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根之性,本来都是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觉体已觉,不必加觉。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之见精、嗅精等,都失去其本来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八识见分,其体虽真,但用上终是妄了。因为真性胶着妄尘,就发出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就变成六和合,六种作用了。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你现在能离开明暗二尘,见体就不存在。为何有见?就因为有明暗之相帮忙你,才有见体。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尝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离开生灭二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我人因为揽六尘而结成六根,因此聚见于眼,聚闻于耳,耳嗅于鼻,聚尝于舌,聚觉于身,聚知于意。这皆是妄体。如果能到常光独照,迥脱根尘,那么妄体都没有了,了知元性,怎还有安寄之地呢?真妄二体,需分别清楚:揽尘结根,聚见于眼,为妄体。元明照用,常光独耀,为真体。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为何仍未开悟?就因为顺生死流而转,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着妄尘去跑。现在只要你能不随六根六尘去转,不循着明、暗、动、静、合、离、通、塞、生、灭、有味、无味这十二种有为相,不会被有为法所转。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妄尘交黏,而使它潜伏于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彻地,耀古辉今;既不为外尘所滞碍,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胶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着这一根的解脱,而同时都得解脱了。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条件,不随十二种外尘所引起之妄知妄见,则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本有之真知真觉,不必靠浮尘胜义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发出灵明之功能。这个时候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圆满,六根清净,自在无碍之妙用。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是僧人结夏安居三个月,圆满的日子。亦是僧自恣日,僧人彼此互相说过。也是摩诃目犍连尊者得到天眼通的日子。他第一眼便看见母亲在地狱受苦。因他母亲在生时,不但不信三宝,还毁旁三宝,又喜欢食肉,食鱼虾,食鱼卵等,一天不知啖食多少生命,所以死后便堕地狱。目连见母在地狱,饥渴交迫,十分痛苦,便持钵饭献母。母接钵后,即以袖遮体,走到无人见处啖食。哪知饭一进口,都变成火炭,不能入口!目连见状,亦无办法,只得走回佛陀处求救。佛说:“你母造业太重,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救度,必须请十方僧人一同以清净功德回向,你母才能离苦得乐。”故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日,到处都有盂兰法会,超度先人亡灵。盂兰盆是“救倒悬”之意。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这里举出会中,得到六根互用的圣者作证明。阿难,你岂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就有六根互相用的人。好像阿那律陀尊者,虽然眼瞎,但是他得到半头天眼,能看见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中果一样清楚,这是无目能见。

阿那律陀(译作无贫),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报,他是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从佛出家后懒惰贪眠,被佛呵责:“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佛一骂,便生大惭愧,发奋七日七夜不睡,终至双目失明。佛又可怜他,就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遂得半头天眼通,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物一样。

跋陀难龙:是龙神(译作善欢喜龙),保护摩羯陀国,风调雨顺,人民欢喜,故名欢喜神。此龙神虽有耳,但不能听。只用角去听一切声音,这是听不用耳。

殑伽神女:殑伽是河名(译作天堂来,即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神女是主河神,无鼻而能闻到鱼香。

骄梵钵提:译作牛饲,即牛吃草声音,出入息好像牛饲一样。为何他会这样?因他在因地修行时,为一小沙弥,做一位老和尚的侍者。老和尚已证罗汉果,但牙齿已掉尽,故吃东西很慢。小沙弥笑他食东西像牛一样,因此生生世世,都得牛饲之果报。故佛嘱他在天上住,不要在人间,恐怕众生见后又生诽谤而堕落。在佛教里不能随便讲话的,讲错一句话,就错落因果。

又好像以前有人问老修行:“大修行人落因果否?”老修行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答错这句话,便五百世堕落为狐狸。等到百丈禅师讲经时,每天都有一长胡子老人来听经。有一天当禅师讲完经回寮房时,老人跟他到寮房,叩头跪下问:“大修人落不落因果?”禅师答:“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老人听后,恍然开悟,便把前后经过告诉禅师,并说:“得禅师指点,现在已明白,故明天但可往生,请禅师代为埋葬。”明天禅师带徒弟往后山,果然见一老狐狸尸,禅师便以僧礼葬之。由这一点看来,是不可以乱答乱讲的。以后你们千万不可乱答人们所问,切切不可不知以为知,乱答是很危险的。

