万元。对高中阶段28791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880.15万元。对20853人(次)贫困中职学生免学费1981.04万元。对4329人(次)贫困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32.01万元。对651人(次)贫困中职学生发放特别资助33.1万元。对676人(次)贫困本专科学生发放特别资助270.4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3020人(次),拨付救助基金1351.35万元。全区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抓好住房改造提升工程。投入财政资金367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323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投入资金574.2万元)。2020年,对全区9232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房屋进行全面鉴定。经鉴定,全区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C、D级危房。投入区级财政资金3142万元,实施农村保障性住房742户。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2016年至2018年投入资金8670万元,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808户2341人任务。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5102.95万元,完成改(扩)建村组道路103公里;计划总投资59.52万元,完成敷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域联户供水管4.7公里。

抓好饮水条件改善。投入补助资金215.718万元,实施贫困户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84个村1020户3081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为巩固提升贫困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实施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饮用水源地整治工程和联户分散供水工程,共计投入450余万元,巩固提升642户2562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抓好金融扶贫。截止2020年6月,全区累计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1270户,贷款金额4659.47万元。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77万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5公里。投资3896万元,实施漫水桥改造工程20处。投资6925万元,实施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建设,新建、改建通信铁塔基站883个。

抓好文化扶贫。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90㎡的标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成综合性文化室229个。做好广播电视设施设备维护,贫困户户户都能收看电视。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走基层巡演600余场,巡回放映公益电影11136场。支持文艺创作,评选乡村“文艺明星”队伍20支、优秀本土节目30个。

深化社会扶贫。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年印发《眉山市东坡区“扶贫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累计捐款711.91万元。

来 源:眉山市扶贫开发局

为“青豫”特高压工程装上“智慧大脑”

2020-07-16 13:44:4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蕴 郝瑾阳  孙禹晨  何炳勋

±800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也是支撑青海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高速公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建设全过程中建立了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还深化了“四新”技术运用,全面提高了特高压施工现场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三维管控打造“智慧工地”

为实现对特高压现场的信息化监管,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现场推进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GIM技术(研发电网信息模型),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三维立体可视化对工程项目基地的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从而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我们自主研发设计了《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型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控平台》,通过三维模型,对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对比,使施工计划编制、资源配置,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南换流站电气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说道。

除了将施工场内的平面元素立体化,更直观地指导现场施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在安全管控中引入三维管控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维沉浸式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并利用安全监控平台对现场重要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进行了“远程指挥”,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监控模式,防患事故于未然。

“现在我们已不在使用往日枯燥的文字交底,而是完全利用三维管控平台助推安全入脑入心。我们会在交底过程中,全程让参培人员佩戴VR或3D眼镜,以三维立体动画展现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被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员安全意识。”电气C包安全总监曹仕奇介绍说。除此以外,安全管理方面还采用了无纸化模拟测试,利用三维管控平台的安规考试模块,将违章行为“演”出来,让参建人员自己发现隐患,自己纠正错误,切实规避风险。

四新技术为施工“加”速度

±800千伏“青豫”特高压青南换流站是青豫特高压工程的首端换流站,其主要通过站内换流变的交、直流转换,实现风、光、水等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打捆外送,是名副其实的“汇集器”及“转换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合±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工程实际,以科技主导工程建设,相继使用了人脸识别闸机、全站仪、定位监控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优化了传统方法下的施工过程,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参建员工的操作强度,高效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

青南换流站750千伏GIS是目前全球最长的GIS设备,为克服青海塔拉高海拔地区大风暴对GIS安装的影响,施工中以设备厂房为核心,从“挡尘、抑尘、去尘、降尘、除尘、绝尘、隔尘”七个方面对GIS安装进行了七级防护,并用“热风炮”这一新设备,预热设备外壁,助力冬期施工,确保GIS对接质量。

为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青豫特高压青南换流站顺利投运,还引入“声成像分析仪”开展设备异响振动测试。在工程建设期间,750千伏GIS设备区75711隔离开关C相内部出现异常振动及异响故障,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立刻使用“声成像分析仪”对噪音信号进行了定位,同时结合红外热成像、目视观察等方法对噪音源进行了图像采集,并根据设备运行参数及相关巡视巡检记录对噪音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就找出了设备缺陷,及时解除了隐患,保障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为防止电缆自身发热自燃或外界明火使火灾蔓延情况的发生,工程建设用较以往近10倍价钱引入了一款有机防火堵料,该材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维持比较长的时间,且耐火极限更高,耐腐性更强,可以随时拆除,重复使用,切实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为青南换流站安全带电运行打造了坚固的屏障。

科技创新促“传统施工方式”转变

如果说青南换流站是“青豫”特高压工程的心脏,那线路工程就是为“心脏”供血的“主动脉”。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力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基建管理全过程,在线路工程创建了1+3+5(1个监控平台、3级管理体系、5大功能模块)的监控管理体系,并对工程设计、进度、安全、质量、技术、档案、物资、环水保为一体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管理。

在线路工程基础浇筑的现场,一个“庞然大物”十分引人注目。只见它大口吞噬着砂石料,在一名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水泥。“这是自动上料搅拌车,它整合了装载机、运输机和搅拌机,在一个人的配合下就能完成传统方式下7-8人的工作,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大幅度提高了效率。”现场施工人员李冰介绍。这台新设备性能稳定,可以轻松到达复杂地形的塔位,且对草原破坏程度极低,是建设新时代样板工程不可缺少的设备。

