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 【滨州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品质发展】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滨州市扭住“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转型;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积极构建战新产业引领、先进智造业支撑、金融服务业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上半年,滨州工业生产从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8.8%,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7%,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战新转型,壮大主导产业

  今年3月,“滨州邹平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州实现了省级战新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全市产业蝶变的缩影。

  炎炎夏日,邹平市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焊装生产线上智能机械手臂伸展,工人们把型材放入流水线,加工成不同规格的轻量化车用部件……

  轻量化是魏桥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可降低能耗等比较优势,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据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正宇介绍,新能源汽车自重每降100公斤,电池续航能力可以增加10%左右;其他车型以铝代钢,每减轻100公斤自重,燃油百公里可降0.3—0.6升,二氧化碳每公里降5克。

  随着去年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正式下线,该基地具备了“从铝水—零部件研发、制造—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实力、促转型,让高端、高质成为滨州制造业升级的标签。为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滨州提出重点在“八个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其中首条就是“发展品质更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比、城乡居民收入比稳中向好。

  7月6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桥创业集团、重庆小电天体、软银中国资本进行合作签约,将在滨州共建以轻量化、短流程、柔性化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一被称为“电动屋”的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每年将实现直接产值超百亿元,利税超过十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超过千亿元。

滨州传统产业涅槃升级的代表,除了铝业还有粮食食品产业。

  “在我们中裕,能把一粒小麦变成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中裕食品探索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起了“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目录”。
  
去年,滨州市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6亿元,列全省第一位;6家企业上榜第十一届中国粮油榜,占全省入选企业总数的50%。“粮食产业看滨州”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今年,滨州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展开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了60个左右的高端石化材料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编制了《滨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5+4+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储备“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19个、总投资2337亿元。

强企培育,打造产业旗舰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能够很好体现地区的工业实力。去年,滨州规上工业营收成功跻身全省前三,背后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制造业强企,夯实了滨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8月10日,在京博南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班加点赶工期。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总裁助理仝保田介绍,该公司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47亿元,新增利税67亿元,新增就业1400余人。同时,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转变。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校办炼油厂,发展成涵盖能源、新材料、三农发展、物流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集团,去年营业收入709亿元,利税63亿元。

  在滨州,像京博这样的“龙头效应”正加速凸显,为工业振兴带来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合作用,加速“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作用的发挥。对滨州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滨州万事达集团是一家“小巨人”企业。针对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主动延伸产业链、调整市场定位,发展金属板材下游产业,主打高端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了以装配式建筑钢品研发生产与工程服务、高端涂镀钢板流通服务、高精密冷轧钢板制造、集成房屋生产销售和洁净室围护系统为核心的产业模式,营收超百亿元,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领航型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在博兴板材业,众多行业内同质化企业开始寻找突破点和出路。博兴聚鑫源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主动给产品分出层级,主打高端市场,推出“鲁匠”高端品牌,一举占据高端金属板材市场的超高份额,企业年出口产值连续多年超20亿元。

  如今,博兴有全国最大的金属板材产业集群,涉金属板材加工企业近200家,其中,镀锌板及彩涂板的产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

  据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介绍,滨州市已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在现有391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的基础上,继续优选400家以上“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金融赋能,释放要素活力

  今年2月,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首发募资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山东第一,实现滨州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破零”。

  上市过程就是企业进行“规范”发展的过程。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张凯分析认为,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再上台阶;同时,政府通过树立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产业生态。

  整合资金、产品优势,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构建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滨州市以“增信贷、促上市、防风险、抓招引”为重点,发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上市、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招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滨州市提出企业上市挂牌“种子计划”并连续三年列入市委重要改革事项;通过组织推动、政策拉动、基金撬动、培训引动、宣传发动、多方联动“六动并举”全力支持域内企业上市。

  在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看来,战略投资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便于企业快速融入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创新金属已经引进30.5亿元的战略投资。

  今年,滨州出台《滨州市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的奖补力度,奖补总额可达1500万元;设立百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百亿元规模的“十强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滨州产业发展。

  “西瓜贷”“养殖贷”“农耕贷”……让小微市场主体同样获得金融支持。滨州市针对企业与农户等不同需求,推广滨城区“金融管家”经验,协调银行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项贷款。截至目前,滨州市成立了150支金融辅导队,为1.1万家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辅导,累计解决融资需求531.12亿元。

  目前,滨州已经初步形成“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县区分中心+金融服务站+企业”四级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滨州市建立完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机制的做法,被纳入全省金融创新案例,金融辅导工作在2021年山东省年度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43.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余额达到985.36亿元,较年初增加39.96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滨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年内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150亿元以上;年内贷款余额达到3350亿元,增长9%以上;实现4家企业上市挂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0亿元以上。面向工业、科创、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拓展金融辅导覆盖面,确保年内辅导对象达到1万家,解决融资需求100亿元以上。

