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知识十天干气数喜忌之(戊土篇)

古人认为,十天干在每一个季节的每个月都有它的喜好,而且所喜好的五行最好透出天干,如果所喜欢的五行没有或暗藏,那么其人的层次就要打折扣。气数影响一个人的先天素质。

戊土高山之石,气势厚重,居中得正,万物司命,信义的象征。(可用黄历输入自己的阴历生日查出自己的八字四柱)

戊土乃大地之阳土,具有泰山之土的本色,可植种参天大树,因此可以有大智,生于丑寅未申月这四个月,最怕冲提纲,所以有“如在艮坤,怕冲宜静”之句。 

戊土指含有火性的硬土,石头也列入这一类型。戊土如长江江畔的土山,在长江不泛滥时,戊土只是一堆石块,不会令人觉得这些泥土的重要,但当长江水涨,这些戊土救家救民,不使河水涌入民居,戊土之德便显现出来了。因此在灾难时,戊土日元的人分外易成名。
 
戊土日出生的人,通常是沉着厚重,拥有极强的容忍力和受苦力,外表柔软,但内心刚烈,对理想坚持到底。戊土一生也离不开三个五行,就是甲木、丙火跟癸水。如以男性八字来论,甲木是七煞(挑战、灾难),丙火是偏印(学识、爱情、体力)、癸水(妻子、正财、事业),以上三种元素,缺一不能成就。如以女性八字来论,甲木是偏官(情人、丈夫、挑战、压迫),丙火是偏印(母爱、比自己年纪大的女朋友的爱),癸水(正财、收入稳定)。戊土日干的女性都要以上的东西才会感到关怀。 

长江水就是壬水,戊土人用神为水,行壬水运,便马上会成为知名人物,特别是很多烈士都是戊土日元的人,这引证了一个推论,戊土见癸水(非壬水),也是霞水相映格,这种八字的人一定文彩斐然,口才出众。 
 
戊土的人大多数都有呼吸病或感冒病,在体质上,经常是水火大战,因此有“水润物生,火燥物病”之语,戊土的“水”及“火”要调协才成,但要二者调协,谈何容易?因此戊土日元的人都是多愁善感,变化极大的人,情绪常变会引发举棋不定,戊土的人要成功,要有好的拍档在旁边协助,才不至于误了大事。 
 
在人体上代表皮肤、肉、胃、面部,也是土坡、寺院,也代表寺院塔。
 
戊土为山、为石、高楼、大山。戊土有母亲的胸怀,能生万物,戊土喜静、喜旺,但怕冲、怕空,动冲地震,高楼动了就塌了。

戊土人答应做的事情都会做,因为戊土人也是老实,土太厚就成固执了,冥顽不灵,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那种,但非常讲信义。

春天的戊土是最虚了,春天戊土需要什么呢,还要用点金来克制可以成牵制作用,春天戊土先看有没有火,有火这个命就不差,有金牵制木那就更好,官杀太旺戊土怕克,木旺了也生不起火,需要点金来克木,夏天的戊土需要什么呢,主要先看水,金也需要, 
 
夏天土太燥没有生机了,见水而逆燥,见金而活。万物都有生命,土同样有生命。戊土喜厚,但太厚反而就不吉,物极必反。

秋天戊土需要什么,还是喜火,因秋天是金旺的时候,戊土泄身无力,需要火来生,火对戊土有直接的关系,秋天的时候木不旺,这个时候木也克不到戊土。
 
冬天的戊土就最需要火了,调候暖身,最怕金水,冻水结冰,便没了生机,需火来解冻,冬天见水多没有火这个人就是苦命了。财多身弱,见财为祸,戊土能从财吗?不能从,戊土的本性是个厚重、固执,不会有奶就是娘的人,因为他有一个信仰,相信了就一直到底。

一、 曰主临戊土的喜忌
戊土代表高山、广阔的大地。
己逢甲或丙,稼穑成富翁;巳月禄当权,厌甲喜癸润。
甲疏土有用,无甲枉费心;乙官性柔弱,难以成大贵。
丙火照顽土,寸草不易生;丁火功在铁,星火难照明。
有庚才华溢,立业建大功。辛须丙癸现,出入显门中;
见壬成堤岸,虽苦事业成。癸财长流水,源源库能存;

说明:

(一)己逢甲或丙,稼穑成富翁;巳月禄当权,厌甲喜癸润。
戊遇见戊代表高山连着高山,大地连着大地,容易有机会发大财,容易开连锁店或房子多,但是比肩透出,富贵是有人争的,就属于半好半坏的组合。
1、己逢甲或丙,稼穑成富翁。应该是两种情况,一是戊土虚弱己土帮助力不大时,再加上丙火,印比齐帮身。二是戊土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己土这个稀泥来凑热闹了,逢甲把己合去,不让己来把财劫走了。
2、巳月禄当权,厌甲喜癸润。巳月中藏丙戊庚,戊得丙生又得庚泄,非常滋润,美中不足是丙戊庚三阳干性刚,阳极必阴,就厌甲喜癸润了。

