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經名:正確了知到彼岸的心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接下來,我想對於《心經》的經名,先做一個字面上的解釋,再來說說他的內涵。《心經》的名稱,中文是由八個字所組成的。而在梵文當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呵哩娜也」,字意分別如下:



一,般:意思是「正確」。

二,若:意思是「了知」。

三,波羅蜜多:意思是「到彼岸」。

四,呵哩娜也:意思是「心要」,也就是「精華」的意思。



將以上各部分結合起來,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平常會說成是「智慧」,但是「智慧」這個詞,現在太普遍被使用了,容易跟世間的「聰明才智」搞混。因此,這裡我們使用了唐朝的三藏法師義淨的翻譯,他將「般若」兩個字翻譯成「正了知」,這個翻譯也跟藏文的「些若」比較接近,解釋起來也比較容易。



以上是對於經名的字面解釋。接下來是內涵的解釋。



首先,「正了知」當中的「了知」,也就是「認知」的意思,包括了三種認知:



一,世間錯誤的認知;

二,出世間聲聞與緣覺的認知;

三,如來的無上認知。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



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



接著,「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正」有最殊勝、最好的意思。這種認知,勝過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其他的認知,所以是「無上的認知」,指的也就是「佛的認知」。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也就是要把「一切聖者菩薩的認知」歸類在三種認知當中的哪一個呢?聖者菩薩,也就是登地菩薩的認知,其實可以稱為般若,因為他的認知,相似於如來的認知。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裡所謂「最殊勝的認知」,指的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



‧到彼岸:分「能到」和「已到」兩種



再來,解釋一下「波羅蜜多」的意思,這個意思是「到彼岸」。「彼岸」指的是涅槃,而「此岸」指的是輪迴。



「正了知」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這裡稱為「到彼岸」呢?因為它就像是一艘船筏,能夠幫助沉浮在輪迴大海的眾生們,前往涅槃大城的彼岸,因此稱為「到彼岸」,也就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又有兩種解釋:



一,能到彼岸的工具:有學道般若

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就是「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正在前往成佛道路上的菩薩」的「般若智慧」,它能夠令人到達彼岸。



二,已到達的彼岸:佛地般若



指的就是「佛地」,提起「佛地」,想起哈利波特的佛地魔,心太亂了,「佛地」也就是最終「成佛果位的般若」。以上這樣的說法,是根據月稱論師的《入中論釋》的說法。



實際上這裡所講述的「般若」,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但是,還有幾種事物也可以被稱為般若,例如:「自性般若」、「經般若」、「道般若」和「果般若」:



(一)自性般若:指的就是空性。

(二)經般若:指的是闡述空性的大乘經典。

(三)道般若:是指聖菩薩眾的智慧。

(四)果般若:是指佛陀遍知的智慧。



但是以主要的般若來說,一般是指「果般若」,因為,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彼岸。而前三個般若呢,也可以被稱為是般若,但並不是最究竟的般若,因為還沒有到達彼岸。以上這樣的說法,是出於陳那論師的《般若八千頌精要》。



■譯者簡介



大蕃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這部經典是由大蕃國(蕃,讀音播,即古西藏)三藏法師管法成,從藏文翻譯為中文,並且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版本。



法成譯師,是一位藏族譯師,是少數精通中文、梵文與藏文的大師。他曾經將像是《瑜伽師地論》、《大般涅槃經》等等論著,從中文翻譯成藏文。尤其是他所翻譯到藏文,由西明圓測大師所寫的《解深密經釋》,更是藏傳佛教學者研究唯識學的時候,最重要的依據。



據說,他也曾經將玄奘大師翻譯的六百品的《大般若經》,從中文翻譯到藏文。總之,他是一位極為少見的大學者,民初學者陳寅恪教授曾經說過:「法成大師對於吐蕃(即古西藏)的貢獻,相當於玄奘大師對於中國的付出。」



■《心經》經文正說



接下來是「正說經文」了。這裡將經文分為八個部分,就是「序」、「時」、「眷屬」、「因緣」、「問」、「答」、「順說」和「隨喜」這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



首先,「序」指的是這部經的第一句話:「如是我聞」。



如是:這樣而已



「如是」就是指此經,聽聞此經的經典結集者,將他所聽聞到的內容,就是「這樣而已」,沒有其他多餘的部份,並且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地記錄下來。「我」則是指結集者本人。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結集者他自己「聞如是經」的意思。



我:集結者



對於這部經的集結者是誰,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一)文殊師利菩薩:智友阿闍黎在《心經》的解釋中提到:「所有般若系經典的集結者,都是『文殊師利菩薩』」。



(二)金剛手菩薩:在摩訶闍那的《心經註釋》中提到:「陳那阿闍黎認為,所有般若系經典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集結的。」



