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三大考古发现照亮璀璨历史星空#】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在河南入选的14项考古发现中,郑州新郑裴李岗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入围。从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明圣火,到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再到丈量3600年商都文明的郑州商城遗址……遥望历史的璀璨星空,古都郑州一次次向世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些考古大发现,感受历史文化的耀眼光芒。

新郑裴李岗遗址:8000年文明圣火照亮历史征程

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据了解,裴李岗遗址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裴李岗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进行过3次发掘,共发掘面积约2957平方米,发现了文化层、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窑,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遗物。出土的陶壶、钵、三足钵、鼎以及四足石磨盘、石磨棒、锯齿石镰等非常具有自身特点,集中的公共墓地墓葬数量众多,已发掘114座。

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启动新的发掘工作,陆续在遗址西部发现了堆积丰富的旧石器晚期遗存。新的发掘和研究显示,裴李岗遗址是区域内一处使用时间较长、定居程度较高的中心性村落。最新精确测年显示,裴李岗时期遗址使用年代约距今8000年前后,使用时间约500年左右。最新发掘发现了大量碳化果壳,以及浮选出少量植物种子,有黍、稻、粟、橡子、酸枣、枣、山核桃等,初步判断裴李岗文化时期,农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可能种植有黍、稻等农作物,但仍然以采集经济为主;动物遗存发现有猪、狗、牛、鹿、獐、獾、龟以及大量的鱼骨,初步判断已经有了猪、狗养殖,但仍然以渔猎活动获取动物资源为主。

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说,中华文明从1.5万年前开始孕育,5000年前开始形成。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郑州人的斑斑印记。从1万多年前开始,生活在李家沟的人们已经开始磨制石器、烧造陶器,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文明曙光。从8000多年前开始,裴李岗、唐户的人们已经建起挖有壕沟的庞大村落,住着平地筑起的带有开间的房子,穿着纺织出来的衣服,使用着一应俱全的陶制炊具餐具,品着种植的小米、饲养的猪肉羊肉、收获的水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崭新时代。

巩义双槐树遗址: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53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巩义双槐树遗址便可找到答案。

该遗址位于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双槐树遗址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此外还有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另发现有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双槐树遗址出土遗物展馆里,陈列着大量仰韶文化晚期完整的精美彩陶及与丝绸制作工艺相关的骨针、石刀、纺轮等。此外,该遗址还发现了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这些都表明,在5300年前的这座古老遗址上,生活着一群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人。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汪旭介绍,双槐树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不同建筑的布置整体具有一定的台阶式特征,遗址表现出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被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

商城遗址:集合四大文明要素

城市是历史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商都”可以说是古都郑州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一段商城遗址的城墙剖面前。只见城墙的纵剖面断面清晰的展示着各个时期的夯土层,从商代、战国,再到近代,折射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通过紫荆山路城垣断面历史年轮,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商城3600年来城址从未转移,文脉不断,人脉不息,是现代郑州城市记忆传承的文化根基。”谈起郑州商都文化的影响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这里是王朝典制开创之地。郑州商文明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制度的形成。继二里头文明之后,郑州商代都城代表的郑州商文明在广域范围内首次确立了成熟的城市体系。以围院建筑为代表的宫室建筑形式,成为中国历代都城宫殿营造的典范,而中国传统城市的城郭之制也自此确立。

这里是青铜时代成熟之地。三个窖藏坑出土的28件青铜器器型厚重、纹饰繁缛,展现了郑州作为王都的崇高地位,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首个高峰。

这里是中华汉字寻根之地。郑州商文明见证了汉字书写系统的形成。在郑州商文明基础上,安阳殷墟发现的晚商时期甲骨文、金文确立了相对成熟的文字形式和书写体例,并被周代继承。秦帝国“书同文”再次规范了文字书写。作为文化与制度的体现者和承载者,汉字系统连绵不断直至今天。

“ 郑州商代都城是公认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四个文明要素,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正观新闻记者记者 成燕 文 李焱 图)

【#3D打印技术与医疗器械# 】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将产品分为若干薄层,每次用原材料生成一个薄层,一层一层叠加起来,最终将计算机上的蓝图变为实物。

相关文献显示,早在1986年就有了全世界第一台3D打印机。2005年,第一台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台名为SpectrumZ510的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是由ZCorp公司成功研制的。2010年,3D打印机打印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车。2012年,3D打印机开始应用到医疗器械领域,首次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2013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3D打印机器人。2015年,3D血管打印机问世。

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打印技术相比,打印精度高、打印速度快,并且它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3D打印技术与医疗器械