骄梵钵提的舌头,虽然不正常,但亦能知味。

舜若多神:即虚空神。空神没有身体,它的体质好像风一样,本来没有感觉。由佛放光相助,使它无身亦能有触觉。

还有其他的声闻,入了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及第六意识,受想二个心所,证得寂然境界之灭谛,好像大迦叶,早就灭了意根,连第七识亦已灭尽。他现在还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弥勒菩萨出世,将衣钵交给他。他已灭尽心念,没有分别生灭心,只从根本智慧,而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你之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则在你自性里面就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一切浮尘以及器世界,种种变化相,都好像滚汤浇冰一样,消溶净尽。你的心光就变成无上真知真觉,即是妄除真现,就能得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阿难,我再举一例证明,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好像世间人,从来都是聚见于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闭上,那么眼前所见的只是黑暗。

若再有一人站在他面前,他当然亦不能分别这个人的六根,头和足在何处。不过如果叫他用手,循著面前所站这个人的身体,摸索一匝,虽然看不见他的形貌,但是当手摸到头便知是头,摸到足,便知是足。

因知觉性是常在的,不必靠光明,不必依根尘,亦同样能知道。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世人皆以能缘之见,必因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然而从自性所发出之知觉,虽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

这是说明,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证果之人,他的本觉胜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

“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光明。”这便是开悟的境界。为何要修道?就因为没有把握,做不得主。身体健康时做得主,但病时做不得主。睡时做得主,但死时又做不得主。

所以修道就为著要时时刻刻都能做得主。

佛堂讲话(第一天)
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
一、念佛须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打七’乃是常事;衲僧来此参加佛七,承诸位檀越真诚的发心。利益一方有情众生。真是功德无量!衲僧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父,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今天所讲的话,可分成三段: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天涯海角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北,他在北与你相会;你到南,他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著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遗。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来念佛用功时,不须要讲话;因有初发心的人,故不得不讲,然而讲话总是‘打闲岔’,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佛教[超话]#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作是思惟:「在他處住無量菩薩億那由他百千之眾,我今普召令集此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思惟已,即時如法現神通行。現神通已,化作八萬四千蓮華——億那由他百千眷屬 ——大如車輪,金葉、銀莖勝藏羅網,毘琉璃鬚。彼蓮華中有化菩薩於華臺上結加趺坐,金色之身具三十二大人之相、具足功德、具足妙色、具足眾好、具足光明。時彼蓮華至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兜率, 如是,化樂、他化自在。此化蓮華如是遍到一切處,去若干處處召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須彌、四天王天乃至遍召色究竟天。彼化蓮華遍至一切欲界天子、色界天子若干宮殿,出聲普召,一切皆聞。

彼菩薩身遍至三千大千世界,說偈召曰:

「慧日大世尊, 時乃出世間, 佛如優曇華, 如是甚難值。 雄猛釋師子, 出現此世間, 依正法正說, 盡一切苦惱。 雖久食天味, 恣心五欲樂, 復隨惡行去, 而於何處受? 若干欲受食, 而復更增長, 有為行眾生, 三界悉無樂。 已得第一難, 所謂佛出難, 愚癡著我慢, 不知非盡苦。 汝等宜速去, 見佛聞勝法, 莫於佛滅後, 心悔何所及? 錯入魔王網、 大怖畏之處, 長夜癡著樂, 何時得解脫? 唯有聞正法, 能生眾生福, 速到三十二, 大人相佛所。 佛能救眾生, 餘不可歸依; 佛是世間主, 大慈不思議。 修行不可數, 不可思議劫, 集無上智慧, 成佛釋師子。 開示第一法, 深寂難可見, 何處無眾生、 非命、非丈夫。 一切時常捨, 永斷無有餘, 除捨一切相, 為眾生說法。 何處開實際, 世間無心行? 以彼空無相, 亦無願、不作, 無染、無相貌, 不生亦不出。 不來亦不 去, 演說法明了; 不生亦不盡, 無少物可憶。 無相貌可見、 無思憶念說, 無少眾生生、 無少眾生死, 無涅槃眾生, 何處眾生出? 說法如響聲, 無響聲可取, 人尊解字相, 如是而說法。 若何處不遍, 不得風、水、火、 地,不是分別, 智慧眼所說。 色、 受、想、行、識, 如是等皆空, 雖說五陰法, 無物可聚積。 眼、耳、鼻、舌、身, 如意自相空, 雖復說彼空, 而空不可得。 色、聲、香、味、觸, 皆是意所樂, 虛妄起此法, 無自根本空。 如是諸眾生, 解佛所說法, 欲得脫苦處, 應到醫師所。」

