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提莫度过漫长岁月[超话]# 2020年7月27日,陪伴提莫的第921天。
在变电站酷热漫长的一天,也是注定和提莫没有交集的一天,打死也不可能在提莫睡觉之前回去了。趁着时间长,很想好好地写一写大提莫,写一写这个大可爱。
大提莫是个固执的人,也是个念旧的人。
昨天,老婆电车坏了以后,让大提莫从电车上下来,提莫下来以后,跟着我们把电车停到了地下车库。我们停完车准备上楼,大提莫哭闹着怎么都不愿意走,我和老婆以为大提莫是因为没有坐电车兜风而不开心,我们就告诉提莫晚上带她去买一个新电车。本以为提莫的哭声会就此打住,结果提莫站在电车旁哭得更伤心了。
老婆哄了提莫半天,提莫依旧在哭,站在旧电车旁边怎么都不愿意走。我们努力听清提莫夹杂着哭声的言语,终于明白了提莫意思。提莫自以为电车坏了,只是没有电了,再充充电就可以接着骑。我又向提莫解释了一下,电车线路老化烧掉了,充电也不能骑了,晚上回来有空买个新电车再带提莫兜风。谁知提莫听完我的话,哭得更起劲,我就要这个电车,我就要这个电车,修修就好了。当时,我只是觉得提莫在无理取闹,已经告诉提莫电车修不好了,为什么还要在这胡闹。我和老婆禁不住提莫在那一直哭,又怎么都哄不好,我们只能略显无情地扭头走开,提莫看到我们走了,才开始停止哭泣,紧忙跟上我们。
晚上和老婆聊着提莫一天的表现,想想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聊到早上这事,突然意识到并不是提莫在无理取闹,而是我们已经没有了单单属于孩子的那份感情。
提莫的哭泣,不是因为不可以兜风了,而是因为不可以用这个电车兜风了。每次带提莫下楼,提莫都喜欢在一堆电车中找到这辆电车,摸一摸,然后大声地喊着这是我妈妈的电车。在提莫看来,这不仅仅是一辆电车,更是一个家庭成员,一个陪伴她兜风,带给她快乐的一个小伙伴。当我们告诉她电车修不好了,买个新的,在提莫看来她的小伙伴生病了,应该救救他,救好了大家又可以一起玩。而她的父母做的却是遗弃,无法具体表达情绪的提莫只能用她的哭泣来表示抗议,而我们却粗暴地将其打断。
又想起之前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住的小区附近新开一楼盘,有个四室两厅,三室朝阳,老婆最喜欢的户型。现在的房价打死都不可能再买这样的一套房,就想着过几年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添钱再买这个四室的。想到这个办法,我和老婆感觉都挺兴奋,兴奋之余的我问了问提莫,以后我们把现在的房子卖掉,给你买套更大的房子好不好。我以为提莫也会很开心,没想到提莫斩钉截铁地回答了我两个字:不要。我又告诉提莫,以后买了大房子,给提莫在房间里放架钢琴,装修成公主房,房间一多捉迷藏更有趣。我越说越兴奋,提莫也越来越不耐烦,一声接一声的不要,我只喜欢现在的房子。之后,我又多次询问提莫,提莫的回答一如既往地坚定:不要!我和老婆对于这套房子固然也有感情,但是这份感情抵不过新房子更加宽敞的诱惑。对于提莫而言,在她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感情更重要,现在的房子给她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所有的诱惑在她心里对这套房子重若泰山的感情面前,不堪一击。
在大人看来,平时所用的东西,就是一个单纯的机器,所以我们并没有对它们倾注过感情。手机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然后旧机子要么在家成为电子垃圾,要么卖掉换点小钱。半年前,我和老婆还把家里的两个旧笔记本电脑卖了三四百块钱,回家的路上还给提莫买了零食。
但是在提莫看来,她的每一个玩具,每一件电器,她住过的房子都像是一个陪伴她成长,带给她快乐的朋友。每次提莫耍赖想多看电视的时候,如果我们劝不好她,我们会告诉提莫,再不听话的话,我们就会把投影仪或者平板卖掉,以后再也不要想着看电视了。这时候,提莫会瞬间妥协,会同意关掉电视,甚至会急哭,抱住平板说不要卖。
当时我只是单纯地以为提莫只是怕以后没有电视看而感到伤心,如今看来,我和老婆却像一个毫无感情的坏人,拿着提莫的小伙伴来要挟她,要么听话,要么就和小伙伴告别。
孩子总是在大人一次次残忍,冷血,决绝的行为中,也慢慢变得和大人一样冷血。孩子长大后,电车不再是能带给她快乐的朋友,而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代步工具,动物玩偶也不再是一个个鲜活有生命的小动物,而是一个新的时候好看旧的时候就要扔掉的破布团。
长大后的人不会有这么多的精力去在身边每个事物上倾注感情,不会对每个事物赋予生命。伴随着成长的,是我们越来越冷漠,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些悲哀。每个人都在成长中变坏,我没有例外,提莫也不会例外。终究有一天,提莫会觉得我不再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帅气最厉害,并且能为她修好所有坏掉玩具的父亲,我不会责怪提莫,这个世界容不得孩子们的天真幼稚,而且,也是我们大人以身作则把孩子渲染成的这样。
