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定期洗牙,定期检查(每年1-2次)好处是为您省下很多补牙,治牙,鑲牙,种牙的钱。温馨提示:现根据上海市卫健委要求口腔科所有医护人员及客户和陪同人员一律需要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上岗及就诊!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在国外,洗牙是众所周知的高性价比口腔医疗项目,牙医戏言“洗牙洗掉了我们自己的生意”,原因是洗牙能够显著增进牙龈的健康,能够去除牙石菌斑这些龋齿、牙周病的“大本营”,还能够发现早期的浅龋及时治疗。牙医因此损失的收入难道不正是您省下的钱吗?

  在高福利的北欧国家,除了医疗费用全民买单,每个人每年有两个半天的法定带薪假专门去洗牙。因为作为社会经理人的政府要考量如何把税收最合理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洗牙是政府选定的高性价比项目之一。

  天天刷牙,为什么还要洗牙?

  很多人认为认真刷牙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刷牙再仔细,也只能清除口腔50-70%的细菌、牙垢,长此以往,牙垢越积越多,便会形成坚硬的牙结石堆积在牙齿及牙龈周边。

  牙结石之顽固是用水冲和刷牙带不走的,需要更大的机械力量来清除它。超声波洁牙采用平滑和无创的高频振动,使牙结石受到震动而松脱。另外,一些日常刷牙的“死角”也在洗牙大扫除中一并解决了。

  洗牙会伤牙,使牙缝变大吗?

  许多人顾虑洗牙会磨损牙釉质,其实洗牙会在牙齿表面留下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划痕,但牙齿组织不会受到损伤。洗牙后一般都会进行抛光处理,可以弥补细微的粗糙面,减少色素、牙垢沉着。

  还有些人担心会把牙缝洗大,这只会在牙石较多的人身上出现。牙齿天生就是有缝隙的,牙龈萎缩更会造成牙缝变大,但由于牙石堆积、牙龈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从而填塞牙缝,因此看上去牙间密实。一旦洗牙去除牙石后,牙龈红肿消退,牙缝就明显了。

  洗完牙,牙齿酸痛是怎么回事?

  洗完牙短时间内,有人会对冷热刺激敏感,这是正常的。因为对于不常洗牙的人来说,厚厚的牙结石阻挡了外界的刺激,牙石去除后,牙齿暴露会产生敏感。如果是健康的牙齿,通常在洗牙后一周左右,敏感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长时间敏感不消失,很可能是牙龈萎缩造成的牙颈部暴露,导致牙本质外露,这时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了,长时间刺激会损伤牙髓,引起牙髓炎。

  应该多久洗牙一次?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罪魁祸首,在洗牙后还会不断重新累积。如不定期清除,加上唾液中矿物盐逐渐沉积,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坚硬的牙结石,造成牙龈肿痛、牙龈萎缩、牙周炎等问题。

  因此,牙医建议每一年定期洗牙一次。如果牙周情况较差的朋友,建议半年洗牙一次。

上海德赫口腔门诊部经营范围:

诊疗科目: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业、口腔粘膜病专业、儿童口腔专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正畸专业、预防口腔专业、/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

上班时间:8:30—17:30

预约就诊告知:工作日上班时间提前1-2小时,周末提前1天

电话:17301728053,021-56161328-0(分机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4889弄2号102室(顾村沃尔玛南面后排车库旁)

脉望 ● 卷之三(5)


《金刚经》四句偈者,世尊度脱法界群生之玄机也。若复有人一念不生,万缘透脱,堂堂显露,正体昭然,滟滟金波,妙如满月,是为证到第一句。剥地一破,观空忽空,起灭不停,一截截断,孤迥卓绝,千圣不携,是为证到第二句。六根互用,二事双融,妙合一真,心心出碍,顶门具眼,彻入重关,是为证到第三句。天地以我为先,万物以我为始,真空寂照,大佛为身,出有入无,圆通自在,是为妙入第四句;乃曰“离四句,绝百非”,此大佛最上一乘之妙。若向一句荐得,是人亲面本来面目,堪与初学为师。又向二句洞彻,是人打破祖师关捩,堪与久参为师。又向三句上妙入重关,无中生有,则临济三玄,云门三句,一时俱透,是人必能超乎造化、器数、死生之外。又于四句而妙入之,此来去自由者也,境界无尽,受用无尽,妙用无尽。佛法以第四句为主,众生以四节顺行而入之,方证大佛境界。(后世黄龙三关,石霜五去,玄沙三纸,黄峰弟兄十字圆悟,举一明三,皆一脉也。以语句之句会之者,相去万里矣。)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尸居而龙见也;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渊默而雷声也。修行之工,孰能外此?(先文肃公,堂名见晓,楼名闻和,志所业也。)

