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1.
2019年,斯蒂芬库里一夜之间从巅峰掉入了谷底。
他倾尽所有,竭尽全力,却只能无奈地看着对手赢下了总冠军。
他的队友,克莱汤普森,凯文杜兰特,先后遭遇了两次大伤。
那年他31岁。

这之后他自己遭遇伤病,可靠的队友追梦格林能力退化,杜兰特远走篮网,汤普森……又伤了。那只战无不胜的金州勇士,那艘银河战舰,瞬间解体,就此沉没。
我身边也看球的朋友说,勇士从此以后没法再站上巅峰了。
媒体说,斯蒂芬库里,此后不会再有冠军。
是的,所有人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看好过库里。

或者说,很多人本来就不看好库里,而那次失利给了所有人一个情绪宣泄口。

斯蒂芬库里,NBA最伟大的球星之一,31岁前已经获得三次总冠军,两次MVP。
但实际上他一直都在质疑声中打球。
人们说他身体瘦弱,人们说他只是运气好,人们说,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只是因为有好的教练好的队友。
人们都忘了,斯蒂芬库里的求胜心,斯蒂芬库里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31岁。
所有人都认为,自此以后他不会变得更好了。
他会跟那只勇士队一样,沉没。

2.
2019年底,我们的世界也开始了剧变。
我们每个人都会清晰地记得,2020年的春节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也会清晰地记得,自此以后的生活我们是怎么被改变的。

因为种种原因,友情开始在我们身边缺席,梦想开始从我们手中溜走。
我们原本制定的所有计划,都被一一打乱。
很多人的生活就此开始变得很艰难,尤其是很多人在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正处于自己的黄金年龄,或者说,正努力着抓住自己最后的黄金年龄。

有一天,你看向镜子,突然一阵恍惚。
你在想,为什么我明明记得自己还是个少年,是个青年,怎么突然之间胡子拉碴,眼神迷离了呢?怎么眼里的光就突然间都不见了呢?
怎么生活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你这么问自己。
可没有答案。

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你也被卷入了浪中。

3.
关于斯蒂芬库里后来的故事,或许你已经知道了。

2020年,他受了大伤,一个赛季都没能打几场比赛。
2021年,他终于重获健康,33岁,在场上不停地奔跑,投进那些不可思议的三分,赛季末的几场比赛,你可以看到他几乎每次暂停都喘着粗气,汗如雨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支撑他的只剩下一股气,就仿佛每个人在面临崩溃之前,最后吊着的那口气。
这一年,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虽然勇士不可能再夺冠了,但库里都打成这样了,总能进季后赛了吧?
可是没有。
他们再一次被挡在了季后赛之外。

这一次,再铁杆的勇士球迷,即使还相信着勇士可以夺冠,但心里或许也没有多少底气了。
然而,斯蒂芬库里,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放弃。
金州勇士,似乎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克莱汤普森,大伤两次,两次足以毁掉一个球员大伤的伤病。但他依然从伤病中爬了起来,在球队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贡献奖精彩的防守,投入关键的三分。
安德鲁威金斯,天纵奇才,却被人诟病不够认真,不够努力,挥霍天赋。可他在这次季后赛贡献了极为精彩的防守,锁住了对方的头牌。
追梦格林,鲁尼,小佩顿,普尔,别理察,还有很多球员,都在应该站出来的时候站了出来。

但这只勇士队的灵魂,是斯蒂芬库里。

过去三年,每一年的夏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健身房里。
去年,2021年,在33岁的年龄,他继续如同苦行僧一般,锤炼着自己的身体。
身为NBA史上第一三分手,作为NBA人球结合能力的顶尖,作为一个已经夺过三次冠军的球员,作为两届MVP,作为一个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的人,却依然保持着对于胜利的渴望。

于是,你看到了今年的库里,看到了今年的勇士。
你看到了库里一次次防守成功,看到库里在绝境下投进那不可思议的三分球,看到其他球员终于站了出来,于是他们终于获得了2022年的总冠军。
重返巅峰。

今天库里,已经34岁了。

今天的比赛还剩最后3秒钟的时候,库里哭了。
他热泪盈眶,坐在地板上,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我想到的是,他这些年遭遇的痛苦,遭遇的非议,都闪现了我的眼前。

青春已逝,就不该再追逐梦想了吗?
他人非议,就要在内心对自己放弃吗?
生活的变故打垮了你,把你锤到谷底,就要从此一蹶不振吗?

