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园欺凌须提升学生同辈干预能力】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南(中小学)》,明确提出“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机制,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自2019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校园安全研究团队先后在陕西省多地市多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对超过5000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存在家校责任尚待明晰、朋辈群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长及教师的角色定位,建立同伴调解机制,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在校园欺凌防治中,教师、家长及同辈群体均有缺位

按照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目前校园欺凌工作通常归属于校园安全工作范畴,由学校德育处全面管理。通过座谈走访,我们发现在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

教师在校园欺凌防治中仍需提升干预能力。2021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文,明确将预防校园欺凌等纳入教师校园长培训。在现实中,我们发现,由于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和随机性,教师一般很难发现校园欺凌现象,或者发现后缺乏足够的干预技巧,往往简单粗暴处理,忽视干预的持久性,这种简单重复的干预措施甚至会使学生更加不信任教师,发生问题不愿寻求教师帮助。提升教师对校园欺凌的干预能力尤为重要。

关注和解决校园欺凌是法律所规定的、家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从实际看,中小学的家校联系方式以班级微信群、家长会为主要形式,部分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增强了家校联动,但因疫情的影响有所弱化,且对校园欺凌的主题关注不够,没有形成实质联动的校园安全防控工作体系。因此,亟待明确家庭在校园欺凌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构建家校合作联动机制。

同辈群体的“同辈调解”环节缺失。联合国于2019年发布《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提出“赋予儿童参与校园欺凌防治的权利”是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之一,强调“同辈调解”的作用。在我们调研所涉及的7所中小学中,尚无将同辈群体纳入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学校。如果不对占绝大多数的“欺凌旁观者”进行应有的引导和教育,学校不仅会丧失捕捉事件发生和求助的最佳时机,也会丧失对“旁观”群体的教育和心理救助时机。

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长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要关注欺凌发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明,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留守儿童等家庭因素均会对学生是否受欺凌、是否参与欺凌产生显著影响。学校和教师应对离异、丧亲、留守等特殊家庭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促进家长更多融入以学校为主导的欺凌治理模式的“亲师协同”防控体系。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代表进入“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让家长熟知学校的防治方法和态度,提醒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如发现孩子出现诸如“害怕上学”“丢钱丢物”“情绪低落”“畏缩或生理性失禁”等异常现象,及时与学校联系并上报。

要提升教师干预校园欺凌的能力。建立以德育处为主体、班主任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师校园欺凌“防护网”,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做到“三个学会”:第一,学会察觉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敏锐捕捉欺凌的苗头;第二,学会第一时间保护受害学生,及时了解和上报相关信息;第三,学会合理运用恰当教育惩戒手段,对欺凌他人者进行有效教育惩戒。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严重欺凌行为,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强化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预警和干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遭受欺凌的学生未来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自残行为、自杀倾向;而一旦因欺凌导致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会有自伤和自杀的风险。因此,提升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校园欺凌前因后果的专业化认知,采用专业手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危机和专业预警,充分发挥心理筛查的危机预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同伴调解机制,引导学生合力干预

校园欺凌由于其发生地点的隐蔽性,常常不为教师和家长所知,无法及时制止和处理,而旁观者(学生)大多了解欺凌的过程,其干预效果也会更加直接。已有研究表明,在校园欺凌发生过程中,旁观者的消极行为,如冷漠和起哄,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相反,假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欺凌是错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都积极报告和合力制止时,校园欺凌现象会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旁观者对校园欺凌的态度和行为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事件的走向,也会对旁观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校园欺凌的旁观者更容易出现心理、躯体不适和低生活满意度。相反,假如旁观者向被欺凌者提供了积极性帮助,以上不良心理反应则会相应减少。因此学校在反欺凌培训和演练中,不仅要教导受害学生掌握求助和报告渠道,更应关注欺凌事件的“局外人”——旁观学生和知情学生,教会他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干预、理智应对。

