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 Society# 什么是NFT?

2021是“NFT元年”,持续至今年,NFT艺术作品惊人的成交价和明确的数据不断向我们宣告:NFT艺术对艺术圈的“席卷”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太阳]但NFT到底是什么?它的“爆火”是一时兴起还是未来之必然?

“NFT” 全称是“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token),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数据格式,简单来说就是对虚拟世界资产“所有权认证”。

通过这种数据格式,可以把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和文本等等。在这个基础上,NFT艺术就是把特定区域内存在于链上的信息工程传递给外界的形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虚拟数字藏品”。

作为“元宇宙”的一个分支,NFT在虚拟世界的基础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唯一性。 基于NFT所做的数码创作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这就像人民币背后的编号一样,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一样的NFT。如果你购买了一件NFT艺术作品,你拥有的不是这件作品本身,而是“我购买了它,而它属于我”的数字凭证。

2017年,世界上第一个NFT项目“加密朋克”(Crypto Punks)诞生。

同年,受“加密朋克”(Crypto Punks)影响,Dapper Labs团队推出了专门面向构建非同质化通证的“ERC721”通证标准,随后基于此推出了一款叫做“加密猫”(Crypto Kitties)的游戏。2017年底,以太坊“ERC 721”协议诞生,NFT随之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NFT艺术逐渐成熟并占据了公众视野,终于在2021年“火爆出圈”,甚至出现“万物皆可NFT”的口号。

[太阳]原文链接:https://t.cn/A6aibPVF

#nft# #nft[超话]# #爱的艺术流动影像双年展#

今日老高头条:全球首位“赛博格”平静辞世 人类离机器人究竟有多远?
全球第一位“赛博格”(生化电子人)彼得·史考特-摩根已于本月15日不幸去世,享年64岁。

在他之前,“半人半机器”只存在于科幻片中。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机器人,结果因为疾病不得不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在自己身上。

在被医生告知只剩两年的寿命后,他选择彻底放弃部分“肉体功能”,把自己改造成半肉体半机械的生化电子人来延续生命。

从机器人科学家到渐冻人

英裔美国科学家彼得·史考特-摩根出生于伦敦旺兹沃思,拥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计算科学博士学位,这是该所大学机器人系授予的第一个博士学位。

在2017年前,他已是小有成就的机器人科学家。在伦敦商学院、鹿特丹管理学院和波士顿霍特国际商学院任教期间,他帮助开发了管理咨询领域的新技术。他还出版了《机器人革命》、《我们全球未来的现实》等多部著作。

2017年,彼得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医生预言他只剩下两年生命。

这种病症会让身体各部分一点点僵硬“死去”,甚至包括那些支持呼吸和吞咽的肌肉,最终全身僵死。

这一刻,他决定成为“赛博格”

得知自己时日不多的彼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改造成半肉体半机械的生化电子人来延续生命。

彼得说:“我将不断进化,作为人类的我已经死去,未来我将以‘赛博格’电子人的身份继续活下去。”

赛博格(Cyborg)是cybernetics(控制论)和organism(生物体,有机体)两个单词的结合体,表示任何结合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可以理解为半人半机械的生物。

对于彼得而言,成为“赛博格”的决定意味着他与世界的所有互动都将由机器实现,他的所有感官都将电子化,包括大脑的一部分也会用上机械神经。

这个计划非常危险,而且手术本身还可能加重病情,但彼得强烈坚持。后来手术终于在2018年7月10日完成了,整个过程历经3小时40分钟。

令人惊讶的是,彼得只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天就转到了普通外科病房,在术后15天就被送回家。这个手术的医学论文后来被选为2019年牛津年度医学病例报告。

用机器替代身体器官

“赛博格”曾被认为是属于科幻世界,如今,已成为现实。

彼得集合了优秀的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和专家,组成了“反抗者”(The Rebels)团队,开始了他的身体改造。

通过胃造口、膀胱造口、全喉切除等改造手术,彼得提前去除了自己有可能在退化后危及生命的生理功能,早早用机器替代其身体器官。比如通过全喉切除手术,提前避免了发病后期因喉咙无法自主控制导致唾液进入肺部从而危及生命的可能。

