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深大师开示:修行根本!

善知识:若遇因缘众生,需以此为镜善导成就---

修行之道:1、生信念佛发愿(皈依善种乘愿);2、断业定性持戒(断业精进率众);3、导众破障禅那(导众了脱涅槃);要出离苦海此三段次缺一不可。

1、生信念佛皈依善种发愿

生信、念佛、皈依、善种、发愿为贯穿佛法入门、修行、成道始终之要 ,为成佛之基石根本。是故,诸佛世尊出现于世皆导引率众令其生信,进而念佛、皈依、善种、发愿。若不信佛、不归依、不念佛、无善心,出六道者无有是处;若信心、归依、念佛、善心皆具但无愿力,只在六道福报门里长住,不能获大果位。

信心、归依、念佛、善心、发愿亦为诸佛加持救助根本,识类繁多,罪孽深重,若无信心说入佛门称佛门人纯属罪妄,罪妄求妄若不遇大善拨毒救之,属堕落道。若人以不信心念佛,或属其师非正处因缘,当令其寻缘就师度之。若假佛之衣兴谤佛道,当世亦或难救,须远期救之,是故弘扬佛法,循循善导,令生有信,依信立教,依教布戒,令归佛制,为大罗汉,乃大善知识。

善知识,凡谤佛者,心中皆念着佛,否则,无以兴谤。若有人以念佛毁谤毗尼、禅那、咒禁、愿力,此人即是波旬。

善知识,虽无信念佛,生谤佛道,当世亦或难救,但,其依然为后世入道之“破生因缘”。譬如:粪土,虽不为食,但为来春助苗之道,是故佛涅槃时虽知波旬于佛道场搅闹破法,亦不为虑,只是谤佛者轮回六道无有出期。

善知识,汝等皆应不以进佛门之因缘,兴拒退之法,当以自之慈悲,导不同因缘至其当所,飞禽走兽尚兴慈悲,更况人乎。

善知识,众生生信之后,当导入念佛门,视其因缘,择师就之!若罪孽深重者,当导入密修门,切勿推托妄导,若此时导入禅那、涅槃,少有成就多成邪魔道。善知识,所谓净土,乃佛为上师、无上师,是故净土为最上乘密。入于净土,即使妄念念佛,亦为佛道,世界本自虚妄,入门妄念无过,依此可种远期入佛门种子;若不念佛,无有诸佛加持,众生诸业罪孽缠缚随处可堕,难有出期,是故若不念佛处处呈堕落险象,亦无以坚固信心出离苦门之根。末法时期,除乘愿再来、辟支应世有大缘本,或自有成,其余难有大根。

善知识,众生沐在苦,由信心归依故,称念一句佛号即得一句佛号善护功用,即使妄念一句尽管出期遥远,但能种远期佛种,乃留作后世待发之功用大途。无此一句之始,无有累积大善功德之道;若无累积善德之道,无以奠定成佛之基;是故,念佛为佛法广修基石,为留佛种故,必需倡导。譬如:有人登无顶楼宇,不入楼门无以登楼,何况造顶?念佛,佛门也,台阶也。是故,入佛门不念佛,如同盲人说日,日之不识,狂说日之造术,真愚痴罪重矣!

善知识,若以某未开悟者所兴道障为因缘,兴念释迦、弥陀之假相义,实为谤佛之门,此为波旬之子,十方如来皆鄙弃之。

善知识,皈依念佛为苦中求助,归依念佛获利种植德本后,必生信心寻求出离苦海之始终。不皈依佛法僧三宝,谓之能出苦海,如同缘木求鱼,得之馈赠谓之本源,实乃狂迷之本,狂迷不除难有出期!

