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略要 | 信愿行三 声声圆具

善导大师依《观经》辨定三心以为正因,具三心者,必得往生;而一向念佛者,三心自摄其中。观薄益大师对往生正因正行之判,亦玄通此义。大师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此即意通三心,信即深心;愿即回向发愿心;真有信愿,即至诚心。此三心实即一愿生心,但一念回心,决定往生。故大师言: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现今发愿持名,金台已影现,极乐已标名,便非娑婆界内之人矣。

宋明以来,多以通途自力修证,诠释"一心不乱"义。蔼益大师亦多顺他意而处处显事理一心(断见思惑,为事一心;断无明惑,见本性佛,为理一心。此与莲池大师之释稍有不同),然论往生正因时,则毅然舍他义而独显自意,判“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揭示“一心"者即信愿一心,非禅定一心,意显往生全凭他力,不在自力修证之深浅。故大师论持名之行时,言“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不俟断惑,横超三界",意通“不断烦恼得涅槃"之心要,大显净土正义。至此,"信愿一心"从"事理一心"中脱颖而出,他力易行之道再度得以大畅。

大师视信愿为净宗眼目,处处释之。对信虽广开为六,其根本亦在“信他",即信"弥陀世尊,绝无虚愿"。以誓愿无虚,又心佛不二,故于"信自"中言:"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其言"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即明示净土信仰之归宿。所谓“六信",理虽圆融,终归于"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中。此乃不可思议境界,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不涉施为,唯信乃入。其余事理因果,无非助成此一深深信仰。

信愿既生,何以《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此义于宋明以来,以至今日,曲解最多,误以为必须广行众善,方可得生,不知名具万德,但称佛名,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善导大师言:“随缘杂善恐难生,教念弥陀专复专",已将其义揭示无遗。莲池大师亦详辨此义,言:“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言:"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薄益大师应时节所需,再彰此义言:"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以上诸释,皆显“多善多福,唯在念佛"。善导大师顺本愿释,莲池、薄益则以功德胜劣、善根大小论。虽立足不同,义亦相通,无不意显念佛为无上功德。

善导大师六字名号释,已显名号具足信愿行三义,归命称念者,亦自具足信愿行。唐宋以后论净土者,多偏于机之"信愿行"论净土资粮,尤其对“行"之释,多依附圣道之理,将无量光寿、依正庄严--消归自性,妄于自心中寻求往生之道,或执六度万行,或执事理一心。蒲益大师就机法两面彰显净土大义,再现机之信愿行的源头。

①就机而言:信愿行为往生资粮。此三资粮,依一心而开为三。此三非三,三只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要解》言:
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信愿行三,声声圆具。

此即大师对信愿行的精要阐释,须善加体会,方不至于将信愿行割裂为三。《要解》虽于信愿行释之甚详,明了此义,则可明了"信愿行三,声声圆具"大义。随入其一,皆可入净士之大门。信者得生,愿生即生,称名必生。非先后,非定三。即一即三,即三即一。而最终归宿则在称名,故《要解》言:"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信愿如目,称名如足,有目有足,即是如实修行,自可安然到达彼岸。

②就法而言:弥陀本愿力为往生资粮。大师言: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佛之大愿大行,成就众生往生功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即净宗根本,是往生成佛正因。机之信愿行只是感通佛力接引而已,而往生真实依凭则全是佛之愿行。离此法之本愿力,机之信愿行,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此二资粮,摄内外因缘,因缘和合,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如大师言:"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然二资粮以佛愿为本,因外缘而感内因。有“摄取不舍"之誓愿,方有"信愿持名"之感应。大师言:“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又言:"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此即彰机之信愿行,缘于法之本愿力。无论何人,遇此强缘,终必开发信愿行。所谓由佛力引发自性本具功德力,令欢喜信入,令体性开发也,如《大经》所言:“闻其名号,信心欢喜。"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南怀瑾先生:大多数人并不聪明,却自以为聪明
南懷瑾先生 南師如是說
这一段“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故事,很有名的,在《庄子》里也讲到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狙公,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狙就是猿猴,猴子也分很多种类。宋国有个人因为喜欢猴子,所以养了成群的猴子,他懂得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这个老头子的意思,人跟动物心灵相通了。“损其家口,充狙之欲”,这人的经济不充裕,他把全家人的生活节省下来,为了养猴子。“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猴子很会吃,这样会吃穷的,他想把猴子的粮食限制一下。“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但是怕这些猴子不接受。……这个老头子怎么办呢?跟猴子商量,“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他说我早晨给你们三个芧头,晚上给你们四个,够不够?他问了以后,“众狙皆起而怒”,猴子就咬牙咧嘴,发脾气了,不行,不够。“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他说你们不要吵,那就再改,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三个,够不够?“众狙皆伏而喜”,猴子就点头了,好!这样就够了。……