在全喉切除手术之前,为了以后还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彼得联系了语音技术研发专家。专家通过采集彼得大量的原声语音,利用AI工具制作了与彼得音色十分相近的合成语音,整个过程历时超过一年。

用眼球追踪技术操控电脑、轮椅和其他设备

在实施全喉切除手术前一天,彼得宣布这是“彼得1.0”版的结束,也是“彼得2.0”版的开始。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彼得把他的轮椅进行了改造,在上面安装了机械臂、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并通过激光手术修复视力,让自己能够用眼球追踪技术操控电脑、轮椅和其他设备。

然而,彼得改造之路并没有停止,随后他又在胸前安了一个显示屏,上面是他本人的3D动画头像,他将之称为自己的“分身”(Avatar),并对“分身”不断调整升级,使得它更像真实的自己。

借助所有这些技术,“彼得2.0”甚至可以做到每周工作60小时,完成演讲和接受采访。

在此过程中,彼得创立了The Scott-Morgan Foundation(SMF)慈善基金会,希望“完全改写残疾的未来”,通过自己改变人们对残疾的看法。

彼得还拍摄了纪录片《彼得:人类赛博格》,出版了自传体回忆录《彼得2.0》,讲述自己成为“赛博格”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生命走到终点

2022年6月15日,在与疾病抗争五年后,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赛博格”的彼得·史考特-摩根去世了。

“致彼得了不起的支持者:我非常痛心地告诉大家,在家人和最亲近的人的陪伴下,彼得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为所有支持他的人感到非常骄傲,也为自己能改变人们看待残疾的愿景感到自豪。”彼得的家人于6月15日在推特发文写道。

人类离机器人究竟有多远?

“地球上的每个人,即使是在最贫穷的社区,都将与人工智能密切合作,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走得更远,或实际上与人工智能融合,以扩展人类的意义。”彼得曾写道,“而新人类,半生物学半人工智能,利用我们无限灵活的现实成为我们选择成为的任何人或任何物。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几十年后的事。”

就在彼得去世的当天,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成员马丁·里斯称,其他星球上的外星人可能是“机器人”,令人担忧的是,这或许也是地球上人类的“归属”。地球进化出人类文明用了约40亿年时间,约1000年后,我们被机器人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许多电影中都有这样的情节:机器人有了意识,决定毁灭人类,它们自己统治世界。里斯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里斯在谈到外星生命时说:“如果能发现外星人,我认为它不会是像我们这样的血肉之躯,而是由机械和电子零部件组成的机器人。它们将近乎‘永生’,寿命堪比宇宙,长达数十亿年。”

【人类距离I型文明并不遥远,可能只差300多年】

//新浪探索 2022-05-08 12:15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科学 ,作者环球科学

图片来源:pixabay

卡尔达舍夫等级将能利用整个行星、恒星和星系能量的文明分别分为I型、Ⅱ型和Ⅲ型文明。目前人类是0.728级文明,按照以往的能量增长速率,我们大概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但是,盲目地利用能源可能是个陷阱,野蛮发展带来的气候危机可能是宇宙所有文明的“大过滤器”,为了让人类文明长久发展,我们必须转换自己的能源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将在何时成为I型文明呢?

撰文 | 王昱
审校 | 二七

一个文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人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文明等级的准绳。但这些方面所代表的往往只是文明的冰山一角,并且难以量化对比。对物理学家这群不想关注细节的“懒人”而言,整个文明的能耗便成了最方便的参数。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文明利用能源的能力,这与整个文明的人口、经济与技术实力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可以量化分析。

这就是卡尔达舍夫等级(Kardashev Scale)诞生的逻辑。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Николай Кардашёв)在1964年提出了这个概念,他用能量级将文明分为3个等级:I型、Ⅱ型和Ⅲ型,这些文明分别可以利用一颗行星,一颗恒星和一个星系的能量。

图片来源:wikipedia

I型文明是行星级文明。这种文明可以充分利用宿主恒星(对人类而言,是太阳)传递到其母星(地球)上的能量,也能充分利用这颗行星自身包含的能量(化石能源、核能等),对应的能耗为10¹⁶W。