要建立同伴调解机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20年,教育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我国中小学推行同辈调解的提案》时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或者学校认真探索同辈调解的实施方式和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可在德育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成立“学生调解小组”,小组成员由各年级选举产生,所有学生轮流担任。同时依据国家法律和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规范的调解程序。这样做的益处是,一方面将欺凌问题在同辈同学中得以公开和警示,另一方面也使得调解小组成员在调解过程中提升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我管理,从而降低其参与到欺凌事件中的概率。(作者:王昕红 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作者:陈如平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作者:陈如平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可不想东东的身高输在起跑线上。同样后天因素也占了30%,所以,家长还可以通过后天因素去改变。
  • 我们每次都是说要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未来回头看现在不后悔,但是现在做的每一个选择以后回头再看也未必不后悔,很矛盾。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很多很多…有些时
  • 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
  • #网络中国节春节##郑州身边事# 【河南省广播电视局调研组来郑调研】7月2日上午,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宏伟一行到郑州市督导调研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工作
  • 在相关的今天,资产代币化和金融基础设施公司 Koibanx宣布已与萨尔瓦多政府签署协议,以 Algorand 的开源区块链为核心开发该国的数字货币基础设施。萨尔
  • ——《爱情是一种信仰》 你好吗我很好——《情书》看到结尾,树拿着画像害羞的不知所措然后又暗自伤心的样子,都会让我有种无奈的感伤…这部电影虽然回忆的部分有很多能让
  • 传统建筑用的是抬梁穿斗的结构,与屋面有直接关联的,主要是檩和椽。瓦片也是五花八门,我们不考虑材质问题(如琉璃瓦、青瓦等)也不考虑大小问题(如大瓦、小瓦等)按照《
  • 我能给予的祝福不过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永远夺目光鲜”。#刘宇宁我们的歌# 。
  • 眼睛满满水光感[小红花]蕾丝闪眸 桃花粉棕带有一点小心机的莫兰迪色调粉棕色~花瓣设计显得眼睛好温柔这次博士伦家的Blythe小布IP限定系列的花色都蛮好看的!都
  • #一人食[超话]# 有拌豆腐和煮糍粑的早餐#我是精致生活家# #美食新星创作人# 每天早上6:00多起床,给小朋友弄早餐,打发她去上学然后喝温开水,看书,翻手机
  • 当你最难的那段时间挺过来了, 你也就发现也不过如此嘛 人有的时候不应钻牛角尖,纠结爱与不爱 爱这个词太虚无,太变幻莫测,是一场盛大的赌注。所以要谨慎再谨慎,确定
  • !讲真的便秘姐妹家中常备叭~喝掉三分之一兑牛奶、旺仔牛奶什么的=奶茶好喝低卡自调奶茶,所有口味里我喜欢这个..✨乌龙茶从小喝到大的乌龙茶啦,轻盈茶香,不涩不苦很
  • 有的时候,我不化妆,也不用配饰,而是选择一款合适的香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非要我选一个,那就是“ILLUMINATIONS”灵感来自夏天加州的夜晚——这让
  • [爱你]本届大赛共有106组代表队参赛,我校土木学院队以自重78.2g,通过3级荷载,总得分98.53的好成绩,摘得桂冠。[爱你]本届大赛共有106组代表队参赛
  • 外面在修路,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自然我也知道这是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
  • 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周公乃归之於王,称先
  • 春夏本命镜面嘟嘟唇釉子不甜不要花钱分享一下我的春夏☀️本命嘟嘟唇釉!天气热了玻璃唇又重新夺回了我的爱555好喜欢水嘟嘟让人想亲亲的感觉我发现有些唇釉涂在纸上试色
  • 【石楼交警帮助脱贫户销售滞销小米】  “既能帮助脱贫户销售滞销农产品,又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土产品”为着力解决帮扶村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努力提升困难群众的成就感、
  • 在小比例产品中,ms与na都做出了非常精彩的声波及磁带部队,在美型度、把玩性、还原性上都各有千秋、各有侧重,也都拥有了不少迷友。环境:周末中午用餐的人没有想象的
  • 米饭赶上了最后一份冰冷又藏着锅巴,好在鱼片的味道是过关的,可惜撑不住排长长队伍的成本,大概不会回购。「苹果花园」岩烧和葡塔,蓝莓流沙是集口感、美味、饱腹与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