这一段故事,还附带有群众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问题。群众都是盲目的,如说这是中国古书里的,他就不听了。如果中间夹个英文、法文,他就认为这个很进步、很科学,他就信了。所以人是很可怜的,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不是一样嘛!所以你们年轻的将来讲中国文化,像我这样说,别人不会信你,你尽管东拉西扯,把西方人的名字扯上去,然后加一些科学的花样,他就信了。这就像养猴子朝四暮三,它们就满足了,大家就说你学问好。你们做法师的,尤其做老师的,一定要懂这一段养猴子的心理学。

所以“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这是结论——这个生物界啊,都是能干有智慧的人与笨人相互混合利用。古人说“愚而好自用”,人类百分之九十九笨,但又自认聪明。

——《列子臆说》

“㺒㤉、情露、謇㥛、凌谇,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晓悟,自以为才之得也。 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发,自以行无戾也。 多偶、自专、乘权、只立,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顾眄,自以时之适也。 此众态也,其貌不一,而咸之于道,命所归也。” 

第三个例子,“㺒㤉、情露、謇㥛、凌谇”,这四种人。“㺒㤉”这种人外表很豪迈慷慨,心里头啊,城府很深,就是心里头的东西你猜不到,这叫做城府很深。“情露”呢?这种人有一点什么外面都看得出来。“謇㥛”,讲话口吃,个性又很急,讲了半天你还不晓得他讲什么。“凌谇”就是嘴巴琐琐碎碎的,啰啰唆唆的一大堆。这样四个人做朋友,各人走各人的路。“自以为才之得也”,四人一辈子也没有觉悟,彼此也不劝导,自己认为都是世界上第一等才能。你看这些人的人生态度多有趣。 “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又是四种人。所谓“眠娗”,是昏昏默默的,懒散得很。“諈诿”这种人呢?就是现在所谓会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归纳有三个字,“推,拖,拉”。有事情找到他,好,好,最好呢,你找某人,他比我有办法,反正推拖拉。“勇敢”就是真勇敢。“怯疑”,胆子小又害怕、又多疑。这四个不同的典型,也是朋友,各人走各人一条路,谁也不指出谁的毛病,这些都是手段,谁也不讲谁的缺点。这种朋友好办了,“自以行无戾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成功的做法。下面再讲四个典型。 “多偶”,这种人与多方面都有关系。以前在重庆的时候,就碰到这么一个朋友,一讲三教九流没有不认识的。某人那是我同学,某人是好朋友,某人我们吃饭就在一起,实际上,他认识不认识不知道。有一次我有一个朋友,性格鲁直,不过他很聪明,看到这个人就很讨厌。那个时候美国总统是罗斯福,大家正在吃饭的时候,他看到这个人就问,“斯福兄这两天有信给你没有?”“谁啊?”“罗斯福啊!”我们赶快拿起酒杯喝酒,就把话岔开了。否则这两个人对起来,做主人的不好办了。又有一次,有一个人结婚送帖子给我,不过这个人是谁我搞不清楚。我就叫一位陆同学,替我去送个礼吧!顺便查查是个什么人。他一去就代表我签名,那个新郎就出来说,南教授你来了。这个同学是慢吞吞的,替我签了名,下面签陆健龄代。新郎说,老师没有来?又说,我跟你老师啊,好朋友。这是讲到人情百态,有这种人,都是事实。社会上人各种各样,所以中国古代的子书不能不读,子书里头把这些事情告诉你,让你懂得人情世故。 还有一个“自专”,做事情除非你不交责任给他,一旦交给他,就要听他的,自专起来。还有“乘权”,乘权的人,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那就要弄权了。第四个是“只立”,孤立,谁的话我都不同意,这种人的个性跟谁也不喜欢打交道,自己认为自己对。我们同学里也有这种个性的哦,不改的话,前途有限,后患无穷,千万注意要改。他说这四个人也是好朋友,各人走一条路,“穷年不相顾眄”,朋友是朋友,彼此理都不理。这个顾就是眼睛斜起来看一下,看你一下都不干,每个人都很傲慢。“自以时之适也”,自己认为是最赶上时代的,最能够把握现实。以上是人生百态,《列子》提出来的是最严重的二十种典型。 下面说“此众态也”,这里描写的是人生丑态,都是坏的方面。但是,从古到今,任何社会、种族、国家都有这些人,是病态,也是人生的常态。“其貌不一”,外面行为形象不一样,“而咸之于道”,这个道不是修道的道,各人有各人人生的法则,也各有他自己人生的规范。你说悭吝的人一毛钱都舍不得花,难道他会活不下去吗?他一样活下去。乱花钱的人,他活不下去吗?他也活下去了。所以人生百态啊,人就是那么活下去,也不要看不起哪一种人。 