善种是念佛、皈依之种性,是佛种之依!皈依念佛之后,获得善发种性,称为善种,善种发芽,成佛种基,出生佛种!若有人说自己皈依念佛而不为善,如同羊皮裹狼出期遥远,若无大善应世,终归堕落。

2、持戒断业精进

入得佛门,持戒是善种、佛种发芽,种性润露、生长、护持根本,我们也称为戒护。入佛门修行,若不持戒如同煮沙求食,即使火旺,只名热沙,何谈得食!是故,不持禁戒获有限福,但,不持禁戒获出六道者无有是处!佛涅磐时,遗嘱众大知识佛子,佛驻世时以佛为师,佛涅度后以戒为师。

断业谓之曰涤垢沐浴,若说矜持戒律,无需断业,真无知辈。垢尚未除谓之无垢,如同聋人摇铃,骗己游戏也。

精进为修行成道之法,若不精进出离“苦被”谓之成就,实属梦中得宝,醒来床头耳!是故,入得佛门,精进出离谓之道心!

3、禅那了脱涅槃为佛果终始大报根本

万劫修行一朝障灭,为禅那之相说。是故,禅那为修行了义获得果位之机,是缘觉、涅槃之秘要。不假禅那出六道者无有是处。譬如:蝉蜕,数载蓄力一朝破壳,若不破壳胎死腹中,如何为蝉?种种禅那,种种果位;种种果位又发种种修行;种种修行又假禅那最终成就!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禅那成佛,为标示成佛之范例,云何有人诽谤禅那?诽谤禅法,皆邪魔外道罪孽耳!

了脱谓之曰一朝释重,万缘皆去!了脱为开悟后成就境界。

涅槃为十二因缘法之最后,为成佛之一门,声闻、缘觉皆于涅槃一乘超脱!

4、密传为戒外善导终归信因

善知识,密传为戒外善导令罪众生信,梯次修行归于道途,为大乘佛法净土法门之一支系,贯穿各个门类,但不成独门,若成独门,易成邪道。其果位分为初修果位、中修果位、大乘果位。初修果位,须四轮回出离恶道;中修果位须四轮回成就罗汉;大乘果位归净土门。

密传,乃大慈悲门。无大慈悲难做上师,若作上师必成邪道。

善知识,密乘之门,咒禁为护,不设戒坛,但使加持。于是修学,须多生死轮回,方归净土。

何谓净土,一念入道、一念入戒、一念禅那、一念成佛。

所谓禅那,为道中发力,一朝破壳灭诸障碍,当下成佛。

善者,所谓法门实为一体,因众生种性故落诸道门。密宗、禅宗、净土、律宗实为一体,因众生罪孽梯次层别分修道处,称之为门。是故不为自己入道之门,评说别处法门,若做评说为大罪孽。

所谓佛法,为救愚迷,诸多法脉,因缘显道,切勿议论。议论佛法乃争斗本,为受罪相。
此为弟子修行,再做开示2009-6-12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慧老讲述

假修与真修

诸同学!禅密兼修,有假修真修之分。而真修中,又有决心与有恒之不易。须知学佛容易修行难,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容易决心难,决心容易有恒难。学佛人凡修到中途退悔者,皆因不是决心真修,或决心而无恒。若立愿真修,又具决心,且能有恒,决不会退。今方便分此四种意义,略说明之:

云何假修?我等色身,本来是假,为求真故,于是有修,故云以假修真。能舍假,方能得真。若处处在假我上著相,不在真我上用功,是名假修。一切法门,皆起源于心,心即真我,离心外求,即不相应,亦名假修。心地法门,教人打坐,便是修心;教人持咒,即是摄心。如上座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亦名假修。禅密兼修,以心地无非为戒本,以利他无我为正行,真修此法者,即是行菩萨道。若仅知打坐,专图自了,甚至憍诳妒嫉,动生烦恼,即与本法不相应,亦是假修。

云何真修?一切时中,一切处所,对一切事物,不著相,亦不离相。在上座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身心打成一片。且本利他无我之旨,发大慈大悲之心,起宏法利生之行,苦口婆心,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更须心行不二,始终如一,乃为真修。如此真修,并非难事,所以不能实行者,只缘未下决心,易被外境所转耳。

