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惊艳到你的诗词?

1.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朋友让我想几句关于长安的诗,最先想起的便是它。

3.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个人,借着一丝酒意,在抒写天真。

4.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我没有走过很远的路,也没有爱过几个人,却早早地生出了这般悲凉的心境。

5.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

6.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也是刘长卿的诗句。

7.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每年入夏都会发这样一条动态,特别是午睡醒来,抬眼看见窗外的绿叶与阳光,太有代入感了。

8.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曾和一个朋友关于“生”和“吹”在微博争论了很多,后来发现是版本问题,我更爱“秋风生渭水”,多了些磅礴之气。

9.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最有名的诗句当属“似此星辰非昨夜”和“百无一用是书生”了,而我偏爱这句,时过境迁,世事两茫茫。

10.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又是时过境迁的沧桑感,年岁渐长,我好像有些懂得了这其中凄凉。

11.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愁,似乎是文人骚客亘古不变的主题,写愁的名句太多,我只是刚好想到这一句。

12.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从前有人问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便回了这句。

13.
“占得人间一味愚。”

东坡写这句时,应该是有些置气的意思,他沉浮的一生不过刚刚开始。可细看来,大智如愚,也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哲学吧。

14.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大约是我心里最有江南味的诗句了。

15.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忘了尘世种种,忘了年岁几何,这应该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了吧。

16.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如果上一句的隐居生活给人的感觉清冷的,那这一句是不是多了些明朗的色彩呢?

17.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私以为,这是最动人的情话。

18.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你了,以及我很想你。

19.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年少时读到这句,暗自心疼好久。

2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来自东坡男神,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1.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说到写梅的名句,我首先想起的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的风格是明快的,梅影横窗瘦却加入词人重重心绪,平添几分萧瑟。

22.
“半衾幽梦香初散,满纸春心墨未干。”

忘了在哪看到的,应当是站在女子的视角,如此大胆地袒露相思。

23.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怀念元稹的句子,毕竟是真爱啊……

24.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鱼玄机这句戳了多少女子的心!

25.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似君。”

这首《有所思》特别长,我只记得这一句了,思念至极,会模糊了一个人的感官。

26.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们分别太久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悲伤本身。

27.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见这句便念念不忘,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吧。

28.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世事一场大梦,追忆似水流年。

29.
“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以前看过一句乐府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同样的惆怅,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约就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吧。

30.
“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潦倒孤寂的身影,做着一个铁马冰河的梦。

31.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一度很喜欢晏几道这个不务正业的官二代,又一个游遍花丛的多情才子。

3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早春去拙政园时正值雨天,留听阁外几枝枯荷七零八落,可不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么。

33.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从“数枝开”到“一枝开”,那种欣喜与灵动,跃然纸上。

34.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天色净朗,雪后初晴。

35.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钱塘苏小小,这一抹香魂,引得多少才子心驰神往。

36.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也是黄景仁的诗句,微博看过一句话“最好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样”

37.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是罗隐与云英重逢之时写下的诗句,天大地大,两个失意之人惺惺相惜。

38.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山河破碎,是陆游终其一生的憾事,弥留之际仍心心念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39.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也是小山词,也说离愁别绪。

40.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每年樱花开都会想起这句,以前翻过苏曼殊的作品,颇多惊艳之句。有时会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赠我一钵无情泪也不算遗憾。

41.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思怀,直入我心。

42.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八辈子也写不出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句。

43.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夜寒深,仿佛身临其境。



*文:青薇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西安霸陵墓园新区-购墓安葬一站式服务-免费接送西安墓园,预约看墓,免费接送.优选陵园,园区环境优美,四季常青.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碑型名称:天意碑寓意:“故所求
  • 早上打得火红火绿,晚上就穿上西装分享地狱特训和擂台的历程!每场比赛都精彩,看到拳手们的勇敢,突破,永不言败的精神!
  • ✨RD303,Irene Red,粉紫色调的深红色,很经典性感的颜色。✨OR201,Joy Grapefruit,鲜艳的西柚红,充满果汁感,显白!
  • #我们坐在高高的虾壳上听老虾讲过去的故事[超话]#哈啊哈哈哈哈我刚发了个pyq,然后有人点我就进去看一下 一刷新 我表姐,特别稳重的大学老师,pyq里都是她
  •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4)治中风必学的10首续命汤续命汤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亦麻黄
  • 26需求的5个纬度想、贪、怕、爱、要27安全是好词把安全做成生意是个好生意360安全浏览器28新消费品的新不在产品而在于新消费者290到1是颗粒度的体感思维1到
  • #爱豆v力量##爱豆能量月# Hey 想跟上我们no way 新世代的跑车被我开上road ei ei ei 不自量力的绊脚者最好给我收腿 跟不上的同行全部给我
  • ”明涛拿起酒杯跟小那爷碰了一个,饮下之后又说道,“老哥你也知道我时常会有些预感,此次离去不知归期,但不知为何,我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你我最后一次见面了,人说来日方长
  • 好了,眼皮沉重,晚安啦[二哈]#就这一刻#尘世苍茫转眼间,多少沧海变成了沧田,我们都是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与其困惑于人情世故,倒不如抽身而退,去欣赏大自然的绮丽风
  • #超跑#【知名第三方改装操刀的法拉利Roma,比原车更凶悍】在如今的欧洲市场上,人们也会看到拥有着各种不一样的豪华车型,其实大家都会关注一些品牌车的车型,今天所
  • #让孩子幸福的语言-田中茂树[图书]# 本书作者从很多现实角度为我们育儿提供了很多我认为“不现实”的沟通方法、我现在头脑里就是一直在挣扎、家真的只要快乐自在就够
  • 少年行二首 唐 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
  • 在最近国家卫健委的例行发布会上,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已经承认: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不婚
  • 顺便有没有适合温周娃的现代装(只想要咱们家自己出的、有属性的哈哈哈,情侣装最好)欢迎大家帮忙推荐,我佛系攒钱慢慢收[抱一抱]顺便顶帖是真的有用!很容易被要出物的
  • #杨春林情感文库[超话]# 眼睛里始终都有你,这是打心底认定了你听过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即便嘴上不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女人的眼睛里有你,始终
  • 11、也没有什么热衷的东西 感觉追不上就悄悄走开了12、说不尽的心酸,我也只能当笑谈。12、说不尽的心酸,我也只能当笑谈。
  • #养猫让人心软#我家的两只小可爱警长叫阿诺是个男孩子胖如蓝白叫胖胖 阿诺这猫挺厉害的是个绅士 我在家时踩着头就过去了 患难见真情握个手都不行 阿诺每天想跑出去站
  • 以前资本宁肯要流量小鲜肉也不要奥运冠军,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更多有关体育经纪的幕后故事,#娱理工作室#微信端已更新,扫码即可了解啦~@护花使者·鹿小葵
  • 真正的强者,专注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面子,所以活得更加自信,坦然。真正的强者,专注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面子,所以活得更加自信,坦然。
  • 名品堆积不出“涵养”金钱不代表“格局”只要你一开口说话,别人就知道你的定位在哪里,你的语言系统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甚至你成长的原生家庭,圈子和你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