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的救护者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

梦参老和尚讲解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治生”就是从事生活上的事务。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事情,建造一些生活上的事,这叫治生。“或因公私”,或者因公因私要出门,或者派你出差;或者明明知道到战场上说不定要死,但是你当了兵,就必须去,这是因公;或者你为了发财冒险。人说做贼、当强盗也不容易,强盗也是拿生命去换,逮到就被枪毙,抢到就是我的了。

世间上的物质总是有限的,我得多了,别人就得少了。要是治生,或者是急事入山林中,或者过渡河海,或是经过险道,这都是不安全的,所以走到山林河海都是很危险的。现在交通方便了,但是也很危险——开汽车怕撞车,飞机也常出空难。怕有这个危难你就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可以保一半的险。念得诚恳了完全保险,念得不诚恳保一半,就看你的用功如何了。

凡是属于险难的,念了就化险为夷。假使说险难一发生你就念,可以使你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个有好处的;如果说本来就没有灾难,你念了更增加快乐。这里所说的事情就是你一天的生活当中所必须经过的事情。为了生活你得做事业,或给人打工也得要做,自己的财产你得经营,有时候体力、脑力都要动,有时只动脑力、不动体力。但是要拿钱当资本,替大家服务,得做一些事情,这就叫公。无论在哪个国家,当公职的、替大家做事情的也叫公,为自己筹划的就叫私。

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总想有位救护者,这位救护者就是地藏菩萨。你要想有位救护者,你就求求地藏王菩萨,他能够救护你。

总之,在一切痛苦、厄难的环境当中,你应当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那么你所经过的土地有鬼神保护;别人有危难,你没有事,行住坐卧,永保安乐。黑夜睡觉,有时也有危险,如果正在睡觉时,心脏病发作,就死了;在睡觉时,还有很多种病,有飞天摄人精魂,就在你睡觉当中把你摄走了,使你的魂再不能归体了。但是你有事先的防备,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乃至于遇到老虎、狮子、一切毒兽,都不能伤害到你——毒兽见到你自然会走开,这种事很多。

我在上方山住的时候,有一天一条很粗的蛇不知怎么出来了,横在山路上。我跟贯一法师两个人正要回去,走到路上碰见它了,它的身上被太阳光照,就像龙似的,全身闪闪发光,我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被射到。他说:“怎么办?”我说:“跑都跑不了,我们没它跑得快!”我说:“我们就这么走过去吧!”他说:“过不去!它横在路上,在它身上过不去。”我们俩人就念圣号,我就跟它说:“你走开,我们不伤害你,你也别伤害我们!”我们俩人就这么念圣号,它就走了。

住监狱,受王法系缚,你要是念了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你永远看不到,连看都看不到,更不用说身受了。个别的业又不同了,但这是普遍说的。

一切末法众生谁要是感觉不安全、没有安全感,你就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好了,也不必让人家知道,你自己心里默念。别人遇到的危险你遇不到,平平安安地过一生。但是不要贪名,不要求利,平平安安修道,为一切未来做准备。

所以如果大家想行住坐卧永保安乐,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现在你念适中的话,两个多钟头,快点一个半钟头,再慢一点三个钟头,念一个数一个,念快一点,就“地藏菩萨”四个字。如果再尊敬一点,就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样子十分钟念九百声。我念得慢,五分钟三百。

我最近天天测验看能念到好多。念的时候要尊敬,慢一点的就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嘴里这么念,心里想地藏王菩萨就在我头顶上。口里念,心里想,身体在这里经行,走完了之后,看走几圈念一串或者看念完一串要多少分钟,念一串以后,你不用念珠都可以了,这就是时间,时间就是数字。总是这个速度也不用计数了,我两个钟头下去准念好多声。

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免这个灾难,我们要想求成佛,岂止是免灾难?我们念十万声,十万声比一万声多,念一百万声,那就什么灾难都免了。

但是这个要静下来好好修行。你自己证实一下,不然你听完了自己没有把握,只是听我说的、经本上说的。真的?假的?你试验一下。比如说那个菜馆的菜好吃,你到他那买一样吃一吃,你才知道。光登广告不行,登广告不见得是真的。我们这个讲演也是做宣传,我劝你们信,没有用处,效果低;你自己念完了之后,你得到实际好处了,那是真实的。