达摩首传如来正脉,端居长终,塔于熊耳,则遍性寂然,皆为研空之归可也,胡为翩翩只履,复示以不断灭,何哉?然则以一性全空言禅,以死后阴寂言佛,谓之谤大般若。何者?如来正脉以无相为宗,妙有为用。自宗言之,则亘古亘今,自然无相。自用言之,则随机普现,妙应无方。佛法以大智文殊为佛之空宗,以主性。以大行普贤为佛之妙用,以主命。体用交参,空玄混合为一佛道,此如来密意也。《华严》大经,始终具明斯义。以东方表命,以西方表性。虽寻常教意,犹以满月界于束,日轮观于西。卯中以月,酉中以日,参而互也。《法华》特为命宗设,故世尊放光,照东方世界,而它方不兴焉。此可以默会一经之旨矣。

懦书云:“屏气似不息。”佛书云:“反闻闻自性。”合而观之,为吾日用。

《圆觉经》云“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者,盖言冥目冥心,一刹那顷,静即安住圣境耳。

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次章“载营魄抱一”,诸解欠通。唐玄宗云:“朕承圣训,覃思玄宗,顷改《道德经》 载 字为 哉 ,仍属上句。”又箕笔云:“功成名遂身退,天载之道。”误置“载”字于下,乃誊写之讹也。又或人解《老》云:“道果成遂之时,舊身视如粪土,新成舊毁,自然之理。身且无用,彼持盈揣锐,金玉富贵,皆为身谋也,复何用哉? 退 字乃蝉蜕之 蜕 。若曰 待功成名遂而后身退 ,是教人以贪,恐非老氏之本旨也。”

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经为用。”夫腑脏肢体,百骸九窍,名虽为人,而实隔碍不相通,用之不可并。其倚以为用者,乃其中虚耳。如耳目口鼻,是谁主之?酸咸苦涩
,是谁辨之?手足运动,是谁使之?万化出人,是谁司之?如傀儡之有提挈,大海之有沃焦,能识此则无用之用明矣。(当场提傀儡,妙在握机人。玄关者,至妙之机关也。)

老子云:“有天下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天下始,即无名天地之始。天下母,即有名万物之母(则身中有定处也)。盖得其母,即常无以观妙。知其子,即常有以观徼。观徼之后,又当守母子母元不离也。(从有入无,子还其母。)

耳目口鼻,七窍也。七窍内观为七返,连下二窍,俱返为九还,可补金火之论。

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又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观后篇壶子云:“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可见机即息也。

《心印经》注云:“心凝曰神,神静曰性,三者本一,分于动静妙用间耳。”

《楞严》注云:“心之与性,乃体用互称也。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如镜之光,故曰圆妙明心。性则即明而妙,凝然湛寂,如镜之体,故曰宝明妙性。”解心、性二字极分晓。

