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齐物论》比《逍遥游》难理解多了。如果说《逍遥游》是为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遨游于宇宙天地间,那《齐物论》就是让心绪沉静下来,消除彼此是非之争,通达大道。简单来说,《逍遥游》文学性较强,《齐物论》偏哲学。

所谓齐物论,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庄子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世间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都是没有差别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各家各派出于“成心”的彼此是非之争,只能是各自发挥偏见的争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不如物我两忘,不言不辩,超然是非之外,“故曰莫若以明”。

那么,如何做到齐物呢?我们先来看四段话。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第一段话,是说有一个叫颜成子游的学生发现他的老师子綦靠着几案的神态与往常有异,“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完全一副“灵魂出窍”的样子,就问他的老师说这是怎么回事。子綦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非常好,“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今天我遗弃了形体之我,你看出来了!此句中的“丧我”,就是齐物的第一步,即忘“我”。物论纷纭不齐,皆由执“我”所致,要齐而同之,必先忘“我”不可。

第二段话的本义,是说夜里梦见饮酒作乐的人,早晨起来或许就会遇到伤心事而哭泣;夜里梦见哭泣的人,早晨起来或许就会高兴地打猎。正当人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只有非常清醒的圣人,才明白人的一生好像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好像对是非知道得很清楚。这段话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你以为的现实,也许是大梦一场;而你以为的梦境,可能正在开启另一段现实。是非、生死、利害,也许都是互相蕴积包裹,本就是浑然一体的。不要把梦境太当真,也不必是非对错都争个清楚,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

第三段话,是影子的影子,和影子的对话。影子的影子认为,影子太没有独立的志操:刚才在走,现在又停;刚才坐着,现在又站了起来。影子就说,我因为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依赖形体而动,犹如蛇依赖腹鳞而行、蝉依赖翅膀而飞?对于这段话的作用,我不是太确定。从内容上来看,这段话是强调形体受制于意识,意识指到哪,形体行到哪,形体不具备独立的意识。从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在最后一段“庄周梦蝶”的前面,显然就是为了引出“庄周梦蝶”。既然灵魂意识可以不受形体控制而自由驰骋,那么庄子在梦里变成一只蝴蝶,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这段话的作用,按照我的理解,是为“庄周梦蝶”的合理性做铺陈。

最后一段,即“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庄子在梦里变成了一只快乐飞舞的蝴蝶,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突然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庄周,他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作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作了庄周?在世人眼中,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这一段是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来阐述庄子齐物的第二个阶段:物化。物化,是指一种泯灭事物差别,物我两忘彼我浑然同化的和谐境界。这个境界显然是在齐物的第一阶段“丧我”之后才能形成。没有忘我,如何物我两忘?又如何彼我同化?又如何能超然是非之外,最后通达大道?这就是齐物论。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对齐物论还是觉得太抽象,难理解。是的,它难理解,不仅是因为它有“丧我”和“物化”两个抽象的概念,其中更包含着辩证法这一哲学因素。我相信很多读者在读《齐物论》这一章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绕,它有很多相对的字眼,比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小与大,寿与夭、然与不然、可与不可,还有真与伪、是与非等等……这些都是庄周在肯定天下万物和人们认识的相对性,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用辩证的眼光在看问题,但齐物的本质是物我两忘,不言不辩,超然是非之外,他由此否定了事物间的一切差别,和人们认识真理的可能性,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坑。那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于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这说明齐物论既有其先进的辩证因素在,又因为其“齐”的度而不够客观、科学。

齐物论对于我们个人,到底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个人认为,这要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棵树、一朵花、一片云,对遇到它的每一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和树、和花、和云对话;有些人只是觉得赏心悦目;而有些人可能从来都不曾留意过。当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的情绪,体会到万物有灵,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的机械世界,才能真正做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达到仁者爱人,亦爱万物的境界。

