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你能听进几句?】

大自在般若 2019-08-02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回。

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里,最初直畅本怀,讲说《华严经》二十一日,后因观机逗教,又再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佛陀说过无量数次,感化无量数人。

例如,为愚钝的“周利槃陀伽”说“拂尘除垢”,令其觉悟;为“调马师”说调御众生法,令其改往修来,受持五戒;为“鸯崛摩罗”开导迷津,慑服其恶逆,令其忏悔皈依;

总之,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以下20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以见佛陀的慈悲。

一、八风吹不动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之为“八风”,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让人心神不安。

如何才能“八风吹不动”?

在《法集经》中,佛陀说:能说空者,世间之法所不能坏。何以故?心不依止世八法故。何者为八?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不生忧喜称讥之音,而无欣戚毁誉二法,心不高下,于诸苦乐,不贪不厌,如是世法,不能破坏。

二、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人类能知能觉

人能知能觉,能够反省改过,懂得惭愧忏悔。

《增一阿含经》卷九说: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

三、忏悔,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并能增长善根。

佛陀在《五分律》卷三说:于我法中,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

四、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

佛陀在《罗云忍辱经》说:忍之为明,踰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燿,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五、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佛陀在《增一阿含经》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说:不毁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六、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唯“精进”是最好的良药

佛陀在《杂譬喻经》中举出“精进报至”的故事说:

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长者了无与心,故语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乐,昼夜不息,满一岁者,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能。”复与主人:“能听不?”

长者亦言:“能。”于是伎儿闻是欢喜,一心作乐,三日三夜,未尝休懈。长者厌听已,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七、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又说:“知足常乐。”因此,世间上最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八、知恩报恩,是做人的根本

《优婆塞戒经》说: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

九、重视孝道,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

在《贤愚经》中,佛陀开示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是福。

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必然有一位“贤妻良母”

如何才是贤妻呢?

在《玉耶女经》中,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作妇之法,当有五等。何谓为五?一如母妇,二如臣妇,三如妹妇,四者婢妇,五者夫妇。何谓母妇?爱夫如子,故名母妇。何谓臣妇?事夫如君,故名臣妇。何谓妹妇?事夫如兄,故名妹妇。何谓婢妇?事夫如妾,故名婢妇。何谓夫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谓夫妇之道。

十一、和乐安定的社会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无量寿经》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忌;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十二、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

在《佛说孛经抄》中,佛陀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穀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十三、“礼贤下士”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妒贤害能”则是失败之因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

十四、尊师重道

佛陀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师弟之义,义感自然,当相信厚,视彼若己。己所不行,勿施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之与师,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毁谤,慎莫含毒,小怨成大,还自烧身。

十五、多布施,为大众创造福利

在佛经里,布施喻如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十六、端正、威仪、安详、自在

端正姝好,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所谓“端正”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庄严、安详、自在。

《法句譬喻经》说:所谓端正,非色如华,贪忌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源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

十七、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然而美名并非凭空而来

佛陀在《六波罗蜜经》说,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己德,智照无自他,当获大名称。 

十八、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钻石,而是智慧、法财

佛陀在《正法念处经》说: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若有顺法行,随人百千世;虽种种宝物,不能至后世。种种财宝物,则可强劫夺;王贼及水火,不能拔法财。

十九、世间事,由小可以知著,防微可以杜渐,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佛陀在《法句经》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二十、“将人做好,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十法界中,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所以历劫以来,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

太虚大师曾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将人做好,离佛也就不远了。

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说有五种非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是人类的救星。

有缘得闻佛法,应如《大集经》说:“闻法者,对说法人作医王想,作拔苦想,作说法甘露想,作醍醐想;说法者,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作癒病想。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皆堪绍隆佛位,常生佛前。”

《搏颊:一种消失的道教仪式》——转载
“搏(er)颊(guang):”,又作“自搏”,击打面颊之义,本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悔恨、心痛、自责时的一个行为动作,从民间兴起的早期道教有意识地把它吸收过来,成为斋醮求请时的一种仪式。

叩头认罪,搏颊自罚

早期道教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北魏寇谦之《老君音诵诫经》云:“入靖东向恳,三上香讫,八拜,便脱巾帽,九叩头,三搏颊”,“初上章籍时,于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头,九搏颊”。《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云:“飞龙元君头戴七曜紫元流光,衣七色云罗素袿, 二素共乘青虹之云,飞琼紫盖,十二飞麟,从太华玉女三十二人,徘徊洞清之上,西南而行,便六拜,六叩头,六搏颊。”

