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2人入选2022年5月天津好人榜

近日,由市文明办主办、天津文明网承办的推荐、评议“天津好人”活动揭晓2022年5月好人榜名单。津南区推荐的助人为乐好人刘四和、孝老爱亲好人闫建英入选“天津好人榜”。

助人为乐类
刘四和:建立志愿服务队 发挥特长服务社区居民

刘四和,男,59岁,群众,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祥福里社区居民,咸水沽镇第五届人大代表。他创建“四和苑”志愿服务队。长期以来,他带领团队发挥专业特长,自发为社区老人开办公益科普课程、解决生活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组织志愿者为居民买药、收集居民需求、多次深入封控楼层服务。他积极创作诗歌、歌曲、快板书等抗疫艺术作品,其中快板书《津门战疫》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公众号等客户端。他被津南区咸水沽镇授予“首善好人”荣誉称号。

谈起做志愿服务的初衷,刘四和感慨:“一次偶然,我的朋友家中突遭变故,他本人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那段时间我每天关心他、陪伴他。渐渐地,他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人变得积极阳光很多,我由衷感到高兴。因为这个事,我爱上了志愿服务,每天在想自己要做些什么,后来到咸水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觉得我应该在实践所里面,帮大家做一些公益的事。”就这样,他与志愿服务,结下不解之缘。

起初,刘四和在实践所里开展一些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帮助咸水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百姓剧场中开展活动的居民调和舞台的舞美、灯光、音响。通过实践所的沟通,他开始为镇志愿队伍鸿雁朗诵文化艺术团讲解舞台实践课程,帮大家排练节目。

此外,刘四和紧跟社会时政,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为营造浓厚社会正能量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疫情期间,他创作了快板书《白衣天使逆行援鄂——除夕出征》《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好人张庆才》《爷爷奶奶都来打疫苗》等,创作了反映社区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诗歌《风雪中的那一抹红》《我不知道你的姓名》,抗疫歌曲《江城赞歌》《武汉援情》《春暖花开》《光明少年》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他创作了快板书《六中全会指方向》等,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疫情期间,刘四和组建了“四和苑”科技助老志愿服务队,帮助老年人熟悉掌握科技产品。他们通过这种“以老助老”“以小老助大老”的形式,为镇域的老年人提供帮助。服务队在实践所举办了20多场专业的智能手机讲堂,自费做了5000本智能手机使用手册,并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快乐。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老年朋友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帮助大家搜集素材,制作视频参加“你好,天津”短视频大赛,展现津南人的精神风貌和美丽风光。刘四和带领志愿者们参与到创文、双拥等多项政府重点工作中,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

2022年初,奥密克戎病毒突入津南,面对新冠疫情,刘四和立即组织志愿者们就地在各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小区封控管理的当天,他就带领全家人参与志愿服务,为各社区推荐志愿者,给他们抗疫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他组织封控区外的志愿者通过网络和走访,与多家药店进行联络,最终确立能够送药的48家正规药店,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制成表格,贴到封控区各个楼栋口,解决了居民最初的买药难问题。他还组织志愿者们在线上收集封控区居民需求,与社区一道为居民解决生活物资和药品保障问题。

刘四和参与封控区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每次核酸检测都多次深入封控楼层服务。同时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镜头,让大家看到了封控区内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场景。在小区封控的20天里,他每天都在社区义务工作十几个小时,深夜回到家还在编辑视频、撰写文案,他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发布《抗疫日记》《志愿者风采》和《战疫津声》等栏目,形成一份津门抗疫纪实文献。

这次疫情期间,刘四和还创作了许多诗歌、歌曲、快板书等艺术作品,其中快板书《津门战疫》,展现了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坚强意志。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公众号等客户端和天津市团委、市少工委、津云、津彩青春、澎湃新闻、网易、新浪、搜狐、抖音、快手等平台。

就这样,刘四和带领的“四和苑”的志愿服务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稳:“以后我们也会继续走在公益这条路上,永远做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人!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让咸水沽居民都进‘四合院’,大家都是亲近热络的街坊好邻居!”