#南华真经章句浅释#

凡人的愿望靠神仙来实现,那神仙的愿望呢?
神有人性,人亦有神性,所以天人可以交互感应,而所谓真正的神,也并不是单纯的拥有无上神力,更重要的是神性,何谓神性,是心怀天下,胸有苍生,是拙诚赴慈悲,而慈悲心,可悟不可修。一念成魔,一念成神。
看完《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给我诸多感动。我想到了为了守护国家百姓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的军人,还有诸多默默无闻,却为大爱做出牺牲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神吧,他们没有金手指,亦要在痛苦挣扎后做出最伟大的取舍。应渊就是那些千千万万,为大义而做出牺牲的英雄吧。而颜淡,就是守住后方,包容了应渊的大爱,守护了他们的小爱,千千万万英雄的家人。
回归剧情, 让我特别泪目的应该是,应渊在魔相中与玄夜父子相见的那一刻, 应渊劝玄夜说的一番话:有始无终地活着,从来不是生命的意义,有期限,有终了,才生眷恋,才生珍惜。 偏执如玄夜,也终于了悟,放下执念,明白原来自己早已经在他爱的人(染青)心里长生。当他再次看到染青,他哭了,他后悔了,他问染青,恨不恨他?染青说,我从未恨过你。玄夜执着于爱情和天下的兼得,可是他自己都没发现,在两者之间,他早就选择了前者,一次次选择用转息轮回到过去复活所爱之人,最后在得知自己有儿子之后与爱人共同赴死。而染青,肩负苍生,为了苍生,她必须奋死一战,而她的慈悲是将元神化为结界, 阻隔住了修罗的进犯,带玄夜一起离开。即使被背叛,也依然爱着。放下,成全,玄夜和染青回归混沌,而应渊也终于和自己的血脉和解,他哭得像个孩子,像每一个生来无父无母渴望父爱母爱的孩子一样,他也是有父母的孩子了,他也是因情而生的,他化解了他万年来的心魔。
最后应渊像他的母亲一样,殒身化结守护三界,因为他说:颜淡,三界在,你才在,所以这一次我还是要守住三界,守住你,因为你亦是三界一员。而颜淡也应了那句,你在哪,我就在哪,你守护三界,我守护你。如果你身死,我亦以最后一丝元神护住你的最后一丝元神。
很多人不满双死的结局,因为人生已经多是悲剧,就想看点he。 可是,我觉得应渊和颜淡双向奔赴的死亡,是另一种意义上的he。这大概就是另类的be美学,神悲悯世人,世人亦为神悲。世上多数的大义,无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的双死亦符合现实。也正是双死,又深华了全篇,给沉香画上了浓墨重彩的收笔。
回到现实,我们和平生活的现在,我们的小爱,又是被多少个应渊一样的人的大爱守护着。奔赴战场,奔赴灾区,奔赴火场,奔赴疫区的逆行者们,孤勇者们。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神。他们或像应渊一样,被人所熟知,又或像九鳍一族,默默无闻被人遗忘,但就像颜淡在写创世英雄传说的那句话一样:我认为, 那些籍籍无名的小仙小卒,他们只要为战争胜利战斗过,努力过,在我心里他们也是英雄啊。
看沉香,浅看一下,是剧情,深看一下,是人生。应渊与颜淡对大爱小爱的理解与抉择,传递的是一个非常正向和成熟的爱情观。颜淡和芷昔的和解,应渊与玄夜的和解,表明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分割,此外余墨,应渊,颜淡,还有铘阑山众妖,彼此守护的情谊。
一曲终了,很多观剧人走不出来,我想沉香的导演编剧,想要传递出来的应当是颜淡的那句:无心者观情,有心者自省。我们再重新审视下自己,对于爱情,亲情,友情是否会有点不一样的看法。
接着想说的就是沉香的几首ost。这应该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对一部剧的歌做分析。
红尘录:写了应渊一生的宿命。恰巧颜淡的戏本大作名字也是红尘录。所以这是不是就是颜淡理解的应渊的宿命的一生呢。“给我八苦哪一味,都应战与苍生同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应渊副本,凡人唐周短短二十年遍尝人生八苦,而应渊虽为神,又何尝不是尝尽八苦。凡人的寿命短暂,而应渊活了这万年,也苦了这万年。 红尘录的歌词,创作真是用心了,对仗还是比较工整的,譬如出离的悲心对应入世的悲心。整首歌大气又悲怆。我想这就是颜淡理解的应渊吧。
沉香:和红尘录一样,萧声的寂寥之感令我动容。女声唱颜淡的夜忘川九百年,男声唱应渊下夜忘川,助颜淡渡川,为此替她销情根。即使下凡历难,忘却所有,却依然记得那个为他跳桥的身影。“你是繁华人间一场落花风,平添一池落花冢”“你是遥遥天上一捧秋月溶,只敢萧瑟不敢浓”“我见良夜荒芜,良夜见我,余恨锁池塘”这是什么神仙歌词,单读上去,便朗朗上口,更贴合剧情意境。这首歌,婉转哀唱出两人爱情的从始至终,贯穿全篇。最后一句“菡萏再开,人厮守”也让我相信,番外篇里,在成全了世间大爱之后,世间也成全了他们的小爱,让他们再相守。
无忘:有人说,这首是全剧最悲的一首歌,我赞同。这首是以应渊口吻唱出来的。开头的萧声和二胡拉弦,仿佛拉在我的心弦之上,我感受到了浓烈的思念,遗憾,无奈,最后是浓浓的不舍。是应渊不舍颜淡,可仍旧要亲手为她焚情根,送她离开忘川;是唐周决心赴死保护颜淡,爱而不得,散落漫天仙尘,陪她看最后一场星星;是应渊的因为三界在,你才在的自我殒身挥泪告别。“你的心,留在我心头跳跃”,两次剜心相救,这次我要带着你的心一起离开了。
偏星:曲调明媚,透出哀愁,不是很浓烈的哀,这是颜淡的哀,如花开花落。这是她对应渊的告白吧。“做一粒通晓八荒的星 学一尾畅游四海的鱼”这是颜淡的志向,是她的性情。但“领略过了情丝缠如织锦”,而后有了两次剜心,两次身死,却依然“全部轨迹都偏向你”。即使“沉香燃尽,尘埃落定,仍有期许”所以,沉香从未成屑,对吗?
俩俩:这是应渊写给颜淡的另一首情诗吧,是在历经诸多磨难,终于正面面对两人的感情,并且怀抱希望。“所有的千难万险事过境迁都只是成全”应渊君由唐周归位后的心境大抵如此吧。
听沉香的歌,用心感受作词作曲的老师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进去的感情,一定也不比我们少吧。萧声,二胡声,笛声,带入了灵魂。
凡人的愿望,靠神仙来实现,那神仙的愿望呢,只能靠自己了。