来源:大众日报 04版

#走在前 开新局# 【滨州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品质发展】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滨州市扭住“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转型;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积极构建战新产业引领、先进智造业支撑、金融服务业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上半年,滨州工业生产从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8.8%,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7%,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战新转型,壮大主导产业
  今年3月,“滨州邹平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州实现了省级战新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全市产业蝶变的缩影。
  炎炎夏日,邹平市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焊装生产线上智能机械手臂伸展,工人们把型材放入流水线,加工成不同规格的轻量化车用部件……
  轻量化是魏桥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可降低能耗等比较优势,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据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正宇介绍,新能源汽车自重每降100公斤,电池续航能力可以增加10%左右;其他车型以铝代钢,每减轻100公斤自重,燃油百公里可降0.3—0.6升,二氧化碳每公里降5克。
  随着去年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正式下线,该基地具备了“从铝水—零部件研发、制造—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实力、促转型,让高端、高质成为滨州制造业升级的标签。为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滨州提出重点在“八个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其中首条就是“发展品质更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比、城乡居民收入比稳中向好。
  7月6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桥创业集团、重庆小电天体、软银中国资本进行合作签约,将在滨州共建以轻量化、短流程、柔性化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一被称为“电动屋”的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每年将实现直接产值超百亿元,利税超过十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超过千亿元。
  滨州传统产业涅槃升级的代表,除了铝业还有粮食食品产业。
  “在我们中裕,能把一粒小麦变成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中裕食品探索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起了“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目录”。
  去年,滨州市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6亿元,列全省第一位;6家企业上榜第十一届中国粮油榜,占全省入选企业总数的50%。“粮食产业看滨州”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今年,滨州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展开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了60个左右的高端石化材料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编制了《滨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5+4+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储备“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19个、总投资2337亿元。
强企培育,打造产业旗舰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能够很好体现地区的工业实力。去年,滨州规上工业营收成功跻身全省前三,背后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制造业强企,夯实了滨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8月10日,在京博南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班加点赶工期。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总裁助理仝保田介绍,该公司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47亿元,新增利税67亿元,新增就业1400余人。同时,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转变。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校办炼油厂,发展成涵盖能源、新材料、三农发展、物流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集团,去年营业收入709亿元,利税63亿元。
  在滨州,像京博这样的“龙头效应”正加速凸显,为工业振兴带来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合作用,加速“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作用的发挥。对滨州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滨州万事达集团是一家“小巨人”企业。针对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主动延伸产业链、调整市场定位,发展金属板材下游产业,主打高端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了以装配式建筑钢品研发生产与工程服务、高端涂镀钢板流通服务、高精密冷轧钢板制造、集成房屋生产销售和洁净室围护系统为核心的产业模式,营收超百亿元,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领航型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在博兴板材业,众多行业内同质化企业开始寻找突破点和出路。博兴聚鑫源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主动给产品分出层级,主打高端市场,推出“鲁匠”高端品牌,一举占据高端金属板材市场的超高份额,企业年出口产值连续多年超20亿元。
  如今,博兴有全国最大的金属板材产业集群,涉金属板材加工企业近200家,其中,镀锌板及彩涂板的产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
  据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介绍,滨州市已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在现有391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的基础上,继续优选400家以上“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金融赋能,释放要素活力
  今年2月,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首发募资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山东第一,实现滨州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破零”。
  上市过程就是企业进行“规范”发展的过程。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张凯分析认为,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再上台阶;同时,政府通过树立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产业生态。
  整合资金、产品优势,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构建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滨州市以“增信贷、促上市、防风险、抓招引”为重点,发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上市、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招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滨州市提出企业上市挂牌“种子计划”并连续三年列入市委重要改革事项;通过组织推动、政策拉动、基金撬动、培训引动、宣传发动、多方联动“六动并举”全力支持域内企业上市。
  在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看来,战略投资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便于企业快速融入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创新金属已经引进30.5亿元的战略投资。
  今年,滨州出台《滨州市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的奖补力度,奖补总额可达1500万元;设立百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百亿元规模的“十强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滨州产业发展。
  “西瓜贷”“养殖贷”“农耕贷”……让小微市场主体同样获得金融支持。滨州市针对企业与农户等不同需求,推广滨城区“金融管家”经验,协调银行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项贷款。截至目前,滨州市成立了150支金融辅导队,为1.1万家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辅导,累计解决融资需求531.12亿元。
  目前,滨州已经初步形成“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县区分中心+金融服务站+企业”四级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滨州市建立完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机制的做法,被纳入全省金融创新案例,金融辅导工作在2021年山东省年度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43.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余额达到985.36亿元,较年初增加39.96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滨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年内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150亿元以上;年内贷款余额达到3350亿元,增长9%以上;实现4家企业上市挂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0亿元以上。面向工业、科创、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拓展金融辅导覆盖面,确保年内辅导对象达到1万家,解决融资需求100亿元以上。https://t.cn/A6S4d5BV