3D打印技术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应用在人体植入物、手术导向模板以及生物打印等方面。近年来,发现3D打印技术在人体植入物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骨外科领域,这主要是因为骨外科需要对缺失或损坏的骨头进行重新植入,且植入物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普通的打印技术无法进行这项精密的工作,而3D打印技术则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骨外科所需要用到的不锈钢、钴铬合金等修复材料。这些材料都可以应用于3D打印技术当中,然后使用激光束等设备对其进行制造;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人体骨骼的不同或需求来制造微孔,从而使植入物与骨骼能够完美吻合。二是手术导向模板。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手术导板进行个性化设置。手术导板主要包括脊柱导板、关节炎导板等,3D打印技术能够在逆向工程技术的配合上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性暴露,均衡放射剂量,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此外,3D打印导板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3D打印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打印。生物打印是指原材料是人体细胞,加上生物墨水,将其加工成具有血管等内部构造的生物活性组织,从而实现批量化打印人体的肝脏等器官组织,活细胞混合液是生物墨水的主要成分,当前主要有细胞悬液、载细胞水凝胶和脱细胞化细胞外基质溶液等几种类型。相关研究发现,3D打印技术打印的人体器官能够正常维持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效维护人类的免疫调节。#3D打印技术可再生人体器官#

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据新华社相关消息,2019年10月,广州迈普公司开发的新型颅颌面修补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一高端植入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使用,彻底颠覆了中国医疗产品“低端低价”的形象。这是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3D打印人工硬脑膜产品,看上去像一片薄纸巾,却是一种可降解的新型材料,用于替代开颅手术需要的脑膜。

2020年6月4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自膨型3D打印血管支架,可以根据患者血管特点定制,从而更好地治疗外周动脉狭窄等疾病。

公报说,治疗外周动脉狭窄等疾病时常要用到血管支架,但是人们往往只能在市场上已有的支架中选择,尽管这些支架有各种型号,还是经常会有与患者血管符合程度不高的情况。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打印技术,可用于生产自膨型镍钛合金血管支架。由于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特点,对压力和热量敏感,在3D打印时需要精确设计其几何形状。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选择性激光熔化”的工艺,使得打印出的镍钛合金支架具备能用于血管内的超细网状结构等特点,将其送入血管后可根据需要扩展。

研究人员认为,根据患者特点定制的3D打印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可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医生可以在医院等现场指导打印出这种血管支架,还可以节约库存支架等方面的费用。

2020年6月28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发表声明说,该大学已经与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后者将在该大学3D打印出的人体心脏组织上测试新药,未来还计划在3D打印出的整个心脏上测试新药的功效和毒性。

声明说,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去年4月成功3D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这项创新技术在药物筛选这一医学领域也具有巨大潜力。

候选药物在上市之前要经历多个筛选阶段,首先要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组织上进行测试,再针对实验动物进行测试,然后才能获准用于人体临床试验。声明说,使用3D打印的人体组织测试候选药物可以使药物筛选过程更快、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

该大学塔尔·德维尔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德维尔教授在声明中表示,3D打印出的人体组织更接近真正的心脏组织。

德维尔还表示,实验室还将设计制造含有所有不同心室、瓣膜、动脉和静脉等的整个人体心脏,以便进行更完善的药物筛选。

2020年11月,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一种新生物3D打印技术,在实验室内可以快速打印出大量微型肾脏类器官,未来有望应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最终实现用人造肾脏为严重肾病患者进行器官移植。

这一新技术由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奥加诺沃主导开发。研究人员将以人体干细胞为基础制成的“生物墨水”装入特制的生物3D打印机中,然后通过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移液管,将这种“生物墨水”挤压出来并在培养皿中打印出肾脏活体组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可以在大约10分钟内打印出200个左右尺寸不超过指甲盖大小的微型肾脏类器官,这些器官具备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对肾脏的毒性,或者用来测试肾病新疗法的疗效,有助于开发针对不同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3D打印技术的未来

3D打印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器械领域的水平,它的发展和成熟促进了第四代智能医疗器械的产生和商业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监管方面,完善的个性化、合理化和系统性的医疗监管体系亟待建立。此外,3D打印技术在从事批量生产3D打印产品时要在相关政府部门认证许可后才能进行市场发放,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严格的监管。

相关文献显示,国际标准化组织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ISO/TC261)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F42)致力于3D打印标准化研究,近些年已陆续有相关标准或草案颁布。然而,目前尚无针对3D打印的医疗器械标准。

合理的产品设计和设计过程中全面的风险控制手段是产品安全可靠性的第一道屏障。增材制造的全过程控制、过程验证及确认对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他相关法规文件的规定,对产品从设计到使用全过程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

相关医学学者表示,在未来医疗发展中,个性化医疗是主要的特点,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时代要求,目前,3D打印技术还处于最初的科研阶段,还有很多的应用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工艺技术、精确度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深入发展,3D打印技术产品的精度和效率要不断提升,成本要降低,开辟医疗发展新天地。(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胡炳俊 杨璐 通讯员 余冬 文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图)

