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还是决策?我提出一个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不论对错,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对管理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我看来,管理的本质是搭建并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

首先有组织才有人,二人以上才会有管理行为。往上追,为什么要有组织?因为组织可以让效率更高,产出更大,现代工业社会,自然人的产出肯定不如有组织的大厂产出高。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组织效率,那么管理的过程就是让大家适应这个组织环境,这样组织才能继续存在下去。接下来我讲一个段子。

几年前因为业务板块调整,公司要做一个小的资产重组。我第一时间提了一个方案,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对于整体而言这是最优的方案。按说应该皆大欢喜,方案通过直接执行就完了。但重组这种事情总会涉及多方利益,你不能说那一方说的不对——站自己这一方都是对的。所以方案还没上会就被否了。

没办法,我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提了一个复杂十倍的方案,终于可以上会了(上会之前已经做了最少五个方案)。但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上讨论非常激烈,开了三次会也通不过。可大家总觉得这个方案不对,但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案。

第三次会议开了三四个小时,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了,但决策一定要下,否则要出大问题。这时候我又把第一个方案拿了出来,大家一看,这个方案好呀!就按这个来!于是第一个方案快速地通过了。事后还有人抱怨——为什么不早点把这么好的方案拿出来,浪费大家的时间!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扯,管理是不是提高效率吗,怎么越管效率越低了?但有管理经验的人都明白,这种事并不少见。

可见,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各方博弈的过程,中间有协调有决策,但本质都是让大家一起适应这家企业的环境。对于个体而言,你有三个选项,一是出局,因为不适应环境,可以换一个适应的;二是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一份子,缺点是如果这个环境是负面的,你可能跟着一块沉沦下去;三是改变环境,这个最优也最难,因为个体很难对抗整体,你只能一边适应一边调整。

所以,管理的本质就是打造一个企业经营环境,作为个体,我们只能一边适应它的风格一边改变尝试它。

【有组织科研:高职院校发展新动能】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对推动高校科研工作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发出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动员令,吹响了高校自立自强的集结号。

高校有组织的科研是高校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而开展的大目标、强组织、成体系的科技创新形式。当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013所,其中,高职院校1489所,占比将近一半。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及其贡献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影响着全国高校的整体水平。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科研的类型特色不明显,很多学校还是在仿照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做科研,效果有限。

有组织的科研对于学校具有强大的引领力、组织力、研发力和推动力。它可以面向国家战略和技术前沿,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破社会长期形成的高职院校科研自主能力不足、自强意识薄弱、“模仿科研”“依附科研”的刻板印象。有组织的科研可以为新形势下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可以为广大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新机遇,是高职院校自立自强发展的新支点。

聚焦产业强国中的技术技能重大问题

提高学校科研引领能力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技术性和学术性并存的特点。职业教育要为产业强国做好人才储备、夯实技术技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把原来分散的科研力量、兴趣方向和研究资源引导到国家发展中重大问题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上来,研究真问题。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一些高职院校科研引导力不够,科研定位不准,战略规划不够,缺乏重大选题、重大项目。因此,科研工作没有抓手,经常调整研究方向、更换研究内容,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形成不了有分量的重大成果。

2021年新版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立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职业院校有组织的科研要结合这些专业特点,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主动谋划,进行任务集成、引导科研团队密切关注国家的重要项目,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与技术前沿,聚焦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民生需求,瞄准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中的重大问题,紧盯区域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和技术问题,多产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紧盯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高效能的中国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富有活力的科研创新平台

提高学校科研组织能力

高校有组织的科研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强调转变科研管理方式,集中优势力量,针对重大问题,设置重大任务,构建重大平台,组织重大团队,通过长时间持续攻关,以取得重大的原创突破。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组织还不够严密,科研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领军人物不足,带头人培养不够,科研团队不稳定,科研人员单打独斗,战斗力不强;财力支持不到位,资源分散、零敲碎打;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和激励政策不科学,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有组织的科研,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健全学校科研基础组织架构、提高组织力;建立任务攻关组织机制,形成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平台。一是遴选(包括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制,激发他们勇敢担负起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二是以战略攻关任务为方向,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跨学科、跨专业、跨系部、跨院校跨行业组建稳定的科研创新组织。具体地说,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础,构建方向明确、运转灵活的技术创新团队;统筹校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搭建优势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平台;联合龙头企业,聘请领域知名专家做指导,共同建设校企攻关大平台。三是落实科研经费保障,调整学校科研经费预算形式,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投入。四是建立先进的研究室、实验室,在服务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发掘其服务科研功能;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建设。五是加大信息资源合作建设与共享力度,解决信息闭塞、科技情报供给保障不力问题。

