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经济10年增长60倍 兰州新区靠啥扩大世界“朋友圈”】近日,在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之际,#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总投资260亿元的33个项目在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集中开工。该园区将重点发展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链。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获批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特别是近5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低为15.6%,最高达20%,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今年上半年,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制造业投资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已成为甘肃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产业集群加快崛起

在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初,兰州新区就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如今,这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车间繁忙有序,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不久前,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又一项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承制的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制造完毕。去年,该企业就成功研制首台(套)国产化N08810(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对该装置材料的垄断,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2014年,兰石集团响应政府出城入园的号召,将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厂区搬迁到兰州新区。“出城入园为兰石集团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兰石集团副总经理、兰石重装董事长张璞临告诉记者,通过出城入园,企业实现了由石化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兰州新区已引进以兰石集团、甘肃建投、兰电、兰泵、博睿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在兰州新区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

张璞临表示,今后,兰石集团将借助国家和省里支持兰州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光伏、核能、氢能等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拓宽发展路径,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兰州新区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已引进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创多项全省、全行业新纪录。

从产业蓝图规划到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再到产业集群日趋壮大,兰州新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元级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循环产业3个五百亿元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5个百亿元级产业。

数据显示,10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

创新动力厚积薄发

近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试生产的3.5微米高性能锂电池铜箔下线,厚度比过去广泛运用的铜箔材料减少一半,这意味着同等大小的锂电池效能提升近1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已经与国内外的30多家电池厂商进行了实质业务往来,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冲说,今年6月份,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距离项目开工还不到半年时间,远远低于行业同类项目建设周期。

在兰州新区,仅去年就有400多种科技创新产品问世。从基础条件匮乏到资源要素聚集,再到产学研用协同驱动,近年来,兰州新区形成了集院士工作站、各类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于一体的创新矩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

为加快化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兰州新区还规划建设了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于一体的在全国有影响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经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兰州新区专精特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批创新动力足、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在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筑巢”。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说,截至目前,他们已建成专用厂房171栋,81栋厂房交付企业入驻,30栋厂房全面投产,招商引资项目145个、企业102家,企业总投资超25亿元,落地产品500余种。

据了解,兰州新区集中力量扶持产业化前景明显的高科技项目,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兰州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长近3倍,并建成了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

对外开放多向发力

8月初,“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全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今年1月至7月,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共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26列,同比增长20%,成为面向中西亚、南亚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交通和物流的集散枢纽,有效推动了兰州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高效国际贸易通道建设。

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副总经理赵越才表示,将持续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完善大平台、大通道体系,推动国际货运班列高质量发展,争取全年到发200列以上,打造全省外贸经济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兰州新区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把“一带一路”作为开放发展的最大机遇,系统打造国家“双循环”战略支点,将通道物流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破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现代高效的“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开通运行“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550列以上,涵盖中欧、中亚、南亚以及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多条班列线路。

同时,兰州新区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持续拓展腹舱载货业务,成功获批“兰州—拉合尔”“兰州—加德满都”第五航权,联通兰州至东盟、南亚、欧洲地区国际空中商贸物流通道。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积极对接国内外重点航空物流公司,建成国际监管库、国际快件中心,运营航空公司39家。

据介绍,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从2015年新区有外贸统计数据时的3984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82.4亿元,对甘肃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日益凸显,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对甘肃增量贡献率超50%。
https://t.cn/A6SCepKj

金融时报 | 婺源:绿树成荫子满枝 重访婺源近距离感受小额农贷的信用力量

8月,江西婺源。
时隔21年,当再次见到江西婺源林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林生时,记者不由得感慨良多。2001年7月,记者第一次赴婺源采访小额农贷试点情况时就采访过他,那时还没有林生实业,45岁的他还只是一片茶园的承包人,同时开着一间小茶坊。此次见面,老金明显比以前开朗老练了许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林生茶如今在婺源已是响当当的品牌,林生实业也颇具规模,正向着三产融合的方向发展。当谈到小额农贷时,老金变得庄重起来:“是农信社从900元贷款一步步把我扶持起来的,我是小额农贷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的确,在婺源,许许多多的人都像金林生一样对小额农贷怀着一种感激之情,在他们眼中,小额农贷是犹如“篁岭晒秋、江湾晓月”一般的婺源标志。事实上,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在婺源,小额农贷不仅仅是一款金融产品,它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散播的种子深刻影响着婺源金融经济的方方面面。