Ⅱ型文明是恒星级文明。恒星主要通过发光的方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的总功率为4×10²⁶W,Ⅱ型文明对应的能耗指标就为10²⁶W。根据E=mc²计算,相当于每11秒,这个文明就能消耗掉西湖水总质量对应的能量。为了收集这么多能源,Ⅱ型文明可能会建造一些能源巨构,比如戴森球。戴森球上可能还有计算功能,为了充分利用能量,这样的结构甚至可能是多层的,一层戴森球的废热可以为下一层戴森球提供能量,形成俄罗斯套娃脑(matryoshka brain)。Ⅱ型文明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非常遥远的科幻级技术,比如正反物质湮灭引擎、制造小型黑洞等。

Ⅲ型文明是星系级文明。银河系的总亮度为4×10³⁷W,考虑到整个星系实在太过庞大,只要整个文明的能耗达到银河系总亮度的2.5%,也就是10³⁶W,我们就能将它称为Ⅲ型文明。对于这种级别的文明,或许连时空本身都能随意操控,它们或许能制造虫洞或超大质量黑洞。这种文明的技术实力应该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应该无法想象他们拥有的技术。

卡尔达舍夫等级并不是离散、分立的,它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对数公式表示。如果一个文明的全部能源消耗为P,那么这个文明对应的卡尔达舍夫等级K可以表示为: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为14 281 889千吨油当量(能量单位,kTOE,kilo ton oil equivalent),大约为1.90×10¹³W。再由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目前属于0.728级文明。

过去,人类能源消费大约是按照指数增长的——每年增长的能源消费制造了更多机器,能让我们在下一年消耗更多能源。如果仅仅按照以往的增长率简单粗暴地进行拟合,就能发现我们大约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在几千年后成为Ⅱ型文明,在几十万年后成为Ⅲ型文明。

能源的陷阱

不过,这只是一个很粗略的估计。它只是根据过去人类能源增长率来估计未来,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限制,过于乐观。而且,国际能源署所使用的这个单位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些不妙的事情——化石能源的环境威胁。虽然只是用石油来等效,但是化石能源现在确确实实给整个地球的环境带来了很多危害。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艾德华·威尔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曾说的:“人类真正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和宛若神明的技术。”我们的文明也正在面临严峻的气候危机。甚至有人认为,文明在向I型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过滤器”(Great Filter),增长的能源消费会带来剧烈的气候变化,从而导致文明灭亡。因此,没有文明能达到更高的等级——这可能就是“费米悖论”的解释,也是还没有外星人和我们建立联系的原因。

现在,意识到气候危机的人类正在尝试限制自身的碳排放。比如,我国就提出,到203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全国实现碳中和。而欧盟诸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的几十年,人类整体的能源结构也许将面临巨大的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各种能源的变化,重新计算人类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政策和建议,以及国际能源署(IEA)对未来几十年能源消耗的预测,开发了一个更详细的影响模型,估计人类在此框架下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他们的结论是,如果人类将主要能源转换为清洁能源,大概能在2371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

转型的考验

模型显示,如果全球各国都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在2040年代,人类将会快速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到205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消耗会迅速降低到相对很低的水平。

(a)、(b)、(c)分别为人类对煤炭、天然气和原油的消费,黑色为指数模型,红色为影响模型,蓝色为国际能源署历史数据。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化石能源快速衰减的同时,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将会基本维持指数发展模式,甚至会加速发展弥补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漏洞。

而还有一种不容忽视却颇受争议的能源——核能。国际能源署表示:“从历史上看,核电一直是全球无碳电力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并且具有帮助电力行业脱碳的巨大潜力。”过去50年中,核能减少了5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几乎相当于人类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

从1971年到2018年全球核电供应量。
图片来源:原论文

但在多数人心中,核电始终是可怕的存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1986年后,全球核电增速减缓,2011年全球核电发电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就算核电是非常安全的能源,发展速度也不得不受此影响而放缓。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SDS)的最理想估计,未来核电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2.47%。

不同条件下的核能发展情况。黑线为已有数据、红色虚线为不再建设新的核电站、蓝色虚线为只建设规划中的核电站、绿色虚线为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规划、建设核电站。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这种限制下,可再生能源总量将达到核电的两倍左右。

红色为可再生能源、黑色为核能。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这样的估计下,全人类的能源消耗反而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下降,在2050年左右到达最低值。这是能源转型的阵痛,但却是我们阻止全球变暖,不让人类陷入“大过滤器”的唯一办法。之后,或许人类的能源消费能回归指数级别增长,在用20~30年完成能源转型的情况下,在2371年左右,我们或许能就能安全地成为I型文明。