(三)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阿難尊者:另外,在龍樹菩薩著名的《大智度論》中明確地提到:「所有大乘經典,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和阿難尊者一起結集的。」



(四)阿難尊者:在《小品般若經》中提到:「佛告阿難:我是汝大師,汝是我弟子。汝以身口意業,於今現在供養恭敬,尊重於我。我滅度後,汝當以是供養恭敬,尊重般若波羅蜜。」



在《般若八千頌》的第二十八品,和第三十二品當中,佛將《般若經》囑咐給阿難尊者,由於這個原因,解脫軍阿闍黎主張:「大部份的大乘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結集完成的。」獅子賢論師也提出過這樣的說法。



然而,清辨論師在他的著作《思擇炎》當中,提到:「聲聞不能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因為大乘義理並非他們所能理解的。」因此,對於阿難尊者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種說法,提出了反對。



可是,在《大法鼓經》中提到:「釋迦牟尼佛要求迦葉尊者保護大乘經典。而迦葉尊者也曾經指定阿難尊者,負責進行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因此,作為同樣是聲聞的阿難尊者,也可以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總之,這部經典的集結者是誰,至今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如果是共同集結,有時出現文殊菩薩名字,並不代表其他菩薩或阿難尊者沒有參與過。



聞:直接聽到



「聞」的意思,表示了集結者在集結時所宣說的內容,並不是他個人的意思,而是單純地將聽到的內容如實地說了出來。同時,更是在強調,集結者是直接聽到了這些經文,而不是間接聽說的。



「如是我聞」的「如是」是指什麼呢?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到「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之間的整部經典內容。以上是八個部份中的「序」。



第二部分:時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

一時:時圓滿



「一時」指出了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這裡包括幾種意思:



一,難得:第一個意思是:由於這部經只被聽過一次,不會重複地被聽聞,因此它有「 難得」的意思在裡面。很重要的事情佛陀只會說三次,說三次不聽時,金剛手菩薩,類似佛陀的保鏢,如果佛陀說三次你不聽,金剛手菩薩就會用金剛杵來打你,他的金剛杵非同小可,一打下去可能你就糟了,反正很重要的事情時,佛陀會囑咐三次,不會說第四次,因為三次聽不下去時,講第四次也沒用。



二,智慧:第二個意思是:「一時」代表集結者很有智慧,因為他只是聽了這麼一次,就能全部將它記下來。



三,時圓滿:「一時」還表示了五圓滿當中的「時圓滿」。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所謂的「時圓滿」,是指講說這部「法圓滿」的深奧經典當下,還同時圓滿具備了「大師圓滿」、「處所圓滿」、「時圓滿」和「眷屬圓滿」共四者,因此表示五圓滿中的「時圓滿」。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解釋經名:正確了知到彼岸的心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接下來,我想對於《心經》的經名,先做一個字面上的解釋,再來說說他的內涵。《心經》的名稱,中文是由八個字所組成的。而在梵文當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呵哩娜也」,字意分別如下:



一,般:意思是「正確」。

二,若:意思是「了知」。

三,波羅蜜多:意思是「到彼岸」。

四,呵哩娜也:意思是「心要」,也就是「精華」的意思。



將以上各部分結合起來,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平常會說成是「智慧」,但是「智慧」這個詞,現在太普遍被使用了,容易跟世間的「聰明才智」搞混。因此,這裡我們使用了唐朝的三藏法師義淨的翻譯,他將「般若」兩個字翻譯成「正了知」,這個翻譯也跟藏文的「些若」比較接近,解釋起來也比較容易。



以上是對於經名的字面解釋。接下來是內涵的解釋。



首先,「正了知」當中的「了知」,也就是「認知」的意思,包括了三種認知:



一,世間錯誤的認知;

二,出世間聲聞與緣覺的認知;

三,如來的無上認知。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



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



接著,「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正」有最殊勝、最好的意思。這種認知,勝過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其他的認知,所以是「無上的認知」,指的也就是「佛的認知」。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也就是要把「一切聖者菩薩的認知」歸類在三種認知當中的哪一個呢?聖者菩薩,也就是登地菩薩的認知,其實可以稱為般若,因為他的認知,相似於如來的認知。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裡所謂「最殊勝的認知」,指的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



‧到彼岸:分「能到」和「已到」兩種



再來,解釋一下「波羅蜜多」的意思,這個意思是「到彼岸」。「彼岸」指的是涅槃,而「此岸」指的是輪迴。



「正了知」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這裡稱為「到彼岸」呢?因為它就像是一艘船筏,能夠幫助沉浮在輪迴大海的眾生們,前往涅槃大城的彼岸,因此稱為「到彼岸」,也就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又有兩種解釋:



一,能到彼岸的工具:有學道般若

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就是「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正在前往成佛道路上的菩薩」的「般若智慧」,它能夠令人到達彼岸。