推进应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提高学校自主研发能力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推动相关技术、产品与工艺的创新而直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一些高职院校创新意识不够、攻关能力不强,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体现不足,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偏低;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拥有一定的专利和软件著作,但有意识的成果转化少,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小和学术地位低,科研工作发展缺乏后劲。

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院校要以技术改革、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为研究方向,将理论和技术用于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的现场问题。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学校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师生结合专业进行组织化攻关、系统化试验,大胆探索,勇敢创新;深化产学研创合作,开展以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协同研究,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互动,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通过经纪服务、岗课赛证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和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营造科学民主的科研工作环境

提高学校科研推进能力

首先要营造科学的政策环境,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论证机制和过程监控机制改革,解决科研管理机制僵化、战略规划不足、对外开放和联系不够、政策支持针对性缺乏等问题。明确高职科研工作的定位,解决科研工作脱离学校的办学实际、科研资源浪费问题。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突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将人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统筹考虑,建立新型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动力。

其次,要营造合作共赢的利益环境,主动协调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发挥学校科研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推动作用。通过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企合作、校社合作,与企业、政府、社会互动来实现其职业性本质。

再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处理好团队定向研究和个人自由探索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努力与团队奉献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诉求的关系,强调在尊重科研主体的个人选择、尊重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促进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协同,提升团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能力,也能提高个人科研工作水平,促进个人发展。 (作者:李永生 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留凤”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兰州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创新载体达16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38.8%;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营收突破1亿元……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了集院士工作站、各类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协同发力的创新矩阵,已成为全省“强科技”的重要承载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加速领跑。

大国重器 带动产业跃升

2022年7月3日,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国器集团兰州兰泵有限公司、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超高温熔盐泵出厂暨高温测试吊装仪式在兰州新区举行。这是新区首台700℃超高温熔盐泵。四年研制过程中,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兰泵有限公司联合攻关,解决了高温熔盐状态下的水力性能、材料腐蚀、轴承润滑、轴系平衡、轴承密封、高温热屏等核心技术难题,用创新技术打造新时代大国重器。

超高温熔盐泵高温测试吊装,标志着兰州新区装备制造企业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将彻底打破目前光热发电用熔盐泵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是兰州新区以重大项目推动壮大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时,兰州新区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价值跃升,绿色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已落地企业可生产产品800余种,6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83种替代进口、116种出口外销。东瑞制药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康鹏科技含氟新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医药中间体产品出口日本、欧美市场。兰州大学研发的新型无卤阻燃剂项目在化工园区实现成果转化,产值达到4000万元。绿色化工产业快速崛起,带动和吸纳就业超万人,成为兰州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了解,仅2021年,兰州新区就有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80个项目建成投运,联塑集团等16个项目加快建设。其中,15000米超深井钻机、双零铝箔、四合一加氢反应器、3万吨薄板压机、全液压四辊卷板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超高温钍基熔盐泵、核电板式换热器等一批产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高端仪表、生物疫苗、超薄铜箔等一批大国重器国内领先,为兰州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增添了新动能。

筑巢引凤 打造吸引人才“强磁场”

科技创新,最关键在人。多年来,兰州新区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集人才的“聚宝盆”,通过坚持“筑巢引凤”和“固巢留凤”,不断积淀科技人才厚度,构筑“产才融合”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9月17日,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三号智能温室,徐炜博士正在给技术人员讲解花卉培育知识。徐炜是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在新区工作五年来,他与多家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育苗、航天育种、重离子辐照育种和农业新技术引进推广等科研工作,先后获批国家专利等有效知识产权27件。其中,水培蔬菜专利已在兰州新区实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今年2月初,全国劳模、兰石集团冷作工首席操作师阙卫平和车工首席操作师邹斌被聘任为正高级职称,成为兰石集团发展史上的首批“工人教授”。从徐炜博士到“工人教授”阙卫平,一项项创新举措背后,是兰州新区不断优化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突出实践与成果并重的导向,突破唯论文、唯学历的藩篱,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真实写照。

阙卫平说:“近几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产业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如今,蓝领工人也能成为领军人才,我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择一业、专一生,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据统计,到2021年底,兰州新区系统优化人才引培服务政策体系,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多人,新开展科研项目216项、申请各类专利千余项。

政策助力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五年来,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2个,引进研发人员3652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1.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8%,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这是2021年兰州新区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是兰州新区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的实证。

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入驻项目82个、落地高端精细化学产品223种。兰州助剂厂、博睿重装、兰州兰泵等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2019年以来,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首个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业化示范装置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具备开车运行条件仅用了6个月时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上海康鹏科技从洽谈、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7天,一期项目2019年投产,创下全国化工行业最快建设纪录……