对人类文明等级的预测。图片来源:原论文

虽然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个非常直截了当的限制,但它只是故事的一半。我们固然需要大量能源,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样重要。在倡导绿色节能的今天,越来越多低能耗的技术被开发了出来,用更少的能源,实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或许,只有当我们不需要仅仅依靠支配的能源来评判文明的标准时,我们的文明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详情:https://t.cn/A6XGieO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数控刀具#SANDVIK#山特维克可乐满#数控刀具#数控机床#山特维克刀具 info@guido-tools.com SANDVIK021-3765217
  • 我们几个男同学先是在院子里煮肉的地方闲聊谈笑了一阵,后来,当我们在客厅里正式坐定,准备开启吃喝模式时,我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我一看电话号码是我们小区物业的,尾
  • 告别失忆的雷蒙德,各自回到迷宫之后上楼的动作会一点点变得蹒跚……和不同感觉的罗伊也会强调不同的性格特质(对冷漠的更贴近杀意本身的范罗伊,她就更加警惕和小心;对全
  • 研学点:河仓城遗址研学课程:《诗情画意》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座落在疏勒河南岸高出河床二米多的自然土台上,西距玉门关10公里,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
  • 2015年,黄敏任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2017年任深圳市副市长,2020年7月任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残联主席,2020年8月任深圳市委常委,
  • [抓狂][抓狂]无脑乐子文这本太有梗了,笑得我肚子疼,腹肌都快给我笑出来了哈哈哈哈哈,炸茄盒劳斯你是我的神!没看过站哥的姐妹有难了!
  • Brighten up your screen with my view 27#Brighten up your screen with my view##用我
  • 吃完鱼片剩下的汤汁可以就饭,这时米饭是香的、甜的,因为吃飘香鱼片的香、甜全留在口里,满足得很。今天的成品,虽抵不上餐厅大厨确也完美演绎了这道千层白菜的精髓#保罗
  • ”更离谱的是,主角受也提剑而来,执剑指向傅九寒,眼神滚烫:“若你赢不了我,今后秋似弈,将由我来守护。 他也不知道,他将龙鱼灯挂在许愿树上时,心里念了千千万万遍,
  • “今天恰逢植树节,恒瑞北方运营总部和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也寓意着恒瑞在北京植下创新发展之‘树’相信在北京亦庄这一片创新沃土,一定会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后
  • #刘宇宁帝林#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 #摩登兄弟[超话]# 星光璀璨,我心向往之:打造你的追星之路。@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
  • 湖沿岸景点很多,逛完不现实,去了遐园,原山东省立图书馆,红楼的建筑与北京很像,都是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岁四月初旬,出都天会三日,必出此灯,旗帜伞盖,人物花卉鳞毛之
  • #AI头条# 3月14日AI日报 欢迎大家关注1⃣️对标Sora?国产公司推文生视频工具Etna发布 2⃣EMO同款?谷歌推对口型视频工具VLOGGER 3⃣C
  • 其他类型亲子鉴定收费2.上海个人隐私亲子鉴定:约2000-2600元上海个人隐私亲子鉴定可以自行完成,无需到鉴定机构现场,可以秘密收集样品送鉴定机构,也可以匿名
  • ”这个“你”是指十方众生,指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心”就是信靠不疑弥陀愿力(白道)的心,“正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正念直来”是解释第十八愿的:“一心”
  • 相比之下,市场预测的库存增加量为130万桶,而行业组织美国石油协会(API)的数据显示库存减少了550万桶。另一方面,从2023年底持续到2024年第一季度,石
  • 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 可周嘉栩直直穿过我身体:“一个段氏就让你趋之若鹜,可笑!
  • 围观路人版repo:19:29才坐到位置上的本路人,对比上次元旦看梁祝感受不一样的点是,第一次围观星辰同学们的秀子应援,真的好用心啊(虽然我啥周边都没拿到[丰收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时间改变
  • 最后一次模考啦 就成绩来说还是挺稳的,但是第一次和今天写的状态其实不咋样,来迟了十分钟fb模考有的题真的出得不咋样,老师水平也就那样。我想,我对季节的感知变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