曲终,人未散,沉香一梦,惟愿相守。你们的故事,终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仙侠仙侠,有仙亦有侠。
ps:写这篇随记,是不想辜负,喜欢沉香的一片赤诚之心,想着还是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记下来,才不枉此番相遇。 附上喜欢的剧照。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记者调查的1191位无婚史征婚者中,1187人备注了自己的年龄,平均32.4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最小的是位20岁的姑娘,尚没有正式就业,瞧瞧人家0
  • #昆铁一线风采# 6月16日上午,昆明局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室、护路联防办公室和昆明站联合在昆明站北广场开展“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向到站旅客讲解爱路护路知
  • 仪式现场,该药物由早衰症研究基金会(PRF)和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公司捐赠给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定向用于在浙大儿院治疗的早衰症患儿
  • 我不排斥演坏人,之前也演过,但如果后期故事脉络有这样的发展,我觉得他不应该是个纯坏人,得给他的行为找到合理性,人物才能立得住。演戏这么多年终于不再受“眼线”的困
  •   女人或男人是损害清净心最大的敌人,如果对异性生起了贪心,就要这样想:我是要保持清净的,而他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相续被染污了,不清净了。这样的人虽然没有遇到
  • Liar 자기야 그건 거짓말이야 새벽까지 너와 통화하고 기쁨을 내 귀에 속삭여줘 아름다운 내일을 기약하고 긴긴 이 밤이 널 데려다줘 웃긴 얘기에
  • 复制粘贴这段话,做个复读机,每天收入0元,周围朋友都在做8. 我真的服了我微信里某些女孩子,觉得自己长得好看隔三差五就发自拍,我真的无语,要发就天天发,我愿意看
  • 或许有些朋友确实通过互联网获得了一定的安慰,但是这种虚无的、来自远方的、短暂的安慰并不足以承担得了你此时的崩溃,或者看似能够帮你抵御一阵子,但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 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敬畏之心,就什么都做得出来,这样的人,迟早会给自己招来祸患。自重的人自知,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时刻反省自己,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累。
  • 总体来说男明星的代言数量多于女明星,流量明星王一博居然只有两个代言实在是很意外豆瓣网友总结了2022年上半年明星新增代言统计表,肖战凭借2部戏热播,拿下8个代言
  • 有人说,旅行,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观天地。走过这么多路,看了这么多的风景和人,我们最终想弄明白的是: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拥有怎样的人生。
  • #子午舆情观察# 这哥们的几集视频我都看了,人家的意思是:他自己有冤,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唐山就一片黑暗,问题存在,但不能因个案否定全部。北方人真的大方遇见过的北方
  • 14-16日:降水主要在浙南地区。今天,市气象局预报,6月10日至13日,我市将有一次持续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
  • 唉‍我们六十年代生人就是爱跟自己的懦夫懒汉思想,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作斗争[拳头]只要还能走只要还能走得动,那就不能让自己的骄娇二气得逞,这是信念更是信仰[赞][给
  • Ella发文写道:“人在嘉义拍戏,一大早出门前还在饭店敷脸,两位猛男就突然出现敲门唱生日歌送花送蛋糕,美好的41岁就这样开始了,用我的生日愿望,祝福大家平安
  • 我到花园院子里来录音写作,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我心里是这么想的,既然享受主人打造的这一天的美好,总要做点供养给他院子里的生灵。在深圳他是如此年轻,画的是传统的中
  •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情过去这么就之后,黄晓明不但已经结婚生子,就连事业也已经开启了另一个高度,但是李菲儿还是如曾经那样,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有些“惨”。甚至有
  • (温州都市报)你的心里是不是也住着这样一个人,原本以为可以和他携手走过一生, 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彼此之间再没有联系,他与你相隔千山万水,却仍然深深扎根在你的心里,
  •   9月1日,泰安市面向济南市民发行优惠泰山游览年卡,迈出了两市文旅交流合作的重要一步。  9月1日,泰安市面向济南市民发行优惠泰山游览年卡,迈出了两市文旅交流
  • 你们14号毕业 当时离毕业还有13天 为什么不选择私下解决而突然来这么一下连你自己都觉着脚指头想了都会被骂的事情呢?”“对于我们之间的事来说 我觉着是很有必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