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真的很脏吗?
这个我本不想写,因为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炮轰。
但是想了想,还是写吧。

首先确认一点, 不仅是鲶鱼 任何鱼都会吃屎,但屎不是它们必定的采食项。
有农村,早些年养鱼的应该知道,很多鱼池,如果池子大点,碰见个牛马养鱼的。
掏粪上来的粑粑直接就卸鱼池里去了。
那一群鱼吃的嘎嘎香 争先恐后 前仆后继的抢屎吃。

可不仅仅是鲶鱼,鲤鱼,草根,白鲢,乱七八糟,什么鱼都有。
再说说鲶鱼,我是松原人,松原早些年有一个大的臭水沟子,开发区一个,镜湖一个。
都是连在一起的。

那可真是方圆几里恶臭扑鼻,一点不夸张,隔着两里地都能闻到臭味。
如果仅仅是个臭水钩子,问题还不大。
还TM是死水坑,而且啥。
这个水坑里不仅仅是附近居民的下水道排泄指定坑,松原市很多工厂的废水,也都往这个坑里排。

说是水坑,实则根本不是,那个大坑,里面的水,粘稠度极高,跟TM牛奶是的 疯狂挂壁。
里面不仅集合了屎尿,工业废水,各种垃圾,还有各种臭鱼烂虾。
(附近有个早市 早上卖鱼的走了 把垃圾往水坑里倒)

这个池子里,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的活物,但是只有一种神秘的生物。
那就是它,鲶鱼,还有少数其他国家的鲶鱼 (亚种未知)

我毫不夸张,那时候这个臭水沟,导致了附近的房子价格都偏低,*(后来改造了 房子就涨价了)
哪年我也记不清了,看见个老头在那钓鱼,这老头我认识,以前养水蜗牛认识的,他给过我红虫。

我看他在那钓,前后10分钟的功夫。
老头勾上了一条鲶鱼 当时差点没给老头钓去世了,我还没法上手 我不怎么会钓鱼。
最后拽上来了,给我俩吓坏了,一看,1米多长 浑身颜色,绿中发黑,黑中发紫。

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的工业味道,两个眼睛比我都小,大胡子长的可怕
钓上来后一蹦老高,等了一会消停了,我俩过去一看,这鱼还是个畸形。
我凑过去看,一股铺面的腥臭味,这鱼脑袋是歪的,后端还是凸起的,总之是个畸形。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鱼的左侧背面,长着一堆黑色 紫色?绿色?红色?的增生物,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我当时跟老头说,赶紧拍个照扔了吧,太TM恶心了。

老头说,爷们,这扔了白瞎了,你要不要,去借个刀,给你割几块。
我说你可拉倒吧 我可不要。

最后这老头也没惯着这鲶鱼,回家就给炖了,吃了几口没吃了,据说极其腥臭,还散发着一股怪味
(有松原人来讲讲 省的他们说我吹牛逼 这池子当年大鲶鱼很多)
你们想想,这种池子里,基本上只有鲶鱼,其他鱼都死绝了。
这鲶鱼吃什么长大的,你们自己想想吧。

当时为了改善水质,投入了一群鲶鱼和清道夫,结果清道夫这么皮的入侵物种都不行。
鲶鱼却能活下来,你想想鲶鱼的抗病性适应性有多强吧。

另外,鲶鱼是不是吃屎长大的,这个不好说。
但是正常来说,现在一般的鲶鱼养殖,没必要给鲶鱼吃太多的屎。
为什么,一是屎营养成分并不高,而是会影响水质。
无论什么鱼,都改变不了一个特性,就是水越干净,长得越快。

没有任何一种鱼在脏水里生长速度反而会变快的 所以很多大规模养殖户考虑的都是水质问题。
根本没必要给鲶鱼吃太多的屎 非要喂食 也是喂鸡粪 还得发酵 不能直接喂。

我个人也去过鲶鱼养殖的地方,都是喂颗粒机打的那种颗粒,还有各种动物的内脏(解冻的)
吃的东西都不脏,都是正常养殖能用到的材料。
你说他干净吧,也不是太干净,但是也不是很脏。

鱼一头挤着一头,一个个踊跃的探出头想吃点粮食,那个场面是真的恶心。
再说说有些散户的做法,我倒没见过厕所跟鱼融为一体的,但是我以前在农村。
见过那种臭水钩子,养鲶鱼,喂就是死鸡 各种杂物 各种腥臭的鸡内脏。
那鱼,一个塞一个的生猛,一蹦老高,
但是这种养殖户还是少数,这么做没什么意义,经济效益不高。