(二)甲疏土有用,无甲枉费心;乙官性柔弱,难以成大贵。
1、甲木是七杀,让戊有压力,但是容易给戊土带来生机和贵气,容易有大事业和作为。甲代表森林和高楼,高山上长满森林和大地上盖起高楼会让戊实现最大价值。
2、乙木正官戊不喜欢。这个正官虽为吉神,但力弱,很难给戊土带来大的富贵。戊土代表高山和大地,乙木代表杂草,高山和大地上长满杂草属于大才小用不能实现最大价值的组合。戊见乙不但当官的少,就是当了官也不大,还易发生很多不顺。

(三)丙火照顽土,寸草不易生;丁火功在铁,星火难照明。
1、戊土代表大地,丙火太阳生他,他的力量会很大,丙火虽为偏印,但是对秋天、冬天生的戊来说,丙火为他带来生机。只是丙是偏印,这个组合有时候发生凶的事情居多,而且,丙火偏印会克了食神庚金,这是代表邪恶的。
2、戊遇见丁会忽旺忽弱的,一种状态的信息。甚至精神上容易生病,丁火先天虚弱被戊一泄能量就没了,会时断时续,丁需要甲的生才能保持持续的光明。丁是正印,戊见虚弱的丁生身,会生病。

(四)有庚才华溢,立业建大功。辛须丙癸现,出入显门中;
1、戊生庚食神虽然代表邪恶,但是庚可以代表矿石,戊土代表的高山里出产矿石了,这山就值钱了。戊见庚脾气会很犟,一般人很难把有戊庚组合的人改变,也容易和军警有缘。
2、戊遇见辛为伤官,不但没什么价值,而且辛伤官会去克正官的时候,就有不好的事发生。正官乙木虽然没有用,但他代表的是正义正气,也代表一种稳定的生活和秩序,总之戊遇辛容易犯桃花,遇灾病。容易和军警有缘。如果入字中有丙来合辛,或辛去生癸的话,情况会好转。

(五)见壬成堤岸,虽苦事业成。癸财长流水,源源库能存
1、戊遇见壬就好比江河湖海遇见大坝,戊土的价值就大了,容易富贵和有名气。但是如果只有壬,没有甲或包含甲的寅木,那也难大富贵,所以壬和甲都重要。
2、戊见癸是合,但癸水太弱而有韧性,它会导致戊土成了稀泥,戊克壬壬会流走,代表财富的流通。戊遇见癸直接就把癸合把身体里,就是为了癸的那点小财,不要其它机会了,失去了最大价值的机会!戊癸合后,戊成了松软的土,不但无法抵抗甲木的克,也无法克制壬水了,癸这个正财真的让戊因小失大了。癸正财而已,就只有慢慢存钱了。 https://t.cn/R2WxpeZ

中国最大的潜规则,多少人被它玩弄!(深度)

能不能掌控一个事物,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它的“ 道”。什么是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阳是事务的外表,阴是事务的本质。如果你能抓住这个事物的表象矛盾和本质矛盾,同时又能找到这两大矛盾的对立和平衡关系,这个事物就会被你彻底掌控。

人、企业、社会都符合这个逻辑,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一下中国最大的潜规则。



1

中国是一个极其微妙的社会,要想参透它运转的逻辑,需要极大的智慧。这个社会最大特点是它有两套秩序维持着它的运转:

第一套秩序挂在嘴上,是仁义道德;是浮在表面的,人人都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号和嘴里,属于阳。

第二套秩序藏在心里,是利益得失。是潜在水下的,人人都只做不说,只应用于实际行动,属于阴。

凡事必须分为阴阳两个对立面,第一套秩序是阳,第二套秩序是阴,两者相辅相成,谁都离不开谁。



也可以这样通俗的理解: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有些事是只能说而不能做的。

举一个例子,和孔子同一时代的鬼谷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培养的徒弟个个都是国之栋梁,但他为什么不能像孔子一样被后人传颂,成为万世师表呢?

因为孔子发现的是世界的第一套秩序,这套秩序是只适合“说”却不适合“做”的,“仁义道德”这种东西只适合挂着嘴上。而鬼谷子发现的是世界的第二套秩序,这套自秩序只适合“做”而不适合“说”的,只适合默默使用,千万不能说出来,一旦被说出来,要么惹是非,要么惹祸端!