可以看出,“搏颊”是早期道教仪式中向神灵求请的重要行为,而且一般不单独施行,往往与“叩头”构成一套连贯动作。“叩头”表认罪,“搏颊”则是自我惩罚,这是两个相关的行为,一方面承认罪过,一方面作出惩罚,所以两者经常合在一起使用。如《赤松子章历》云:“父有疾厄,儿受天师大治在身,父当冠带巾褐,叩头搏颊,子方入治奏章。”《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曰:“臣等凡愚,事在宣扬三洞之旨,不忍所见煎厄之急。大小元元向臣等叩头搏颊,告诉丹赤,求乞救济。”

有时,“叩头”与“搏颊”则直接缩合为一个词语,称为“叩搏”,如《上清河图内玄经》云:“卷授与弟子, 男左手,女右手取,绕腰后度三过,插怀中,又拜,九叩搏,都毕。师起,上香。”这说明,在早期道教仪式中,“叩头”和“搏颊”是分不开的。

彼搏颊非此搏颊

其实,“搏颊”一词,不仅见于道教典籍,在佛经及传统文献典籍中也有记载,如道世《法苑珠林》云:“生时作罪今胎此楚毒,欲屈手搏颊求乞哀助,而手被挛格不得至颊。” 康僧会《六度集经》载:“父以首着膝上,母抱其足,呜口吮足,各以一手扪其箭疮,椎胸搏颊仰首呼……”僧旻、宝唱等集《经律异相》载:“汝今云何执持口噤不能复言,但手自搏。”

在佛经中,“搏颊”也是表示谢罪与求乞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与道教“搏颊”有别。道教典籍中“搏颊”常与“叩头”连用,其前往往有数词,说明施行动作的次数(如:九叩头,三搏颊),是一种规范性的仪式,而佛经中的“搏颊”只是日常行为中一个临时的悔过动作,这种行为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记载同属一类。

如魏泰《东轩笔录》:“酋田元猛者,不胜其愤,尽缚来使, 斩刳于柱,次至成,成搏颊求哀,元猛素事佛,乃不杀,押而遣之。”《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曜对曰:‘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被问寒战,形气呐吃。谨追辞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搏。’”《南史》卷二十三:“及去郡数十里,实乃知,命追之。呼从兄上岸盘头,令卒与杖,搏颊乞原,劣得免。”

搏颊的存废

从现存文献记载看,道教“搏颊”仪式的施行,不晚于东汉末魏晋初,早期天师道“涂炭斋法”中就有记载,尽管“涂炭斋法”已失传,但从佛道二教论辩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中的部分内容。南朝梁僧祐撰《弘明集》卷七就描述了太平道“首冠黄巾”、“皮革苫顶”的装束以及天师道“涂炭斋仪”中“搏颊扣齿”、“反缚伏地”的仪式。在同书《辩惑论》还有关于“涂炭斋”的记载,通过“打拍”、“悬头”等方式忏悔,以求宽恕,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搏颊”之俗没有存留在道教仪式之中。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军西征当时偏安于西南一隅、政教合一的天师道政权,天师张鲁举汉中投降,此后其部僚、信徒开始大量北迁。移徙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师道,由于初迁异地,加上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其内部开始出现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局面,加之后来众多高级士族的加入使其走向分化,天师道也逐渐由民间宗教变为上层化的士族宗教,而士族阶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训诫,无疑对后来道教界人士整顿改革道教仪式起了重要作用。

至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改革家陆修静创制的“三元涂炭斋”,其中已看不到对“搏颊”的记载。《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记载的“三元涂炭之斋”,仍然是“以苦节为功”,但是只有“黄土泥额”、“反手自缚”等内容,而无“打拍”(搏颊)的踪迹。后来的上清派斋法和灵宝派斋法中还记载着这种“搏颊”仪式。如《上清太上九真中经》云:“右八道秘言毕矣,见者当心存叩头搏颊四,再拜。”