云何决心?即放下一切,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之意。佛法根本,是为了脱生死,普度众生,何等重大,何等艰难!若不立下决心,岂能幸致?释迦佛以皇太子之尊荣,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因见生老病死苦,便能悟假趣真,敝屣王位,遍访名师五载,雪山苦行六年,其决心为何如乎?二祖慧可,趋谒达摩初祖时,终宵立雪,而初祖面壁不顾,反呵斥日:“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得至,岂微劳小效,而辄求大法!”二祖闻诲,以刀断臂,其决心又何如乎?大家思量思量。初祖原为授法二祖而来东土,泛海三载,面壁九年。迨二祖千里来谒,何以始则不顾,更加呵斥,及见断臂示志,方许入门?此即验其有无决心耳。大家修此法门,即应以我佛我祖之决心为决心。况我等今生学佛,以有因缘故,得闻无上心地法门,既不必出家为僧,又无雪山断臂之苦,若再不下决心,岂非自甘暴弃?

云何有恒?即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之意。学佛人已经决心,立愿精进,或为时不久,而精神涣散,或遭遇逆境,而疑虑丛生,遂生差别。此何以故?病在无恒,无恒则百事无成,何况学佛!虽有一时之决心,仍与未决心等。当知学佛成道,非九苦九难,不得究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偶一松放,前功尽弃。所以决心真修之后,必须全无间断,一往直前,虚空可坏,愿力不移,自然垢净光明,水清月现。然则有恒无恒,究从何起?是在发心之至诚与否耳。凡决心而无恒者,乃由一念冲动,非出至诚。若发心出自至诚,则确有定见,断不至半途而废。所谓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即有恒,有恒自能见性。若不能决心有恒者,皆因无始以来业力所障,故应虔诚加诵金刚经心经以作加行。此两部经均是实相般若,感应特殊,不仅能消无始夙业,且能增长福慧。若持之有恒,即可明心见性。

禅是诸佛心传,密是诸佛心印,禅密兼修,确是无上法门,难逢难遇,要具无上之决心,至诚之行愿,方可深入。有倾财尽命的勇气,坚苦卓绝之精神,才有明心见性的希望。盖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故也。现在末法时候,菩萨虽乘愿而来,亦有隔阴之迷,如不速急觉悟,恐与众生一同堕落,岂不危险!大家发心精进者,固然甚多,间断无恒者,亦所不免,旋进旋退,终归自误。昔时佛恐比丘懈怠无恒,有一警示之法。即教比丘,若生厌怠时,自摩其头。摩头即感觉到落发为僧,为的是了生死。既想到了生死,虽千辛万苦,粉身碎骨,亦所不辞。自然精进心起,厌怠心退。

大家在家修行,虽不能摩头自警,但忆亲长故旧,或者或少,死去很多,并默想其临死痛苦情状,同时警觉我身不久亦当如是,自然能下决心,自然有恒了。所以云:“佛者觉也,觉了即佛。”觉于何等?觉一切世法如幻,觉生老病死可怕,觉自身种种烦恼痛苦,毕竟难免,乃至世法上一切成败兴亡,皆如梦幻泡影,都是促我等觉悟的对象。苟能时时借镜,到处都可觉悟,何患不能有恒?

