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庸亦即儒家思想为本的处世哲学,适用于道也适用于禅,人的喜怒哀乐都要适度,适可而止就是度,度人度己之度。心经说心无挂碍,不是指全然没有,是适度而为,本意还是中庸为至善。心无挂碍则无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这已然是涅槃境界。比方说,我们有关心他人之心(至亲好友也在列),也得适度。因为关心太过,等于替人做主,一旦反目为仇,则自己受伤最是惨烈,就生恐怖与癫狂。总之:适度。何谓中国传统文化?譬如这个词:适度。饱含儒释道!#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周一诗

(165)

国学杂咏

(其十五)

中庸本义

(排律)

中庸非俗亦非庸
过犹不及允执中
为人平和直且正
处世适度允而公
不偏不倚稳如山
不倾不斜劲如松
勿左勿右勿随流
莫前莫后莫跟风
歪斜偏激易极端
物极必翻祸无穷

@

中庸:中,不偏不依,不歪不斜,中正平和。庸,平常,不高不低,不优不劣,不杰出不落后。允,公平,适当,不偏颇,不过份。

执:执行,掌握,把控。

其中:原为“厥中”,古汉语中厥通其。 允执其中,原为尧禅让位给舜时告诫舜的用语。

@

《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允执其中。”历数,帝王继位的次第顺序。尧的意思是说,天意让你来继承王位,你要秉公执法,公正公允,大中至正,不要偏颇倾斜,要把握分寸,精准到位,恰如其份,正到好处。

@

过犹不及:过,过份,过度,过头,过火。犹,等于,如同。不及,不到位,不到家,不足不够。凡事一过头就等于不达标,不到位,不合要求,意含真理过度一点就是谬误。

(录自照壁山人《秉烛游诗稿》之“国学杂咏”篇) https://t.cn/RyhimFu

南怀瑾:一个人太爱说话,一定会短命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然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无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才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闭塞其兑”,兑卦所代表的东西很多,在人体上兑代表口,“闭塞其兑”就是要闭嘴。不过以道家来讲,人身上的口很多,凡是开窍有洞的都是口,最大的是吃饭的这个口。人身有九窍,头部七个洞,身体下部两个洞,都是口。
为什么闭嘴巴重要?修道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一个人爱说话,经常用嘴巴,一定会短命。所以我上课太多,有时候一连七八个钟头都在讲话,这就是在求早死。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开了,而是精气神漏了,因为讲话时精神、意志、脑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所以修道第一要“闭塞其兑”,所有开口的地方都要封锁,不向外漏。
“意动火工寒”是讲意志凝定的境界。fo家要做到无念专一,意一动叫做散乱,意散乱就不会结丹。我常说佛家所讲的“定”,就是道家所讲的“凝神”。
正统的说法,意念就是火。道家有两句话我们必须知道,“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修道家的人,如果天天上课,吹牛招摇撞骗,那是不行的啊!因为犯了道家的天条“开口神气散”。修道人话都不讲的,多讲话伤元气,就怕开口神气散了。“意”就是杂念,“意动”就是思想杂乱,火工就寒就没有了,这个时候要无念,要意念专一就是文火。“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一个人修道,欲求长生不老,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浪费生命,少说废话,少做不必做的事,办事干净利落,简单明了。“终身不勤”,并不是勤快的“勤”,而是形容一辈子不会忙忙碌碌,始终是从容不迫的;也就是《大学》、《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为人处世从容中道的“终身不勤”。“济其事”,整天忙忙碌碌,一辈子为人世间事务忙。这样一来这个人就“终身不救”,救不了啦!消耗到完了为止。
“善于出息念,入息俱亦然。出入谛思惟,分别具明了。此则决定分,世尊之所说”。我们这个呼吸自然的一出一入是一呼一吸,在一呼一吸之间有个间隙叫息。我们呼气的时候,把那个息的境界也带出去了,这是一般人的呼吸,所以心也静不下来,脑子也静不下来。
我们普通人一呼一吸自己都不知道,脑子在乱想,心念跟呼吸是分开的。那么修行人对于出入息,意跟息是配合的,所以出息的时候没有散乱,这样才叫做“善于出息念”。“入息俱亦然”,等到吸气,自然吸气进来时意念一样同呼吸是配合为一的,没有散乱。“出入谛思惟,分别具明了”,一出一入之间,这叫系心一缘了,就是呼吸同这个意念已经打一个结拴住了,像把牛鼻子穿起来,这一条野牛不乱跑了。
在这个一出一入之间,非常仔细去思惟观察。做这个工夫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要正思惟,是用第六意识来思惟,但是不是分别心,是知觉心。要一出一入之间念念清楚,这个分别出入息非常具体的,都明白了。这个你做到了,已经超过数息,在随息、止息的境界里。#道家养生##中医养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苹果2019财报第一季度:新iPhone定价过高导致销售下滑
  • 西安现巨大变脸兵马俑!这次吓得网友纷纷喊怕!
  • “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今天聊聊理想和信仰
  • 滴滴裁员内部回应了,是正常还是无奈?
  • 贾跃亭朋友圈发声,原来是说这个
  • 巴萨6-1塞维利亚:现神奇逆转,看点在梅西最后一球
  • 洗浴中心锅炉爆炸,嫌疑人被捕
  • 好闺蜜 马思纯周冬雨庆生
  • 日本发生核泄漏 现场人员受到核污染了吗?
  • 新闻早报 l 日本发生核泄漏,纽约油价30日上涨,滴滴裁员内部回应
  • 苹果撤销fb证书原因:Facebook违反苹果政策 收集用户数据
  • 熊黛林遭菲佣算计 感叹套路太深差点就中了她的计
  • 苹果考虑重新定价
  • 实习生在日身亡 真相仍未查明
  • 5省将有暴雪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 苹果2019财报显示:中国人越来越不喜欢买苹果了
  • 西安“变脸兵马俑”即将被移除 网友大呼:别啊
  • 嘀嗒顺风车伤人事件:顺风车何时才能真正安全?
  • 向太怒撕张柏芝,张柏芝第三胎生父真相曝光!!
  • “寒门状元之死”爆文遭群嘲,咪蒙回应:绝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