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耽空守寂。則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 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 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盡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不用等临终,现在就已经不退转、已经无量寿了

净土宗的特色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身不退”,“现生不退”的意思是,不用等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才确定不退,现在就已经不退转了。

若依照华严、天台、禅宗、唯识、三论的解释,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才有不退转。我们这个法门不是这样,而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现在就已得不退转了,就如《无量寿经》所讲:“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必等待来生往生极乐世界后,不隔时、不隔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的菩萨的身份,是必须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才获得?还是现生尚未往生就获得了呢?是“现生不退”──还在娑婆,就预先获得了不退转的身份。因为必定往生,而往生必定是不退的。所以从因来说果,在因地时就说这个果报的话,现在就已经是不退,现在就已经是无量寿了。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谓“即”就是当下,不隔日,不隔时,从“至心回向”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往生涅槃报土的身份,永不退堕。

就一般了解,须得往生到净土之后才不退转,或者是自力的功夫证悟到初地或七地以上才不退,但现在未到极乐世界就获得不退转了,这是“从果说因”。因为我们必定往生,今生今世必定“顺次生”,下辈子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来,岂不是现在就不退了。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亦即:平生之时,已得往生身份,不待临终之刻;身在娑婆,已得不退转位,不俟往生之后。

我们这个法门是简易殊胜,是现生不退,不退报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

第十一愿当中有两个愿事:第一就是“住正定聚”,第二就是“必至灭度”。这两种利益是到极乐世界才能获得,还是现在就能获得?从昙鸾大师的问答解释中就可以了解。

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意思是说,在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无量贪嗔痴、尘沙烦恼罪业还没有断除时,就已获得终必成就涅槃的身分。所以“涅槃分”就是指“住正定聚”。完全的“必至灭度”是往生后就能够获得。

所谓“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只要“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上尽一形,乃至临终十声、一声、一念,念其名号”之意)──这个念佛不是只为了现世的福报,或者是为了将来求生人天,都不是,而是“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有了这“回向愿生彼国”的话,“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下就获得往生身份了。

在四十八愿当中,乃至在整部《无量寿经》当中,除了说念佛以外,也谈到诸行来迎、也谈到三辈功行,可是,诸行来迎的目的,是要导归念佛必生;三辈功行虽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辈都谈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尤其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乃至命终,一念念佛、愿生极乐,当下就往生,就住于不退转的果位,岂不是念佛很殊胜、超越一切、当生成就!

《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在在都在说明依第十八愿“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众生,他就是正定聚不退转菩萨。

我们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如果能够进入必定成佛、不会退转的地位,这样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佛,也就没有恐惧了,因为既然已入不退转位,总有一天必定会成佛。反之,如果我们还没有进入不退转位,那么即使才高学博,深入经藏,而且精进勇猛,但仍难免心中会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会在某个因缘下退转的顾虑。因此,菩萨道的各阶位,最重要的就是初地,也就是欢喜地、不退转地,只要能够进入这个阶位,接下来就只有前进,而绝无退转,这样岂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现生不退
(一)典据 字意 宗义
典据:“特色”举出十则,在此引用数则经论法语以明。

《大经》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字意:“现生”,现在还生存在娑婆世界,尚未到极乐世界。“不退”,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决定成佛之位,不退转成佛之位。“现生不退”,现在娑婆世界即已获得不退转位,不必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方才获得。

宗义: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二)现生不退 不待往生
不退:亦名“正定聚”,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定地位,不退转成佛之位。

人有三种: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决定流转,名“邪定聚”;随缘不定,名“不定聚”。

若生弥陀净土,不问圣凡善恶,必定证悟涅槃;故唯有正定聚,无二亦无三。

今,决定往生,心行具足之念佛人,因中说果,亦名正定聚,即是“现生不退”,因为弥陀“摄取不舍”故,临终“佛圣来迎”故,因果“法尔自然”故。其“经证、理证”已于《净土宗特色》(四、现生不退)举出经论释之文,在此略就“经证、理证”并“事证”,作一补充说明。

《大经》释尊于“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第十八愿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论何人,一旦愿生彼国,皆能即得往生。此“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之“即”,是“实时即”或“异时即”?若依龙树菩萨《易行品》之“本愿释”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及《本愿偈》言: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便可一目了然,“即得往生”之“即”是“实时即”,非“异时即”。换言之,就是“现生之时”,“即”已“住不退转”,此谓之“现生不退”。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已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身份。

《易行品》又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或言“即时”,或言“此身”,此即“现生不退”之理。