诸同学!禅宗现在正是回光返照的时候,而禅密兼修,也是有时间性的,花只一开,月难再圆,切勿错过此生机会。六字大明,功德无量,已详载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大家若能决心真修,恒久不变,自有不可思议之受用。同学中,曾得不可思议之感应者甚多。须知此等感应,即是诸佛加被。譬如者年父母,仅一独子,忽然逃失,久无音信,一旦从外归家,如何不欢跃爱护?然此父母所以爱护逃归之子者,非仅为其一身有所依怙,盖喜有人继承家业,传嗣接代。诸佛菩萨,对真修人慈悲爱护,亦复如是。但真修人,应当负荷如来家业,宏扬正法,化度众生。然化度众生,首在功德,自己功德不够,眷属尚不能化度,何能化度其他?故儒家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何谓功德?心地无非是功,利他无我是德。心正是功,行正是德。六度万行,是大功德。达摩初祖所谓净智圆妙,体自空寂,是真功德。此等功德,本非容易。然吾人果能真修,既具决心,而又有恒,大雄无畏,慈悲无我,视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现在活佛,或往劫父母,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何难哉?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Mytheresa 时尚大促 最高减$500 变相7.5折】RV、加鹅、Max Mara全部参加: 加鹅远征款、Chilliwack、Trillium都有
  • 适合熬夜失眠时发的文案 1、我在中国却有着外国的时差 2、平平无奇熬夜小天才 3、我是鳌拜的弟弟熬夜 4、灯给黑夜烫了个洞 5、为什么晚上的手机比早上
  • 哪有什么避风港, 心情不好的夜晚, 都是一个人在撑着 感谢那个就算下雨下冰雹下刀子也会出来陪劳资吹两瓶的人,谢谢每个低谷期还有你愿意听我说。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
  • 为什么程序员要不停的改代码?关于这个问题,资深老炮芯片设计大神Jim Keller要求发言。他还在Intel时,发生的轶事一则。这个故事,知之者甚少,比较有趣,
  • 劝言贤言 用心事自无难易,行道人当有始终。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虹。年年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回相见一回老,得几时为弟兄。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
  • 你踩着漫长星辰的光而来,而我在你到来的刹那便失去了心智,从此山河过往,凛冬天明,你都有我。你踩着漫长星辰的光而来,而我在你到来的刹那便失去了心智,从此山河过往,
  • 7⃣️圆宝到了爱涂涂画画的年纪,偶尔不小心涂到墙面or桌子上,这款清洁剂都能消除✔️8⃣️可优比的拉链保鲜袋,日常装水果食物等,包括圆宝的衣物收纳都非常实用,有
  • #白鹿[超话]#Hôm nay tôi xin chia sẻ một chuyện mà đối với tôi chính là niềm hạnh phú
  • 「黑糖豆花」他们家的豆花真的太好吃了,云南菜口味重,餐后一定要来一盅,冰冰凉凉,必点的饭后甜品。一份148元,两个人吃,单层的蛙锅妥妥地就够了,是选了酱香口味的
  • ——老舍22、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
  • 在宝马MINI COUNTRYMAN这款产品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四驱系统的加持和更粗犷的设计元素,驾驶感受和视感与常规版本的MINI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是定位奔
  • 记得大家说起王俊凯,的时候都说他状态不好,因为前段时间拍戏瘦了太多,所以整个人好像有一种沧桑的感觉。这时,王俊凯的脸会更年轻,但因为是框架,它不会让人觉得胖。
  • 记忆的悲欢,流年的锦瑟,风干了的落叶;若爱不再漂泊,甜蜜的忧伤,红尘的路上,该是一程冷暖。#莫内花园婚纱摄影# #厦门婚纱照#游走在红尘的边缘,捧着一纸柔情的经
  • #北京的秋# #发现美好海淀# 【“京西小黄山”——凤凰岭惊艳了整个秋天的渐变色#】奇石怪林,是凤凰岭得到这一美誉的由来,但这个季节里最夺人目光的,是秋日凤凰岭
  • 而我还在难以站队的混沌世界里,即是一也是二。头颅已使我多次拨云见日,虽然身在迷雾里也总能抓住一二,迷惘也未造成再多的痛苦,这抓住的一二也绝对是我的此刻生命里的全
  • 妈妈说,哎呦,是不是,我在家躺着休息,谁昨天让我做饭啦,爸爸说,在家待着也就在这个地方活动,出不了门,你去公司瞎转悠,妈妈说,领导估计嫌没人,才艾特的吧,去吧。
  • 丽江旅拍|油画照进现实、梦幻仙境掉落人间 丽江婚纱照|云南婚纱照|油画风婚纱照|唯美婚纱照 · 拍摄| 原野映像 地点| 云南·丽江 风格| 油画·唯美、轻法式
  • 湖州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君黄歇在这里建筑菰城到现在,湖州已经度过了2300多年的岁月。市内名胜众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历史
  •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我的感觉里,除了
  • 日主强,刃旺则能劫财,护印,并断绝官杀的生机,如无有力的官杀制伏或有力的食伤泄化,日主势必旺极无依,所以羊刃格有凶多吉少之患,但羊刃格遇官杀食伤克泄太多,或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