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 【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https://t.cn/A6xglHUH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津云新闻记者 王曾)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百年静海站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静海站老站房一角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静海老火车站内景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当年修建静海站的材料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的静海站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西钓台村口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西钓台古城遗址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是天津人不馋薯条呢5554⃣️哥哥排队给我买的老巴小汉堡5555⃣️新乡限定晴天见其实还有很多想吃的但在家的时间太短了[伤心]什么敬茶品沫我都没有喝过[悲伤]
  • 做一个温暖向阳的人,往事不回头,余生笑着过,依心而行,无憾今生,只要手中有书,眼中有花,心中有爱,生活就会明媚温暖,便能笑对风雨,一路向阳。做一个温暖向阳的人,
  • 继激荡三十年后的激荡十年,是我亲身经历过,更有体感的十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失去共识的时代,旧的共识已经瓦解,新的共识尚未达成”(不ugc的平台都会死)看下来这十
  • #杭州美食##今天吃什么# 都怀疑自己是个美食分享博主(不是,只是个敬业且爱吃的的美妆小编[馋嘴][馋嘴]昨天去下沙探了之前好火的芳芳翘脚牛肉,拿起筷子的时候还
  • 老陈这次过去德清没有上山,德清城里住下来,域内各处转转,除了公共交通有点不便之外,感觉挺不错的。但从德清到瓜沥,从2018年到现在,还是会被这样那样的案例惊艳到
  • 如Damon与Pythias,Davis与Jonathan,怕也只是传说中的美谈吧。汉光武容许严子陵把他的大腿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子陵之毅然
  • 可就是这样的说法出问题了,时不时有西安的博友在网上留言,从2017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你不是说西安不值得投资吗,西安房价上涨了,打脸了吧。如果我说过的不值得买的城
  • 经此一劫的他,幡然醒悟,便立下了“做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之说,警醒自己时刻谨记,举止要稳,说话要慢。直到一天,在朝堂上,面对新登基的咸丰帝,他脱口指责:“
  • 在风水学中,住宅的中心就是住宅的心脏,而卫生间在住宅风水学中是污秽之所,所以如果卫生间在住宅的中心,则非常不利于住宅主人的运势和财运,容易导致破财,这个风水学上
  •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
  • 老公永远不嫌多,但每天的时间真的有限…希望主机乙女都能好好做剧情和CG,手游乙女商业化良心一点,想要钱就认真在内容上下功夫,不然退出软件打开另一款游戏也就几秒钟
  • 于是,他身边就迅速的聚拢了一群期待上镜拍的女娃娃...... 这个冬季,他又痴迷于慢门拍摄的技法,长时间的蹲守在天鹅泉边,一次次按动快门、摇摆镜头,遵循“拍马非
  • 由牡丹籽提取的植物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 坚果油,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也是中国独有的健康保健食用
  • 没有下一个类似条件的,自然他对你是降维打击,你会痛苦,但是当你身边都是这样的男人的时候,你就不会痛苦啦。昨天下午张小天同学下去往返了好几个地点补办了几件因为封闭
  • [馋嘴]今日单词~料理菜单#韩国留学[超话]# -꽃게탕:花蟹汤-등 딱지를 떼어낸 꽃게와 무, 애호박, 양파, 고춧가루 등을 넣어 끓인 탕이다.알이
  • 早安吉祥[太阳]今天是壬寅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香期。请大家发心广行善业、诸恶莫作、戒杀、吃素、放生、供灯、持咒、念佛、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吉祥安泰
  •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文明祭祀新风,结合疫情防控需要,清明期间,市文明委发起2022年铜陵市“强国复兴有我·清明文明祭扫”活动,该活动采取“书画致英雄”“网上
  • 琵琶行并序/琵琶引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 明天周五了,这几天体验了一把白领的工作,并不容易。 #璀璨星途[超话]# [微风][微风]梦间童话:秘境环游[微风][微风] 乐闻弟弟的这张卡一出来就喜欢上了,
  • 路肩の花が咲きました、夏はもう終わりなのかな…四季中最喜欢夏天可以穿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随意吹风,不用担心着凉感冒可夏天终将过去呀十月初悻悻然想着,天气还热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