喜欢孩子的天真,又一边教育孩子不要天真。写到这里,不喜不怒,世道本就如此,无人可以幸免。 https://t.cn/RxD3V4X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期间将举行一个开幕式(为乐山大佛文物保护基金会揭牌,推介舞剧《屈原》进行项目签约等);推出一个线上交易平台(2022亚太旅游协会旅游交易会(PTM2022));
  • 蛤蜊鲜炖白菜心:所有被海鲜拥抱过的蔬菜,总是会带着更多的鲜味。江南春天食笋,而夏天这个季节就是揭阳竹笋的天地,菁禧荟利用笋的甜、嫩、脆的特性与油墨鱼一起凉拌,从
  • 在短短几天的拍摄中,他们感受到了沈阳的美好和勃勃生机,爱上了这座城市,纷纷表示要通过照片展示沈阳,向自己的朋友和全世界宣传沈阳,并期待下次再来。黑山摄影师马拉虽
  • 想看看在杭州生活的照片,看到去年到今年不同时期的一些存照然后我想我上半年在家考公值得不值得好像对于有了考公计划的人,考公是终点,但是去往终点之前的时光呢我得承认
  • 即使只是短暂的逃离城市,也能让我们在纯朴的细微之处去诚实的面对自己喜欢这里‍♀️#最佳设计酒店#来阳朔~糖舍是一定要住的,毕竟盛名在外!头一次一家四口的旅程,体
  • 我喜欢用镜头捕捉这些秋天的色彩,捕捉秋天的秋花、秋草、秋叶、秋果,无论是汾河边秋天里携手走过的情侣,还是儿童们玩耍落叶时灿烂的笑靥,都是这个秋天里最美的瞬间。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 ❗️⚠️⚠️❗️《关于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也会被骗这件事》:小刘爱吃菜前段时间这位姐子的微博号在三周年时期注销了,我当时有些担心,
  • #飞马东瀛风# 日剧《庶务二课2013 ショムニ2013 (2013)》6DVD,日语发音、中文/日文/英文字幕。江角真纪子、本田翼、贝奇、安藤樱、堀内敬子、三
  • #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願上天保佑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我朋友阿姮的媽媽天天都健康平安!感恩!
  • 不空也不满,不过劳也不过闲,施施然持中道而行,时时有情趣地过日子,就是我们特有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不空也不满,不过劳也不过闲,施施然持中道而行,时时有情趣地过
  • 狮子座狮子女可是很要面子的,可是她真的会为了一个她爱的人去低头。狮子座狮子女可是很要面子的,可是她真的会为了一个她爱的人去低头。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其中又有:“但修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 孚利购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将信息写入到电子标签,例如酒或烟的品牌、类型、生产日期、时间等标识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记录每瓶酒或者每包
  •   如果印重身强,全局不见食伤,财星又弱,虽见一点食神伤官,但却远离日主,中晚年行运一路再遇印,比劫之乡,这就是贫困潦倒之命了;如果原局再见有力的印星抑制或冲克
  • ”——烽火戏诸侯《剑来》不被喜欢的姑娘喜欢,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情,可天没有塌下来,该怎么活,还得怎么活。——烽火戏诸侯《剑来》陈平安喝过了一大口酒,醉眼朦胧,但是
  • 但^_^这个剧情牛啊,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医生在里面饰演的小贝同志,这位男同志喜欢忧郁男,小贝喜欢直男,小贝死后,直男是愧疚还是什么,自己删除了小贝的声音后,不断
  • 今天,咱也吃顿像样的:电饭煲蒸菜蒸菜,湖北特色美食,具体这里就不啰嗦;今天我备的垫底辅材为胡萝卜,上面放了一点肥瘦相间的猪肉,当然,这些食料都要经过一番简单加工
  • ﹡因为如果真正让同行知道,会增加自己被打败的几率 ﹡于是很多老油条闭口不言,建筑一个恶劣的环境引诱新人离开,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自己朝着成功迈进,却经常
  • ⚠️反穿,同可婚生子背景,无脑沙雕文,⚠️作品简评:在一次与朋友的拌嘴之后,季渺穿进了书中变成了一个小炮灰,小炮灰心地恶毒作天作地,开局就是全网黑,面对着现状,
  • 言归正传,我们严肃一点说,即使是医美也不可能“永久有效”一个面膜能做到有即时效果就已经很好了,双抗面膜在“即刻提亮”这方面是真的超级有效,如果你们用过双抗精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