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要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并非没有先行的探索者,已故学者、我的恩师刘绪源先生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就是一部可读性极强、充满真知灼见的著作。笔者受教十年,获益良多。这部堪称突出的一家之言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对文本的精辟解读是其最大长处,但儿童文学史实则不够丰富,从中难以见出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基本经脉,且这部著作并未写完。受恩师刘绪源先生的启发,我不揣浅陋,斗胆“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这算是近缘。

其实,为何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要说如何重写,先说重写的立场在哪里,这将直接决定了重写话语的姿态。我是站在个人立场,站在儿童文学本身的层面来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我长期从事梅光迪与学衡派的研究,他们信奉的新人文主义学说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我明白对历史的言说,完全可以采用个人化的立场,这种方式可能更可以揭示历史的真相,而在未来产生影响。例如,梅光迪在他的中国第一部《文学概论》中宣称文学是“非进化”的观念,就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关于梅光迪与胡适之间的“胡梅之争”,在不同的史家那里也有不同的描述。个人化的真实表达,无论偏颇与否,都显得弥足珍贵。“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研究没有势利眼,站在个人立场言说历史,是我一直主张的,它们也诱发了我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冲动。二十年来,我长期研究废名、梅光迪、喻血轮、许君远、朱英诞等人,他们原本在现代文学史上若隐若现,最后终被拭去历史的尘埃,大放异彩。这些应该都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重写现代文学史”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努力,算是为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提前做了一番学术训练,这个经历也让我深深明白史料挖掘的重要性。

采用史料来言说历史,这只是一种呈现方式,不能称作历史观。史料本身就是证据,由它来叙述真相,比用自己的话来论述更有力。这是我治文学史的一点儿心得。当我于2008年进入儿童文学出版领域后,我秉持打造“人文童书”的出版理念,有意将儿童文学出版工作与文学史的重写相互结合起来。以《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为例,我在编后记中写道:“……深入突出两点:一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二是深入挖掘现有中国儿童文学史没有提及或提到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这套‘大家小书’,颇有一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参考资料丛书》的味道。”这套书体现了我在钩沉辑佚和版本选择方面的努力。其中,我下力最大的是推出了丰子恺、林海音、老舍、凌叔华、谢六逸、废名、郑振铎、吕伯攸、俞平伯、黎锦晖、苏苏、范泉、一叶(叶刚)等作家。他们现在大都也成了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着重需要展现的作家。

在注重儿童文学史料的挖掘之外,我还尤其注重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教育观的一以贯之。换言之,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不只是挖掘作家作品,还原历史原貌,还要赋予文学史以无形的精神风骨。在十多年编选、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涯中,我的儿童文学观也更加成熟,并经历了从坚持儿童本位论,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儿童文学论”的发展过程。在“编学相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儿童文学史上作品的挖掘,还是对儿童文学理论文献的整理,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爬梳,让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了一个整体观。儿童本位论让我拥有了重要的文本评价标准,泛儿童文学论则让我能够包容和理解更多作家作品。这两种略有差异的儿童文学观,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依托,共同形成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审美的与历史的原则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既要突出文本的审美价值,又要兼顾和尊重客观历史,才能写成一部立得住、信得过、经得起考验的文学史著作。

儿童本位论的命运,是中国儿童文学命运的一面镜子,也是评判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无数事实证明,坚持和弘扬儿童本位论的时代,儿童文学就容易出现佳作。而批判、背弃儿童本位论的时代,儿童文学就佳作寥寥。疏离、背弃儿童本位论,就不容易产生健康的儿童文学思潮,更不利于建立多样化的儿童文学范式,儿童文学就有可能“歉收”。可以说,儿童本位论是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大核心思想。

此外,我还从将中国儿童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打通式探索,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儿童文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它毕竟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部分,适当结合起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背景和视野下,观照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应当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现代文学何以是“现代文学”和“新文学”,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革命的文学”,更因为它出现了“儿童的文学”,这是古代所没有的新的文学。儿童文学的诞生,丰富和深化了“新文学”的深刻内涵。

在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时,我还紧紧抓住儿童文学的内在矛盾: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矛盾。可以说,对这一矛盾的观察,贯穿在整个重写脉络中。比如,茅盾、郑振铎为何没有走上艺术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又如,沈从文、巴金、老舍三大文豪为何在儿童文学门槛前败下阵来,而不得入其门?

这些只是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些粗浅感受和想法,所做的也只是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肯定有很多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希望更多关心中国儿童文学史的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梅杰 系儿童文学研究者)

总觉得母亲那样做好像有哪里不对

就是觉得我们哪里需要
她就来哪里付出

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甚至觉得母亲很爱我们

可是按照时间线来解读
就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了

为什么呢?

那我要不要进步呢?

如果想进步的话

母亲又怎么有自己的位置呢?