最后说下鱼吃屎的问题,目前来说,很少会有养殖户会天天让鲶鱼去吃人的屎,因为意义不大。

多半是散户才会那么养,弄个水塘,上面来个人厕所 人一拉鲶鱼张嘴接着。

这种行为,大养鱼场真的不屑于去做,一是没有意义,而是不差那点粑粑。

废了水质反而不好。

咱就说屎这个东西,养鱼行业,很多会用发酵的鸡粪,这很正常,但是专门给鱼喂人屎的 很少见。

其一是因为人屎营养成分太低,

其二是因为,用粪不是完全为了让鱼去吃。

而是为了肥水,增加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水草的生长速度,从而达到肥水的效果。

至于鱼吃不吃?肯定有吃的。

人都有吃屎的呢,何况鱼了?

其次就是什么,如果真的担心,可以不吃外来的鲶鱼。

选择中国本土鲶鱼,中国本土所有的鲶鱼,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干净。

比如南方的大口鲶 对水质要求极高,一旦水脏,立刻翻壳死给你看。
这种鱼,肉质鲜美,而且干净,炖点小茄子非常好吃。

还有就是土鲶,也不错。
对水质要求也很高。

但是鲶鱼毕竟是杂食类, 但更喜肉食 吃的东西比较杂,如果实在害怕。

可以选择中国本土鲶鱼去食用,拒绝外来鲶鱼就好了。
所以说 实在害怕 纯黑的鲶鱼可以不吃 选择中国本土鲶鱼食用就可以了。

像大口鲶 土鲶 野生都是捕食小鱼小虾作为食物来源的,如果能有野生的,美死了。

炖上一锅 吃的满嘴冒油。

不必太怕,毕竟粑粑这玩意,鱼吃了也会代谢出去 怕什么。
#微博新知博主##鱼##动物[超话]#

耕而陶聊茶:三十四.三红七绿为青茶 (8.工夫茶始闵老子)
总体来说,泡茶的器具是随着泡茶的形式而演变的。唐煎、宋点时期,饮茶器通常是容量较大的碗、盏。从实物上看,在唐代茶碗的口径一般在14厘米-17厘米。陆羽《茶经•四之器》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唐代的一升约合咱们现在的600毫升,半升,就是300毫升,比现在用的茶杯大太多了。宋代,茶盏的口径通常在10厘米-16厘米。元代,揉捻工艺的出现,加快了散茶瀹泡的历史进程。明、清散茶瀹泡,客观上就会要求不必使用容量较大的茶器。到了明代中晚期,茶壶、茶杯成了茶桌上的主要器皿。

1595年前后成书的明代张源《茶录》里已经明确记载了壶泡的方法:“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确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稍俟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张源记载的这个壶泡法已经跟咱们现在的壶泡法没啥区别了,就是洗壶、投茶、注水、分茶、品饮。

1623年前后,明人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论茶具》里说:“…或问茶壶毕竟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可见,当时的小茶壶已经在文人的茶桌上居于了主要地位。

茶壶变小,饮茶器相应的也会变小。对于饮茶器皿的选用,1609年明代罗廪在其《茶解》中说:“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

有明一朝,纵观许多茶画,如具代表性的明代画家丁云鹏 (1547年—1628年)的《卢仝煮茶图》、《煮茶图》,常可见到一些撇口、弧体、圈足或高足的饮茶器。这些茶器在清代宫廷器型制度上,口径9-10厘米的称为“茶钟”,口径12厘米的叫“茶碗”。另外清宫还把口径13.5厘米的叫“汤碗”,口径15厘米的叫“膳碗”。明代茶事绘画中的饮茶生活场景,使我们知道其时饮茶所用器具的体型虽然较现代的茶杯大,但是对比唐、宋器具还是小了不少。

从文字资料上看,历史上第一个把“茶杯”两个字写到茶书里边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明朝人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论茶具》里还有如下文字:“茶壶,窑器为上,锡次之。茶杯,汝、官、哥、定如未可多得,则适意者为佳耳。”。1623年前后,冯可宾的茶书中出现了“茶杯”二字,这个字眼决不是偶然的出现。要知道,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它的底层逻辑来做支点。那么“茶杯”出现的底层逻辑支点在哪儿呢?