我们往往对佛经上的这些修行方法都不求实证,听一听就完了。我们要学就要照佛那样做,你要是做了,你也就是佛。我们念“地藏王菩萨”圣号就能做得到,这个道理我跟大家讲过好多次。你念“地藏王菩萨”就回光返照,假他的外力影响你自己的心力,使你自己那个清明的、不糊涂的心显现出来,就是这个目的。

佛教中的
“ 妄想 ”
是什么意思

妄想
( 佛教解释 )
 
( 梵vikalpa,
藏rnam-par-rtog-pa )
  
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

亦即由于心之执着,
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
遂产生谬误之分别。

又称妄想分别。

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

因为五蕴皆空、
诸法无我。

旧译《华严经》卷五
〈 如来光明觉品 〉云 ︰

‘ 一切诸世间,
皆从妄想生;

是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简介
‘ 妄想 ’
是指虚妄分别。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四云 ︰

‘ 彼妄想者,
施设众名,
显示诸相,
如此不异,
象马车步男女等名,
是名妄想。’

《 大乘义章 》卷三云 ︰

‘ 言妄想者,
所谓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辨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故经说言 ︰
虚妄分别名字及相,
名妄想也。’
  
此谓凡夫虚妄分别诸法之相,
施以名字,
更依名字取差别诸相,
故称为妄想。
  
妄想之种别甚多,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举出言说妄想、
所说事妄想、
想妄想、
利妄想、
自性妄想、
因妄想、
见妄想、
成妄想、
生妄想、
不生妄想、
相续妄想、
缚不缚妄想等十二种。

《 菩萨地持经 》卷二
〈 真实义品 〉
举出自性妄想、
差别妄想、
摄受积聚妄想、
我妄想、
我所妄想、
念妄想、
不念妄想、
俱相违妄想等八种。

《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举出坚固、
虚明五种妄想,

并谓有妄念、
妄执等同义语。

如《 大乘起信论 》云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妄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 成唯识论 》卷八云 ︰

‘ 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

皆为其例。
  
《 佛教哲学大词典 》
虚妄的想念。

无认为有。

假想、
不合道理的想法、
念头与看法。

即错误的想法、
胡乱的思考。

与 “ 妄心 ”、
“ 妄念 ” 同义。

御书覆松野书其一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
( 术语 )
不当于实曰妄,
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

注维摩三 :
‘ 生曰 :
妄想妄分别之想也。’

大乘义章三本曰 :

‘ 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执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同五末曰 :
‘ 谬执不真,
名之为妄。

妄心取相,
目之为想。’

楞严经一曰 :

‘ 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

楞伽经四曰 :
‘ 妄想自缠,
如蚕作茧。’

观无量寿经曰 :
‘ 行者所闻,
出定之时,
忆持不舍,
令与修多罗合。

若不合者,
名为妄想。’

菩提心论曰 :
‘ 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
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

止观七曰 :
‘ 诸法皆妄想和合故有。’

十二妄想
  
按,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
所举的十二种妄想。

系依妄想分别之自体差别相所作的分类。

其异译本
《 入楞伽经 》卷四、
《 大乘入楞伽经 》卷三
则称此为十二分别,
所列名称亦略异。

兹依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卷二
( 下 ) 所释,

略述此十二妄想如次 ︰
  
( 1 )言说妄想 ︰
指计着种种音声词句而妄以为有性。
  
( 2 )所说事妄想 ︰
指大凡所说之事,
其自性之极致惟圣智能知。

凡夫不解,
往往仅依其事相而生言说妄想。
  
( 3 )相妄想 ︰
指随事起见,
如渴鹿望炎阳而生水想;

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
而不知其性本融,
对于一切法妄计名相。
  
( 4 )利妄想 ︰
指世间之财宝本是幻物,
但凡夫不知而起贪着。
  
( 5 )自性妄想 ︰
指执持诸法,
起自性之见,
执而以为是,
其余皆非。
  
( 6 )因妄想 ︰
指于因缘生之法起有无等之见,
妄想分别而成生死之因。
  
( 7 )见妄想 ︰
指外道计着梦见的有无一异俱不俱。
  
( 8 )成妄想 ︰
指于假名实法之上计我、
我所而起言说,

成决定论。
  
( 9 )生妄想 ︰
谓计一切法若有若无,
皆从缘起而生分别。
  
( 10 )不生妄想 ︰
谓一切法皆先有体,
不假因缘而生。
  
( 11 )相续妄想 ︰
谓于一切诸法,
执此与彼,
递相系属,
计着分别,
无有断绝。
  
( 12 )缚不缚妄想 ︰
谓于一切法,
以情生着故,
则成系缚,
若离妄想,
则无系缚;