母亲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好像因为
我们总是没有想好

每个人的位置是什么

母亲总显得好像她是一个牺牲者的角色

母亲没有自己的追求
没有自己的理想

没有自己应有的享受
应有的各种社交生活需要

母亲看起来就好像只是一个牺牲者

那让我其实很愧疚

为什么愧疚

我明明知道这样对母亲不好
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让母亲失去自己的价值观
可是同时
我也不想停滞在原地不成长

所以我就变得非常郁闷

就好像我成长了
就会不需要母亲了一般

于是
我不敢明目张胆的成长

也假意维系了母亲没有位置的当下

就好像
母亲在为我们付出的时候会找到一点点位置

然后
她就没有位置了

总觉得母亲有点悲哀吧

母亲只能在孩子小的时候体现自己的价值
好像孩子大一点

母亲的价值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种
母亲的价值
让人觉得有点让人惋惜

可是
母亲总得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吧

母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呢?

是不是又会有新的位置呢?

果真我们都真的不需要对方吗?

并不是

而是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

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动态的相互相处模式

而不是一种悲伤模式

显得我们谁不需要谁了

这种感觉总有种决裂的成分在

更有关系的某种焦虑在

不是吗?

好像家里
总是会不自觉的担心

担心谁会离开谁

担心谁会不需要谁

母亲的这种担心

总是间接的影响了我的性格

【我为何要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并非没有先行的探索者,已故学者、我的恩师刘绪源先生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就是一部可读性极强、充满真知灼见的著作。笔者受教十年,获益良多。这部堪称突出的一家之言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对文本的精辟解读是其最大长处,但儿童文学史实则不够丰富,从中难以见出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基本经脉,且这部著作并未写完。受恩师刘绪源先生的启发,我不揣浅陋,斗胆“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这算是近缘。

其实,为何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要说如何重写,先说重写的立场在哪里,这将直接决定了重写话语的姿态。我是站在个人立场,站在儿童文学本身的层面来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我长期从事梅光迪与学衡派的研究,他们信奉的新人文主义学说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我明白对历史的言说,完全可以采用个人化的立场,这种方式可能更可以揭示历史的真相,而在未来产生影响。例如,梅光迪在他的中国第一部《文学概论》中宣称文学是“非进化”的观念,就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关于梅光迪与胡适之间的“胡梅之争”,在不同的史家那里也有不同的描述。个人化的真实表达,无论偏颇与否,都显得弥足珍贵。“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研究没有势利眼,站在个人立场言说历史,是我一直主张的,它们也诱发了我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冲动。二十年来,我长期研究废名、梅光迪、喻血轮、许君远、朱英诞等人,他们原本在现代文学史上若隐若现,最后终被拭去历史的尘埃,大放异彩。这些应该都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重写现代文学史”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努力,算是为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提前做了一番学术训练,这个经历也让我深深明白史料挖掘的重要性。

采用史料来言说历史,这只是一种呈现方式,不能称作历史观。史料本身就是证据,由它来叙述真相,比用自己的话来论述更有力。这是我治文学史的一点儿心得。当我于2008年进入儿童文学出版领域后,我秉持打造“人文童书”的出版理念,有意将儿童文学出版工作与文学史的重写相互结合起来。以《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为例,我在编后记中写道:“……深入突出两点:一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二是深入挖掘现有中国儿童文学史没有提及或提到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这套‘大家小书’,颇有一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参考资料丛书》的味道。”这套书体现了我在钩沉辑佚和版本选择方面的努力。其中,我下力最大的是推出了丰子恺、林海音、老舍、凌叔华、谢六逸、废名、郑振铎、吕伯攸、俞平伯、黎锦晖、苏苏、范泉、一叶(叶刚)等作家。他们现在大都也成了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着重需要展现的作家。

在注重儿童文学史料的挖掘之外,我还尤其注重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教育观的一以贯之。换言之,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不只是挖掘作家作品,还原历史原貌,还要赋予文学史以无形的精神风骨。在十多年编选、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涯中,我的儿童文学观也更加成熟,并经历了从坚持儿童本位论,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儿童文学论”的发展过程。在“编学相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儿童文学史上作品的挖掘,还是对儿童文学理论文献的整理,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爬梳,让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了一个整体观。儿童本位论让我拥有了重要的文本评价标准,泛儿童文学论则让我能够包容和理解更多作家作品。这两种略有差异的儿童文学观,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依托,共同形成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审美的与历史的原则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既要突出文本的审美价值,又要兼顾和尊重客观历史,才能写成一部立得住、信得过、经得起考验的文学史著作。

儿童本位论的命运,是中国儿童文学命运的一面镜子,也是评判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无数事实证明,坚持和弘扬儿童本位论的时代,儿童文学就容易出现佳作。而批判、背弃儿童本位论的时代,儿童文学就佳作寥寥。疏离、背弃儿童本位论,就不容易产生健康的儿童文学思潮,更不利于建立多样化的儿童文学范式,儿童文学就有可能“歉收”。可以说,儿童本位论是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大核心思想。

此外,我还从将中国儿童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打通式探索,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儿童文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它毕竟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部分,适当结合起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背景和视野下,观照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应当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现代文学何以是“现代文学”和“新文学”,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革命的文学”,更因为它出现了“儿童的文学”,这是古代所没有的新的文学。儿童文学的诞生,丰富和深化了“新文学”的深刻内涵。

在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时,我还紧紧抓住儿童文学的内在矛盾: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矛盾。可以说,对这一矛盾的观察,贯穿在整个重写脉络中。比如,茅盾、郑振铎为何没有走上艺术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又如,沈从文、巴金、老舍三大文豪为何在儿童文学门槛前败下阵来,而不得入其门?