“金字招牌”历久弥新

“婺源小额农贷这块‘金字招牌’的打造,得益于深厚的徽商诚信文化底蕴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婺源农信系统的不懈努力。”婺源农商银行行长李岩红告诉记者。

2001年,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在婺源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调查、论证和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当时婺源县农信社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资信评定、核贷发证、贷款发放”5个步骤规范操作,以“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方式有序推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推出3个农村基层组织互动的农贷协管员制度,在较短时间内试点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效。短短一年时间,先后向45033户农户核发信用贷款证,发证面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9%,首年贷款余额即达到9066万元。2001年12月,人民银行总行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小额农贷的“婺源模式”向全国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小额农贷学婺源”的热潮。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变化,婺源农信社坚持以信用为底色,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规范小额农贷的操作程序,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小额农贷的运作和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成为“最美乡村”另一张闪亮名片。

李岩红告诉记者,像金林生那样由小额农贷扶持起来的企业家在婺源就有40多位。截至目前,婺源农商行发放小额农贷余额达11.74亿元,是2001年的11倍,不良率0.71%,远低于总体不良率的3.59%,小额农贷占该行贷款的15%以上,盈利占比为17.35%。“小额农贷依然是我行耀眼的‘明星’。”李岩红笑着说。

金融创新的“酵母”

赋春镇吴伟煌长年从事特色小吃茄子干的生产加工和批发零售业务,销售对象是县城周边小卖部或超市。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小工厂不能正常生产销售,销量较往年断崖式下降,且20余万元货款也未能及时收回,让原本准备利用春节旺季大干一场的吴伟煌陷入了困境,他准备向民间借高息贷款渡过难关。正在此当口,得知情况的婺源江淮村镇银行客户经理主动找到了他,仅用一天时间就为其审批下了一款名为“兴农贷”的信贷产品共20万元,帮助他渡过最艰难的关口。目前,在村镇银行的贷款持续支持下,吴伟煌扩建了自己的厂房,年销售额已达2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2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当被问及当初为何敢于果断发放贷款时,婺源江淮村镇银行行长叶传海说:“凭个人诚信。‘兴农贷’就是一款脱胎于小额农贷的产品。”

的确,面对不断增长的婺源多元化农村金融需求,小额农贷也在不断拓展其内涵与外延,贷款受众从单一的农业耕种者拓展到特色种养、农家乐、农业新型主体,并在支持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积极对接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等新业态。要担负起众多使命,仅仅靠小额农贷这一款产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才能实现。李岩红告诉记者,目前,婺源农商银行共有39款贷款产品,其中基于信用的就有26款。这26款产品的设计思想都源于小额农贷的初衷。人行婺源县支行行长李强告诉记者,在婺源,所有的银行机构都有占比较大、种类丰富的信用类产品,而这些产品可以说都与小额农贷一脉相承。信用,已成为婺源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一种“本能反应”。

记者在婺源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小额农贷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金融产品,它更像是一种优质的“酵母”,酝酿出众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同时激发出婺源金融人的新思维。

信用环境的“净化器”

俞友鸿现在是婺源木雕、石雕、砖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但是,过去的他只是个边干边学的匠人。20多年前,1万元小额农贷帮助他办起了雕刻厂,如今他的雕刻厂已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每每谈起这些,俞友鸿都会心生感激。“像我这种除了手艺啥也没有的人在当时能贷到1万元贷款,信用社主任其实是担着很大压力的。所以,现在我一直都在农商行贷款,并且每当还贷结息日都会打提前量,不能让人为难!”