【“新基建 大空间”之五:重庆市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打造高质量发展坚实底座】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有效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进一步稳住经济基本盘,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大力推进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重庆拟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130余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一、亮出“组合拳”,全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建设。按照“做强长板、补齐短板”总体要求,重庆锚定全国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目标,不断丰富政策制度供给,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架构,筑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底座。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出台《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谋划部署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方面内容,明确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重点、实施路径和重点工程。二是抓实重大项目。印发实施《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构建全市新型基础设施“3+7+21”体系,建立市级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库,重点遴选水平高、规模大、带动效益强的项目入库,形成项目滚动实施、接续不断的良性循环。三是推动引领示范。开展新型基础设施试点示范项目认定,在用地计划指标、用电保障、能耗指标方面给予倾斜,按照项目投资额等比例给予500-1000万奖补支持,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低利率、长周期信贷支持。

二、夯实“新底座”,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全面提升。围绕建成国际一流的信息通信枢纽城市,加速推进5G网络、超高速光纤宽带网络等实现城乡广覆盖,不断强化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一是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建成全国首个5G新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实现所有区县重点区域和部分重点乡镇广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3.46个/每万人)排西部第一、全国第六,成功打造一批远程驾驶应用、远程医疗、智慧园区等国家级5G示范项目。二是提升互联网直联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性能,骨干直联点省际互联带宽达43.3T,网间直联带宽达490G,与重庆互联网直联城市超过38个,建成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三是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数据中心规模快速增长,建成西部地区起步最早、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两江云计算产业园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正式获批,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提速建设,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中新(重庆)国际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三、深化“新应用”,融合基础设施加速转型进程。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融合应用标杆城市,持续提升农业、工业、交通、市政、社会生活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大力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空间。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全市3626个主体的7435批次产品纳入市级农产品溯源管理平台,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猪活体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40个。二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持续活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功能增强,已服务陕西、宁夏、贵州等西部10个省市,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2个,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百亿,累计解析量超过5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2000余个,覆盖17个垂直行业。三是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全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数据共享接入近3000类,集中存储1693类,累计数据调用量超过94亿条,数字停车系统覆盖全市80多万个停车位,建成充电换电一体化设施1.7万台,车桩比达3.55∶1,出台智慧小区评价标准,打造智慧小区244个。

四、打造“新平台”,创新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应用试验基地等,汇聚国际国内一流创新资源,构建起专业化、品牌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布局。西部(重庆)科学城集中力量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启动培育,两江协同创新区功能不断完善,布局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哈工大、西工大、北理工等高端创新机构45家。二是培育产业创新平台。聚焦智能汽车、集成电路、轻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落地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研究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工程、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大力度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低轨卫星重点实验室、硅基光电子芯片封测实验室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成功获批8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平台375家,集聚初创企业和团队1.5万个,设立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46个,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为4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23.2亿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sic历年挑战数据集下载
  • 云南一煤矿违法生产获利60余万元,被罚250余万元!
  • 投行下调苹果评级至持有 目标股价200美元
  • 学生发明智能插座:模块化设计,可实现模块独立通电
  • 西安全面禁烟动真格开首张罚单!
  • 译站丨意媒:AC米兰将对伊瓜因禁赛两场提出上诉
  • 大连气罐车爆炸,场面吓人,无人伤亡
  • 菜鸟驿站回应“快递车辆起火”:恶意造谣;阿里回应“刷单乱象”:今年已监控到2800余炒信平台
  • 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 | 美原油暴跌超8%
  • 周琦将加盟火箭 成第六位登陆NBA的中国人
  • 外媒:默克尔支持马克龙“欧洲军队”建议
  • 钱悦体育竞彩猫足球队闪亮登场,沈阳约战中国足球记者联队
  • 公园偶遇李小璐母女 一个细节说明李小璐过得很好!
  • 借恶奶奶做宣传婆媳关系僵化?胡杏儿赶生二胎怕得失片商自演新闻博版面,两家杂志口径不一惹笑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 33岁男子因还不起赌债卧轨自杀身亡!此前父母已帮其还了15万
  • 阿信方回应恋情说了什么?与蔡依林甜蜜互动细节大图被扒
  • 大雾来袭:北五环交通事故1死2伤,多条高速封闭,公交绕行...
  • 不生小孩成了错???
  • 女子为吓唬男友跳下站台,列车亮着大灯驶来…视频吓人!
  • 这伙人用恶意差评敲诈了500万,令网店店主闻风丧胆…最近终于被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