孝老爱亲类
闫建英:“孝”对人生 传承美德

闫建英,女,50岁,中共预备党员,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刘家沟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她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无论是日复一日地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用自己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时刻记挂着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拿出照顾老人的那份细致劲儿,挨家挨户熟悉情况,真正做到了“不落一人,不差一户”,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闫建英丈夫因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她便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庭,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她坚持每天给公公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每月理发。为了使公公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她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都会陪公公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她就搀扶公公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后来,公公年事已高,疾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便开始担负起给公公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地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这样坚持照料老人十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她用自己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时刻记挂着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她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

闫建英的勤劳与善良,村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一致推荐她担任片区长,这样既不耽误照顾公公,还能为家庭带来一份收入。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后,她更将其作为一份责任。她负责的片区是村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复杂的地方,租户多流动性大,她拿出了照顾家庭的那份细致劲儿,挨家挨户熟悉情况,添加联系方式,真正将片区当作自己家来管理。疫情爆发之后,她的片区任务最重,但她总能保证找到每一个人,也能让每一个有问题的村民及时联系上她,不论是做核酸还是供给物资,她都真正做到了“不落一人,不差一户”。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闫建英用最简单的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份美德的深刻含义。饮水思源,她不仅爱护着自己的小家庭,更爱护好村民们的大家庭,她像一棵大树般,为每一个路过的人在夏日提供一点阴凉。

尽管来自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但其实上海人去到中国哪里都谨小慎微,出门不敢说上海话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名声不好”,上海人有着排外、小气、装腔作势、上海男人都是小男人、上海女孩物质、上海大妈是可怕的生物等等各种标签。

我先不急着回应和澄清这些标签,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止至2021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

这份数据将上海的人口分为了有户籍和没有户籍这两类,那我就顺着户籍这个思路来说说我对《上海人》这三个字的理解(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种是老上海人,其中包括上海本地人——崇明、金山、南汇、青浦、奉贤等等(没提到的不要生气),另一部分是往上数三代就来到上海发展的外乡人(苏浙后裔居多)。第二种是通过自身努力在上海扎根的新上海人,且已经获得了上海户籍。第三种呢是正在通过努力想要留在上海,并且想让自己的后代也留在上海的外省市的目前还没有获得户籍的朋友。

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加起来是1457.44万人,那剩下的1031.99万人里面想成为上海人的朋友那就必须在上海落户了。我查了下上海的落户政策,要落户上海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积分达标;居住证转本市户口;人才引进落户;科创人才落户;留学生落户;投靠落户这六大类,撇开依亲类型的投靠落户先不谈,其它五类落户途径都需要你是能帮助这座城市发展的人才,这点不难理解,上海的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各种体系都是数一数二的,要维持这样的繁荣自然需要人才,只有不断有高素质人才留下来,上海才会更好,同时给予上海居民的待遇才会更好。

终于成功落户上海了,那自然希望,先不说世世代代留在上海吧,至少下一代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家立业。

我大一暑假时和我母亲跟团去旅行,大巴上有位祖籍湖南的小学生,他坐我斜后方,一路上跟我聊得很开心,我们全程说着普通话,我就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我是上海人呀,很小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来上海了,虽然我不会说上海话。现在距离那时候已然过去十多年了,但当时这位小朋友对上海的这份认同感或者归属感至今都让我动容。

上海人不是简单的一张户籍证明,上海是平日里在楼道里见到时一声亲切的”牙叔,侬早”;是三伏天看到环卫工人汗流浃背时递上的一瓶盐汽水;是在疫情期间边说自己的街道发的东西不如别家的但第二天一早又去当志愿者的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来不管是新老上海人还是想扎根在上海的外地朋友,如果你打骨子里认可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愿意和这座城市共进退,把这里当做家,有这份归属感那你就是上海人!而那些以蝇营狗苟之姿行着鸡鸣狗盗之事的人,即便你有上海户籍,我们也不欢迎你。