支点有二。

其一,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常识,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是在元朝。在这之前,人们所饮用的酒度数低,使的那些酒杯或者酒盏,都是体型较大的东西。妇孺皆知的山东好汉武松“三碗不过岗”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景阳冈前的酒肆里,武二郎连喝十八碗,要是二锅头的话,早成醉猫了,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里也就不会有“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样精彩的章节。

元朝末年,李昱的《戏柬池莘仲》诗写道:“少年一饮轻千钟,力微难染桃花容。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王君亲传坎离鼎,出瓮鹅黄煮秋影。檀心味烈九酝同,醉倒伯伦呼不醒。”。一句“以一当十”明确地点出了蒸馏酒的度数要远远高于其它类型的酒。高度白酒的出现与普及在客观上必然会促使饮酒所用器皿的体型变小即容积减小。

其二,茶人的倡导。在明代,周亮工跟张岱都把“茶杯”的另一底层逻辑支点直接指向了“瞿瞿一老”闵汶水。从文字资料上看,正是明末的闵汶水首开把酒杯当做茶杯使用的先河。作为统御明末饮茶风流的闵汶水不可能不知“茶壶以小为贵…方为得趣”、“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的道理。桃叶渡斗法时,他给张岱沏茶用的是皆精绝的成宣小酒盏且“持一壶满斟”。周亮工去桃叶渡拜访闵汶水品尝“闵茶”的时候,周记录说:“歙人闵汶水居桃叶渡上,予往品茶其家,见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

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小酒盏、刚柔燥湿必亲身、水火皆自任、颇极烹饮态,在周亮工跟张岱的笔下,一副活脱的沏茶画面越纸而出,老天,这不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工夫茶泡法吗?

有关工夫茶,能见到最早的文字资料是《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作者是清乾嘉时的俞蛟。他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经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闵汶水这位“细细钻研七十年”的“水厄”在茶史上首开把小酒盏当做茶杯的用法,于无声中创立了后世的工夫茶雏形。自此,作为品茶的器具盏、瓯开始朝着小型化演进,其后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夫茶杯-若琛杯。

后文我们就要聊到清初的武夷茶正是借鉴了松萝茶的制法而使得一个崭新茶类-青茶诞生。那么,左右明末茶界风流的闵汶水首创的松萝茶的工夫茶泡法,必然会对因松萝技法而生的武夷乌龙茶的品饮产生深刻影响。这也导致了后世“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工夫茶在福建、广东、台湾等乌龙茶生产地区相继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耕而陶聊茶:二十五.三红七绿为青茶 (1、青茶溯源谈虎丘)

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也叫乌龙茶,俗称半发酵茶,它的主要产地在我们国家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最具代表的品种就是闽北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单丛,台湾的乌龙茶。从历史文献上看,这四个地区产生乌龙茶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福建武夷,其次安溪,再次台湾,最晚为广东潮州。

青茶制作讲究,鲜叶的采摘,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太嫩,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高,糖类跟形成芳香物的前导物低,成茶滋味苦涩、香气低。过老,内含物质低,纤维素含量高,茶汤亦差。所以要在茶树新梢的顶芽形成驻芽的时候采摘小开面儿或大开面儿,俗称“开面采”。这时候茶树鲜叶中呈苦涩味道的脂型儿茶素减少,糖类增加,嫩梗里产生了较多的氨基酸,香叶醇、苯乙醛等香气成份增加。接着通过萎凋使鲜叶轻度失水,破坏叶绿素,令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类增多;蛋白质分解,低沸点的青草气得以挥发,如此就为香高、味醇、耐泡的优质成品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开始做青。做青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叶片的“死去活来”,这形容的是摇青跟凉青交替过程中茶树鲜叶的状态。通过摇青,鲜叶跟嫩梗里的水分缓慢散发,使得生机勃勃的叶片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把摇过的叶片放置一会儿,嫩梗里残留的水又重新分布到了叶子表面,叶片接着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反复交替,我们就看到了鲜叶不停地“死去活来”,也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作“走水”、“还阳”。摇青过程会让叶片边缘不断受到震动和摩擦,令边缘细胞逐步损伤,使得多酚氧化酶对儿茶素渐进氧化。当鲜叶的含水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叶子的颜色由绿转淡绿、黄绿,叶片边缘出现红斑并且花香开始出现,就要果断杀青,钝化叶片中酶的活性,终止叶片内儿茶素的氧化,保留巩固茶的内在品质。再经过揉捻、烘干、焙火等工艺终成青茶。