【#3D打印技术与医疗器械# 】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将产品分为若干薄层,每次用原材料生成一个薄层,一层一层叠加起来,最终将计算机上的蓝图变为实物。

相关文献显示,早在1986年就有了全世界第一台3D打印机。2005年,第一台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台名为SpectrumZ510的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是由ZCorp公司成功研制的。2010年,3D打印机打印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车。2012年,3D打印机开始应用到医疗器械领域,首次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2013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3D打印机器人。2015年,3D血管打印机问世。

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打印技术相比,打印精度高、打印速度快,并且它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3D打印技术与医疗器械

3D打印技术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应用在人体植入物、手术导向模板以及生物打印等方面。近年来,发现3D打印技术在人体植入物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骨外科领域,这主要是因为骨外科需要对缺失或损坏的骨头进行重新植入,且植入物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普通的打印技术无法进行这项精密的工作,而3D打印技术则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骨外科所需要用到的不锈钢、钴铬合金等修复材料。这些材料都可以应用于3D打印技术当中,然后使用激光束等设备对其进行制造;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人体骨骼的不同或需求来制造微孔,从而使植入物与骨骼能够完美吻合。二是手术导向模板。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手术导板进行个性化设置。手术导板主要包括脊柱导板、关节炎导板等,3D打印技术能够在逆向工程技术的配合上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性暴露,均衡放射剂量,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此外,3D打印导板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3D打印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打印。生物打印是指原材料是人体细胞,加上生物墨水,将其加工成具有血管等内部构造的生物活性组织,从而实现批量化打印人体的肝脏等器官组织,活细胞混合液是生物墨水的主要成分,当前主要有细胞悬液、载细胞水凝胶和脱细胞化细胞外基质溶液等几种类型。相关研究发现,3D打印技术打印的人体器官能够正常维持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效维护人类的免疫调节。#3D打印技术可再生人体器官#

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据新华社相关消息,2019年10月,广州迈普公司开发的新型颅颌面修补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一高端植入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使用,彻底颠覆了中国医疗产品“低端低价”的形象。这是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3D打印人工硬脑膜产品,看上去像一片薄纸巾,却是一种可降解的新型材料,用于替代开颅手术需要的脑膜。

2020年6月4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自膨型3D打印血管支架,可以根据患者血管特点定制,从而更好地治疗外周动脉狭窄等疾病。

公报说,治疗外周动脉狭窄等疾病时常要用到血管支架,但是人们往往只能在市场上已有的支架中选择,尽管这些支架有各种型号,还是经常会有与患者血管符合程度不高的情况。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打印技术,可用于生产自膨型镍钛合金血管支架。由于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特点,对压力和热量敏感,在3D打印时需要精确设计其几何形状。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选择性激光熔化”的工艺,使得打印出的镍钛合金支架具备能用于血管内的超细网状结构等特点,将其送入血管后可根据需要扩展。

研究人员认为,根据患者特点定制的3D打印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可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医生可以在医院等现场指导打印出这种血管支架,还可以节约库存支架等方面的费用。

2020年6月28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发表声明说,该大学已经与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后者将在该大学3D打印出的人体心脏组织上测试新药,未来还计划在3D打印出的整个心脏上测试新药的功效和毒性。

声明说,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去年4月成功3D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这项创新技术在药物筛选这一医学领域也具有巨大潜力。

候选药物在上市之前要经历多个筛选阶段,首先要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组织上进行测试,再针对实验动物进行测试,然后才能获准用于人体临床试验。声明说,使用3D打印的人体组织测试候选药物可以使药物筛选过程更快、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

该大学塔尔·德维尔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德维尔教授在声明中表示,3D打印出的人体组织更接近真正的心脏组织。

德维尔还表示,实验室还将设计制造含有所有不同心室、瓣膜、动脉和静脉等的整个人体心脏,以便进行更完善的药物筛选。

2020年11月,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一种新生物3D打印技术,在实验室内可以快速打印出大量微型肾脏类器官,未来有望应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最终实现用人造肾脏为严重肾病患者进行器官移植。

这一新技术由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奥加诺沃主导开发。研究人员将以人体干细胞为基础制成的“生物墨水”装入特制的生物3D打印机中,然后通过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移液管,将这种“生物墨水”挤压出来并在培养皿中打印出肾脏活体组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可以在大约10分钟内打印出200个左右尺寸不超过指甲盖大小的微型肾脏类器官,这些器官具备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对肾脏的毒性,或者用来测试肾病新疗法的疗效,有助于开发针对不同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3D打印技术的未来

3D打印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器械领域的水平,它的发展和成熟促进了第四代智能医疗器械的产生和商业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监管方面,完善的个性化、合理化和系统性的医疗监管体系亟待建立。此外,3D打印技术在从事批量生产3D打印产品时要在相关政府部门认证许可后才能进行市场发放,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严格的监管。