又《楞严》注云:“缘尘分别之性,则破云有还。缘尘能见之性,则示云不还。如遍观此会圣众,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此即见精也。第二月也,即能见之性,不还者也。又如汝于识中次第标指,此即缘尘分别者也。第二月固非真月,然因捏目而成,其实一体。非若水月之端,有二相例。见精明元,虽非妙精明心,而此见元,亦自妙心而出。”(弟入舍藏识极微细,《楞严》目之为识精。)始则五蕴皆空,终则六根互用。《楞严》之义尽此二句。(寒时结水成冰,暖时释冰成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故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类的意识进化是所有人必经的过程,也是每一个生命体创造奇迹的旅程,带着你的爱,让爱飞翔,让光芒四射。 诛戎在黑圣女的帮助下,很快就恢复了功力,并且准备集结大军
  • 5、桑葚红枣羹红枣50克,桑葚30克,将红枣、桑葚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炎炖烂,妈在,去枣核、皮,加糖调味,一次吃,此方具有补益肝肾,健脑益智之功效,适宜于神
  • 我们可以如大自然一般任意发挥,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爱可以如植物一样朴素生长,开出静谧的花朵,它不需要做出种种的姿态,只安静的做自己就好。而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个
  • 你离开,我不挽留,不是因为不爱,只是不想看你连微笑都不快乐。因为有时候那些你离不开的人并不是都离不开你。
  • 观无量寿经直指疏 2015-01-14  △三结。   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始恶终善。缺二利行。故名下辈。亦有三者。恶固久多而善虽短少。亦有强弱
  • 221005 WTTTC DAY_6☛【赛果】☛【新闻图/fan拍】❶ttw ❷李叔拍摄:包包的包包 赛前热身❸和头巾裁判的“恩怨”❹新华社❺waterbrea
  • 每日一核酸碰上大风雨路上的车少了很多风雨中坚持出摊搞活动风雨中坚持送快递快卖快递哥三轮车的帆布被吹开 下车去整理帆布不让快递被湿透 自己早已湿透外卖哥用雨衣罩着
  • 」光一的反應也太可愛啦啦啦啦啦[抱一抱]還是要謝謝日經每個月精彩的文章和漂釀的照片啊~~~~(老杨V:LYJGSCJ)国庆假是忙碌的[二哈]10月1日:做了一天
  • 贵阳脑花下火锅是红汤白汤不忌的,当地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白汤里煮出的猪脑也别有风味,有一些人觉得,猪脑本来就很嫩,有点腥甜,在红汤里煮会掩盖它的本味。按照他们的说
  • 为什么不相信爱,世界上有那么多爱。亲爱的神医宝贝夫君张涤️您的工作毅力比其他任何要素都重要,它甚至胜过一个人的智谋、天赋、口才、个人魅力、外表吸引力或者其他任何
  • 一部真心不错的电影,和老婆电话说自己在迪拜,其实窗外就是正在战火,说明乐观很重要!#被蒲熠星的爱情观浪漫到了#我好喜欢阿蒲名学2辩论赛的这段话“二十年前,周星驰
  •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后来不管是什么时候,我出门就猛涂/喷防晒,兴趣也变成了研究防晒产品,皮肤也变得更加自然白皙啦!姐妹们,美丽都是养出来的,防晒一刻也不能松懈,赶
  • [黑线]#ayawawa[超话]# 今天某超一线女明星上热搜了 有博主说她是剪布女因为指出女方通过让男方给自己刺青戒指 这个行为笃定女明星是剪布女 这个就好比
  • 井底之蛙没看见过大海,你跟他讲大海,也是不在一个认知频道上的对话,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最缺稀的,你没有必要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喜欢,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出出出nct dream小卡、拍立得、海报 如图,不包,未划都在 crazy娜,chilling娜,chilling马,hf草地娜,咖
  • #直播十分钟# 现在向我推荐好友送红包啦❗活动真实可靠[鼓掌]添加微信lm608825,或者添加下方的二维码推荐10个好友发2.88红包,推荐20个好友发5.8
  • (图2⃣)③超级优质自助:798泰铢一位,又多出了生蚝、不认识的贝类[允悲].....(图3⃣)锅底有八种选择(图4⃣)一定要试试冬阴功锅底(tom yum)亲
  • #光遇陪玩[超话]#补上条没发完的图[太开心] 都来评价评价 评论过20 我抽两瓶可乐去去晦气 3x2 避雷XDL陪玩团,事情经过如下:1.我们朋友在她们团
  • Chúc anh đường dài, vai rộng trải qua những tháng ngày bình yên. Tự do, tự tại l
  • 到底 我也描述不太清现在是怎么一种状态敏感 困顿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像跌入深渊脑海中时常存着理性又时常充满幻想我想 如果在大一到大三时我是这样的状态搞艺术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