俞友鸿的心思其实代表了众多小额农贷受益者的想法。事实上,一方面,婺源诚信文化是“婺源模式”成功的基础;另一方面,小额农贷的持续推进又在悄然重塑婺源的信用环境。婺源县常务副县长邓跃跃认为,经久不衰的小额农贷在婺源持续20多年的推进,不仅在农户心中树立起诚信有价的理念,而且也使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形成了共同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的共识。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加科学细致地量化评价指标,2021年11月,县里重新出台了乡村振兴带头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方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工业园区都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婺源县已建设信用村160个、信用户3860户。

婺源信用环境的持续向好,同样也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同。记者走访了6家机构,其主要负责人均对当前的信用环境表示较为满意,并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基础加大对新产品研发与投放的步伐。与此同时,为整合信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行婺源县支行积极搭建起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起规范运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信息数据库,依托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增设主体模块,为新型农业主体信用评价成果的转化提供权威的信息共享平台。

良好的金融环境为金融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散发的情况下,截至7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206.89亿元,较年初增长12.35%,同比增长20.89%。其中,全县涉农贷款余额为139.32亿元,较年初增长12.35%,同比增长22.99%。

在回顾婺源小额农贷走过的21年历程时,人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行长邓建军认为,小额农贷在婺源能够做到余额和密度持续增加,质量保持稳定,产品和机构不断延伸,服务对象不断扩展,核心管理方式延续至今,除了秉承为民担当、立足基层、与时俱进等外,还在于坚守住了信用为本的理念。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经济日报|兰州新区经济总量10年增长60倍——引新聚优加速成长】近日,在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之际,#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总投资260亿元的33个项目在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集中开工。该园区将重点发展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链。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获批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特别是近5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低为15.6%,最高达20%,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今年上半年,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制造业投资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已成为甘肃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产业集群加快崛起

在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初,兰州新区就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如今,这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车间繁忙有序,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不久前,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又一项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承制的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制造完毕。去年,该企业就成功研制首台(套)国产化N08810(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对该装置材料的垄断,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2014年,兰石集团响应政府出城入园的号召,将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厂区搬迁到兰州新区。“出城入园为兰石集团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兰石集团副总经理、兰石重装董事长张璞临告诉记者,通过出城入园,企业实现了由石化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兰州新区已引进以兰石集团、甘肃建投、兰电、兰泵、博睿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在兰州新区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

张璞临表示,今后,兰石集团将借助国家和省里支持兰州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光伏、核能、氢能等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拓宽发展路径,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兰州新区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已引进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创多项全省、全行业新纪录。

从产业蓝图规划到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再到产业集群日趋壮大,兰州新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元级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循环产业3个五百亿元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5个百亿元级产业。

数据显示,10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

创新动力厚积薄发

近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试生产的3.5微米高性能锂电池铜箔下线,厚度比过去广泛运用的铜箔材料减少一半,这意味着同等大小的锂电池效能提升近1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已经与国内外的30多家电池厂商进行了实质业务往来,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冲说,今年6月份,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距离项目开工还不到半年时间,远远低于行业同类项目建设周期。

在兰州新区,仅去年就有400多种科技创新产品问世。从基础条件匮乏到资源要素聚集,再到产学研用协同驱动,近年来,兰州新区形成了集院士工作站、各类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于一体的创新矩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

为加快化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兰州新区还规划建设了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于一体的在全国有影响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经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兰州新区专精特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批创新动力足、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在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筑巢”。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说,截至目前,他们已建成专用厂房171栋,81栋厂房交付企业入驻,30栋厂房全面投产,招商引资项目145个、企业102家,企业总投资超25亿元,落地产品500余种。

据了解,兰州新区集中力量扶持产业化前景明显的高科技项目,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兰州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长近3倍,并建成了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

对外开放多向发力

8月初,“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全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今年1月至7月,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共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26列,同比增长20%,成为面向中西亚、南亚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交通和物流的集散枢纽,有效推动了兰州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高效国际贸易通道建设。

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副总经理赵越才表示,将持续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完善大平台、大通道体系,推动国际货运班列高质量发展,争取全年到发200列以上,打造全省外贸经济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兰州新区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把“一带一路”作为开放发展的最大机遇,系统打造国家“双循环”战略支点,将通道物流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破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现代高效的“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开通运行“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550列以上,涵盖中欧、中亚、南亚以及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多条班列线路。
同时,兰州新区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持续拓展腹舱载货业务,成功获批“兰州—拉合尔”“兰州—加德满都”第五航权,联通兰州至东盟、南亚、欧洲地区国际空中商贸物流通道。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积极对接国内外重点航空物流公司,建成国际监管库、国际快件中心,运营航空公司39家。