不,斯蒂芬库里的故事告诉我们。
当生活不由分说地把你斩落马下,当那些荣耀在某些时刻离你远去,当全世界都告诉你,你不可能再重返巅峰,你也依然要战斗。
依然要努力。
你依然可以从低谷,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回到属于你的巅峰。

金州勇士获得了2022年的总冠军,斯蒂芬库里终于获得了FMVP。
我们也从2020年走到了今天。
他们相信时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相信一切困难都可以度过。
我们也一样可以。

面对顺境时,我们很棒。
但面临逆境时,我们如何面对,这才真正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金州勇士,人如其名。
勇士。

以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开始复兴了,国内有很多服装研究的大佬啊,资本不愿意请,就喜欢搞日本的服饰、建筑,连寺庙也要建日本枯山水,比日本人都积极,文化买办#豫章书院事件[超话]##豫
  • 以现在的心态看曾经的自己有点不可思议,这居然是曾经的我,犹如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回到现在2021我的爷爷奶奶离开了我,曾经的闺蜜见面次数也少了很多,但那个初恋男生
  • 这次我主要用了3,4,7,10 这四个颜色 ✨腮红 :Charlotte Tilbury Cheeck to Chic Intense这款腮红我买的颜色最深的色
  •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还是时间刚好,吃的那几天闭口消下去了@不逝璃樱:玻尿酸吃了五颗,好像有点作用玻尿酸款的小野莓软糖反馈来啦多多也入手了,不过当零食吃两颗没坚持
  • 四、让你暴富的家居风水格局图片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钱,财运亨通,这样更容易过好的生活,财运风水是家居风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有时候看着不吉利的风水
  • 近期由于煤价大幅拉涨,部分焦企临近亏损濒临点;需求方面,钢厂对焦炭需求相对旺盛,对焦炭以适当增库为主。虽然还有不错的利润空间,但是当时没能直接走到26100上方
  • 不是单纯说 穿的少 吐舌头 撅屁股是骚 是整体那劲儿, 真的老打擦边球⚽️ X暗示那种姿势我真看着烦 … 所以 我看到本来觉得还不错的男生的关注里 有这种 或
  • しっかり大切にしたいですね。!
  • 有时候,认识的人越少反而越好,不要强融与自己有距离的圈子,更不要以认识谁见过谁而作为吹牛资本。沉住气,别去巴结谁,不强求人帮忙,也别勉强不量力地去帮朋友;小富可
  • 劳伦斯·奥利弗最佳剧本获奖作品,#开心麻花# 爆笑舞台剧 #窗前不止明月光# 来啦!现在购票4.6折起! 戳评论链接购票~ #舞台剧# ️【上海站】开心麻花
  • 婚姻故事婚姻感情:再婚女人总被贴上很多标签,所以我很珍惜,目前来看现在丈夫对我还是很好,不知以后感情之路如何,再也折腾不起。 解析:坤造,戊午、乙卯、壬辰、庚
  • 他都能放下,你为什么不能
  • #王一博[超话]# D1入坑瞬间 先是因为贱鹅疯狂的营销知道这个人 看了照片觉得很c怎么还是吊睛 在郫县看了9分钟觉得这人很白很干净很能get他怼人的用词 天津
  • #中传95后硕士毕业去卖房#传统理念对读书人有一个职业定位,认为这些高学历或知名高校的学生就应该去当白领做高管,或者走行政当公务员,看上去就应该有一种高级感,或
  • [委屈][委屈]《扫黑风暴》董区长太能装了,根本没跟马嫂联系过,因为他说“您是……嫂子……好久不联系了”,还马上换到干坏事的手机打电话,安全起见?方便统一录音?
  •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王安石” 人间四大悲剧中,没有什么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痛心了,而这样的悲剧却无时无刻不在人间重复上演。于月仙80多岁的母亲
  • 【圣火传递,快来领取你的专属头像!】 还有30天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就要在西安开幕 全运精神席卷三秦大地 全运圣火点燃华彩中国 为更好迎接十四运会 经开君贴
  • 【新规施行后,锂电电动车卖得多了,电池轻便可提着上楼】8月1日,由应急管理部制定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
  • 老君曰: 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 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 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是以圣人求福
  • 欣逢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传播仁商之道,为中国商业培根筑魂。欣逢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传播仁商之道,为中国商业培根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