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新区加速建设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打造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业化示范装置项目、佛慈制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兰药药业靶向抗肿瘤药醋酸阿比特龙原料药及片仿制研究3个项目入选兰州市“十大科技项目”,裕隆气体、兰石检测、普锐特3D打印等7家单位获批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区入选项目占总项目的30%,创历年入选比例新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于传统企业不仅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近日,发布的兰州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兰州新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将日趋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兰州新区将按照“强科技”支撑“强工业”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老子之“朴”与心灵的自由这种属于“朴”的,老子所追求的自由,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之于自我而言他解体了自己,他心中没有“我”他的“我”和道在一起,他像一个婴
  • 多亏你,否则婚前我也没有这么强的保护欲】婚前谈到实际的利益,才是真正对恋爱期间的考验。“(中场休息时)首先我让她们不要泄气,这样的比赛中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有
  • ​正月初七,人日,顾名思义,人自己的生日,是一个十分冷门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往往这一日要吃一碗拉魂面,将新春玩野了的心和身通通都收回来,将要为新一年
  • 还是朴实的饭菜我最爱最后是被分赃的渣渣苏 二刷三刷都不够 最近好喜欢吃他家的梦龙泡芙 脆脆的巧克力外壳加上软绵绵的夹心!太好吃了5555 还有 另外三个我是心
  • 但是今天揭晓答案之后才发现秋姐的厉害[并不简单]复盘一下秋姐的战绩:老玛贪心兑金子给猫头鹰就是秋姐;知道武建超和老掸会被洗场却视若无睹;纵横两个男人之间就是为了
  • 二是虽然我说3356是低点,但如果后面因为情绪再下跌,那也是有可能的。虽然我说明天收阳,但并不见得目前是止跌。
  • 虽然用料不算名贵,但考虑到它的前主人刺杀了美国最有名的总统之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起拍价是畸低的。 《反恐特警组》由Aaron Rahsaan Thomas编
  • 但更深刻的是对洋河未来成长确定性的担忧。3、洋河的未来业绩预期是怎样的,增长有哪些隐忧?
  • ”在带娃的过程中你可以消极,可以抱怨,可以崩溃,但绝不能丧失自愈能力,方法总比困难多,童年很短未来很长,陪孩子长大的日子虽辛苦 但心不苦,你们虽然不是含着金汤匙
  • )为了看到高清的SV 把抖音下回来 为了截到想要的图 拼命倒回去 不到15分钟的视频 我看了51分钟 文轩SV真的很绝 李飞我真的很爱你[泪]虽然听到重庆话很想
  • 《安士全书》●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发明]济亦多术矣。饥济以食,寒畀以衣〖畀(bì),给予〗,病施以药,窘助以财,暗予以灯,争斗劝其和解,愚痴导以智慧
  • 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也是膀胱经、督脉穿贯的一个地方,通过晒日光,膀胱经和督脉一同得到滋养:血管中的血液、淋巴里的水液,经络中的能量在高温的作用下充盈饱
  • 主角平台~促进企业创新的高效平台【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保护钢免受恶劣环境影响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和摩擦等侵蚀性环境因素甚至会破坏非常耐用的不锈钢产品。文章
  • 重要通知普通话考试时间:10月16-17日报名正在进行中,采取先报先考试的方式,急需证书的抓紧报名!重要通知普通话考试时间:10月16日报名正在进行中,采取先报
  • 他口口声声说历史无法改变,实际上都是他一厢情愿的在还原历史,如果他没有多次帮刘邦,后面的事根本不会有,甚至高要也可能不会被阉割,再到后面,易小川帮助刘邦去向项羽
  • 祖师住慈化寺时,有本乡之信女张氏,造了一担纸钱,来寺求祖师,为代还「寿生债」(学按:还寿生债之来源,据说是玄奘法师见此一经,似乎非佛经典,但以此故事观之,则是否
  • 去长春过暑假回来,途径上海,我住在机场旁边的酒店,隔着落地我能看见飞机起起落落,那时候我在想,飞机上的水为什么不会在起飞的时候摔倒,下午我戴上最喜欢的小猫发圈,
  • 管理要落地,思维要先行【曹志巍老师】8月21日受邀为某地产建设集团讲授《思维导图与管理落地》课程圆满结束[打call][打call]曹老师课程围绕“体、相、用”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途中的坚持,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找一个理由坚持下去。#熊猫守护者[
  • 完了我还是没听到我爸叫我听到窗户嘎嘎嘎响特别大家里的狗也汪汪的叫一响人就容易烦(我没想是地震,以为胡同里在火车,或者是旁边的火车道在过火车)我爸还以为我跟我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