清崇安知县陆廷灿的《续茶经》约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书中他援引王草堂《茶说》所述:“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闬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看,采后晒青、摇青、炒、焙、拣梗,在那时候主要的青茶工艺已经展现无遗。王草堂即王复礼,是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后人,《茶说》成书应为清初。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六十有七的王草堂受福建抚台之聘来闽,寓居武夷山。后一直隐居于此,潜心向学,前后经历了王梓、梅廷隽、陆廷灿三任崇安令,终老于武夷。王草堂在《茶说》中记录的有关武夷茶制法的文字对考证乌龙茶起源来讲弥为珍贵,泽被后人。

新事物的出现是有前提条件的,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也不例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一道诏旨,令茶废团改散,“岁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把团茶都废掉,喝散茶。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里也记载:“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沈德符的歌功颂德稍显肉麻,但放小牛出身的朱皇帝废团改散可真是对茶的一次大变革,条索型散茶方便揉捻、发酵,它的大量出现,为自明以降茶类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说乌龙茶的诞生,不得不从明代冠绝天下的虎丘茶讲起。有朋友说,虎丘茶不是绿茶吗,跟乌龙茶有啥子关系。外行了不是,没有虎丘茶,就引不出两百多年后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静下心来,慢慢听吧。

到过苏州的朋友都知道,苏州的虎丘,相传是吴王阖闾墓冢所在地,其墓道口就在剑池深处。《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苏州府志》说茶圣陆羽在贞元年间(约796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著书,一边研究茶学。他发现虎丘处有一泉水,汲水饮茶,质甘清凛,为水之美者。于是就在虎丘山上挖石筑井一眼,此井被后人称为“陆羽井”,亦称“陆羽泉”。

陆羽泉被唐代品泉家刑部侍郎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明代王鏊曾赋诗:“翠壑无声滑碧鲜,品题谁许惠山先?沉埋断础颓垣里,搜剔松根石罅边,云乳一林沆瀣分,天光千丈落虚圆。闲来弃置行多恻,好谢东山悟道泉。”。现在的陆羽井为一长方形水池,约一丈多见方,井四周石壁陡峭如削。石肌天然,色呈褐赭,秀若铁花。从前宋代苏东坡来此游赏赞其为“铁华秀岩壁”,后人遂将其称作“铁华岩”。“铁华岩”这三个字后来被清代范承勋手书,并将其刻于石壁之上。凡今游山的怀古之士无不至此一睹这“陡崖垂碧湫,古苔铁花冷,中横一线天,倒挂浮图影”的泉石盎然之境。

说到这儿,要澄清一个事情,有人说虎丘茶是陆羽带到苏州种植培育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丘茶的种植跟陆羽没有一点关系。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陆羽的《茶经》大约是在公元780年完成的,陆羽《茶经》里并没有关于虎丘茶的记述。这也是后来清顺治年间广东人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的原因。二,唐代诗人韦应物(737年~791年)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到苏州任刺史,至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苏州官舍。陆羽是在韦应物逝后五年才来虎丘。在任上,韦应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喜虎丘园中茶生>>,诗中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可见,彼时虎丘山上早已长有茶树,非陆鸿渐所植。

《元和县志》记载虎丘所产之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虎丘茶的影子。明末苏州状元文震孟(1574年~1636年)就说:“吴山之虎丘,名艳天下。其所产茗柯,亦为天下最,色香与味在常品外。如阳羡、天池、北源、松萝俱堪作奴也。”。卜万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时官广东韶州知府。他在清顺治年间(约1644年~1661年)著述的《松寮茗政》里写到:“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必亲诣茶所,手摘监制,乃得真产。且难久贮,即百端珍护,稍过时,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云易散,故不入供御耶。”。

清顺治年(1655年)广东人陈鉴侨居苏州,感:“陆桑苎翁《茶经》漏虎丘,窃有疑焉。陆尝隐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予乙未迁居虎丘,因注之、补之;其于《茶经》无以别也,仍以注、补别之,而《经》之十品备焉矣。桑苎翁而在,当哑然一笑。”。于是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他在文中对虎丘茶的生长、品饮做了记载,他说虎丘茶树“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生长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鉴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