其实最近网上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一个老生常谈的点子上,上海人排外,上海人歧视外地人。拜托大家,都2022年了上海有将近一半甚至以上都是从全国各地过来的同胞,上海如果真那么不堪那么不友好那留下来的这些人是缺心眼还是怎么滴。

你们口中的上海人排外喜欢叫别人乡下人那真的是在旧上海,别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我父母这代人排外的都很少,上海人排的是那种拎不清的,素质又差的人,不管你是上海的还是哪来的。我打个比方,在你们那儿有个叫二百五的傻缺,专门干些让人很难受的事儿你们怕是也对他没好气吧。

上海是中国最早发展的城市之一,十里洋场霓虹灯下,在接触新鲜事物上不可避免的比其它省份要早,和其它地方的差距拉得也很开,这在8-90年代特别明显,过去的上海人是看不起外地人,别说看不起外地人了,上海还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呢。但是现在这种歧视越来越少了,因为上海各个区域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融入到上海的新上海人也越来越多,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到上海这绝对是好事,这样上海才会越来越好。

回到这次全国网民怼上海的事儿上,我表达下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一直被困在住处所以我也只是看到网传并没有得到核实。
1.有个别街道转卖援助物资,如果属实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2.不发放物资给外来常住人口,这不合理,应该一视同仁,但是这1032万外来常住人口我认为没拿到的应该是少数,随着援助物资陆续抵沪应该会有所缓解,顺便说一句我一本市户口也没有收到物资,所以这个事情肯定会陆续解决的;
3.外省同胞运送物资来,上海人民没有感谢。
这个也成为大家怼上海人的理由,这我就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如果你们要的是一句感谢,我在这里真诚地跟你们说一声感谢。
但最近的上海人,每天就是拿着手机刷各种app买菜,看最新的谣言/辟谣,看最新的感染数字,每天或者每两天做核酸,担惊受怕中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物资来了没,从哪里来,对于身陷疫情中的我们可能根本刷不到这样的消息。当然现在知道了有来自云南、安徽、江苏等各个地方的援助(没有提到的不要生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的谢谢你们(作揖)。
4.其它的槽点恕我关心的太少就没办法在这里回应了,我最近在刻意远离网络,我更多时间是在做烘焙、看书写字、抢菜、和家人朋友交流、在家健身,再有就是等待着解封的那天。

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一样,上海需要的并不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为它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它需要的是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所认同、所爱护。

最后愿每个生活在上海的每个人被温柔以待,也希望你们爱上并深爱这座魔幻的城市。
#上海[超话]##上海疫情##上海##这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疫情下的上海人生活现状# https://t.cn/R2Wxpw9