对于这种情况,诚如汪桂平先生所说:“早期涂炭斋法中打拍法,因为粗野苦痛而被东晋王公除去,但是这种打击面部以谢罪的搏颊法作为一种谢罪手法和象征因素却在许多斋法中保留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东晋义熙初年,此行为在道教仪式中被去除,如今的道教斋醮上章求请文书中,已见不到对“搏颊”的记载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鹤棣1220生日快乐# whd#王鹤棣浮图缘# DAY1无聊的时候看嗨6,觉得挺有梗,想起来之前好像看过他的一些视频,听过告白气球hhh,然后去b站搜了他,
  • 2、对近7日内有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地区、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旅居史的来(返)蓉人员,抵蓉前或最迟抵蓉后24小时内通过“四川天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오늘 정말 특별한 날이죠? 첫 소설에 관한 오디오북이 정식으로 출시되였기 때문에. 이 기분은 진짜 미묘하네.. "너의 이 작품은..내가 녹음한
  • #韩语CATTI# #TOPIK# #韩语考研# #韩语阅读# #韩语单词# #韩语写作# #CATTI# #韩语口译# [音乐] 책소개: 통역은 통역사
  • 最近的状态就像被吊在杆上的鸭子,疲惫 总是有忙不完的乱七八糟的事情 不过意外和惊喜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应接不暇,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反正人生就是一边开心一边难
  • 你看,他们真热闹啊,有的人在交际方面真是个天才,他们游刃有余,深谙其道,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这一切而生;有的人城府又实在深沉,老道而又不至流于表面,他们安静地坐在角
  • "我非常高兴能在国王学院建立我的实验室,我非常期待与其他对生物性别如何影响复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基础感兴趣的团体开展新的合作。"迄今为止,
  • 今天陪的是任然的山外小楼夜听雨 自由古巴喝的太高兴了 都没喝完拎起酒赶紧去阳台抽根烟 看着外面琳琅满目的雨 我喝着酒抽着烟我今天真的是全世界最高兴的小孩子一定要
  • #桔可JUKKE[超话]# 「关于忘川 の 微商历程⁷」.号第一次见‮合面‬照 在‮门厦‬的是‮一第‬眼见到就給我打招呼 我们也一点不觉得尴尬 ‮要非‬给我‮箱
  • 【20201230 Instagram】「因為多麼難得是我因為更難得更不可遇是你可是相信我最難的 最難的是相遇我幾乎不特別分享作品給朋友但當初收到這首歌的混音深
  • #倒霉的一天#属牛人今天运势不遂人愿,有许多意外之事发生,需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财运欠佳,花在家人自己身上的钱比较多,难有存余。属猪人今天正财收入虽然不多,但
  • #狂想计划[超话]# #狂想计划广播剧# 铄星信号传输中 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在遥远的铄星上,故事还在进行,仿生人的抗争持续不停,狂想号计划的日程正在逼近,
  • 这家鳗鱼饭小贵(138大洋),烧鸟味道还不错,牛舌好好吃,奶香味十足,非常有嚼劲(怀疑差点把我的牙套嚼下来了),也许是本人非专业美食鉴赏家,还是觉得贵了,但是为
  • 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不想像妈妈那样生活。在得知女儿为性少数群体争取平等权利而受伤时,女儿遭受
  •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和以太坊最终完成向 2.0 版的过渡,根据 Vitalik Buterin 的说法,山寨币每秒将进行 100,000 笔交易,这可能会结束 Av
  • all white▫️ 全身不同深浅度同色系的高级感 #女士西服定制# 西装:ℎ(珠海店) 地址:珠海1986夏湾里104号店(最好可以提前☎️预约) 珠海
  • 每每以来听风月之由,为姑娘题字绘容,满街皆晓他喜姑娘,且喜得明目张胆。夸得正是台上拨琴婉唱姑娘,名曰风月,其右颊惊绽一枝桃红,本艳美之容愈显妖媚。
  • 真的真的韩剧流星真的超级无敌好看 虽然已经大结局了 但是我在慢慢看 因为韩剧一周两集 我就每天中吃饭的时候和好朋友一起追的 现在看到第十四集 里面好多对CP 孔
  • 这位网友也没有想到,自己小时候随口说的一句话,居然被爸爸记了十年,谁不会为这样的亲情这样的父爱感动到呢?原来他跟我说他不回信息是没看见 是真的,我发信息的小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