这些只是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些粗浅感受和想法,所做的也只是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肯定有很多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希望更多关心中国儿童文学史的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系儿童文学研究者)

作者:梅杰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14日第9版 版名:读书周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洽談已久的大項目終於簽訂合同、訂金入帳,曾被同業搶走的客戶捧著大把銀子回鍋、甚至向上級提出的加薪條件比你想像的更加優渥,這些都要歸功於你的努力不懈,即便中途遭遇
  • 可是此刻刚听完另一遍,不在客厅,听着,今天就特别能感觉到声音被吸过了,吸过的声音并不是不好,看什么标准,声音是更干净的,应该说某种程度上的更静,说起来是应该的更
  • 【2018年拖到2019年的越南游记|马达酱】 河内很值得 越南第一站,河内,因为印象太好,所以对接下来的整个旅程充满期待。清早下的火车,干净整洁安静,法式小洋
  • 为什么烂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能有更好的票房,因为这个春节档他是唯一的喜剧,很多人看电影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们需要奶头乐。昨晚听了道长的最新一期八分,讲到有人提问
  • 用中国的乐器演奏中国的乐曲,毫无疑问首先应符合中国的音乐美学观,表现中国的音乐之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前面所述那种在演奏时加入浮夸动作的做法也不可取。与此相对的
  • 豆腐别只会炒,这3种新做法,孩子吃的根本停不下来!
  • 谨此这幅绘于1887年的《戴灰毡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向这位无比热爱世界,却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画家致敬。1887年的梵高在巴黎和弟弟提奥同
  • 觉着贵,你可以不买,因为大概率也没有什么8k视频,高速传输的使用场景,但是你考虑过没有,有一些人他们真的是有这样的需求的。一般消费者不了解就算了,一堆数码博主,
  • 十神特性详解 十、偏财 偏财为用神或吉神时: 1、个性分析:本性慷慨而有感情,口齿伶俐,有交际才华,有魄力,好活动,为人豪爽明朗,决断力强,坦白干脆,富侠
  • 来自日本东京的少女乐队Regallily在歌里唱到“奔跑着,摔倒了,忘掉母亲的哭声,让我们放声歌唱,然后成为大人”而来自中国武汉的Chinese Footbal
  • #晞鞠[超话]# 双向奔赴的快乐 (之40) 下个月曾老师又要拍摄不如系列了。不知道这次的不如系列会带来何种视觉和心灵上的飨宴,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像之前那样
  • 说起史今好像总是爱提他退伍那场哭戏多么多么感人,虽然我也是看那一幕会号啕大哭的人…但是在我心里,史今的很多小动作更动人,也是那些小细节小动作总让我恍惚觉得史今是
  • 不过目前二者的互通还只是“初级”阶段,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在订单提交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淘宝给出的二维码进行微信支付,但不支持直接跳转支付。天眼查App显示,该公
  • #EXO[超话]#[心]#边伯贤[超话]# 『那年今日』 210315 EXO-L LYSN更新伯贤相关一则 【资源:楼妹】【禁二改商用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 偶尔录到晚上10点,结束后我和大卫会去西华路的珍珍小食店吃珍珠粉和牛三星汤,有几天广州降温了可真冷,但你看,大卫还穿着短袖,而我很养生。三人的合照,在他们长大以
  • 说话不要太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做事要有分寸,花无百日红,人无一世穷,话留三分软,人留几分情,说你做到的,做你说过的,分寸感才是最大的智慧! 林清玄说:“
  • (待续) 食管癌老人吃饭成问题 粒子支架置入解烦心古城咸阳有一种夹馍叫“老汉喜”馍软汁浓肉又烂,老人牙口不好也能享受美味,然而66岁的王大爷却无福消受,因为“食
  • 【官宣】#李敏镐孔晓振将出演新剧问问星星吧# 李敏镐 X 孔晓振 确定出演500亿大制作宇宙浪漫爱情喜剧#问问星星吧# ,4月开机11月杀青,明年播出✨[送花花
  • 结婚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一旦结婚,观众们也会自动定位,加上娱乐圈盛行的少女文化,一些爆款剧本很可能就直接放弃了。“你不一定非得长成玫瑰 你乐意的话
  • ”][“我的心在哭泣,快去给我买点吃的让它笑。”][“哥,”他皱着眉,用很低的声音说,“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