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小康】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

  “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以上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

  (津云新闻记者/史潇潇 摄影/姜晓龙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康康·小康】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https://t.cn/A6GDzYkY

【康康·小康丨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https://t.cn/A6GDzYkY

  “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以上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在等一个说好四点要来,三点我就会感到幸福的人非诚勿扰~(嘉宾证件已验证)#湖北脱单# #湖北脱单[超话]# 昵称Cc目前所在地湖北省 武汉市 东西湖区性别小
  • !!
  • 七月的分享要在七月末做❗ 提前预祝八月快乐,不管有没有你都要快乐❣️ 1⃣~~~2⃣夏日做作自拍两组和大家分享,可能是滤镜的问题叭,新换的发色没有那么明显,欢迎
  • 【V赢商学院】她是中国微商顶级操盘手,微商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团队在去年创下5个多亿的年营业额,帮助一个又一个微商人实现财富梦想,她的团队里,微商大咖比比
  • 原来未来集市涵盖了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由国内顶级大佬投资,上市路径清晰,今天公测半个月而已,这才是我寻寻觅觅的理想事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年消费省钱的基础上
  • 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市场营销领域内不同方
  • 接受能力意指你允许他心情不好,允许他有这种负面的情绪和抱怨发泄的举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别人的抱怨,都会觉得很心烦,“这个人怎么那么多逼事?
  • #CD折扣分享# 【Chemist Warehouse】药店 8月2日至15日 优惠目录【1】药店的ebay店在8月18日前有指定产品低至半价,不需要折扣码。【
  • 】好看的鼻弧度,应该是从额头到山根、鼻背两侧的弧度、以及鼻尖都有一个像字母C一样的弧线,这样鼻子的整体才协调,也更好看,弧度自然流畅。齿物的香肠口味我们家都喜欢
  • #mark小本本# in Changsha✨茶颜悦色:长沙每走几百米就是一家,我们两天喝了八杯都不重样,最好喝应该是幽兰拿铁,碧根果是他的加分项,排名第二我要
  •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他让人看到了这种美。
  • 美文推荐:#重庆身边事# 重庆男子被女车主扇耳光恐吓:世道变坏,从弱者被迫道歉开始 作者:乔巴(富书主编) 你为所欲为的样子, 真丑 昨天看到一条很扎心
  • 整體來看,大家都還是有好地方落腳的,而日益壯大且精進的女子賽場,也一步一步穩固起了女選手們的職業生涯,希望在這個過渡時期的幾年,大家都能繼續堅強下去啊.....
  • 每天熬夜,连自己在等什么都不知道那个牵手去陌生城市的人那个陪你一起看星空的人那个深夜里为你唱歌的人那个说开始便能终生的人那个承诺过全心全意的人那个以为满眼都是你
  • 主要是为了能让大家看到我的第一时间更新的信息。#哪咤之魔童降世[超话]#魔童哪咤上映7天票房15.3亿,就赶超疯狂动物城跃升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国产动画崛
  • 7.与灵魂作伴让时间对峙荒凉我无需对任何人交代8.住进布达拉宫我就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就是时间最美的情郞9.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
  • #押田岳[超话]#【20190801】gaku_oshida Twitter转推周刊女性上是,和龙装者的谛人还有飞羽一同的JUNON4人。さらに #純烈 の撮り
  • 复诊时,请您注意携带好出院志,以便医生了解手术创面恢复的情况,并及时对症处理,复诊一般出院后1-2周,按医生预约好的复诊时间及时前来复诊。☆ 复查:复诊非常重要
  • 新公众号的全称为:郑航大学生记者团同学们可以通过搜索:公众号名称【郑航大学生记者团】或微信号【ZUA-jzt】或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来关注我们#校报精粹#
  • 重磅推荐- 爱钱仔古曼- 特别版这一尊是特别版、独立灵、全能成愿、招财、人缘、也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办事儿讨zhai等等、效果突出、会给你带来炸裂般的财运、在人缘