凡夫不了,
于此无缚解中而生计着。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的朋友喜欢看玄师的微博,催更近乎追星,我也不会感激,因为这是大家的选择。说是客户,其实也是能量交换,借和珅的话:我不是拿你的钱,是用你的钱,去办你的事。
  • (对不起我滑跪这是病吧,得了一种提到鬼怪就会落泪的病[苦涩]人生剧之所以是人生剧,就是不仅仅观众获得了最好的体验,演员也是。演员已经和角色分不开了,观众是这么想
  • 我真的超级无敌的开心! 小宝还说要带我去看我想看的海 昨晚自己嘀嘀咕咕的说奶茶加芋圆 她也有偷偷记下 今早给我惊喜 能被小宝爱真的好幸福 我真的好幸福 是真的
  • 和他学会了如何正确用餐具吃意大利面深圳zui正宗意大利餐厅吃一百次都不会腻这么好吃的欧陆菜餐厅我竟然才来…妥妥列入年度喜爱的餐厅清单真滴hin好吃!店里还有近期
  •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
  • 刷b站看到的感觉叙叙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露中合伙带的最好的崽了无论是明面上老王在露露动兵前专门买了他一堆高价石油,还是暗地里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联合国少数的反对票
  • #同城爆料#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5G看移动#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明顺牧场实现了“智慧养猪”——工人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牧场”应用系统,便可进行远程养殖,猪场
  • 我要把Lami的小宝贝们都收纳进去做我的专属收纳吧~ 7. Mikihouse婴儿辅食餐具简单干净的图案,它真的好可爱呀~这一套就很齐全,实现一套搞定耐热材质,
  • 桃桃松了口气,说:“那练功没去没事吧?”桃桃:“你没叫我呀,我自己醒的。
  • ”#献给奋斗的青春—蕾妮#20今日诸事不顺,只当是命运给我的磨练,想要轻易击败我,那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算是所有人放弃了我,只要我还在,存在就是坚持不懈地活下
  • 项目建成后,将和已经运营的一期串联,形成以定山大街为轴线的江北核心区域与江南鼓楼主城的通联,大大加强南北两岸的联动。未来,该项目还将通过中央商务区站和正在建设的
  • 渐渐世人都知道:霍大少有一个心头好,对一个叫麦姝颜的女子情有独钟。渐渐世人都知道:霍大少有一个心头好,对一个叫麦姝颜的女子情有独钟。
  • 云隐小院的烤全羊完胜了那天隔离酒店文体联宜活动的烤羊,网红风景打卡地,有风景有肉吃很不容易了,从鼓岭看下去的万家灯火,静默着吐露光辉,不争不抢,却坚定明白自己要
  • 【借莫菲吐槽一下】#赵露思[超话]#zls#赵露思 偷偷藏不住# zls#赵露思孙头头# zls#赵露思胡同# “在你最艰难的时候,别老想着太远的将来,只要鼓
  • 3月3日-7日9:30-22:30 太阳市成都香辣蟹火锅店22:30-23:00 裕泉路盛华园16号楼3月8日2:00-3:00峪泉村乘坐出租车(车牌号:京11
  • 这一切是真心的,门开了,意识飞出来了,飞向了光明[太阳][太阳][太阳]慧心#关于电影##遗愿清单# 如何度过这一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至于我时常陷入一种矛盾
  • 置顶更新时间2022.8.4白双离,没啥本事的半个厨子,准大一女,百丽宫徐班就读中坑:es(主)hp,drb,文野,k,刀乱,aph游戏现在只玩es和一点屁股肉
  • #恋与制作人白起[超话]#大家好,我是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想问一些基本注意事项,打算今天下午去东方明珠打卡,想问一下有没有一起的人顺带交一些好友吧(因为我本人看
  • 做个镇定自若的人 不胡乱猜忌 不慌张失措 不无理取闹 对热爱的事 全力以赴 对确定的人 坦诚相待 姑娘 洁身自爱为白 自食其力为富 秀外慧中是美 小伙 顶天立地
  • 佛陀传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离开释迦国,佛陀进入了北部的憍萨罗。他有一百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贵族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在末罗族的阿奴毗耶城附近一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