我们注意呀!他前面先讲最高的人品,那是黄帝所说的得道的人;没有得道的人,也就是各种形态不一样的人。这些都是“命所归也”,这就是人生。 ——南怀瑾先生《列子臆说》 https://t.cn/RJq0nK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百度了千岛湖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我一直都会这么干,必须规划好才决定是否出发,但这次却很快订好了周六早上的高铁票,对我来说也算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真是起了
  • 《金史·世宗上》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
  • 从整个画风上看 是一部非常治愈,清新,活泼的剧充满期待点开第一集 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这部剧 是我考后焦虑的镇定剂 是我睡不着时还在想考试的安眠药真正放松了下来
  • 图片图:子不语业务模式;来源:招股书子不语通过亚马逊及独立站的销售定位中高端消费水平的客户群体,这与亚马逊平台的调性相契合,因此子不语逐渐将第三方电商销售平台的
  • 【营销方案数智化落地,可能是你的刚需】很多老板听老师讲营销策划爆款引流、拓客、锁客、裂变,听课时候热血沸腾,回去又是摸摸平平,主要是落地很困难。但也在不受控制也
  • 人生一场,贵在心态,人生无常,得失却有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你到淡然,失去不悲:生活中,懂得分寸感,就是一种修养,做人低调,哪怕再强大,也不需要处处炫耀,同時,
  • 愿你依然能够为世间美好而无比心动,生日快乐#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汪国真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
  •   媒体见面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仙海区中国尾波(冲浪)公开赛赛事举办地的称号。  媒体见面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仙海区中国尾波
  • 现在回到广告模式有点找到感觉 5,取暖行情毕业的上财快消品小妹妹最近每天5-6w6,深圳独立性卖家小姐姐,最近找到中性风女装的人群,今天出了23单,600+美金
  • 我们赞美都江堰,因为它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我们赞美珠江,因为它是我第二大水系的河流,
  • 转眼已是七年半,爱你的能量还是没消耗完很对不起的是今年,没有蹲在零点给你祝福一首《丑八怪》让我认识了你,一首《丑八怪》让我彻底陷入进去,一首《丑八怪》让我眼里心
  • Day 28✔️高等数学(高阶导数与一些特殊函数的导数)✔️政治思修模块五到六的课✔️英语单词课(com/con/co/firm/form/fore/reg/l
  • 莫莫莫,也只是人间惆怅客,自当独醒人,待飞雪漫天,等你归时,赠一枝梅香。添新裳,渡岁寒,平淡平淡,春总还,此生是非不讲,说想说念说你我#随手拍#爱奇艺联合会员又
  • 对此,扎哈罗娃13日晚些时候在Telegram上转发了上述视频,并配文称,库列巴是在坦白承认“基辅政权”在克里米亚和别尔哥罗德实施了“恐袭”。对此,扎哈罗娃13
  • 开餐微博:11月11日,应到 1403人,实到 1403人,请假0人;其中免费午餐请假0人; 菜单:干笋土豆烧排骨,小葱茄子,猪蹄海带大白豆汤,食材总消耗:大米
  • #贡乃后记# 澳門韓式烤雞 太滿足啦!芝士控快冲!|||#澳門 #美食 店名:貢乃 地址:澳門凼仔成都街至尊花城地下J2舖 ✔️UFO奶酪️ 260 可
  • 惊讶之余咱也只能听从安排,毕竟他请客花钱,可一转眼儿她们的注意力又全在我身上了,确实做了喧宾夺主的行径,良心很是吃痛。损友一旁揶揄我,大概是说我在意的太多,平日
  • #剧版镇魂#【产妈需要预防的月子病】1.产褥热:要多休息、多喝水、清洁卫生、保持伤口干燥、适度的营养补充、不要着急亲热;2.子宫脱垂:不要久站、小心便秘;3.乳
  • 我列一下12期以来我pick的最爱吧:《敢爱敢做》(当之无愧的第一)《我钟意》(Gigi的音色和魔动一起呈现的舞台鬼马感很抓我)《真的汉子》(魔动闪霸!)•《我
  • 另外看到小伍以老伍,大六哥的身份坐在工厂里一起吃饭,也算是弥补了过去三十年小伍心里的某些遗憾吧老伍和大六的爱情, 一开始并不太相信老伍做了30年的鳏夫,一个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