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坚决防范疫情扩散蔓延,全市各县(市、区)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沉着应对,切实做到指挥到位、响应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控到位、保障到位。
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县(市、区),探访疫情防控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也感受到市民坚决防控疫情守好太原阵地的决心。
小店区
党旗领航 筑牢安全屏障
小店区党员志愿者在高速卡口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小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6日一早,亲贤社区居民孙女士出门遛弯时发现,附近慕思酒店、头道巷炒面馆、对味老式麻辣烫3个封控区的绿色硬围挡不见了,几天来紧张的情绪彻底缓解,感觉生活恢复了常态。
平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丽琳清楚地记得,2月23日凌晨,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调度指挥的情景。“我们与区防疫、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立即封闭涉及到的慕思酒店等4个封控区,马上拉设警戒线隔离,并紧急协调设置隔离酒店,将16名密接人员全部火速转运集中隔离,对在慕思酒店同一时空居住的35名人员就地封控隔离,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
街道人员严格按照防控工作标准,对辖区4个封控区严格管理,全部安装硬隔离,尤其是针对慕思酒店所在的整个百万庄园西区全部封控。街道科级干部为点长,社区主干为组长,街道、社区和公安干部为组员,24小时值守封控区;区域内沿街门店所有人员核酸检测,积极对辖区群众进行生活保障、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稳定社会大局。
同一时间,面对再次响起的疫情警报,小店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响应,5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投身疫情排查、政策宣传、帮难解困等各项工作;发布红色集结令、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200余个党员先锋岗覆盖全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筑造起区内疫情防控的坚固“红色堡垒”。
为保障群众日常生活,该区2000余名机关干部担任志愿者,下沉全区180个村(社区)、1413个网格当中,变身消杀员、服务员、引导员,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为隔离在家的居民采买蔬菜送上门,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出具健康证明,为公共场所做好消杀……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以党旗领航,筑牢辖区防疫的安全屏障。
不少企业、商户受到感召,拿出物资设立爱心补给站,供“最美逆行者”随时取用。辖区内银海酒店、锦江之星等3家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商圈党委招募令,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劝离住客准备隔离房间;滨东物业党支部主动请缨,派出35名保洁员协助酒店清洁消杀,2个多小时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为全市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尖草坪区
精准管控 满足患者需求
尖草坪区一位管控区域内患者被专车送往医院就诊。阎轶洁 杨 莉 摄
3月2日下午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从防范区闭环转运外出就医……”接到网格员通知后,该患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立即行动,确认患者核酸检测为阴性,联系120急救车将其火速送往山医大二院就诊,并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对患者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
自发生疫情以来,尖草坪区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密结合疫情发展形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最大限度满足防范区、管控区及封控区群众的日常医疗需求。
区委成立了由副区长任组长,区卫体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体、公安、交运、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医疗救治专班,制定下发《尖草坪区封(管)控区域内人员医疗服务保障方案》,并对医疗服务保障人员信息、区域内重点人群基本底数和健康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形成详实的工作台账,依此指导各乡(镇)、街道分类做好封(管)控区内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服务。
“全区各社区(村)网格员对片区人员底数,特别是孕妇、肾透析病人、肿瘤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清数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辖区内因黄码无法正常就医的居民,网格员会与包片医务人员紧密对接,保障向每一位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转运救治服务。”
截至目前,尖草坪区累计点对点转运外出医疗救治危重病患者309人(其中管控区47人、防范区262人),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防范区人员自行外出就医2900余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1000余次。此外,对于涉及六十六中的集中管控及居家隔离人员,特意安排56名专业医护人员入驻隔离酒店,贴心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服务。
迎泽区
合心聚力 防疫人人有责