又,若以《小经》之经文佐证,亦甚为明确,经言: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欲生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之经文,便可明知:愿生称名之念佛人,现在平生尚未临终之时,即已获得正定聚不退转之果位,不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是故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下卷亦言: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凡欲成佛道,必须发心励行,生生世世,愿心坚固,正见不失,历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如是愿行圆满,方得佛果;而此乃自力难行道,佛言“末法时 中,罕一得者”。然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菩萨之时,“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令诸众生,功德成就”(《大经》)。此功德之宝,皆在六字洪名之“南无阿弥 陀佛”之中。故此名号,万善具足,万行圆备;是万德所归,即是万德结晶,具足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功德,能令称名愿生之念佛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 生成佛的正因正业,此即佛言“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之意。是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必得往生弥陀之“报土”,而且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从因说 果,因既已完成,果亦自然决定故。

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心决定时,净土莲花,现其色相;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欲界诸天,现其宫殿。

是故,心行相续,业成不退。(转载)

#中观缘起[超话]# 宗鏡錄 汉地佛教是印度佛教中国文化长期冲突融合结果 印度佛教破斥本际说 在宗鏡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人类是古猿与宇宙意识空间的智慧体的结合。把人类世界的诞生,看成天经地义的。
由此生出种种幻象与罪恶。
人类在无始无终的缘起中,并不是诞生在某一时刻的新物种。
由此人类陷入了无限的、永恒的矛盾冲突。
本体论、形而上学思想、乌托邦思想,断灭论,人类偶然论,人类无意义论,都是魔鬼!