据介绍,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从2015年新区有外贸统计数据时的3984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82.4亿元,对甘肃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日益凸显,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对甘肃增量贡献率超50%。

https://t.cn/A6SCXRW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奶奶给你们赌气哩,她说等她死了,让我把她藏起来,让你们守着空棺尽孝去。连庆听着院里的人声,煞白着脸说:“妹,这,这可咋办哩?
  • 但是幸福也不长驻,有时天气太冷,火生不起来,是让人着急的,只好拿着冰雪用手慢慢让它溶化,边溶边听。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
  • #情感##情感加油站##祺轩be了一亿年[超话]#❤️#祺轩世界第一初恋#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穿过时间的缝隙⏳它依然真实地吸引我轨迹这瞬眼的光景最亲密的距离
  • (1)[心]【商品】进口无糖脱脂全麦免煮低脂麦片500*2袋【下单】:【推荐】【进口税后24.65元】热水/奶冲泡,60秒即享,制作方便,健康卫生,少油腻,无负
  • 锂矿相关“低估值高爆发”优质企业1、西部矿业:子公司青海镁业拥有一项专利,该专利提供了盐湖卤水中Mg、Li元素分离,实现镁铝水滑石和锂铝水滑石功能材料的生产,不
  • 02.高斯被海皇叫出来,看着门口兴冲冲的小傲,大抵也猜到了这俩又要不干啥好事了。”“天黑语声绝,你带我去看了大连的海,引以为傲的介绍你的家乡,我带你看了贵州的花
  • #二十代[超话]# 苏州线下应援物投放活动公告朴栖含朴宰灿本次活动仅为应援物投放活动(如有变动会提前通知)地点:黄灯咖啡(苏州十全街970号)路线:地铁四号线三
  •   近年来,榆社县围绕云簇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做足“水文章”蓄积城市魅力。  郭静的脱贫致富经历,是榆社县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 文章里我提到了板口健太郎、藤间斋、羽生结弦和佐藤健,是一篇肤浅的娱乐文,但这不影响长得好看的人被更多人喜欢[笑cry]不过!虽然没有厚厚的耳郭,但是生活不愁,经
  • 今晚有Alan的客串,这个很值得期待[开学季](道谢省略一百字 虽然还没看cl25,但是看了演唱的「運命」回家路上看的,没想到就哭了出来,好想尽快听到现场演唱
  • 下午我回家时,它一直跟着我,我骑电动车,它跟着我跑,我几乎是走路的速度陪着它,过红绿灯时,它也很聪明,都能顺利通过。路上我停下来给它吃了点荤菜,(我在妈妈家烧的
  • 在朱老师听完小杨的描述以后,就敏锐的察觉到,小杨捡到的那个小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一回到家,小杨和朱老师就看到杨东峰的父亲正在研究那个小东西,原来,老杨那天本来
  • 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成功来自坚持,相信勇气,执着创造奇迹。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成功来自坚持,相信勇气,执着创造奇迹。
  • #王盐问答#不同身材的女生穿起裙装来差距真的没有那么明显,因为裙装本身对有身材具有很好的修饰作用,比起其他单品来讲,更容易显高显瘦。 蝴蝶结的设计一下子让黑白
  • #金佳蓝#又看完了一篇小短篇,高台树色的《思绪万千》对于我这种看书贼慢的人来讲,短篇真的是匆忙生活中再好不过的选择。 直到一公舞台《雾里》让我看到了这个女
  •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远处一一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
  • 你的眼中布满了我要寻找的星光。当你看透了之后才会觉得这是多么普通的单恋。
  • #总博主[超话]# 抖音别刷见个爱,千姿百态各盛开! 不同风采显美丽,天生柔性夺目美! 懂享受喜欢幸福,感恩遇识你我侣! 飞花逐水情思落,征雁追云意气扬! 通情
  • [星星]【今日评分】:★★★★★[星星]【赛场X因素】:XYG第三轮状态无敌,连战连胜,今日零封WE,以四连胜的战绩位列A组榜首。⭐XYG零封WE后,WE局势危
  • 最美的相爱,闪烁着情感缠绵与生命牵挂的双重光华。 人是渴望爱与被爱的。 无论是崇高的灵魂,还是丑陋的内心,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心性深处,都是仰望与尊崇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