迎泽区桥东街道干部等轮流值守封控区。 侯慧琴 兰 杰 徐凌雪 摄
3月7日晚上6时30分,桥东街道干部赵魁和同事穿好防护服,准时到达3个封控区。春寒料峭,夜里更是寒意重重。他们在这里值班一整晚,直到次日上午8时才下班。“封控区是重点区域,为了群众的安全,付出再多也值得!”在迎泽区,从社区到机关,从居民到干部,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当天晚上,赵魁和同事守在封控区门口。看到有人靠近,便耐心劝导。深夜的街头人迹罕至,但赵魁还是来回巡逻查看。白天已经工作了一天,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
“明日预约核酸检测18人……”3月7日,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的计生主管李文静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疫情防控期间,她每日都把境外返并、中高风险地区返并、外地非风险区返并、时空伴随者、黄红码、次日核酸检测人员情况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并登记造册,由网格员按网格认领,确保重点人员全覆盖、无遗漏。该社区单日管控人数最多达53人,日清日毕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迎泽街道并二社区煤管局宿舍有一群志愿者,他们轮班守在小区门口,活跃在防疫一线。在门口排查进入人员的“两码”和登记、测温,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就连将近七旬的老党员王云骞,也挺身而出。并二社区主任介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防疫排查工作量大,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前几天气温较低,大家手冻红了,搓搓再干;脸冻僵了,暖一暖继续;脚冻僵了,来回跺一跺。楼上居民看到志愿者辛苦,抱着保温桶下楼为志愿者送饭。众志成城的场面让人感动。
面对这次疫情,迎泽区委、区政府针对本次感染者在并行程轨迹关联场所,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基层则发挥好“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全区上下合心聚力,以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柏林区
贴心服务 感受社区暖意
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万柏林区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网格员史双林(右)对小区出入人员测温、登记。 李 涛 张岱俊 段宝雷 摄
一个口罩、一件马甲、一个小喇叭……行头简单,责任如磐。在万柏林区的疫情防控一线,随处见到网格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防控“阵地”设在楼栋、布在单元,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也让居民感受到了“隔离不隔爱”的暖意。
史双林是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他的管辖范围是金域阅山小区2号楼。别看只有一栋楼,却有3个单元,住户达到735人,是小区住户较多的一栋楼。作为社区网格员,他每天都“泡”在网格里,逐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摸排人员信息、跟踪重点人员、实时上报数据等工作,大事小情要一如既往地跟进。
不久前,一名住户从外地返并,需要居家隔离。当天起,史双林便与这名住户保持一对一微信交流。家里的菜没了,住户在微信上“下单”,史双林“接单”,马上前往菜市场采购,为居民送到家门口,还叮嘱“有啥需要就说,我来给你办。”
下楼,他顺手拎走门口的垃圾。很快,他又接到了另一户居民的电话,称家里没了常用药。“好的,您把需要的药品列个清单告诉我,这就帮您购买。”一天下来,史双林的手机响个不停。到了晚上,还要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居家隔离人员聊一会儿,疏导其紧张情绪,确保他们安心度过隔离期。他说:“隔离是防疫需要,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为他们做好贴心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家隔离。”
在万柏林区,有1355名像史双林这样的全科网格员,基本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全面协助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做好人员摸排、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工作。遇到不理解的群众,网格员耐心解答疑问,对于居家隔离的群众,他们积极提供暖心服务,守牢了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晋源区
守好防线 保障群众健康
晋源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开展督查检查。 (晋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太原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晋源区打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该区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网格员作用,全面抓好区域内“封控、检测、隔离、管控”到位。加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确保最短时间能够迅速调动全部力量,共同守牢守好疫情防控“晋源阵地”。
连日来,晋源区卫生监督所连续作战,对15家住宿场所、21家医疗机构及16所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开展督查检查。从严从紧督促监管各单位落实落细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并对问题整改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行动,坚决以有力有效措施助力疫情防控。
晋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机制,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主力军,全民参与的“1+2+3+N”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细、实、全”上下功夫,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参与、群防群控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疫”义非凡的周末留校时光,晋源区实验中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周末放假离校工作,对部分因家住尖草坪等地区不能返家的学生,组建了初、高中部留校生2个临时班级。学校后勤部门抢修洗澡间,解决留校学生洗澡、洗衣问题,并精心研究菜品,提供品种多样且营养丰富的日常餐食。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暂时不能回家,但有老师们的关心和照顾,有宿舍管理员24小时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不少留校学生表示。