所以孔子的思想被万世敬仰,被我们大声喊出来;而鬼谷子的思想只能被默默铭记,只适合悄悄流传。



经常有人说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这个所谓的“潜规则”其实就是第二套秩序。

有句话叫:真正的成熟是看透而不说透。指的就是这第二套秩序,它只可被用于实战,但千万不能说。也因此,如果一个人嘴上说的跟他做的一致,也就是言行一致,这种人在社会上是混不下去的。

一个人整天挂在嘴上的事情,往往都是噱头,他正在干的事,往往不能说出来,一说就是祸,一说就是错。

因此这个社会有个特点:说话要反着说,也因此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要反着听。学会反着表达,反着理解,你才是正常的。

数学上是“负负得正”,说话也是“反反得正”,大家都反着来,结果也是正常的,怕就怕在:人家都反着来,就你自己正着来,有啥就说啥,听啥就是啥,那你就是个傻Ⅹ。

2

正是有了两套秩序,所以很多东西我们明明都知道它是假的,但照样可以做到视而不见,把它假戏真做。指鹿为马这件事,人人都在干。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说空话,我们也知道对方在说假话,我们都知道彼此都在说套话,大家一起心知肚明、正儿八经的说客套话,这就形成了第一套秩序。

举一个例子:我记得大学时期,有一个老师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说过一句很牢骚的话:很多论文、评级、评职称啊,都是假的。

后来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东西我们明明都知道是假象,却不去改变,不能改变。

10几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想明白这个问题了,那些论文,包括论文的标准要求等等,都只是表面,都只是工具而已,属于第一套秩序而已,真正决定一个人职位升迁的,往往是第二套秩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套秩序只是一个幌子,你千万不要被它迷惑,用它去衡量或推导要发生的事情,而要用第二套秩序去分析事物的联系和必然。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关系是第二套秩序的根本,这个办法永远都不会失效。

所谓利益分析法,就是每遇见一件事,要迅速切割成不同的利益方。你的每一个言行,有利了谁?针对了谁?有利的人就是你的朋友,针对的人就是你的敌人,要这样划分敌我关系。

但切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一转化,你的敌人和朋友迅速改变。同样,在一个组织里,每一个决策下来,都要分析这个决策符合了谁的利益?伤害了谁的利益?   

符合利益的那几方,一定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受损利益的那几方,也一定会形成一个利益联盟。然后两个阵营,一定都会举着第一套秩序的道德大旗,去争取第二套秩序的利益,这种例子古往今来太多了,不再举例。

3

因此,大家要记住一句话: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表面上看是能力和机遇,其实是看他和谁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看他代表了谁的利益。

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风光人物,基本的都是利益集团操控的玩偶,真正的大佬永远只会在幕后。

有一点很重要:用这个办法推倒出来的结论之后,要迅速用第一套秩序包装起来,一定要披上道德或正义的外衣,千万不要赤裸裸的谈利益,否则就会被人抓住把柄。

因为第二套秩序是不可说的,而第一套秩序存在的价值恰恰就是为了我们能够自圆其说。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会越炫耀什么。同样的逻辑,一个社会越缺少什么,就会越宣传什么。

我们经常在社会上看到那种教人赚钱的导师,教人投资的专家,这些人说的道理都很好,但永远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如果一个人真正的靠投资赚到大钱了,他一定不会整体跑到外面给人讲课,他早就只顾闷声发大财了。

尼采说,美好的事物总是弯曲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因此,凡是上来就谈生意的,往往根本不懂生意,上来就谈钱的,根本不懂赚钱。真理和价值总是平淡的,而各种套路又是那么容易深入人心。

也因此,那些站到台面上的人物,很多都是大忽悠,包括很多名人,如果你完全按照他们的理论去做,必死无疑。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听到一些成功人士大谈他的经验,往往总是提到努力和坚持,但是实际上他真正的成功原因,往往都是不便说出来的。

所以我们说话要做到滴水不漏,因此很多企业家嘴上挂着的都是公益和慈善,心里想着的却都是生意和交易,我们不能怪这些企业家虚伪,这是我们的文化造成的。

什么样的文化,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格,这个社会就在按照它独有的逻辑塑造人性,很多人都讨厌这种人,但是最后都变成了这种人。

我们都是文化的产物。

4

弄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能瞬间想通之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比如,很多人挂在嘴上说的都是仁义道德,心理盘算的一定是利益。比如很多人总是在嘴上胜过别人,是最愚蠢的做法,因为这些人在现实中往往是失败者;

比如要小心那些嘴上说话很好听的人,这些人内心盘算也往往更深。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嘴里说的话,你只能看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是表面一套,实际一套,很虚伪。但是这种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混的开。

而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在于他只看到了第一套逻辑,而看不到第二套逻辑。或者是因为他们用第一套秩序(道德)的逻辑,去践行第二套秩序(利益)的事情。