大正藏第 48 冊 No. 2016 宗鏡錄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它总结了宋以前中国佛学的得失,指出了此后中国佛教的发展道路。全书多达一百卷, 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标宗章”,内容为“立正宗明为归趣”;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问答章”,内容以“申问答用去疑情”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第一百卷为“引证章”,内容为“引真诠成其圆信”。所谓“正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
《宗镜录》主旨,是要在肯定唐代宗密“禅教一致”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发扬光大,并把这种融合思想的原则推及所有佛教宗派。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扶正当时禅宗的弊病。释延寿提出学佛的重要问题,邀请禅门各宗长老一起讨论,并且将解答归纳整理,所以《宗镜录》是许多禅师的意见汇集而成的。重点特别着重在唯识方面。
据延寿「禅尊达摩,教尊贤首」这一基本思想,《宗镜录》一书在经典方面首先衣持的是《楞伽经》。《楞伽经》是禅宗依据的基本经典之一。该经除了阐释阿黎耶缘起和如来藏匿缘起等思想外,还论述了圣智内证的禅观修行及禅的顿渐等问题。
  「今依《宗镜》,若约教唯依一心而说,则何教而非心?何心非教?诸经通辩,皆以一心真法界为体。」(《宗镜录》卷三十五)《宗镜录》之“本际义”可以归纳为:
一、本源说:“一切世间,从其本际,展转传来。想自分别,共所成立。”①(世界本源说)“是知有情、无情,究其初原,皆不出一心本际。一众生之原,名曰本际。……生死之本,为众生原。……虚空之本,为生死原。……问:虚空有本乎?答:无。问:若无有本,何故云虚空之本,为生死原?答:此犹本际之本。”②(众生本源说)
二、本体说:“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一切诸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具足三智,圆满四德,无所朔失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由颠倒心不知不觉故,从能净立其名故。九者所摄如来藏,一切染法无明地藏,既乃出离,圆满觉者,为所摄故。不增不减契经中作如是说,如来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此本际离脱不相应烦恼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故。”③(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体)“夫言修道者,此是劝喻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异。动静与虚空齐等,唤作世间相常住。亦名第一义空、亦名本际、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菩萨涅梁。百千异号,皆是假名。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会多名而同一体,会万义而归一心。若识自家本心,唤作归根得旨。‘’④(心体即道体)
三、恒常说:“若了一心本际何法不通。以诸法从心所生,皆同一际。住此际中,一一圆满,举目咸是,何待意思。智不能知,言不能及,故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
((宗镜录》之“本际义”基本是持“本源即本体”;心体即道体;“心”与“道”是“常”、是“本”、为“源”、为“根”说。如同永明延寿在《自序》中说,此书的宗旨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围绕对“一心”的阐释为核心,他将世界及众生的本源(本体)统统纳入“一心”,而此“一心”既是“心体”又是“性体”。最终,延寿把此“一心”与“道”同一,这样,众生解脱就变成了开发真性、回归“道体”。
鸠摩罗什翻译的《中论》,其中《观本际品》专门对“本际说”进行了破斥。在玄类所翻译的《成唯识论》中,既否定了一切形式的造物主,也否定了承认世界万物有一个开端的观点。
几乎与((本际经》同时,正当中国佛教三论宗流行。吉藏在《中观论疏·本际品》中,提及中国本土化、民族化创世理论,并把老子哲学视为和本际说同类的外道学派。
由此可见,中国佛教以传承印度大乘佛教般若中观、瑜伽行派唯识两大学说系统的思想流派;站在破我执与法执的立场上,对“本际说”是一致破斥的。
然而,中国佛教的主体却是以如来藏思想为本,三论宗与唯识宗只如昙花一现。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和中国文化长期冲突与融合的结果,由此产生了双方的相互借鉴、吸收,最终导致了佛教教义及实践的民族化、本土化。印度佛教所破斥的“本际说”,在延寿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形之适应——无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多情##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2011年,在拍摄新版水浒传的时候,有那么几次,张涵予发现,早晨五六点剧组开始化妆的时候,景岗山总会被他的助手吃力的扛到化妆间
  •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记者 新迪)【河南新增14家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
  • 最近团团发现一本神奇的书——《沉思录》这本书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书名是后人加上去的,它其实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是
  • 善恶一念间,莫以小善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想心系祖国就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
  • #成长的一万种可能#肖战很温柔 会叫猫咪小姑娘和粘人精 肖战很坚定 经历再多的苦难也从不忘初心 坚持公益从一而终 肖战很普通 会充打折会员 也会在重庆路边吃小面
  • 领袖需要绝对冷静的理性,近乎无情的内心,不可推卸的责任,勇往直前的干劲……让我想起多年前泰坦尼克电影里那位船长,其它人都可以逃命,船长不行,与船共存亡。这也是成
  • 特别是通教的要注意,垃圾堆、乌云、毒药水是不是大光明藏啊?感情线短不过中指,且前端有岛纹的干扰,说明你的情感运势不是很好,婚前会经历无果的恋情,婚后也容易有偏缘
  • #早安# 【年轻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他,叫牛博学,今年29岁;他,在输电运维岗位已三年时间;他,跋山涉水徒步巡视输电线路,用脚步丈量一线一网,认真细致做好“电
  • 已经长高的小楠老师竟然比她男朋友大两岁~~嘿嘿嘿几年前姐告诉我大学别谈恋爱,没听!不错的八天,有我人美声甜脾气爆的东北内蒙老师,还有我村官、基层干部、事业编各种
  • 有着11年党龄的曾游,把自己的难处,向汉江创业创新园区的党总支进行了反映,经过园区的积极汇报和高新区组织部门的多次协调,在襄阳市开展的全省服务外包及技术贸易管理
  • 乔治.派克为了根除这些缺陷,凭借其在机械方面的经验,他设计并制造出了自己的钢笔——派克笔。我建议:所有的成功和财富都源于一个想法。
  • 在洁面及使用健肤水后的第一步,用上 No.1^皇牌防御力精华 Ultimune,蕴含灵芝精华及鸢尾根精华的革命性防御再生技术 ImuGeneration Tec
  • 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解决上放学期间停车难问题冯勇介绍,全市公安机关不断完善校园周边治安防控机制。对校园内部,会同教育、应急等部门全面排查人防物防技防落实情况,全面加
  • 功成不必在我,但老百姓都知道啊。我的一年 又过去了好快没有和十年前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当初高中时还幻想着 这个时候的自己可以和他在一起过着共同努力的情侣生活但
  • (来源:泰媒)前几天,和朋友去吃了米其林二星的会席料理,夢窓庵。Ta Vie是我很喜欢的日式法餐餐厅,造访很多次,是非常优雅隽永的高级味道。
  • 为尽快抢通道路,该段采取“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雪作业,在急湾、陡坡、长大下坡等重点路段撒布环保融雪剂,并在危险路段加强人员值守和增强救援力量,科学设置
  • “直播行业的头部效应很强,一些厂家就算亏本也要挤到知名主播的直播间,新主播想获得人气和流量非常难。朱广权出生在吉林省松原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央电视太新闻
  • ”“我们自己装,尤其是水相关的,容易漏水出问题,找师傅装就保险多了。我和女儿说“楼下的邻居有心脏病,你属于不爱运动的,可是咱们大一点动静他们都找物业。
  •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最高奖项。会议审议上一届摄影家协会的工作报告,确定未来五年摄影家
  • #舒畅否认隐婚生子#妈呀包皮粉还在那儿尬洗呢还说人家舒女神简单,说清楚就完了我们朱一龙被网罗罪名啦说不清啦不爱说自己隐私呦哎呦你的隐私重要比向公众承认自己的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