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抠手机跟大家聊天,看评论区好像都有点意犹未尽?
那今天就接着再聊几句吧!

昨天我们聊到了中国人的天文观,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哲学观。
这其实和我们几十年来接受的教育是有一些出入的:书本和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中国人以前很愚昧,除了贫穷,就是落后。

中国人第一个哲学观,就是天地人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这就是著名的“天人合一”,和“一气周流”理论。

但是,一气周流,它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矩动起来,否则就成为杂乱无章地乱流。
人们观测天相、看四季轮回、日夜交替,物候变化、人体自身受到的影响,总结出一套可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规则。

因为这套规则,本身就来自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所以,它放之四海皆准。

所以,这套规则就被“圣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用数字和图形表达出来的,叫作“太极”、“洛书”、“河图”、“八卦”。
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叫作“经典”。

前者,叫作:以数演道。
后者,叫作:以理演道。

计算推演之后,制定出来、人人遵守奉行的,叫作天文历法。

我们的祖先,真的那么厉害吗?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与之相映证的,还有同时代、以及后世的多部经典记载。

古时候,天象异常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羲、和之官,职责所在,是政体、民心之根本。
他们不光要观测、记录、计算、推演天体运行的轨迹,还要测算日食、月食、五星的顺逆伏留…等一系列天文现象。

所以,后来也因为羲、和的失职,引发了一场战争:
《史记·夏本纪》:“帝中康(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据考证,这场战争的理由,是因为羲和没有提前预测日食出现,引发恐慌所致。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个政治性的借口,不过这件事被真真切切,记入史书。

如果我们的古文明像那些喷子口中讲的:只知道天方地圆、连行星轨道都不知道、不懂高等数学、不知道几何学…请问,如何来提前预测日食、月食呢?

浙江余姚发掘的河姆渡文明中,就出土了距今10000年,至8300年的水稻种植遗迹。
这种万年左右的水稻种植遗迹,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出土很多。
到距今4500年,成都平原上的宝墩遗址,水稻种植已经是规模化农业生产了。

众所周知,狩猎采集文明,对于历法基本没什么要求:大致知道春夏秋冬就可以了。
但是进入农业文明,就必须要有精确的天文历法。
农谚:“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料。”

在那个生产力底下的时代,人类已经放弃了迁移生活,固定在一处聚族而居的情况下;
作物绝收,意味着灭顶之灾。

所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是族群生存的必须,也是繁衍、壮大的希望。

很多年前,草民就无数次跟学生重复:最早的文字,造出来很难、刻画出来更难。
所以它一定只用来记录最重要的事情。

没有人会绞尽脑汁发明文字,就是为了在岩壁、兽骨、龟壳上写日记、记录心情。
这些年的考古研究、古文字研究,也正在不断的证明这一点:最早的文字,几乎都和天象、历法有关。

当古代先贤,通过对宇宙的观测,总结出一套精确的规则时,根据“天人合一”的原则,它一定会同时对人体健康,有指导意义。
但是,草民也经常跟学生讲:天人合一,并不代表天就是人。
所谓:天圆地方,所以人头圆脚方…这些都是是臆想、纯属教条主义。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人生在宇宙间、地球上,宇宙、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都会在人类身上留下印迹。
但是这个印迹,并不等于用宇宙的模子照着复制一个人出来。

人体的复杂程度,比起超级计算机、或者航空发动机,这些地球上顶尖科技的产物,毫不逊色。
人体有自己一套精确到极致的硬件设施,以及循环程序。

昨天有网友留言,建议草民用电脑抠字比较省眼睛。
不过手机真的很方便,再说一时半会儿还没来得及买电脑。
只好这样先凑合。

凑合的结果就是:抠一篇博文,稍微长一点。眼睛真的撑不住。
所以未完待续:关于人体的硬件设施和循环、操作系统,只能请听下回分解了。

[并不简单]

#千问千寻大运河# 【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https://t.cn/A6xglHUH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津云新闻记者 王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避风所,家是温暖的代名词。
  • 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与陕西秦乐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就影片拍摄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电影制片人、导演等介绍了影片摄制相关情况。
  • 蓝蓝 今晚的消息莫过于我这短暂浑噩生活里的痛剂是你陪伴了我那么多那么多珍贵的时光 耳机都分你一半听 故事总是好多我们可以聊到半夜 第一次逃课是和你一起 第一次给
  • 现在,由法国里尔大学的 Aymeric Roux 领导的一个物理学家小组打破了这个固定偏见,创造了一个保持其形状长达——ZAKER,个性化推荐热门新闻,本地权威
  • 2.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1.其实分别也没那么可怕,六十五万个小时后,当我们氧化成风,就
  • 许是因为阳光的味道,撩乱了我淡薄的心扉,我却愿意在这明媚的时光,静静地想你,想起相遇时惊艳的目光,那一年,初见,最美。云水禅心花开如梦,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出淡雅
  • 激发她的能动性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会比较有成就感,也减轻矫情和依赖。我发现不能伺候的太好,太好她就有依赖性,像小孩一样等你伺候,放弃思考对病情无益。
  • 一个成熟有品质的男人会克制自己,或者默默去支持帮助一个他可能欣赏的女孩子;那些跟你抱怨婚姻不美满,给你糖衣炮弹的男人都只是在自私地消耗你。现在不需要自我强调
  • ​​​#雷军苏炳添请你超大杯#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梦想,能不能实现主要要看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而且有得时候,可能还会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但最关键的还是自
  • 倒是,一家人围着灶堂说着来年的希望,是最幸福的,吃着花生,烤着糍粑,再到屋外去放自己做的炸炮。!
  • 不过现在换成林志颖,她就很为难,毕竟人家都29岁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演完这部戏后,对吻戏已经有经验,往后再也不怕了。
  • 四,今天我又吃了炒菜和热乎乎的饭,真的很感谢我的宝❤️图:早饭、午饭、还有我可爱宝贝的小脚丫近日,演员马丽被拍到现身央视春晚彩排。这一小品呈现了当时教育的热点问
  • 张先生带着女儿再次去了医院,在询问了3个医院的专家后,他们都给出了统一的回复,孩子脸上肯定会留疤了,就算用现在一些先进的方法,也只能淡化,疤是肯定去不掉了。医生
  • 比如说,你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当你很着急的时候,想一想,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怎么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两人都赞同的方法,再去做。婚后生活并
  • 不知道华为那边是如何审核通过这个合作方案的,总感觉有点奇怪。虽然这个品牌可能是华为,但如果大家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估计会有人反感,尤其是女性。
  • 成功的起点是在山穷水尽时,希望的萌生是在峰回路转时,只要心中有一轮太阳,又何惧世事沧桑,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生最美的,是那回眸一笑的洒脱。不取悦谁
  • 9月10日的庭审中,李女士见到了死者车某某的家属,但双方没有沟通也没有任何联系,案件涉及民事赔偿已有货拉拉公司全部承担。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周某春作为货拉拉平台
  • 27、“ 想和你沉入夏天,云端降伞,电光火石间,混淆一日,和百年 ” 28、心里装着小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ω〃)29、“希望以后 你是个很棒的人 不是的话是
  • 能见证多少人的爱情呀 我们是去年七月份打的戒指 没想到时间已经悄悄过去这么久了哦 值得感慨[赞][赞]朋友圈晒娃创意文案图片1、♡⃝ ʜᴀ͟ᴘ͟ᴘ͟ʏ ᴇᴠᴇʀ
  • ”而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