清朝的《虎丘山志》载:“虎丘茶,出金粟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如白玉,而作豌豆香。”。金粟房是虎丘山上寺院之一,这段文字点出了“虎丘茶”的出处。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名艳天下的虎丘茶是明代虎丘山中寺庙和尚种植、制作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魔宝分享# |#旦·生活# 【天文协会——漫天星辰愿作你最深沉的寄托】 星海璀璨熠耀,宇宙浩瀚无垠,每每仰望,总是能触动古今之人无尽的神思遐想,也成就了一代又
  • #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1年9月25日,被“枫叶国”羁押超过1000天后,晚舟终于回到了祖国。国庆期间,河北省多位知名书画家以此创作了大量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
  • 研究孙(一百二十三) 何为《太玄经》?北宋司马光又为何要为《太玄经》作注?三国陆绩又为何要《述玄》?或许班志《汉书·扬雄传下》有一段简明扼要的记载文字可以供思
  • 【机场路封闭施工沪光路部分路段都是大坑已经无法行驶】昆山论坛网友“萧客532536721”:修桥铺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老板姓热烈欢迎,机场路封闭施工,车辆绕道
  • “你看我 从补课开始就没有课间休息的时间了 真的太忙了” “你不是历史第一嘛 来给她讲讲这个题 要怎么做” “这可是一本大学的准大学生” “汉语言专业好啊
  • 最新微型S无痕接发 3AM主推技术 采用美国进口蓝胶与生态冰膜研制而成 接头细小、可以梳、可以扎、其发质发量光泽度更是目前市场最优质的头发,采用最新科技“无缝对
  • 太长不看版: 揪一个幸运小朋友商城128 不用关但互fo大欢迎!要求两个战职满级召学算一个,互fo可折或者换两瓶洗澡水,如果是猫区人不管是不是互fo再加一组手搓
  • 塔罗牌权威教学:塔罗牌可以针对恋爱,健康,财运,事业,婚姻,灾难,人际,事件等不同的需求来做预测与破解,无论什么都可以借由占卜来测知,尤其是在不知道下一阶段应该
  • #记得你都暻秀# .#纯情都暻秀# 【净化】17009029 今日微博/百度净化已上线。请评论打卡❤️ 昨日净化报告:微博-35人,百度-32人 请在完成净化
  • 在这无尽夜里 你想到会老去 再多想一想 不是会 却是已 你不贪恋所谓青春 只是扪心自问 当你不得不离开 谁会记得 只是你扛了下去 仅此而已 时常会来的崩溃 你会
  • ☘️#instagram##ins##发型##开饭啦##鲜厨当道开饭啦##开饭了老妈##好吃##好好吃饭##孟美岐听说很好吃##你看起来很好吃##好好吃饭吧##
  • #国庆我在岗# 【国庆节不放假的他们,带给你“身边的温暖”】走进青山区万郡大都城,小区风景如画,安静的甬路旁,保洁员正在清扫,维修工在爬高维修路灯,秩序维护员驾
  • 烦死了 那些不会出装的人能不能别瞎jb 跟别人抢位置啊!!!除了玩瑶就不会玩别的辅助 对面一ban瑶 就来祸害我强行跟我抢法师位置 [太开心]但凡多学几个辅助
  • DAY7 清晨在青旅的楼顶等日出,看太阳一点一点从布达拉宫对面的山后升起,放出万丈光芒,神明说要有光。然后和同住的小姐姐一起去老光明岗琼甜茶馆和藏族同胞围坐一起
  • #武汉学院##明德微享# 今天给大家分享经典电影《罗马假日》。 他们的故事简单又奇妙,安妮公主遇见潦倒的报社小记者,在一次次带着目的性的相处中,记者爱上了公主,
  • 为什么叫国家,国家已经被淘汰了,国和家都被取消了,要纳税、养活一帮笨蛋,所有国家都是聪明人养骗子,我们有比国家更高的组织,今天我可以建议你们每一个人看一个刚拍的
  •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叔本华 李继Li Ji 《走出冻土》Out of the Permafrost 37*25cm 纸本丙烯
  • #热门楼盘推荐#【金湾九洲保利·天和】 价格:约28000元/㎡ 全部户型:二居室(81㎡) 三居室(98~119㎡) 四居室(135~173㎡) 楼盘概况:九
  • 人生,有多少痛苦,就会有多少成长。美丽的蝴蝶,一生经多次蜕皮变为成虫,又在蛹内经历长长的寂寞,才羽化为蝶。 吃一堑长一智,人生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或深或浅的伤口。痛
  • 2021最后90天: 我希望我们在一起即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依然觉得很舒服。 你懂我的想法,懂我的沉默,知道我是怎样的人。 我希望我们每天早晨都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