为什么做实事的人往往总是吃亏?因为他们做事时候用了第一套逻辑,但第一套逻辑是只能说而不能做的。为什么说实话的人往往到处碰壁?因为他们把第二套逻辑说了出来,第二套逻辑只能做而不能说的。

与真相对比,大家更想要心理安慰;与价值相比,大家更想要好处;与道理相比,大家更想要捷径。

所以我们真正的挑战在于,必须把真相和价值伪装成捷径和好处,把这些用糖起来,让大家吞下去。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都需要奉第一套秩序为上,尊第一套秩序为正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不至于看起来如此赤裸,人是活在希望里的,我们只有美好、希望和正能量的事情,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透它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https://t.cn/A6qKtegq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孙迟但到”孙宇晨最终还是来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吃瓜群众们的心,也彻底放下来了。网友们在等着网易丁磊发声时,也在暗暗纳闷,那个人怎么还没发声?
  • " 最近已经陆续有居民通过我们的联络点或者直接联系社区预约我们甘甘志愿维修队的服务,我觉得这支队伍的建立也是我们新一届社区领导班子围绕党建引领共驻共建
  • 在这浮躁的大背景下的社会,独善其身比什么都重要[微风][微风][微风]《端午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又是一年端午节,爱国诗人屈原仿佛携《离骚》迎面走来,“举世皆
  • 169家餐厅的配餐电话都在这了…】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的关键时刻,已开工的企事业单位用餐怎么办?#关注新冠肺炎# (浙江之声记者方梦玲 通讯员 赵文琼)
  • 市民张女士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未能前往防城港,处理她在防城港互联网小镇所购房子延期交房的事,看到本报刊发的防城港市住建局的回应,她顿时感觉心里亮堂了。”76岁的赵
  • 凡人定档韩立颜值超标,和萧炎相比,写实风和玄幻风哪个更胜一筹哈喽,大家好,我是心尘,日常带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国产动漫。凡人自去年开始便已经对外宣布将会以年番的形式
  • 我一直相信无视是最大的讽刺,最好的反击,当你在乎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和你在乎的东西就是平等的,我一直不承认我们和某cp平等,因为知道的越多,越有底气,勋鹿是真的,
  • 又是一个凌晨三点半,忘记第几次这样通宵的失眠,身体里某样东西在抗拒,手指依然不停麻木的滑动各个软件怀念两年前的自己,沾枕头就睡,现在自己可太情绪化了,这样很差劲
  • p7.姐姐特调饮品,除了甜没毛病原谅妈妈真喝不完这样一杯“纯糖”饮料p8.奇奇怪怪绿豆汤,这是哪里的特产啊[苦涩]p9.新台灯,测评稍后,太可爱了先亮个相!比起
  • 随着《国家宝藏》等节目中汉服穿搭引发关注、身着汉服的不倒翁小姐姐“出圈”走红,在社交平台的催化和传播下,在电商平台的助推下,原本只存在于小众圈的汉服正走向日常生
  • #青春爱运动[超话]##青春运动日记#1、跑步:跑步是最常用也最喜欢的健身方式了,街道上、田野间都是跑步的最佳场所。3、瑜伽:在生活节奏快的社会中,瑜伽或许是最
  • 所以苏宁与深国际合作,一方面物流作为苏宁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需要很多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支持,提供更低成本,有效率的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苏宁在过去也建设了
  • 螺蛳粉鲜爽辣烫的味道,只要在实体店才能真正体会到,后期市场份额还是看实体店。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加倍珍惜疲惫的生活,总要一些温柔的梦 ​
  • 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 使用这个系统 - 他们可以在创纪录的在1/2 周内组织和发送一个集装箱,而该规模的任何其他港口平均需要12 周加上他们的分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从头到尾”流程是
  • 我们怎么出世间法还不如世间法,你不是显得很愚痴、无聊,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所以我怎么样也想不通,修行人是有智慧的人,怎么反而还不如世间法。
  • 这一年让我开始反思生活的意义、学会与自己和生活和解、更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使我看轻了许多东西,也更看重了什么。唯愿今后的日子,我能在看清生活本质的同时更加爱自
  • 我最喜歡看面團呼吸與拉伸的樣子,最近都跟著做這一件事—瑜珈‍♀️,讓身體也拉伸變柔軟,呼吸運行全身細胞,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她喜欢做瑜珈,一星期最起码三次,把自己
  • 正如兰波所说,这张专辑感觉就像这一时刻的声音宝丽来,通过声音作品来捕捉我们的时代,即使在挣扎中,也会再次找到光明。看淡拥有,不刻意追求某些东西,落叶归根,那些属
  • 10.喜欢拍晚霞的人一定是很温柔的人吧,比如我!11.就在一次次日落月底里,再爱一次人间 。21.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