除了自动上料搅拌车,线路工程(青2标段)N0877号基础现场还引入了超声检测技术。“我们让声测管的探头进入桩身内部通道,再利用超声检测法进行密封检测,保证桩内无渗漏点。”项目副总工李军介绍,声测管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高效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二维码”技术对项目进行管控,即实行“一人一码一套资料”的管理模式,进场扫码、违章扫码、到岗到位扫码......一个人员汇总码就可以实现对所有作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切实用科技推动工程建设。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让数据风暴席卷每一个现场、每一个环节,夯实了管理基础,优化了管控机制,提高了各类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让特高压工程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

国网青海电科院网源技术中心宋晓童正在利用“声成像分析仪”开展750千伏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声纹检测。何炳勋 摄(图一)

青南换流站工程GIS对接完成全景。徐浩 摄(图二)

青豫特高压土建施工中使用新型中空环保塑材模板浇筑构架样板基础。房志雄 摄(图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太过瘾‼️解封后吃柴火鸡,还等什么‼️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还有人解封后都不吃柴火鸡的吧‼️还有茶水、搓麻机喝酒吃鸡玩乐休闲一条龙这不得赶紧找朋友约起~.店名
  • 为兄弟“为了和兄弟们的约定,我不会解约”“成员们幸福就好”“exo对我来说是什么,我现在知道了”“我想对成员说,对不起,我爱你”假如给你三天假期,你说你会回到成
  • 蓝天白云下,金色阳光洒满绿地,不仅可以尽情享受慵懒秋日时光,饿了还能到开放式的风味餐厅饱餐一顿,氛围感是直接拉满;而当夜幕降临,秋日的晚风中,与家人、朋友们一起
  • 因此,别随便放手那个爱的人,愿用一生来告诉你,我从未后悔遇见。但,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愿意像大山一样守护你,像父亲一般宠爱你,你会发现,成熟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
  • 用行动彰显正义,泉湖高速交警寻找肇事车辆获称赞2022年9月15日,酒泉市酒运鑫盛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及驾驶员将一面印有“尽心尽责,暖心高效”字样的锦旗送到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十七岁情窦初开是你,七十岁铅华落尽还是你,二十世纪少年的爱从来不会消失,命运的暂停键会抬起,最真挚的少年们会在新的世纪继续相爱。他用余生书写他和爱人短暂却璀璨
  • 用作人名意指光彩、华丽、美盛、美好之义;君:本义:君主,封建时代指帝王。赏析:意:心思、心愿,愿望;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猜想、料想。
  • PS干了一天的活,回到家饿了做饭,吃的还是煮方便面,老妈突然说要吃炸豆腐丸子,虽然自己又累又饿,只因老妈来一句怎么就你饿啊,本来也是要先照顾老人孩子的,妥妥的给
  • 希望我们都能够热爱生活,真实且真诚做人,那些扭曲压抑虚伪嫉妒统统扔一边,这个世界其实是很简单的,也是很美好的,别让那些坏的,不好的情绪来影响你本该开开心心的生活
  • 二、 迟脉脉象歌:一呼吸,至来三,来往慢,作迟看主病歌:迟脉象,病属寒,运动员,非一般。主病歌:脏气衰,代脉见,女孕胎,月有三,腹剧痛,或吐泻,心动悸,结脉参。
  • 又来碎碎念 前两天我宝儿去面试今天出成绩成功上an啦 姥姥请客吃烧烤 我们又要开始新的阶段啦 计划明年订婚 或许真的终于终于要在第9年结束我们的恋爱长跑了 他真
  • 据说看见极光的人会获得幸福我们要一起长长久久的幸福❤️等待了四个夜晚…在这次旅行,马上要离开芬兰北极圈的最后一个晚上,终于让我看到了Aurora女神挥舞的衣袖~
  • #诺灿[超话]# 又搜刮到nohyuck飯 美美飽餐一頓 ✦诺灿MINI AU合輯✦ ➜很多很細碎的情節 會慢慢翻 不要等>_<※這篇先放人物介紹
  • 如果2020年流星许愿的愿望都能达成就好啦! #你的夜晚,云听相伴#晚上和老张没有做饭,去吃看了好久的餐厅,除了费牙别的都好好啊,可能真的老了,都会有嚼不动的时
  • 一个女人最好的活法,都在这10句话里 第一句:学会快乐 一辈子不长,开心是过,不开心也是过。与其把短暂的一生浪费在痛苦哀愁上,不如乐观点,看开点。学会感恩,学
  • 我思来想去总算琢磨明白了自己打工时的角色,像是头上吊着一根胡萝卜的驴,每天倒计时下班时间,期盼周六日,期盼节假日,期盼发薪日,是,只要劳动就会富裕,只要有爱就不
  • 2022.7.13——9.9因为疫情的超长暑假上班以来在家陪妈妈时间最长的一次陪着妈妈看完了7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追完了《黑帮少爷爱上我》《乘风破浪的
  • 布展非常有逻辑,像我这样对未来主义完全没研究只在看之前去b站补补课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到p5的时候感到很震撼也很无望,我觉得是我一辈子都画不出来的作品,我
  • 我祈祷着那天你不要有任何事情,让我们好好的度过这一天,今天也是我阳历的生日,很庆幸再一次的赌赢了,有这两次就够了在不赌啦,哈哈,看到你的祝福我开心完了,感觉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