相关文献显示,国际标准化组织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ISO/TC261)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F42)致力于3D打印标准化研究,近些年已陆续有相关标准或草案颁布。然而,目前尚无针对3D打印的医疗器械标准。

合理的产品设计和设计过程中全面的风险控制手段是产品安全可靠性的第一道屏障。增材制造的全过程控制、过程验证及确认对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他相关法规文件的规定,对产品从设计到使用全过程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

相关医学学者表示,在未来医疗发展中,个性化医疗是主要的特点,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时代要求,目前,3D打印技术还处于最初的科研阶段,还有很多的应用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工艺技术、精确度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深入发展,3D打印技术产品的精度和效率要不断提升,成本要降低,开辟医疗发展新天地。(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胡炳俊 杨璐 通讯员 余冬 文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平稳天下武宗统治后期,佞幸江彬擅权,他诱惑武宗巡幸多地,招致群臣反对,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多次劝谏,“语极危苦”但武宗一概不理。但此时手握重权的各位佞幸为求后福都
  • 最近100年,作为全国采金历史最悠久的生产矿山,夹皮沟金矿所走过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抗争,夺回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山银山,到自力更生、发
  • 该系统展示了在发电的同时,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水成功种植菠菜。【空气中取水,沙漠里种菜】中国科学报:沙特阿拉伯科学家利用一种独特的水凝胶,发明了一个太阳能驱动的系统
  • do u……家人会普遍问,你有几级,通常有过获奖记录的音乐研究生会回答你“请不要问我业余的问题,我是专业的”这里作个解释,如果是一级的学生,三/六级的老师跟十级
  • 称人生日,曰初度之辰;贺人逢旬,曰生申令旦。贺人生子,曰嵩岳降神;自谦生女,曰缓急非益。
  • ♥️升级版的全能眼部卡2.0这张全能卡就适合眼周有多种问题的姐妹,我先来和大家捋一捋这里面的项目奥!♥️黑眼圈拜拜卡,两支+欧洲之星去黑眼圈,2999,平均一个
  • #常州大学[超话]# 如果你想来一场旅行、想结交“旅友”一块“约旅”、需要频繁坐火车和飞机往返家校、想和爱旅行的伙伴交流经验,想“白嫖”福利,那就不要错过下面这
  • 婴儿的眼睛都是灵明清澈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混浊、甚至呆滞。女性气血不足,可以从以下5点来看1. 看面色:气血不足面色就会暗淡无光、发黄、干燥。
  • [抱抱]如果你是考生[抱抱]如果你是创业者[抱抱]如果你打算申请名校提前面试[haha]或者其他,都邀请你来听一听扫下方二维码可报名⬇️ 一本书,道尽五千年璀璨
  • 凯迪拉克超体验影音剧《芯上人》解构“科技与人性”的第N种可能,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带你重新思考两者的联系。凯迪拉克超体验影音剧《芯上人》解构“科技与人性”的第N
  • 秀才艺秀自己的才能手艺 很悲催 41次观看不到5秒完播率 点赞2其中还有一个是自己小号点的赞[汗]秀 抖音强大的P图以及化妆技巧拍摄的 脸嗯[可怜] 秀p过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要进qun先审核,审核裙 ) E
  • 新的一年 坐标北京 继续欢迎各位设计师和老板的合作 因为热爱所以我们一直在花艺与装置里来回穿梭2022花音第二年 我们依然是敬畏大自然的传播者。”大家纷纷表
  • 2、我不是羽生结弦或陈巍的粉丝儿,纯路人一枚,说陈巍花滑丝滑的,我也不知道是眼睛出问题了还是感官出问题了,他只是会跳而已吧,动作毫无美感,衔接仿佛生锈的螺丝,看
  • 看来,这位患者,幸亏是在重症室门口,医护人员就近在咫尺,否则发生了这种险情,大半夜的,急叫120也未必来得及啊!由于王先生行动不便,手机又在翻车时不知掉到何处,
  • 在她们眼中,发量和事业哪个重要?
  •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河北与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2089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87公里】冀时客户端报道 (河北台刘兆敏 刘知府 岳召玺)今天(2月
  • 急招有声书录制工作者,不限经验,可兼职,100-400 元/小时
  • 南方最喜欢的木棉花儿都陆续开了,上下班路上,一簇簇地飞奔过去,枯枝下冒出来的一点点猩红色,有种别样的美。 花,娇娇弱弱,欲言又止,才有了花语;花,阵阵的馨香,才
  • (高英写于2021年10月23日,九月十八,周六戌时)这个说昨天了[挤眼]昨日摘这小果,为的是胃不舒服吃它效果不错的[微笑]却发现一棵野西瓜[太开心]它是治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