二,已到達的彼岸:佛地般若



指的就是「佛地」,提起「佛地」,想起哈利波特的佛地魔,心太亂了,「佛地」也就是最終「成佛果位的般若」。以上這樣的說法,是根據月稱論師的《入中論釋》的說法。



實際上這裡所講述的「般若」,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但是,還有幾種事物也可以被稱為般若,例如:「自性般若」、「經般若」、「道般若」和「果般若」:



(一)自性般若:指的就是空性。

(二)經般若:指的是闡述空性的大乘經典。

(三)道般若:是指聖菩薩眾的智慧。

(四)果般若:是指佛陀遍知的智慧。



但是以主要的般若來說,一般是指「果般若」,因為,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彼岸。而前三個般若呢,也可以被稱為是般若,但並不是最究竟的般若,因為還沒有到達彼岸。以上這樣的說法,是出於陳那論師的《般若八千頌精要》。



■譯者簡介



大蕃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這部經典是由大蕃國(蕃,讀音播,即古西藏)三藏法師管法成,從藏文翻譯為中文,並且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版本。



法成譯師,是一位藏族譯師,是少數精通中文、梵文與藏文的大師。他曾經將像是《瑜伽師地論》、《大般涅槃經》等等論著,從中文翻譯成藏文。尤其是他所翻譯到藏文,由西明圓測大師所寫的《解深密經釋》,更是藏傳佛教學者研究唯識學的時候,最重要的依據。



據說,他也曾經將玄奘大師翻譯的六百品的《大般若經》,從中文翻譯到藏文。總之,他是一位極為少見的大學者,民初學者陳寅恪教授曾經說過:「法成大師對於吐蕃(即古西藏)的貢獻,相當於玄奘大師對於中國的付出。」



■《心經》經文正說



接下來是「正說經文」了。這裡將經文分為八個部分,就是「序」、「時」、「眷屬」、「因緣」、「問」、「答」、「順說」和「隨喜」這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



首先,「序」指的是這部經的第一句話:「如是我聞」。



如是:這樣而已



「如是」就是指此經,聽聞此經的經典結集者,將他所聽聞到的內容,就是「這樣而已」,沒有其他多餘的部份,並且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地記錄下來。「我」則是指結集者本人。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結集者他自己「聞如是經」的意思。



我:集結者



對於這部經的集結者是誰,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一)文殊師利菩薩:智友阿闍黎在《心經》的解釋中提到:「所有般若系經典的集結者,都是『文殊師利菩薩』」。



(二)金剛手菩薩:在摩訶闍那的《心經註釋》中提到:「陳那阿闍黎認為,所有般若系經典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集結的。」



(三)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阿難尊者:另外,在龍樹菩薩著名的《大智度論》中明確地提到:「所有大乘經典,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和阿難尊者一起結集的。」



(四)阿難尊者:在《小品般若經》中提到:「佛告阿難:我是汝大師,汝是我弟子。汝以身口意業,於今現在供養恭敬,尊重於我。我滅度後,汝當以是供養恭敬,尊重般若波羅蜜。」



在《般若八千頌》的第二十八品,和第三十二品當中,佛將《般若經》囑咐給阿難尊者,由於這個原因,解脫軍阿闍黎主張:「大部份的大乘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結集完成的。」獅子賢論師也提出過這樣的說法。



然而,清辨論師在他的著作《思擇炎》當中,提到:「聲聞不能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因為大乘義理並非他們所能理解的。」因此,對於阿難尊者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種說法,提出了反對。



可是,在《大法鼓經》中提到:「釋迦牟尼佛要求迦葉尊者保護大乘經典。而迦葉尊者也曾經指定阿難尊者,負責進行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因此,作為同樣是聲聞的阿難尊者,也可以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總之,這部經典的集結者是誰,至今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如果是共同集結,有時出現文殊菩薩名字,並不代表其他菩薩或阿難尊者沒有參與過。



聞:直接聽到



「聞」的意思,表示了集結者在集結時所宣說的內容,並不是他個人的意思,而是單純地將聽到的內容如實地說了出來。同時,更是在強調,集結者是直接聽到了這些經文,而不是間接聽說的。



「如是我聞」的「如是」是指什麼呢?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到「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之間的整部經典內容。以上是八個部份中的「序」。



第二部分:時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

一時:時圓滿



「一時」指出了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這裡包括幾種意思:



一,難得:第一個意思是:由於這部經只被聽過一次,不會重複地被聽聞,因此它有「 難得」的意思在裡面。很重要的事情佛陀只會說三次,說三次不聽時,金剛手菩薩,類似佛陀的保鏢,如果佛陀說三次你不聽,金剛手菩薩就會用金剛杵來打你,他的金剛杵非同小可,一打下去可能你就糟了,反正很重要的事情時,佛陀會囑咐三次,不會說第四次,因為三次聽不下去時,講第四次也沒用。