彼化菩薩周遍三千大千世界說此偈時,九十六億欲界諸天、色界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十千天子是 菩薩乘修行之人,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時彼菩薩所召天子,不可數量阿僧祇耶百千之眾,一剎那頃、一羅婆頃、摩睺多頃可往世尊釋迦牟尼如 來、應、正遍知。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右遶三匝,住在一面,以天華香、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物 頭華、芬陀利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末香、塗香用散如來大身。諸天上虛空中歌咏讚歎。彼時 多有若干天人皆悉來至此四天下,遍滿世界無有空地,如擲杖處,所有地處皆悉遍滿。爾時,大身勝妙 天子此四天下世界之中雨華遍滿,積過於膝。

爾時,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慚愧持天子,九十六億諸天子俱——樂行一切菩薩之道——皆共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既往到已,在於文殊師利童子住處寺外右遶七匝,雨天曼陀羅華如雨而下。所雨之華遍覆虛空,高十由旬,成大華網臺,形如浮圖,有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雨天曼陀羅華於文殊 師利童子寺所。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法思惟,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華網遍覆,華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自寺出,隨心所樂有妙寶座,即坐其上。

爾時,善住意天子頭面敬禮文殊師利童子足下,餘諸天子一切悉禮文殊師利童子足已,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何等人能與我相隨,於世尊前問答論議,或說何等不思議句、難解句句、無處所句、 不戲論句、無戲論句、不可說句、甚深句、實句、無障礙句、不破壞句、空句、無相句、無願句、真如說句、實際句、法界句、無相似句、不取句、不捨句、佛句、法句、僧句、得智慧滿足句、三界平等句、一切法無所得句、一切法不生說句、師子句、健句、無句句?如是說已,當有何等堪受法器能聽受者?」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善住意天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辯才無礙,彼則堪能與我相隨,於世尊前問答論議。」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念已,語善住意天子言:「善住意天子!汝得深忍、無礙辯才,可世尊前與我相隨問答論議。」