娄烦县
防控升级 打响阻击战役
娄烦县卫健执法队员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周 皓 张丽婷 李宇楠 摄
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连日来,娄烦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全面升级疫情防控举措,合力编织疫情防控“安全网”,打响了一场阻击疫情的战役。
娄烦全县35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闻令而动,采取“敲门行动”和“微信防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送小视频、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针对近期农民工、学生等各类人员流动量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难度的现状,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白天值守在村头路口,排查外来人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晚上入户调查,重点排查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每天行程几万步,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在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进店人员“戴口罩、测体温、验两码”、场所消毒通风以及执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情况的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医务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等问题。卫生监督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立即整改。
县文化旅游局对全县范围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一些场所未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文化娱乐场所暂停营业。截至3月2日晚7时,娄烦县有2个网吧、7个KTV全部停止经营活动。
应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共青团娄烦县委组建了娄烦县疫情防控应急青年志愿者队伍。3月3日下午,团县委组织25名青年志愿者与县卫健局执法大队队员们共同开展了“‘疫’往无前 防疫不防爱”志愿服务行动。本次活动共为居民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宣传单600余份,为未佩戴口罩居民发放口罩130余个,切实提升了居民的防疫意识,鲜艳的红马甲成为了娄烦县东区疫情防控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太原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余先微伤于风,风去而目赤,晨起多眵,封目不易张,张则梗梗然若有物触犯之者,随服本方。余告以病情,并请试猜药属何方,二兄莫能中也。
  • 书桌前端坐,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面向我而坐,安静无语、微笑看我,接着,那张脸开始慢慢地消瘦,眼睛内陷,皱纹法令纹渐渐清晰,我知道,她不是老去了,而是…开始变得
  • 背痛是胆囊炎牵涉痛有时候会和胃痛混淆果然还是应该多做个b超检查或许已经有石头正堵着疼…[泪][泪]啊啊啊啊完了我还需要做手术!今天中午睡梦中就觉得后背疼,梦里我
  • 富士山终究留不住欲落的樱花我终究败给了鞠婧祎的温柔甩开粉籍,抛开所有,放下偏见,慢慢的你会发现鞠婧祎她很好很好.希望鞠婧祎和歡喜再次铺满每個春天日落周而复始,我
  • lim NANO=UNINE (即使给NANO整个世界,NANO也只在UNINE身边NANO们的爱是UNINE的固定资产,陪着UNINE用一辈子的时间累计摊销N
  • 5、这个猪死之前是活的6、当你看完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就结束了7、谁能想到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31、十一月再见!十二月你好,十二月,请对我
  • 她们是很善良友好的女孩子,我在我妈面前夸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却从来没有当面表达过感恩…[给你小心心]这三年我还遇到了很多人,他们总能给我温暖、启发,但是不能再一一
  • 现在的连锁化了,很少能喝到正宗的当地老母鸡汤了#好听#【民俗民风:肥西老母鸡】安徽人都熟悉一句俗语:从肥东到肥西,逮了一只老母鸡。#寸头是检验帅哥的唯一标准#【
  • 我们以此写出范曾长诗,这与范曾献出过亿价值的书法比较,我们不足挂齿……《诗人范曾》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识与勇气,是不可想象的。#阅读##我们读书吧##我们
  • 九州的称呼最早出现于先秦典籍《尚书》的禹贡篇之中,距今已经2500多年,它们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兖州:《尚书》记载,兖
  • 然后告诉妻子你的人生规划,让妻子知道这个预期是可行的,虽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只要两人齐心协力便不难实现。”在婚姻生活上,女人是你的追随者,你路途的终点也是她路
  • 周国平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首先说明这类人就离我远点,之前我狗狗被偷了一次,我报警找了3天,完好无损找回来
  • “祝你获得尘世的幸福” 她把人间看得清楚,在大海里,什么都不会被掩饰。我拉着她的手在农场简单的逛了一下,听她诉说着这些天那边的情况,感受到现在的不易和辛苦
  • 日常生活治愈文案:1.♔—нανє α ηι¢є ∂αу—♔✿今日無事 唯有開心✿ ӧ❀2.ᵕ̈ ᵕ̈ ᵕ̈ ᵕ̈ ᴹᴼᴿᴺᴵᴺᴳ ᵕ̈心有所向 平凡的日子
  • 这几天虽然生病了,但是每一天都很开心,每天都有好多好多朋友陪我聊天陪我玩儿,我能感受到关心和牵挂,作为回报,我真的有在用实际行动照顾好自己,每天给自己大补营养,
  •  尽管,付薇薇只有在探望孩子的时候,才能见上迈克一面。 随着儿子杰克的出生,付薇薇正式成了一名全职太太,没有经济来源,花钱只能伸手向老公要。
  • 虽然孙兴跟林美贞做不成夫妻,但他一直很关心林美贞和儿子孙恒。 虽然孙兴跟林美贞做不成夫妻,但他一直很关心林美贞和儿子孙恒。
  • 这不,昨天在直播间当着这么多网友的面张伦硕又吼钟丽缇了,当初两人相爱的时候,可是到处撒狗粮,这才几年就暴露本性了,装都懒得装了。虽说钟丽缇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 ——《这片土地》18.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片土地》18.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
  • 本以为她只是一时喜欢上种花,没想到她已经到了深陷无法自拔的地步了,坦言每天自己每天都会看看花苞和小芽,看看它们的成长和变化,觉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一个人对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