二,智慧:第二個意思是:「一時」代表集結者很有智慧,因為他只是聽了這麼一次,就能全部將它記下來。



三,時圓滿:「一時」還表示了五圓滿當中的「時圓滿」。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所謂的「時圓滿」,是指講說這部「法圓滿」的深奧經典當下,還同時圓滿具備了「大師圓滿」、「處所圓滿」、「時圓滿」和「眷屬圓滿」共四者,因此表示五圓滿中的「時圓滿」。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下午离开科纳克里前,他还会见了阿尔法孔戴总统所在的政党——几内亚人民联盟的成员。抵达后,他与几内亚全国团结发展委员会主席敦布亚以及民主力量同盟主席塞卢·达兰·
  • 1.27(女装店招店务经理)面试时间:30日(星期六)截止交表具体要求:女,40岁以下,粤语流利,有3-5年以上服装行业零售管理工作经验,能管理店铺日常运作,完
  • 但是呢,这款看起来仿佛工艺不难,其实我把式样书调出来给你们看你们就知道了,非常多个定位点和细节,就包括字母的型号大小,领口那个小叉叉,袖子袖笼的弧度,条纹的宽窄
  • 科学把握生产方式向新型建造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以历史观、未来观和全局观的视角,紧紧抓住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和短板,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质
  • 如果像张文宏教授设想的“全面放开”“与病毒共存”即使我国14亿人已经全部接种疫苗,因为我国接种的最好疫苗被世卫组织认为只有“约50%”的有效性,所以仍然会有至少
  • #700#送给自已的10句话:1、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最近化妆时深感自己年纪大了,底妆需耗费最多的时长。
  • 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大陆的经济和娱乐圈都不是特别发达,那个时候香港的情况要更加好一些,所以香港的娱乐圈也是混的风生水起。虽然大家对张大大很熟悉,但大多都是关于他的
  • 澳洲箱型水母(box jellyfish)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毒的动物之一,不过澳洲北领地有一名男子在海边看到这只水母时,却好像一点都不怕地将它抓起,在摄影镜头前
  • #群买买##副业刚需# 卖爆百草味这位新店主新店主玥玥,是一个两个孩子的宝妈,老二现在7个月,都是碎片时间在做单她跟上团队,一上午收益八百多,日入一千不是问题,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心]刘宇宁[心]宁哥[心]棚主[心]lyn#烟火星辰[音乐]#三亿金灾受难者一夜返贫,面临经济危机,信任危机,信仰危机,不良平台股东
  • [好喜欢][好喜欢]#张一元##张一元茶叶##茉莉花茶##花茶##喝茶##中秋##中秋节# ​​​​【福瑞盖碗】 原矿朱泥 容量 160cc你的茶具就是你的世界
  • 就是女主这鬼灵精,他眼一扫,她就能立马坐正,专治各种不服hh一#双面神探# 刘怡潼 王大雨《双面神探》一个只想当个好警察,却总是差一点的王大雨自己一个扮演两个角
  • 拥有西方前沿的正畸理念和审美观念,非常获广东本地女性芳心)【患者反馈】我的这位患者姐妹,对自身外貌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注重形象的她怎么能允许自己嘴突呢。最后我决定
  • 评估企业是否具备清晰的公司架构来实现目标和举措;4、社会影响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思考现有的运营商业模式,利益所有主题,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考虑,碳技术的考量等等,双碳
  • )柯洛:ヤo我的愛情在哪裏oοΟ郑志:霍言你再不回来我就自己玩了,好不容易休假一起过个圣诞你去外面买啥呢那么慢张永泉和明夏,没有老公为了买个叶罗丽公主娃娃,小小
  • 结束之后,散场的时候,他会看到我,然后笑着说:“啊,姐姐,是你啊”这个梦太美好了,以至于我现在真的很幸福[抱一抱]一直在笑,嘴角停不下来的那种开启了今天一天的好
  • 大概我这26年来对自己总是很不好吧。感觉自己一直以来活的好累,总是内心给自己压迫感,没有好好的玩过,开心的四处走动过。
  • 一生努力一生被爱 ̗̀(๑ᵔ⌔ᵔ๑)੭ᐝ不慌不忙 慢慢长大(๑❛ᴗ❛๑)我从没觉得孤独 说的浪漫点 我完全自由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现在年轻人
  • 前面有2句经文,一是"具足德本"意思是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这里"德本"就是指清净、平等、觉。不生起贪嗔痴烦恼、财色名食睡五欲和执着分别妄想的念头,不染著六尘色声
  • 不过,从视频上看,女子老公也就是闹着玩的,并不是真心想要老婆洗碗,估计是想整蛊一下她,看看她的反应,老公性格挺幽默的,生活又多了份欢乐。虽说,这是一起老公整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