於是,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如是我說,若彼於我,不聽、不讀,不受、不持, 不思、不念,不取、不捨,不覺、不知,不聞我說、不為他說。何以故?佛道無字、無心,覺寤唯說名耳,如此名者不可修行。文殊師利!今此地處所說法語,此諸天子於仁者邊作意欲聽,仁為說不?」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卷上##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佛經##大藏經##佛教##佛說##我慢##無生法忍##空##我慢##難##生死##苦##聞法##眾生##安樂##解脫##善##農曆七月##疫情下的生活##修行有用嗎##修行##無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POD天文酷图##天文酷图# 【色彩缤纷的月亮 】 【信息来源日期:2017年11月11日】 通常我们所见的月亮,具有微妙的灰色渐层。不过,在这幅
  •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还是很美好很清新很开心的。只不过我和他一开始就埋下了一颗闷雷,我以为不会响不会爆,结果最后开出一朵大王花。命运是个挺奇怪的东西,有些东西,你
  • 乔柠顾寒舟(乔柠顾寒舟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乔柠顾寒舟》 ❗主角;乔柠,顾寒舟 全文请到公#众#号〖度心文楼〗发个 乔柠,
  • [羞嗒嗒]来来来~#转发接龙开新年# 喽~说说假期准备去哪玩,接下来准备去哪嗨,看看我的 ❄️超梦幻的“爱丝冰城”说是童话世界也不为过 上次来星野TOMAM
  • AI作图离谱是离谱,但好看是真的好看…从珠宝设计到广告大片,一条龙了… 如今网络账号开始推行这样一种操作方法,随意摘录一段文字(不管是网络上的还是书本这样的传
  • 乳房痛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女性在不同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常常会出现乳房疼痛,由于很多女性对乳房疼痛的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误区,一旦出现乳房疼痛就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
  • 趁着新加坡免签之前赶紧来耍一趟,主打一个能繁琐一定不能简单,只选贵的不选对的[Emm]如果人在疾病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贫穷,那么来新加坡就可以提前感知。心疼一波来
  • #睦家喵喵的成长日记# 2021.4.16 第七天 昨天晚上嘿嘿尿被子上了,生气再加上教育收拾完太晚了就没做记录,不得不说,这一点上咿咿比嘿嘿乖太多了,我爱咿
  • 为什么医美产品的械三和谐二有如此大的区别 为什么再生材料三千万拿些三成本,xie三光电八九百万拿证成本,很多厂家还是要做(数据来源美美直男博主) 医美产品属于医
  • #文学汇[超话]# 文萃丨她跟我说的这个小镇在乌苏里江下游,叫万吉镇,所住人家多是打鱼的和养奶牛的。我说只知道有个抓吉镇,万吉镇在哪儿? “万吉镇当然在万吉镇
  • 1、不要躺着接电话,对方真的能感觉到。 2、经常说谢谢,很重要。 3、你对简历的敷衍,要你的公司,工资也就那回事。 4、去别人家,主人倒好的茶,多少都要喝一口
  • #任嘉伦[超话]##转发接龙开新年##集龙宝行龙运# 其实喜欢慢一点,晚一点都没关系, 我只希望, 有幸遇见你,慢慢喜欢你, 往后的余生,余生都有你。 ⌚️
  • 风眠体,天蝎气息太浓重….冠中,法无定法,远看西洋体,近看鬼打架,不过他的《白发之花》很有韵味(混沌无序的世界,回顾一生,在探索中前行,偶尔些许宝贵的瞬间,往事
  • 文案 /A到爆,酷拽、 1.优越感哪来的有链接吗最近很自卑。 2.不需要认同不需要建议我喜欢就值得。 3.留不住就不要了,爱不爱的烦死了。 4.你所见即是我好与
  • 省团生活, 省团生活下载, 省团生活官方,官方群,官网。 人心复杂,人品难酌,人格更是难以修炼。人生在世,做人一辈子,本身就不容易。很多人总会做一些本末倒置的
  • 每天走在时光的罅隙里,总是喜欢从散碎的光阴里,捡拾一粒粒生活中的小故事,执笔一段段流年,串联成生命中的一串串星光,悬挂于人生的窗前,随生命的季风摇曳,在游走的岁
  • 由于没有时间去电影院二刷《年会不能停》,只能在家看《救了一万次的你》,把“白真相”当“马杰”的代餐。结果昨晚一口气刷到凌晨三点半。 结果,早上一到公司就被领导抓
  • 【谁推动了亚洲经济体的整合?正是美国】早在700年前,在从日本海岸延伸到红海的海上贸易路线上,到处都是阿拉伯、中国和爪哇的帆船,他们在这条贸易路线上运送陶瓷、贵
  • 程橙秦彦(程橙秦彦好看全章节小说已完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程橙秦彦》 ❗主角;程橙,秦彦 全文请到公#众#号〖度心文楼〗发个 程橙,就行了 全文请到
  • 年会内卷越来越严重,形式主义愈演愈烈,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每逢年末,各家企业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年会。年会,本应是企业庆祝成就、激励员工、展望未来的盛会,应当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